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膽木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膽木

  
別名 熊膽、熊膽樹、藥烏檀、黃膽木、黃心木、樹黃柏
漢語拼音 dan mu
英文名 Medicinal Fatheadtree, Wood and root of Medicinal Fatheadtree
藥材基原 茜草科植物膽木的枝、樹皮
動植物形態(tài) 喬木,高4-12m。小枝纖細而光滑。葉對生,紙質;葉柄長10-15mm;托葉倒卵形,長6-10mm,先端圓,早落;葉片橢圓形,罕有倒卵形,長7-14cm,寬4-7cm,先端漸尖,略鈍,基部楔形,全緣,側脈8對,近邊緣外彼此連結,兩央均明顯。頭狀花序頂生,單生,圓球形;總花梗長1-3cm,中部以上有早落的苞片;花5數(shù);萼管邊成肉質體:子房下位。小堅果合成一球體,熟時黃褐色,直徑9-15mm,表面粗糙。種子橢圓形,長約1mm,腹面平坦,背面拱起,種皮黑色有光澤,并有微小窩孔。花期8-9月。
資源分布 分布于廣東、廣西。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高山近頂或半腰蔭蔽潮濕地帶的雜木林中。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多劈成不規(guī)則的片、塊、淺黃色或棕黃色,有的帶坡部,外皮棕黃色,粗糙,較疏松,易肅離。橫切面皮部棕褐色,木部黃色或棕黃色。質堅硬,氣微味苦。以色鮮黃、味苦者為佳。
顯微鑒別 木材部分橫切面:全組織由導管、木纖維、木薄壁細胞組成,射線較密,放射狀。導管多單個散在,少數(shù)二三成群,直徑40-220μm。射線細胞1-2列,長方形,木化,具紋孔。外層木纖維少數(shù),成群散在,壁較薄,微木化;內層纖維密集,壁厚腔小,強木化。木薄壁細胞為外層的基本組織,內層的纖維群中亦有少數(shù),壁木化,具紋孔。切向切面:導管節(jié)長短不一,具緣紋孔。射線高度為十數(shù)層至幾十層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木薄壁細胞長方形,壁呈念青年人狀增厚。木纖維密集,縱向延長。
中藥化學成分 膽木莖中主要含生物堿類和生物堿甙類。其中生物堿有:烏檀費新堿(naucleficine),烏檀費丁堿(mauclefidine),烏檀福林堿(nauclefline),1-乙;沁(1-acetyl-carboline),烏檀費林堿(nauclefiline)和烏檀醛堿(naucleidi-nal)。生物堿甙有膽木堿庚(nauclecoside),膽木堿辛(naucle-cosidine)和長春花甙內酰胺(vincoside lactam)。另外含有奎諾酸(quinov(a)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此外還含香草酸(vanillic acid)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5g,加60%乙醇50ml,回流30min,濾過。供作下列試以驗。①取濾液2ml,加少量粉和濃鹽酸,約5min后濾液呈黃綠色。(檢查黃酮類)②取濾液2ml,加1%三氯化鋁乙醇2ml,濾液即顯金黃色。(檢查黃酮類)③取濾液10ml,堿化至ph9,用適量氯仿提取,濾過,揮干氯仿,用稀鹽酸溶解殘渣,加碘-碘化鉍鉀試液數(shù)滴,即產生棕褐色沉淀。(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粗粉適量,用乙醇熱提,蒸干,然后用0.5%墁酸處理,除去不溶部分,再蒸干,殘渣用甲醇溶解作供試品液,另取膽木堿乙少許,加甲醇溶解,作對照品。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乙酸乙酯(4:1:0:0.5)展開13cm。用碘蒸氣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從膽木莖中分離得到的烏槨醛堿和一種生物堿C20H14N2O2(結榴有待進一步確定)經抑菌試驗表明均有抑菌作用,其中烏檀醛堿在100μg/ml以上對金色色葡萄球菌、蠟樣芽孢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生物堿C20H14N2O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苦;寒
歸經 肺;大腸;膽;膀胱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功效分類 清熱解毒藥;消腫藥
主治 感冒發(fā)熱;支氣管炎;肺炎;急性扁體炎;咽喉炎;乳腺炎;腸炎;菌。尿路感染;膽囊炎;下肢潰瘍;腳癬感染;腫膿瘍;皮炎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臨床運用
1.治療鉤端螺旋體病:將膽木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膽木乙醇提取物3g),每8小時肌注1次,每次2-3ml,用至體溫下降后2-3天。有出血傾向者加用紫珠草(干品) l兩,水煎3次分服。觀察10例,體溫在4-56小時內開始下降,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平均為4.3天。主要癥狀及體征大部分于用藥后 l-7天內消失。治程中無明顯的副作用,僅部分有輕度腹瀉,個別用藥后出現(xiàn)高熱、畏寒、出汗,類似青霉素的治療反應。
2.治療多種炎癥:每天肌注膽木注射液1ml(相當于生藥lg),或輔以其他對癥治療。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結膜炎、麥粒腫、牙周膿腫、水痘合并感染、中耳炎、燒傷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以及手術后預防感染等數(shù)百例,大多在2-3天內見效。注射時除局部疼痛外,尚未發(fā)現(xiàn)其他不良反應。
各家論述
考證 出自廣外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Ramulus Narcle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Nauclea officinalis Pierre ex Pitard.
科屬分類 茜草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