《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彭子益 著
目錄
彭子益先生小傳—編纂者加 21
全書概要 22
本書讀法次序 23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總目 24
上編總目 24
下編總目 24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上編 25
原理上篇 25
導(dǎo)言 25
原理上篇目錄總覽 25
二十四節(jié)氣圓運動簡明圖說 25
陰陽 26
陰陽未交合圖 27
陰陽已交合圖 27
五行 27
五行整個圓運動圖 28
五行相生相克 29
六氣 29
六氣圓運動圖 30
厥陰風木 30
少陰君火 30
少陽相火 30
太陰濕土 30
陽明燥金 30
太陽寒水 30
人秉大氣的五行而生臟腑 31
十二經(jīng)圓運動圖十二經(jīng)名詞的說明 32
二十四節(jié)氣圓運動圖 34
二十四節(jié)氣圓運動詳細說明 34
大氣運動圖說 37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古方上篇 38
前六方目錄 38
后十方目錄 38
導(dǎo)言 39
前六方 39
理中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39
麥門冬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0
小建中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0
當歸生
姜羊肉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1
腎氣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42
大黃黃芩黃連瀉心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2
圖的說明 43
榮衛(wèi)的意義——【疏泄謂之榮,收斂謂之衛(wèi)】 44
后十方 45
桂枝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5
麻黃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5
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6
四逆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6
附子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7
烏梅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7
大承氣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8
桃核承氣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8
小
柴胡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9
大柴胡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49
圖的說明 50
讀
傷寒論十方讀法五條 53
溫病本氣篇總目錄 54
導(dǎo)言 54
溫病的意義 55
病在榮衛(wèi) 55
烏梅白糖湯 56
扁
鵲三豆飲 56
蔥豉湯 57
加減三豆飲 57
枳實銀菊散 57
加減黃龍湯 58
加減黃連
阿膠雞子黃湯 59
兩感溫病 59
冬溫 60
鼠疫 60
濕溫 61
溫病的壞病 62
溫病系陰虛亦系陽虛 63
養(yǎng)陰液保陽根必先保中氣 63
溫病脈是虛象 63
溫病忌發(fā)汗何以溫病非得汗不解 63
溫病
出疹之關(guān)系 64
溫病汗下之過 64
溫病與燥病之分別 64
溫病誤用
石膏必死 65
《內(nèi)經(jīng)》經(jīng)文讀法 65
《傷寒論》的溫病經(jīng)文解釋 67
《溫熱經(jīng)緯》與《溫病條辨》的讀法 67
烏梅白糖湯治愈溫病
發(fā)熱十五案 69
兒病本氣篇 71
目錄 71
導(dǎo)言 71
發(fā)熱 72
大小便病 72
腹痛 74
咳嗽 74
風病 75
面紅身癢 76
耳流膿 76
目病 77
倦怠 77
疝 77
疳病 77
蟲病 78
喉痛 78
外感 78
猩紅熱 79
大頭溫 79
暑病 80
疹病 80
痘病 82
痄腮 83
內(nèi)熱與內(nèi)虛 83
陰虛 84
實證 84
辨別小兒病癥之虛實 84
感寒停食外治法 85
危證 85
脈法 86
看指紋法 86
三關(guān)部位歌 86
浮沉分表里歌 86
紅紫辨寒熱歌 87
紋形主病歌 87
時病本氣篇 87
目錄 87
導(dǎo)言 89
一、暑病 89
中暑的意義 89
輕證暑病 89
重證暑病 90
暑瀉 90
暑厥 91
中暑大汗昏倒 92
二、
霍亂 92
霍亂的意義 92
熱霍亂(此處原書缺) 93
干霍亂 93
中積霍亂 93
寒霍亂 93
濕霍亂 94
普通霍亂 94
三、水瀉 95
水瀉的意義 95
普通水瀉 95
肺熱水瀉 95
停食水瀉 95
傷陰水瀉 96
水瀉已愈二便難分 96
濕氣水瀉 96
火土轉(zhuǎn)寒水瀉 96
四、
痢疾 97
痢疾的意義 97
普通痢疾 97
偏熱痢疾 98
偏寒痢疾 98
外感痢疾 98
五、
瘧疾 99
瘧疾的意義 99
普通瘧疾 100
惡性瘧疾 100
六、喉痛 101
喉痛的意義 101
中虛喉痛 101
陰虛喉痛 101
濕熱喉痛 102
外感喉痛 102
陽虛喉痛 102
白喉病 102
爛喉痧 103
普通喉痛 103
七、
感冒 103
感冒的意義 103
普通感冒 103
兼瘧感冒 104
特別感冒 104
內(nèi)虛感冒 104
熱
傷風 105
八、燥氣病 106
燥氣感冒 106
燥氣咳嗽 106
燥氣瘧疾 106
燥氣喉痛 107
燥氣霍亂 108
九、痧癥 110
痧脹 110
痧霍亂 110
十、濕熱病 110
葉天士
甘露消毒丹證治 110
葉天士
神犀丹證治 111
傷寒論方解篇 112
目錄 112
導(dǎo)言 115
傷寒論方解-上篇 115
榮氣本病方-
桂枝湯 115
衛(wèi)氣本病方-
麻黃湯 115
榮衛(wèi)雙病方 桂枝麻黃各半湯 116
榮衛(wèi)雙病氣虛方-桂枝二麻黃一湯 116
榮衛(wèi)雙病津虛方-桂枝二越婢一湯 116
榮衛(wèi)雙病兼里氣濕寒方
小青龍湯 116
榮衛(wèi)雙病兼里氣燥熱方
大青龍湯 117
榮衛(wèi)病罷里濕方-
五苓散 117
榮衛(wèi)病罷里濕表虛方-
茯苓甘草湯 117
榮衛(wèi)病罷里燥方-
白虎湯 118
白虎加
人參湯 118
太陰脾臟本病方-四逆湯 118
少陰腎臟本病方-附子湯 119
厥陰肝臟本病方-
烏梅丸 119
通脈四逆湯 119
陽明胃腑本病方-
調(diào)胃承氣湯 120
大承氣湯-大黃
厚樸 枳實
芒硝 120
小承氣湯-大黃枳實厚樸 120
太陽膀胱腑本病方-
桃核承氣湯 120
抵當湯-大黃
水蛭 虻蟲 桃仁 121
少陽膽經(jīng)本病方-
小柴胡湯 121
大柴胡湯-柴胡 黃芩
半夏 生姜 大棗 芍藥 枳實 大黃 122
傷寒論方解-中篇 122
榮衛(wèi)本病方 122
桂枝湯(方見前) 122
麻黃湯(方見前) 122
榮衛(wèi)兼陽明胃腑之經(jīng)氣病方 122
桂枝加
葛根湯 122
葛根湯 123
葛根加半夏湯 123
麻黃湯(方見前) 123
桂枝湯(方見前) 123
大承氣湯(方見前) 124
調(diào)胃承氣湯(方見前) 124
太陰脾臟本病方 124
四逆湯(方見前) 124
桂枝湯(方見前) 124
少陰腎臟本病方 124
桃花湯 124
真武湯 125
白通湯 125
白通加
豬膽汁湯 125
通脈四逆湯(方見前) 125
少陰腎臟與榮衛(wèi)同病方 125
麻黃附子
細辛湯 125
麻黃附子
炙草湯 126
四逆湯(方見前) 126
厥陰肝臟本病方 126
當歸四逆湯 126
當歸四逆加
吳茱萸生姜湯 126
吳茱萸湯 127
茯苓甘草湯(方見前) 127
四逆湯(方見前) 127
陽明胃腑本病方 127
調(diào)胃承氣湯(方見前) 127
小承氣湯(方見前) 127
陽明胃腑津虛方 128
蜜煎導(dǎo)方 128
豬膽
土瓜根汁方 128
麻仁丸 128
小承氣湯 (方見前) 128
大承氣湯 (方見前) 128
陽明胃腑病有瘀血方 128
抵當湯 (方見前) 129
少陽膽經(jīng)本病方 129
小柴胡湯(方見前) 129
小建中湯 129
少陽膽經(jīng)與榮衛(wèi)同病方 129
柴胡桂枝湯 129
黃芩湯 130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130
小柴胡湯(方見前) 130
傷寒論方解-下篇 130
榮衛(wèi)壞入太陰脾臟方 130
四逆湯桂枝湯(方見前) 130
新加湯 130
五苓散(方見前) 131
文蛤散 131
白散 131
附:三物小白散方 131
三物
小陷胸湯 131
桂枝去桂加
白術(shù)茯苓湯 132
厚樸姜夏參甘湯 132
桂枝加厚樸
杏子湯 132
榮衛(wèi)壞傷中氣方中復(fù)木燥方 132
干姜炙草湯 132
芍藥炙草湯 133
榮衛(wèi)壞入少陰腎臟方 133
桂枝加附子湯 133
芍藥甘草附子湯 133
桂枝去
芍藥湯?? 133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133
真武湯(方見前) 133
茯苓四逆湯 134
桂枝甘草湯 134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134
桂枝加桂湯 134
苓桂術(shù)甘湯 134
桂枝去芍藥加
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134
桂枝甘
草龍骨牡蠣湯 135
榮衛(wèi)壞入厥陰肝臟方 135
當歸四逆湯(方見前) 135
干
姜黃連黃芩人參湯 135
桂枝湯(方見前) 135
榮衛(wèi)壞入陽明胃腑方 135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 135
麻杏甘石湯 135
白虎加人參湯(方見前) 135
梔子厚樸湯 136
梔子
香豉湯 136
梔子甘草豉湯 136
梔子生姜豉湯 136
榮衛(wèi)壞病中寒肺燥肝熱方 136
麻黃
升麻湯 136
榮衛(wèi)壞病
結(jié)胸方 137
大陷胸湯 137
大陷胸丸 137
小陷胸湯 137
榮衛(wèi)壞病痞證方 137
桂枝人參湯 137
大黃黃連瀉心湯 137
附子瀉心湯 137
十棗湯 138
生姜瀉心湯 138
甘草瀉心湯 138
赤石脂禹余糧湯 138
五苓散(方見前) 138
旋復(fù)花代赭石湯 138
瓜蒂散 138
太陰脾臟熱證方 139
黃連湯 139
梔子柏皮湯 139
麻黃
連翹赤小豆湯 139
茵陳蒿湯 139
桂枝加芍藥湯 139
桂枝加大黃湯 139
少陰腎臟熱證方 139
甘草湯 140
桔梗湯 140
半夏散 140
苦酒湯 140
豬膚湯 140
豬苓湯 140
黃連阿膠湯 140
桃花湯(方見前) 141
少陰陽復(fù)吐證方 141
四逆湯(方見前) 141
少陰陽復(fù)土勝水負方 141
大承氣湯 (方見前) 141
厥陰肝臟熱證方 141
白頭翁湯 141
小承氣湯(方見前) 141
瓜蒂散(方見前) 141
四逆散 141
陽明胃腑寒證方 142
四逆湯(方見前) 142
吳茱萸湯(方見前) 142
茵陳蒿湯(方見前) 142
梔子豉湯(方見前) 142
小柴胡湯(方見前) 142
少陽膽經(jīng)壞病方 142
柴胡桂枝干姜湯 142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143
小柴胡湯(方見前) 143
小建中湯(方見前) 143
炙甘草湯 143
大柴胡湯(方見前) 143
柴胡加芒硝湯 143
少陽膽經(jīng)壞病結(jié)胸痞證方 143
大陷胸湯(方見前) 144
半夏瀉心湯 144
疑難篇三陽合并方 144
調(diào)胃承氣湯(方見前) 144
大小柴胡湯(方見前) 144
梔子豉湯 白虎加人參湯
豬苓湯 白虎湯(方見前) 144
類傷寒篇 144
濕病方 145
桂枝附子湯 145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shù)湯 145
甘草附子湯 145
霍亂方 146
四逆湯(方見前) 146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146
四逆加人參湯 146
桂枝湯(方見前) 146
理中丸(方見前) 146
傷寒愈后氣逆方 147
竹葉石膏湯 147
大病愈后肺熱積水方 147
牡蠣
澤瀉散 147
大病愈后氣熱方 147
枳實梔子豉湯 147
陰陽易方 148
燒裈散 148
金匱方解篇 149
目錄 149
導(dǎo)言 154
內(nèi)傷
嘔吐噦下利 154
大半夏湯 154
茯苓
澤瀉湯 154
四逆湯 154
小半夏湯 155
小柴胡湯 155
半夏瀉心湯 155
吳茱萸湯 155
半夏干姜湯 155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155
生姜半夏湯 156
橘皮湯 156
橘皮
竹茹湯 156
通脈四逆湯 156
訶
藜勒散 156
紫參湯 156
梔子香豉湯 156
小承氣湯 157
大承氣湯 157
白頭翁湯 157
桃花湯 157
內(nèi)傷腹?jié)M寒疝宿食 157
附子
粳米湯 157
大建中湯 158
赤丸 158
大黃附子湯 158
厚樸七物湯 158
厚樸三物湯 158
大承氣湯 158
大柴胡湯 158
大
烏頭煎 159
烏頭桂枝湯 159
當歸生姜羊肉湯 159
大承氣湯 159
瓜蒂散 159
內(nèi)傷
胸痹心痛短氣 159
栝蔞
薤白白酒湯 160
栝蔞薤白白酒加半夏湯 160
枳實薤
白桂枝湯 160
人參湯 即理中湯 160
茯苓
杏仁甘草湯 160
桔枳生姜湯 160
薏苡附子散 160
桂枝生姜枳實湯 161
烏頭赤石脂丸 161
內(nèi)傷痰飲咳嗽 161
苓桂術(shù)甘湯 161
甘遂半夏湯 161
己椒藶黃丸 161
十棗湯 161
大青龍湯 161
小青龍湯 162
木防己湯 162
木防己去石膏加芒硝茯苓湯 162
五苓散 162
半夏加茯苓湯 162
澤瀉湯 162
小半夏湯 162
厚樸大黃湯 163
葶藶大棗瀉肺湯 163
小青龍湯 163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 163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湯 163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半夏湯 164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湯 164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黃湯 164
內(nèi)傷肺
癰肺痿上氣 164
干姜甘草湯 164
桔梗湯 164
葶藶大棗瀉肺湯 164
越婢加半夏湯 165
小青龍加石膏湯 165
澤瀉湯 165
厚樸麻黃湯 165
射干麻黃湯 165
麥門冬湯 166
皂莢丸 166
內(nèi)傷血痹
虛勞 166
黃芪五物湯 166
桂枝龍骨牡蠣湯 166
小建中湯 166
黃芪建中湯 167
腎氣丸 167
薯蕷丸 167
酸棗仁湯 167
大黃蟅蟲丸 167
內(nèi)傷驚悸吐衄下血瘀血 168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湯 168
半夏麻黃丸 168
大黃黃連瀉心湯 168
柏葉湯 168
赤小豆當歸散 168
黃土湯 169
內(nèi)傷奔豚 169
奔豚湯 169
桂枝加桂湯 169
苓桂甘棗湯 169
內(nèi)傷
消渴小便不利淋 169
白虎加人參湯 170
五苓散 170
文蛤散 170
豬苓湯 170
腎氣丸 170
栝蔞
瞿麥丸 170
蒲黃散 170
茯苓
戎鹽湯 171
滑石白魚散 171
內(nèi)傷水氣
黃疸 171
麻黃甘草湯 171
越婢湯 171
防己
黃芪湯 171
防己茯苓湯 171
越婢加術(shù)湯 171
蒲灰散 172
麻黃附子湯 172
杏子湯 172
桂甘姜棗麻附細辛 172
枳術(shù)湯 172
黃芪芍藥桂酒湯 172
梔子大黃湯 173
硝礬散 173
茵陳五苓散 173
豬膏發(fā)煎 173
桂枝加黃芪湯 173
茵陳蒿湯 173
大黃
硝石湯 174
小半夏湯 174
小柴胡湯 174
小建中湯 174
內(nèi)傷趺蹶手指臂腫轉(zhuǎn)筋
狐疝蛔蟲 174
刺腨方 174
藜蘆甘草湯 174
雞矢白散 175
蜘蛛散 175
甘草粉蜜湯 175
烏梅丸 175
外科瘡癰腸癰yin瘡 175
大黃
牡丹湯 175
薏苡附子敗
醬散 175
排膿湯 176
排膿散 176
王不留行散 176
黃連粉 176
外感歷節(jié)中風 176
桂枝芍藥
知母湯 176
烏頭湯 176
外感痙濕暍瘧 177
栝蔞桂枝湯 177
葛根湯 177
大承氣湯 177
麻黃加術(shù)湯 177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177
防己黃芪湯 177
桂枝附子湯 178
甘草附子湯 178
白虎加人參湯 178
一物瓜蒂湯 178
白虎加桂枝湯 178
蜀漆散 178
鱉甲煎丸 179
外感
百合狐惑陰陽毒 179
百合知母湯 179
滑石代赭湯 179
百合
雞子黃湯 179
百合
地黃湯 179
百合洗方 180
栝蔞
牡蠣散 180
百合滑石散 180
甘草瀉心湯 180
苦參湯 180
雄黃散 180
赤小豆當歸散 180
升麻
鱉甲湯 181
升麻鱉甲去雄黃
蜀椒湯 181
婦人妊娠產(chǎn)后病及雜病 181
桂枝茯苓丸 181
附子湯 181
膠艾湯 181
當歸芍藥散 182
姜參半
夏丸 182
當歸
貝母苦參丸 182
葵子茯苓散 182
當歸散 182
白術(shù)散 182
小柴胡湯 182
大承氣湯 183
當歸生姜羊肉湯 183
枳實芍藥散 183
下瘀血湯 183
大承氣湯 183
陽旦湯 183
竹葉湯 184
竹皮大丸 184
白頭翁加阿膠甘草湯 184
小柴胡湯 184
旋覆花湯 184
膠姜湯 184
抵當湯 185
溫經(jīng)湯 185
土瓜根散 185
礬石丸 185
小青龍湯 185
半夏瀉心湯 185
甘麥大棗湯 186
半夏厚樸湯 186
當歸芍藥散 186
小建中湯 186
紅藍花酒 186
大黃甘遂湯 186
腎氣丸 186
膏發(fā)煎 187
蛇床子散 187
狼牙湯 187
古方中篇 188
目錄 188
導(dǎo)言 188
炙甘草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188
茯苓杏仁甘草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189
酸棗仁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189
白頭翁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190
薯蕷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190
生姜瀉心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191
黃芪五物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192
大黃蟄蟲丸證治本位的意義 192
大黃牡丹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193
薏苡附子
敗醬散證治本位的意義 193
葶藶大棗瀉肺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194
甘麥大棗湯證本位的意義 194
溫經(jīng)湯證治本位的意義 194
古方下篇 197
目錄 197
導(dǎo)言 197
理中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197
麥門冬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00
小建中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03
當歸生姜羊肉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05
腎氣丸證治描論的意義 206
大黃黃芩黃連瀉心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08
炙甘草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10
茯苓杏仁甘草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10
酸棗仁湯證推論的意義 211
白頭翁湯證治推論得意義 212
薯蕷丸證治推論的意義 213
生姜瀉心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14
黃芪五物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14
大黃蟄蟲丸證治推論的意義 217
大黃牡丹湯
薏苡附子敗醬散證治推論的意義 217
葶藶大棗瀉肺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18
甘麥大棗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18
溫經(jīng)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19
桂枝湯麻黃湯,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19
大承氣湯
核桃承氣湯,四逆湯附子湯,烏梅丸證治推論的意義 220
大小柴胡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221
再推論桂枝湯麻黃湯的意義 222
再推論承氣湯、四逆湯的意義 224
脈法篇 225
目錄 225
導(dǎo)言 225
枯潤二脈 225
微弱二脈【高論!】 226
虛實二脈 226
松緊二脈 226
滑澀二脈 227
弦緩二脈 227
濡細二脈 228
大小二脈 228
芤革軟硬四脈 228
浮沉遲數(shù)四脈 228
結(jié)促動代四脈 229
洪伏二脈 229
躁駛二脈 230
平人脈 230
真臟脈 230
指法與脈位【高論!】 231
診脈先分別脈的大體 231
處方定藥要在指頭未離開脈時決斷 231
處方定藥要自己立法 234
脈的原理 234
舌胎篇 236
平人舌胎 236
舌的部位 236
傷寒舌胎 236
溫病舌胎 237
內(nèi)傷的舌胎 237
蟲病舌胎 237
陰虛舌胎 238
藥性提綱篇 239
初學用藥的提綱 239
中氣藥 239
脾胃土氣藥 239
肺與大腸金氣藥 240
肝
膽木氣藥——當歸-
川芎-地黃-芍藥-阿膠-烏梅-
山茱萸-酸棗仁-首烏-
艾葉-
丹皮-羊肉-吳茱萸-細辛——
秦皮-白頭翁-
龍膽草-
苦楝子-
防風 240
腎家水火二氣藥——
熟地-
龜板-
女貞子-
黃精——
韭菜子、
菟絲子、甜
蓯蓉、
巴戟天-
五味子-
海參大蝦-附子 240
君火相火藥——黃連-梔仁-
柏子仁-
遠志-知母 241
外感榮衛(wèi)藥——麻黃-
薄荷-
蘇葉-
荊芥-蔥頭——芍藥-黃豆
黑豆-
山藥扁豆-黃芪——
羌活、
獨活、
白芷、升麻-柴胡 241
常用藥中特別注意藥——附子-巴戟蓯蓉-大黃-芒硝-枳實-厚樸-生石膏-
麥冬-桃仁-
紅花三棱莪術(shù)-益
母草--
乳香沒藥-
芫花、
大戟、葶藶、甘遂、
巴豆-
木香-
香附-
使君子-
鉤藤-
蟬蛻-
五靈脂 241
生命宇宙篇 243
目錄 243
導(dǎo)言 243
古中醫(yī)學入門的指導(dǎo) 244
關(guān)于生物生命的宇宙間大氣的圓運動 244
關(guān)于生物生命的宇宙范圍與中心 244
造化宇宙的構(gòu)成 245
長養(yǎng)生物生命的常規(guī) 245
違反常規(guī)的影響 246
人身生命死亡的因果 246
孔子的學說 246
周易 247
河圖 249
周秦諸子的學說——莊子抱樸子劉子老子荀子 251
內(nèi)經(jīng)的學說 252
四氣調(diào)神論 252
現(xiàn)代科學的證明 253
法醫(yī)學的證明 253
植物學的證明 254
化學的證明 255
生物學的證明 255
生理剖解學的證明 256
細胞學的證明 256
營養(yǎng)學的證明 256
氣象學的證明 257
土壤學的證明 258
無線電學的證明 258
力學的證明 259
物理學的證明 259
醫(yī)學大概的意義 260
王養(yǎng)林書后 261
汪英時書后 262
王詳瑞贊 262
附錄 263
李可——《彭子益醫(yī)書合集•序》 263
中醫(yī)第五經(jīng)典——彭子益《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263
彭子遺書,是近百年中醫(yī)史上的一座豐碑! 263
彭子益先生傳 264
醫(yī)學家彭子益 267
彭子益其人 267
彭子益的醫(yī)學著作 268
彭子益的“中醫(yī)圓運動功” 269
尋找彭承祖(子益) 269
彭子其人 270
遺著的尋找 272
[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10/3/30 14:51 編輯 zxtf.net.cn/kuaiji/]
-----------又有一本新書要出來?
-----------哪有那么多新書!不過是將以前的書,重新整理一個完整的目錄。
看了幾個網(wǎng)絡(luò)版的《圓運動》,都沒有完整的目錄,稍有缺憾,故為之。
-----------貼彭子益的書萬分感謝.但是不要把李可那些話貼出來好不. 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