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漢·《傷寒論》。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黃連、炙甘草、干姜、桂枝、人參、半夏、大棗。 |
加減 | 氣滯納呆甚者,加白蔻仁6g,枳殼10g,神曲10g;氣虛者,加黨參15g,白術(shù)10g;肝胃熱偏盛者,加川楝子10g,黃芩10g;吞酸嘈雜者加吳茱萸10g,煅瓦楞子15g;表寒肢冷甚者,重用桂枝、干姜。 |
功效 | 平調(diào)寒熱,和胃降逆。 |
主治 | 胸中有熱,胃中有寒,胸中煩悶,欲嘔吐,腹中痛,或腸鳴泄瀉.舌苔白清,脈弦。用于治療胃痛、嘔吐、泄瀉、腹脹、術(shù)后的腸粘連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2-3次服。 |
用藥禁忌 | 陰虛胃痛嘔逆者忌用。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胃痛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最小者25歲,最大者50歲,主癥消失,伴隨癥狀基本消失,6個月無復(fù)發(fā)為治愈,共22例,占55%;主癥消失或減輕,伴隨癥狀減輕,3個月內(nèi)無復(fù)發(fā)為好轉(zhuǎn),共16例,占40%;治療10日,癥狀無任何改善為無效,共2例,占5%?傆行蕿95%。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抗菌,解熱,鎮(zhèn)痛,抗炎,止嘔等作用。 1.抗菌:黃連、桂技、甘草等有抗菌作用。 2. 解熱:黃連小檗堿有解熱作用,人參可防止靜脈注射引起的發(fā)熱反應(yīng)。 3.鎮(zhèn)痛:黃連小檗堿、甘草等有鎮(zhèn)痛作用。 4.抗炎;黃連的甲醇提取液、人參等有抗炎作用。 5. 止嘔:黃連、半夏等有止嘔作用。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