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按諸藥,一種雖主數(shù)病,而性理亦有偏著。立方之日,或致疑混,復恐單行經(jīng)用,赴急抄撮,不必皆得研究。今宜指抄病源所主藥名,便可于此處療,若欲的尋,亦兼易解。其甘苦之味可略,有毒無毒易知,唯冷熱須明。今根據(jù)本經(jīng)、別錄,注于本條之下。其有不宜入湯酒,宜入湯酒者,今亦條于后矣。(今詳,唐本以朱點為熱,墨點為冷,無點為平,多有差互;今于逐藥之下,根據(jù)本經(jīng)、別錄而注焉。)
凡墨蓋子下并唐慎微續(xù)添療風通用防風 (溫)
防己 (平,溫)
秦艽 (平,微溫)
獨活 (平,微溫)
芎 (溫)
羌活 (平,微溫)
麻黃 (溫,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鹿藥 (溫)
天麻 (平)
海桐皮 (平)
?(平)
威靈仙 (溫)
《藥對》∶楓香 (平。治疹癢毒。臣)
薏苡仁 (微寒。主風筋攣急,屈伸不得。君)
萎蕤 (平。治中風,曝熱,不能轉(zhuǎn)動者。君)
巴戟天 (微溫。治風邪氣,君)
側(cè)子 (大熱,治濕風,大風,拘急。使)
鱉頭血 (治口僻。臣)
山茱萸 (平。治風氣。臣)
淡竹瀝及葉 (大寒。主風 疾。臣)
牛膝 (平。主風攣急。君)
細辛 (溫。主風攣急。君)
梁上塵 (微寒。以小豆大吹鼻中,治中風。使)
葛根 (平。主暴光中風。臣)
白蘚皮 (寒。治風,不得屈伸,風熱。臣)
白薇 (大寒。治曝風身熱,四肢急滿,不知人。臣)
菊花 (平)
天門冬 (平,大寒)
附子 (溫,大熱)
杜若 (微溫)
麥門冬 (平,微寒)
犀角 (寒,微寒)
本 (溫,微寒)
天雄 (溫,大溫)
黃 (微溫)
蒺藜子 (溫,微寒)
(私以反) 耳實 (溫) 葉 (微寒)
狗脊 (平,微溫)
莽草 (溫)
柏子仁 (平)
蔓荊實 (微寒,微溫)
當歸 (溫,大溫)
烏喙 (微溫)
萆 (平)
羊躑躅 (溫)
欒荊 (溫)
辛夷 (溫)
小天蓼 (溫)
干蝎 (溫)
烏蛇 (溫)
烏頭 (溫,大熱)
白花蛇 (溫)
鼠粘子 (平)
牛黃 (平)
枳殼 (微寒)
牡荊 (微寒,平)
風眩菊花 (平)
飛廉 (平)
羊躑躅 (溫)
虎掌 (溫,微寒)
杜若 (微溫)
茯神 (平)
茯苓 (平)
白芷 (溫)
鴟頭 (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茯; (平)
《藥對》∶芎 (溫。臣)
防風 (微溫。主頭眩顛倒,大風濕痹。臣)
人參 (微溫。主頭眩轉(zhuǎn)。君)
兔頭骨 (平。臣)
蔓荊實 (微寒)
薯蕷 (溫,平)
術 (溫)
蘼蕪 (溫)
頭面風芎 (溫)
薯蕷 (溫,平)
天雄 (溫,大溫)
山茱萸 (平,微溫)
莽草 (溫)
辛夷 (溫)
牡荊實 (溫)
蔓荊實 (微寒,平,溫)
本 (溫、微溫,微寒)
蘼蕪 (溫)
耳 (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何首烏 (微溫)
《藥對》∶皂莢 (溫。主風眩。使)
巴戟天 (微溫。主頭面風。君)
白芷 (溫。主頭面風。臣)
防風 (溫。治頭面來去風氣。臣)
蜂子 (微寒,微溫)
杜若 (微溫)
耳實 (溫 葉 微寒)
中風腳弱石斛 (平)
石鐘乳 (溫)
殷孽 (溫)
孔公孽 (溫)
石硫黃 (溫,大熱)
附子 (溫,大熱)
豉 (寒)
丹參 (微寒)
竹瀝 (大寒)
大豆 (平)
天雄 (溫,大溫)
側(cè)子 (大熱)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木防己 (平。治攣急。臣)
獨活 (微溫。主腳弱。君)
松節(jié) (溫。治腳膝弱。君)
牛膝 (平。治痛痹。君)
胡麻 (平)
久風濕痹菖蒲 (溫,平)
茵芋 (溫,微溫)
天雄 (溫,大溫)
附子 (溫,大熱)
烏頭 (溫,大熱)
蜀椒 (溫,大熱)
牛膝 (平)
天門冬 (平,大寒)
術 (溫)
丹參 (微寒)
石龍芮 (平)
茵陳蒿 (平,微寒)
細辛 (溫)
松節(jié) (溫)
側(cè)子 (大熱)
松葉 (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薏苡仁 (微寒。治中風,濕痹,筋攣,君)
羊躑躅 (溫。治風。使)
柏子仁 (平。治風濕痹。君)
獨活 (微溫。治風,四肢無力,拘急。君)
天門冬 (平,大寒)
耳實 (溫 葉 寒微)
蔓荊實 (微寒,微溫)
賊風攣痛茵芋 (溫,微溫)
附子 (溫,大熱)
側(cè)子 (大熱)
麻黃 (溫,微溫)
芎 (溫)
杜仲 (平,溫)
萆 (平)
狗脊 (平,微溫)
白蘚皮 (寒)
白芨 (平,微寒)
耳 (溫)
豬椒 (溫)
石斛 (平)
漢防己 (平,溫)
蒴 (溫)
烏喙 (微溫)
蒺藜子 (溫,微寒)
景天 (平)
茺蔚子 (微溫,微寒)
青葙子 (微寒)
楓香脂 (平)
藜蘆 (寒,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烏蛇 (平)
《藥對》∶葶藶子 (寒。主中暴風。使)
枳實 (微寒。主大風,在皮膚中癢。君)
谷莖 (主身癮疹,煮水洗。臣)
枳殼 (微寒)
傷寒麻黃 (溫,微溫)
葛根 (平)
杏仁 (溫)
前胡 (微寒)
柴胡 (平,微寒)
大青 (大寒)
龍膽 (寒,大寒)
芍藥 (平,微寒)
薰草 (平)
升麻 (平,微寒)
牡丹 (寒,微寒)
虎掌 (溫,微寒)
術 (溫)
防己 (平,溫)
石膏 (微寒,大寒)
牡蠣 (平,微寒)
貝母 (平,微寒)
鱉甲 (平)
犀角 (寒,微寒)
羚羊角 (寒,微寒)
蔥白 (平)
生姜 (微溫)
豉 (寒)
人溺 (寒)
芒硝 (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栝蔞 (寒。主煩熱渴,發(fā)黃。臣)
蔥根 (寒。主頭痛,發(fā)表。臣)
大黃 (大寒。使)
雄黃 (平。君)
白蘚皮 (寒。主時病,出汗。臣)
茵陳蒿 (平,微寒。主發(fā)黃。臣)
梔子 (大寒。臣)
青竹茹 (微寒,主頭痛。臣)
寒水石 (大寒。主五內(nèi)大熱。臣)
水牛角 (平。主溫病。使)
紫草 (寒。主骨肉中痛。臣)
耳 (微寒。臣)
虎骨 (平。主傷寒)
知母 (寒)
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大熱)
凝水石 (寒,大寒)
石膏 (微寒,大寒)
滑石 (寒,大寒)
黃芩 (平,大寒)
知母 (寒)
白蘚皮 (寒)
玄參 (微寒)
大黃 (寒,大寒)
沙參 (微寒)
苦參 (寒)
茵陳蒿 (平,微寒)
鼠李根皮 (微寒)
竹瀝 (大寒)
梔子 (寒,大寒)
蛇莓 (大寒。壬改切)
人糞汁 (寒)
白頸蚯蚓 (寒,大寒)
芒硝 (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梓白皮 (寒。除熱。使)
地膚子 (寒。主去皮膚中熱氣。)
小麥 (微寒。主胃中熱。使)
木蘭皮 (寒。主身大熱暴熱面 。臣)
水中萍 (寒。主暴熱身癢。)
理石 (寒。君)
石膽 (寒。主肝臟中熱。臣)
牛黃 (平。主小兒熱癇,口不開。君)
羚羊角 (微寒。主熱在肌膚,臣)
垣衣 (大寒。主發(fā)瘡。)
白薇 (大寒。臣)
景天 (平。主身熱,小兒發(fā)熱驚氣。君)
升麻 (微寒。主熱毒。君)
龍齒角 (平。主小兒身熱。臣)
葶藶 (寒。主身暴熱,利小便。使)
藍葉實 (寒。主五心煩悶。君)
蜣螂 (寒。主狂語,頭發(fā)熱。使)
楝實 (寒。作湯浴通身熱主溫病。使)
荊瀝 (大寒。主胸中痰熱。臣)
勞復鼠屎 (微寒)
豉 (寒)
竹瀝 (大寒)
人糞 (汁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大黃 (大寒)
蔥白 (平)
犀角 (寒)
防己 (平)
虎掌 (溫)
牡蠣 (微寒)
生姜 (微溫)
芒硝 (大寒)
鱉甲 (平)
柴胡 (平,微寒)
麥門冬 (平,微寒)
溫瘧常山 (寒,微寒)
蜀漆 (平,微溫)
牡蠣 (平,微寒)
鱉甲 (平)
麝香 (溫)
麻黃 (溫,微溫)
大青 (大寒)
防葵 (寒)
豬苓 (平)
防己 (平,溫)
茵芋 (溫,微溫)
巴豆 (溫,生溫熟寒)
白頭翁 (溫)
女青 (平)
芫花 (溫,微溫)
白薇 (平,大寒)
松蘿 (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天靈蓋 (平)
蕘花 (寒)
茵陳蒿 (平)
《藥對》∶龜甲 (平。臣)
小麥 (微寒)
羊躑躅 (溫。使)
白蘞 (微寒。主溫瘧寒熱。使)
蒴 根 (溫。使)
當歸 (溫。主瘧寒熱。君)
竹葉 (平。合常山煮,主孩子久瘧極良。雞子黃和常山為丸,用竹葉湯下,主久瘧。)
桃仁 (平)
烏梅 (平)
雄黃 (平,大溫)
菖蒲 (溫)
莽草 (溫)
中惡麝香 (溫)
雄黃 (平,寒,大溫)
丹砂 (微寒)
升麻 (平,微寒)
干姜 (溫,大熱)
巴豆 (溫,生溫熟寒)
當歸 (溫,大溫)
芍藥 (平,微寒)
吳茱萸 (溫,大熱)
鬼箭 (寒)
桃梟 (微溫)
桃皮 (平)
桃膠 (微溫)
烏頭 (溫,大溫)
烏雌雞血 (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海桐皮 (平)
肉豆蔻 (溫)
蓬莪術 (溫)
《藥對》∶牛黃 (平。君)
芎 (溫。臣)
苦參 (寒。君)
梔子 (大寒。臣)
耳葉 (微寒。臣)
桔梗 (微溫。臣)
桃花 (平。使)
霍亂人參 (微寒,微溫)
術 (溫)
附子 (溫,大熱)
桂心 (大熱)
干姜 (溫,大熱)
橘皮 (溫)
濃樸 (溫,大溫)
香薷 (微溫)
麇舌 (微溫)
高良姜 (大溫)
木瓜 (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小蒜 (溫)
雞屎白 (微寒)
豆葉雞舌香 (微溫)
豆蔻 (溫)
楠材 (微溫)
蓬莪術 (溫)
肉豆蔻 (溫)
海桐皮 (平)
《藥對》∶吳茱萸 (大熱。臣)
丁香 (溫)
轉(zhuǎn)筋小蒜 (溫)
木瓜 (溫)
橘皮 (溫)
雞舌香 (溫)
楠材 (微溫)
豆蔻 (溫)
香薷 (微溫)
杉木 (微溫)
豆 (微溫)
生姜 (微溫。臣禹錫等謹按《本經(jīng)》朱字∶干姜溫;墨字;生姜微溫。若從朱字,則是干姜,即不當言微溫;若從微溫,則是生姜,即當作墨字。然二姜俱不主轉(zhuǎn)筋,難以改正。)
嘔濃樸 (溫,大溫)
香薷 (微溫)
麇舌 (微溫)
附子 (溫,大熱)
小蒜 (溫)
楠材 (微溫)
高良姜 (大溫)
木瓜 (溫)
桂 (大熱)
橘皮 (溫)
雞舌香 (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枇杷葉 (平)
麝香 (溫)
肉豆蔻 (溫)
《藥對》∶青竹茹 (微寒。主 嘔。臣)
蘆根 (寒。生主 。)
通草 (平。主 。臣)
生 藤汁 (寒)
人參 (微寒,微溫)
丁香 (溫)
術 (溫)
甘遂 (寒,大寒)
澤漆 (微寒)
葶藶 (寒,大寒)
芫花 (溫,微溫)
巴豆 (溫,生溫熟寒)
豬苓 (平)
防己 (平,溫)
澤蘭 (微溫)
桑根白皮 (寒)
商陸 (平)
澤瀉 (寒)
郁李仁 (平)
海藻 (寒)
昆布 (寒)
苦瓠 (寒)
小豆 (平)
瓜蒂 (寒)
蠡魚 (寒)
鯉魚 (寒)
大豆 (平)
蕘花 (寒,微寒)
黃牛溺 (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海松子 (小溫)
《藥對》∶香薷 (微溫。主水腫。臣)
谷米 (微寒。主逐水腫,利小便。臣)
通草 (平。主利水腫及小便。臣)
麥門冬 (微寒。臣)
椒目 (寒。主除風水滿。使)
柳花 (寒。主腹腫。使)
雄黃 (平。君)
白術 (溫。逐風水結(jié)腫。君)
秦艽 (微溫。主下大水。臣)
腸 下痢赤石脂 (大溫)
龍骨 (平,微寒)
牡蠣 (平,微寒)
干姜 (溫,大熱)
黃連 (寒,微寒)
黃芩 (平,大寒)
當歸 (溫,大溫)
附子 (溫,大熱)
禹余糧 (寒,平)
藜蘆 (寒,微寒)
柏木 (寒)
云實 (溫)
礬石 (寒)
阿膠 (平,微溫)
熟艾 (微溫)
陟厘 (大溫)
石硫黃 (溫,大熱)
蠟 (微溫)
烏梅 (平)
石榴皮 (平)
枳實 (寒,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使君子 (溫)
金櫻子 (平,溫)
《藥對》∶白石脂 (平。主水痢。臣)
牛角 (溫。治痢。臣)
滑石 (寒。主 下。君)
地榆 (微寒。止血痢。)
桂心 (大熱。主下痢。君)
吳茱萸 (溫,大熱。主冷下泄。臣)
鯽魚頭 (溫。主下痢。)
濃樸 (溫,大溫。主下泄腹痛。臣)
白術 (溫。主胃虛冷痢。君)
蜜 (平。主赤白痢。君)
龜甲 (平。主下泄。臣)
久蜆殼 (寒。主下痢。使)
薤白 (溫。主下赤白痢。臣)
白頭翁 (溫。主毒痢止痛。使)
皮 (平。主赤白痢。臣)
蚺蛇膽 (寒。主下痢 蟲。使)
柏葉 (微溫。主血痢。君)
蒲黃 (平。主下血。臣)
小豆花 (平。主下痢。使)
曲 (溫。主腹脹冷積下痢。臣)
豬懸蹄 (微寒。主下漏泄。使)
雞子 (平。主下痢。)
貝子 (平。主下血。)
白 荷 (微溫。主赤白痢。臣)
葛谷 (平。主十年赤白痢。臣)
青羊脂 (溫。主下血。臣)
蓯蓉 (微溫。主赤白下痢。臣)
赤白花鼠尾草 (微寒。主赤白下痢。使)
赤地利 (平)
桃花石 (溫)
大便不通大黃 (寒,大寒)
巴豆 (溫,生溫熟寒)
石蜜 (平,微溫)
麻子 (平)
牛膽 (大寒)
豬膽 (微寒)
樸硝 (寒,大寒)
芒硝 (大寒)
大戟 (寒,大寒)
檳榔 (溫)
牽牛子 (寒)
郁李仁 (平)
小便淋滑石 (寒,大寒)
冬葵子及根 (寒)
白茅根 (寒)
瞿麥 (寒)
榆皮 (平)
石韋 (平)
葶藶 (寒,大寒)
蒲黃 (平)
麻子 (平)
琥珀 (平)
石蠶 (寒)
蜥蜴 (寒)
胡燕屎 (平)
衣魚 (溫)
亂發(fā) (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淋石 (暖)
《藥對》∶車前子 (寒,主淋。)
茯苓 (平。主淋,利小便。君)
黃芩 (大寒。主利小便。臣)
澤瀉 (寒。主淋,利三焦停水。君)
敗鼓皮 (平。主利小便。臣)
冬瓜 (微寒。主淋,小便不通。君)
桑螵蛸 (平。主五淋,利小便。臣)
豬苓 (平)
石燕 (寒)
海蛤 (平)
木通 (平)
貝齒 (平)
小便利牡蠣 (平,微寒)
龍骨 (平,微寒)
鹿茸 (溫,微溫)
桑螵蛸 (平)
漏蘆 (寒,大寒)
土瓜根 (寒)
雞 (微寒)
雞腸草 (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菖蒲 (溫。止小便利。君)
醬 (溫。主尿不節(jié)。臣)
山茱萸 (平)
溺血戎鹽 (寒)
蒲黃 (平)
龍骨 (平,微寒)
鹿茸 (溫,微溫)
干地黃 (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蔥涕 (平)
牛膝 (平)
車前子 (寒)
柏子并葉 (平,溫)
石膏 (微寒,大寒)
茯神 (平)
麥門冬 (平,大寒)
黃連 (寒,微寒)
知母 (寒)
栝蔞根 (寒)
茅根 (寒)
枸杞根 (大寒)
小麥 (微寒)
竹葉 (大寒)
土瓜根 (寒)
葛根 (平)
李根 (大寒)
蘆根 (寒)
菰根 (大寒)
冬瓜 (微寒)
馬乳 (冷)
牛乳 (微寒)
羊乳 (溫)
桑根白皮 (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茯苓 (平。主口干。君)
理石 (寒。主口干,消熱毒。君)
菟絲子 (平。主口干,消渴。)
牛膽 (大寒。主渴利中焦熱。君)
苧汁 (寒。止渴。使)
古屋瓦苔 (寒。主消渴。)
兔骨 (平。治熱中消渴。臣)
豬苓 (平。主渴痢。使)
黃膽茵陳蒿 (平,微寒)
梔子 (寒,大寒)
紫草 (寒)
白蘚皮 (寒)
生鼠 (微溫)
大黃 (寒,大寒)
豬屎 (寒)
瓜蒂 (寒)
栝蔞 (寒)
秦艽 (平)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黃芩 (大寒)
牡鼠 (微寒)
上氣咳嗽麻黃 (溫,微溫)
杏仁 (溫)
白前 (微溫)
橘皮 (溫)
紫菀 (溫)
桂心 (大熱)
款冬花 (溫)
五味子 (溫)
細辛 (溫)
蜀椒 (溫,大熱)
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
生姜 (微溫)
桃仁 (平)
射干 (平,微溫)
芫花 (溫,微溫)
百部根 (微溫)
干姜 (溫,大熱)
貝母 (平,微寒)
皂莢 (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蛤蚧 (平)
縮沙蜜 (溫)
《藥對》∶鐘乳 (溫。主上氣。臣)
獺肝 (平。主氣嗽。使)
烏頭 (大熱。主嗽逆上氣。使)
藜蘆 (微寒。主嗽逆。使)
鯉魚 (平。燒末主咳嗽。臣)
淡竹葉 (大寒。主嗽逆氣上。臣)
海蛤 (平。主上氣。臣)
石硫黃 (大熱。主氣嗽。臣)
嘔吐濃樸 (溫,大溫)
橘皮 (溫)
人參 (微寒,微溫)
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
麥門冬 (平,微寒)
白芷 (溫)
生姜 (微溫)
鉛丹 (微寒)
雞子 (微寒)
薤白 (溫)
甘竹葉 (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旋復花 (溫)
白豆蔻 (大溫)
《藥對》∶附子 (大熱。主嘔逆。使)
竹茹 (微寒。主干嘔。臣)
痰飲大黃 (寒,大寒)
甘遂 (寒,大寒)
芒硝 (大寒)
茯苓 (平)
柴胡 (平,微寒)
芫花 (溫,微溫)
前胡 (微寒)
術 (溫)
細辛 (溫)
旋復花 (溫)
濃樸 (溫,大溫)
人參 (微寒,微溫)
枳實 (寒,微寒)
橘皮 (溫)
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
生姜 (微溫)
甘竹葉 (大寒)
蕘花 (寒,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威靈仙 (溫)
《藥對》∶射干 (微溫。主胸中結(jié)氣。使)
烏頭 (大熱。主心中痰冷,不下食。使)
吳茱萸 (大熱。主痰冷,腹內(nèi)諸冷。臣)
樸硝 (大寒。主痰滿停結(jié)。君)
巴豆 (溫。主痰飲留結(jié),利水谷,破腸中冷。)
高良姜 (大溫)
宿食大黃 (寒,大寒)
巴豆 (溫,生溫熟寒)
樸硝 (寒,大寒)
柴胡 (平,微寒)
術 (溫)
桔梗 (微溫)
濃樸 (溫,大溫)
皂莢 (溫)
曲 (溫)
(溫)
檳榔 (溫)
腹脹滿麝香 (溫)
甘草 (平)
人參 (微寒,微溫)
術 (溫)
干姜 (溫,大熱)
百合 (平)
濃樸 (溫,大溫)
子 (微寒,微溫)
枳實 (寒,微寒)
桑根白皮 (寒)
皂莢 (溫)
大豆黃卷 (平)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卷柏 (溫)
《蜀本》蓽澄茄 (溫)
《藥對》∶忍冬 (溫。主腹?jié)M。君)
射干 (微溫。主脅下滿急。使)
香 (微溫。主腹?jié)M水腫。臣)
旋復花 (溫。主脅下寒熱,下水。臣)
訶藜勒草豆蔻心腹冷痛當歸 (溫,大溫)
人參 (微寒,微溫)
芍藥 (平,微寒)
桔梗 (微溫)
干姜 (溫,大熱)
桂心 (大熱)
蜀椒 (溫,大熱)
附子 (溫,大熱)
吳茱萸 (溫,大熱)
烏頭 (溫,大熱)
術 (溫)
甘草 (平)
石 (大熱,生溫熟熱)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膃肭臍 (大熱)
肉豆蔻 (溫)
零陵香 (平)
胡椒 (大溫)
紅豆蔻 (溫)
《藥對》∶黃芩 (大寒。臣)
戎鹽 (寒。臣)
濃樸 (溫。臣)
萆 (平。臣)
芎 (溫。臣)
高良姜 (大溫)
蜂子 (平,微寒)
蓬莪術 (溫)
蒜 (溫)
腸鳴丹參 (微寒)
桔梗 (微溫)
海藻 (寒)
昆布 (寒)
半夏 (生微寒,熟溫)
心下滿急茯苓 (平)
枳實 (寒,微寒)
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
術 (溫)
生姜 (微溫)
百合 (平)
橘皮 (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子 (微寒。主心下堅。臣)
杏仁 (溫。主心下急滿。臣)
石膏 (大寒。主心下急。臣)
心煩石膏 (微寒,大寒)
滑石 (寒,大寒)
杏仁 (溫)
梔子 (寒,大寒)
茯苓 (平)
貝母 (平,微寒)
通草 (平)
李根 (大寒)
竹瀝 (大寒)
烏梅 (平)
雞子 (微寒)
豉 (寒)
甘草 (平)
知母 (寒)
尿 (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薈 (寒)
天竺黃 (寒)
胡黃連 (平)
《藥對》∶王不留行 (平。主心煩。君)
石龍芮 (平。主心煩。君)
玉屑 (平。主胃中熱,心煩。君)
雞 (微寒。除熱,主煩熱。臣)
寒水石 (大寒。主煩熱。臣)
藍汁 (寒。主煩熱。君)
楝實 (寒。主大熱狂。使)
廩米 (溫。止煩熱。臣)
敗醬 (微寒。主煩熱。臣)
梅核仁 (平。除煩熱。臣)
蒺藜子 (微寒。主心煩。臣)
龍齒角 (平。主小兒身熱。臣)
牛黃 (平。主小兒癇熱,口不開,心煩。君)
酸棗 (平。主心煩。)
樸硝 (寒,大寒)
芒硝 (大寒)
石硫黃 (溫,大熱)
粉錫 (寒)
大黃 (寒,大寒)
野狼毒 (平)
巴豆 (溫,生溫熟寒)
附子 (溫,大熱)
烏頭 (溫,大熱)
苦參 (寒)
柴胡 (平,微寒)
鱉甲 (平)
蜈蚣 (溫)
赭魁 (平)
白馬溺 (微寒)
甲 (微溫)
石 (大熱,生溫熟熱。一本作礬石。)(臣禹錫等謹按∶礬石條,并無主療積聚癥瘕之文。
芫花 (溫,微溫。)(臣禹錫等謹按∶唐·蜀本作蕘花。今據(jù)《本經(jīng)》蕘花破積聚癥瘕,而魚 (微溫。)(臣禹錫等謹按∶唐本、蜀本云∶ 魚甲微溫,無此 魚一味,遍尋本草,并無 魚。(上已有 甲,此 魚為文誤,不當重出。)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續(xù)隨子 (溫)
京三棱 (平)
太陰玄精 (溫)
威靈仙 (溫)
《藥對》∶牡蒙 (平)
蜀漆 (平。主癥結(jié)癖氣。使)
貫眾 (微寒。主腸中邪氣積聚。使)
甘遂 (寒。主散癥結(jié)積聚。使)
天雄 (大熱。主破癥結(jié)積聚。使)
理石 (寒。主除熱結(jié),破積聚。)
硝石 (寒。主破積聚堅結(jié)。君)
豬肚 (微溫)
鬼疰尸疰雄黃 (平,寒,大溫)
丹砂 (微寒)
金牙 (平)
野葛 (溫)
馬目毒公 (溫,微溫)
女青 (平)
徐長卿 (溫)
虎骨 (平)
貍骨 (溫)
鸛骨 (大寒)
獺肝 (平)
芫青 (微溫)
白僵蠶 (平)
鬼臼 (溫,微溫。)(臣禹錫等謹按《神農(nóng)本草》∶鬼臼,一名馬目毒公。今此療鬼疰、尸雙出二名,據(jù)本草說為重,當刪去一條。然詳陶隱居注∶鬼臼條下,以鬼臼與馬目毒公為二物,及古方多有兩用處,今且并存之。)
白鹽 (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jīng)》言∶鹽有食鹽、光明鹽、綠鹽、鹵鹽、大鹽、戎鹽六條,并無白鹽之名。遍檢諸鹽,皆不主鬼疰、尸疰。唯食鹽主殺鬼蠱邪疰。又陶隱居注∶戒鹽條下,述虜中鹽有九種。云白鹽、食鹽常食者,則白鹽乃食鹽之類。而食鹽主殺鬼蠱邪疰。疑此白鹽,乃食鹽耳。即當為溫,又不當為寒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天靈蓋 (平)
膃肭臍 (大熱)
《藥對》∶麝香 (溫,君。)
卷柏 (溫,臣。)
敗天公 (平,臣)
蚱蟬 (寒)
白蘚皮 (寒)
牛黃 (平)
龍齒 (平,微寒。)
雷丸 (寒,微寒。)
安息香 (平)
代赭 (寒)
驚邪雄黃 (平,寒,大溫)
丹砂 (微寒)
紫石英 (溫)
茯神 (平)
龍齒 (平)
龍膽 (寒,大寒)
防葵 (寒)
馬目毒公 (溫,微溫)
升麻 (平,微寒)
麝香 (溫)
人參 (微寒,微溫)
沙參 (微寒)
桔梗 (微溫)
白薇 (平,大寒)
遠志 (溫)
柏實 (平)
鬼箭 (寒)
鬼督郵 (平)
小草 (溫)
卷柏 (溫,平,微寒)
紫菀 (溫)
羚羊角 (寒,微寒)
甲 (微溫)
丹雄雞 (微溫微寒)
犀角 (寒,微寒)
羊角 (溫,微寒)
茯苓 (平)
蚱蟬 (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縮砂蜜 (溫)
鬼臼癲癇龍齒角 (平)
牛黃 (平)
防葵 (寒)
牡丹 (寒,微寒)
白蘞 (平,微寒)
莨菪子 (寒)
雷丸 (寒,微寒)
釣藤 (微寒)
白僵蠶 (平)
蛇床子 (平)
蛇蛻 (平)
蜣螂 (寒)
白馬目 (平)
鉛丹 (微寒)
蚱蟬 (寒)
白狗血 (溫)
豚卵 (溫)
豬牛犬等齒 (平)
熊膽 (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薈 (寒)
玳瑁 (寒)
《藥對》∶白馬懸蹄 (平。臣)
淡竹瀝 (大寒。臣)
蛇銜 (微寒。主寒熱。臣)
秦皮 (微寒,大寒)
頭發(fā) (溫)
雞子 (平。主發(fā)熱)
狗糞中骨 (平。臣)
露蜂房 (平。使)
白蘚皮 (寒。臣)
雀甕 (平。使)
甘遂 (寒。使)
升麻 (微寒。君)
大黃 (大寒。使)
銀屑 (平)
喉痹痛升麻 (平,微寒)
射干 (平,微溫)
杏仁 (溫)
蒺藜子 (溫,微寒)
棘針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jīng)》∶白棘一名棘針,不主喉痹痛。棘刺花條末云∶又有棗針,療喉痹不通。此棘針字,當作棗針。
絡石 (溫,微寒)
百合 (平)
竹葉 (大寒)
莽草 (溫)
苦竹葉 (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細辛 (溫)
《藥對》∶豉 (寒。治喉閉不通。使)
當歸 (溫。切,醋熬,敷腫上;亦主喉閉不通。君噎病)
羚羊角 (寒,微寒)
通草 (平)
青竹茹 (微寒)
頭垢 (微寒)
蘆根 (寒)
牛 (平)
舂杵頭細糠 (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鸕 頭 (微寒。主噎不通。)
鯁貍頭骨 (溫)
獺骨 (平)
鸕 骨 (微寒)
齒痛當歸 (溫,大溫)
獨活 (平)
細辛 (溫)
蜀椒 (溫,大熱)
芎 (溫)
附子 (溫,大熱)
莽草 (溫)
礬石 (寒)
蛇床子 (平)
生地黃 (大寒)
莨菪子 (寒)
雞舌香 (微溫)
車下李根 (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jīng)》車下李根,郁李根也。)
馬懸蹄 (平)
雄雀屎 (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楓香脂 (平)
《藥對》∶金釵 (火燒針齒,痛即止。)
烏頭 (大熱。使)
白頭翁 (溫。使)
酒漬枳根 (微寒)
口瘡黃連 (寒,微寒)
柏木 (寒)
龍膽 (寒,大寒)
升麻 (平,微寒)
大青 (大寒)
苦竹葉 (大寒)
石蜜 (平,微溫)
酪 (寒)
酥 (微寒)
豉 (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干地黃 (平)
吐唾血羚羊角 (寒,微寒)
白膠 (平,溫)
戎鹽 (寒)
柏葉 (微溫)
艾葉 (微溫)
水蘇 (微溫)
生地黃 (大寒)
大小薊 (溫)
蠐螬 (微溫,微寒)
飴糖 (微溫)
茯龍肝 (微溫)
黃土 (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鐺墨《藥對》∶馬通 (微溫。使)
小麥 (微寒。使)
麥句姜 (寒。君。天名精也。)
牛膝 (平。治痛痹。君)
桑根白皮 (寒)
鼻衄血礬石 (寒)
蒲黃 (平)
蝦蟆藍 (寒。)(臣禹錫等謹按《本經(jīng)》天名精,一名蝦蟆藍。)
雞蘇 (微溫。)(臣禹錫等謹按《本經(jīng)》水蘇,一名雞蘇。)
大薊 (溫)
艾葉 (微溫)
桑耳 (平)
竹茹 (微寒)
皮 (平)
溺 (平)
藍 (寒)
狗膽 (平)
燒亂發(fā) (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熱馬通 (微溫。敷頂止衄。使)
生地黃 (大寒)
鼻通草 (平)
細辛 (溫)
桂心 (大熱)
蕤核 (溫,微寒)
薰草 (平)
瓜蒂 (寒)
菖蒲 (溫,平)
蔥涕 (平)
雀腦 (平)
白鵝膏 (微寒)
鯉魚腦 (溫)
絡石 (溫 微寒)
白頸蚯蚓 (寒,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生麻油 (微寒,君)
烏賊魚骨 (微溫。臣)
土瓜 (寒)
烏雞膏 (寒)
龍腦 (微寒)
鼻息肉藜蘆 (寒,微寒)
礬石 (寒)
地膽 (寒)
通草 (平)
白狗膽 (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細辛 (溫。君)
桂心 (大熱)
瓜蒂 (寒。臣)
雄黃 (平,大溫)
目赤熱痛黃連 (寒,微寒)
蕤核 (溫,微寒)
石膽 (寒)
空青 (寒,大寒)
曾青 (小寒)
決明子 (平,微寒)
柏木 (寒)
梔子 (寒,大寒)
薺子 (溫)
苦竹葉 (大寒)
雞子白 (微寒)
鯉魚膽 (寒)
田中螺 (大寒)
車前子 (寒)
菥 子 (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細辛 (溫。明目。君)
銅青 (寒。主風爛淚出。)
秦皮 (微寒。主目赤熱淚出。)
石榴皮 (溫。主目赤痛,淚下。使)
白薇 (大寒。主目赤熱。臣)
目膚翳秦皮 (微寒,大寒)
細辛 (溫)
真珠 (寒)
貝子 (平)
石決明 (平)
麝香 (溫)
馬目毒公 (溫,微溫)
伏翼 (平)
青羊膽 (平)
蠐螬汁 (微溫,微寒)
菟絲子 (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石蟹 (寒)
《藥對》∶丹砂 (微寒)
聲音啞菖蒲 (溫,平)
石鐘乳 (溫)
孔公孽 (溫)
皂角 (溫)
苦竹葉 (大寒)
麻油 (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通草 (平。利九竅,出聲。臣)
面菟絲子 (平)
麝香 (溫)
熊脂 (微寒,微溫)
女萎 (平)
本 (溫,微寒)
木蘭 (寒)
梔子 (寒,大寒)
紫草 (寒)
白瓜子 (平,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蜂子 (微寒。君)
白蘞 (平。主光澤。)
白術 (溫。君)
山茱萸 (平。臣)
冬瓜子 (平,寒)
白僵蠶 (平)
蜀葵花 (平)
白附子 (平)
發(fā)禿落桑上寄生 (平)
秦椒 (溫,生溫熟寒)
桑根白皮 (寒)
麻子 (平)
桐葉 (寒)
豬膏 (微寒)
雁肪 (平)
馬 膏 (平)
松葉 (溫)
棗根雞肪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云∶雞肪,寒。)
荊子 (微寒,溫。)(臣禹錫等謹按《本經(jīng)》有蔓荊、牡荊,此只言荊子。據(jù)朱字,合是蔓荊子。又據(jù)《唐本》云∶味苦、辛,故定知非牡荊子矣。)
滅瘢鷹屎白 (平)
白僵蠶 (平)
衣魚 (溫)
白附子 (平)
金瘡石膽 (寒)
薔薇 (溫,微寒)
地榆 (微寒)
艾葉 (微溫)
王不留行 (平)
白頭翁 (溫)
釣樟根 (溫)
鍛石 (溫)
狗頭骨 (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薤白 (溫。主金瘡,止痛,瘡中風,水腫。臣)
車前子 (寒。止血。)
當歸 (溫。君)
蘆竹籜 (寒。主金瘡,止肉。使)
;覝 (平。臣)
蛇銜 (微寒。臣)
葛根 (平。臣)
水楊花 (寒)
突厥白 (寒)
折生鼠 (微溫)
生龜 (平)
生地黃 (大寒)
烏雄雞血 (平)
烏雞骨 (平)
李核仁 (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自然銅 (平)
木鱉子 (溫)
骨碎補 (溫)
無名異 (平)
《藥對》∶續(xù)斷 (微溫。臣)
瘀血蒲黃 (平)
琥珀 (平)
羚羊角 (寒,微寒)
牛膝 (平)
大黃 (寒,大寒)
干地黃 (寒)
樸硝 (寒,大寒)
紫參 (寒,微寒)
桃仁 (平)
虎杖 (微溫)
茅根 (寒)
蟲 (寒)
虻蟲 (微寒)
水蛭 (平,微寒)
蜚蠊 (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天南星《藥對》∶鮑魚 (溫。主 跌。)
飴糖 (微溫。去血病。臣)
神屋 (平。主血。)
子 (微寒。主臟血,身中有毒,臣)
芍藥 (微寒。主逐賊血。)
鹿茸 (溫。主血流在腹。臣)
車前子 (寒。主瘀血痛。)
牡丹 (微寒。主除留血。使)
射干 (微溫。主除留血、老血。使)
藕汁 (寒。主消血。)
天名精 地菘是也。 (寒)
火灼柏白皮 (微寒)
生胡麻 (平)
鹽 (寒。)(臣禹錫等謹按∶食鹽,溫。光明鹽,平。綠鹽,平。大鹽,寒。戎鹽,寒。
并無豆醬 (寒)
井底泥 (寒)
醋 (溫)
黃芩 (平,大寒)
牛膝 (平)
梔子 (寒,大寒)
癰疽絡石 (溫,微寒)
黃 (微溫)
白蘞 (平,微寒)
烏喙 (微溫)
通草 (平)
敗醬 (平,微寒)
白芨 (平,微寒)
大黃 (寒,大寒)
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
玄參 (微寒)
薔蘼 (微寒)
鹿角 (溫,微溫)
蝦蟆 (寒)
土蜂子 (平)
伏龍肝 (微溫)
甘蕉根 (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礪石 (火燒于苦酒中 ,杵破,醋和貼之,即消。)
烏賊魚骨 (微溫。臣)
鹿茸 (溫。臣)
升麻 (微寒。貼諸毒。君)
赤小豆 (平。主貼腫易消。臣)
側(cè)子 (大熱。主癰腫。)
惡瘡雄黃 (平,寒,大溫)
雌黃 (平,大寒)
粉錫 (寒)
石硫黃 (溫,大熱)
礬石 (寒)
松脂 (溫)
蛇床子 (平)
地榆 (微寒)
水銀 (寒)
蛇銜 (微寒)
白蘞 (平,微寒)
漏蘆 (寒,大寒)
柏木 (寒)
占斯 (溫)
菌 (平,微溫)
莽草 (溫)
青葙子 (微寒)
白芨 (平、微寒)
楝實 (寒)
及己 (平)
野狼跋 (寒)
桐葉 (寒)
虎骨 (平)
豬肚 (微溫)
茹 (寒,微寒)
藜蘆 (寒,微寒)
鍛石 (溫)
貍骨 (溫)
鐵漿 (平)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野zxtf.net.cn/zhicheng/駝脂《藥對》∶苦參 (寒。主諸惡瘡軟癤。君)
白石脂 (平。主疽痔惡瘡。臣)
蘩蔞 (平。主積年惡瘡。臣)
本 (溫。臣)
菖蒲 (溫。主風瘙。君)
艾葉 (微溫?嗑萍澹鞒_及下部瘡。臣)
槲皮 (平。臣)
葵根 (寒。君)
柳華 (寒。主馬疥惡瘡,煮洗立瘥。使)
五加皮 (微寒。主疽瘡。使)
梓葉 (微寒。使)
苧根 (寒。主小兒赤丹。使)
谷葉 (平。洗之令生肉。臣)
篇竹 (平。主浸yin疥惡瘡。使)
天麻 (平。臣)
孔公孽 (溫。主男女陰蝕瘡。臣)
紫草 (寒。主小兒面上瘡。使)
馬鞭草 (平。主下部瘡。臣)
漆瘡蟹 (寒)
茱萸皮 (溫,大熱)
苦 烏老切 (微寒)
雞子白 (微寒)
鼠查 (見杉材注)
井中苔萍 (大寒)
秫米 (微寒)
杉材 (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石蟹 (寒)
漆姑葉 (微寒)
《藥對》∶芒硝 (大寒。敷漆瘡。君)
黃櫨木 (寒)
癭瘤小麥 (微寒)
海藻 (寒)
昆布 (寒)
文蛤 (平)
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
貝母 (平,微寒)
通草 (平)
松蘿 (平)
連翹 (平)
白頭翁 (溫)
海蛤 (平)
生姜 (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玄參 (微寒。主散頸下腫核。臣)
杜蘅 (溫。臣)
瘡雄黃 (平,寒,大溫)
石 (大熱,生溫熟熱)
常山 (寒,微寒)
野狼毒 (平)
側(cè)子 (大熱)
連翹 (平)
昆布 (寒)
貍骨 (溫)
王不留行 (平)
斑貓 (寒)
地膽 (寒)
鱉甲 (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蟾蜍 (寒。臣)
附子 (大熱。使)
漏蘆 (寒。主諸 。)
白礬 (寒,主 惡瘡瘰 。使)
雌黃 (平。主 疽惡瘡。臣)
車前子 (寒)
蛇銜 (微寒。主鼠 。臣)
蝦蟆 (寒)
五痔白桐葉 (寒)
蓄 (平)
皮 (平)
豬懸蹄 (平)
黃 (微溫)
五倍子 (平)
《藥對》∶龜甲 (平。主五痔。臣)
赤石脂 (大溫。君)
柏木 (寒。主腸痔。)
榧子 (平。臣)
槐子 (寒。君)
蛇蛻 (平)
臘月鴝鵒 (平。作屑,主五痔。)
鱉甲 (平。主五痔。臣)
腐木 (寒。臣)
竹茹 (微寒。臣)
耳 (微寒。臣)
槲脈 (平。燒作散,主痔。)
槐鵝 (微溫)
柏葉 (平)
艾葉 (微溫)
脫肛鱉頭 (平)
卷柏 (溫,平,微寒)
鐵精 (微溫)
東壁土 (平)
蝸牛 (寒)
生鐵 (微寒)
青葙子 (微寒)
苦參 (寒)
蚺(音髯)蛇膽 (寒)
蝮蛇膽 (微寒)
大蒜 (溫)
戎鹽 (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艾葉煎 (微溫。臣)
馬鞭草 (平)
蛔蟲薏苡根 (微寒)
菌 (平,微溫)
干漆 (溫)
楝根 (微寒)
茱萸根 (溫,大熱)
艾葉 (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石榴根 (平。使)
檳榔 (溫。君)
鶴虱 (平)
龍膽 (寒,大寒)
寸白檳榔 (溫)
蕪荑 (平)
貫眾 (微寒)
野狼牙 (寒)
雷丸 (寒,微寒)
青葙子 (微寒)
橘皮 (溫)
茱萸根 (溫,大熱)
石榴根 (平)
榧子 (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桑根白皮 (寒。臣)
虛勞丹砂 (微寒)
空青 (寒,大寒)
石鐘乳 (溫)
紫石英 (溫)
白石英 (微溫)
磁石 (寒)
龍骨 (平,微寒)
茯苓 (平)
黃 (微溫)
干地黃 (寒)
茯神 (平)
天門冬 (平,大寒)
薯蕷 (溫,平)
石斛 (平)
沙參 (微寒)
人參 (微寒,微溫)
玄參 (微寒)
五味子 (溫)
肉蓯蓉 (微溫)
續(xù)斷 (微溫)
澤瀉 (寒)
牡丹 (寒,微寒)
芍藥 (平,微寒)
牡桂 (溫)
遠志 (溫)
當歸 (溫,大溫)
牡蠣 (平,微寒)
五加皮 (溫,微寒)
白棘 (寒)
覆盆子 (平)
巴戟天 (微溫)
牛膝 (平)
杜仲 (平,溫)
柏實 (平)
桑螵蛸 (平)
石龍芮 (平)
石南 (平)
桑根白皮 (寒)
地膚子 (寒)
車前子 (寒)
麥門冬 (平,微寒)
干漆 (溫)
菟絲子 (平)
蛇床子 (平)
枸杞子 (微寒)
大棗 (平)
枸杞根 (大寒)
麻子 (平)
胡麻 (平)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葛根 (平)
《蜀本》∶補骨脂 (大溫)
《藥對》∶甘草 (平。補益五臟,下氣,長肌肉,制諸藥。君)
黃雌雞 (平。主續(xù)絕。臣)
萎蕤 (平。補不足,除虛勞客熱,頭痛。君)
甘菊 (平。補中。益五臟。君)
紫菀 (溫。主勞氣。臣)
狗脊 (平。補益丈夫。臣)
藕實 (平,寒。補中養(yǎng)氣。君)
蜂子 (微寒。補虛冷。君)
蕪菁蘆菔 (溫。益五臟,輕身。君)
赤石脂 (大溫。主養(yǎng)心氣。君)
薔薇 (微寒。主五臟寒熱。君)
云母 (平。主氣益精。君)
枳實 (微寒。主虛羸少氣。君)
防葵 (寒。君)
陰痿白石英 (微溫)
陽起石 (微溫)
巴戟天 (微溫)
肉蓯蓉 (微溫)
五味子 (溫)
蛇床子 (平)
地膚子 (寒)
鐵精 (微溫)
白馬莖 (平)
菟絲子 (平)
原蠶蛾 (熱)
狗陰莖 (平)
雀卵 (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樗雞 (平。使)
五加皮 (微寒。主陰痿下濕。使)
覆盆子 (平。能長陰。臣)
牛膝 (平。主陰濕。君)
石南 (平,使)
白芨 (微寒。主陰痿,使)
小豆花 (平。主陰痿不起。使)
山茱萸 (平,微溫)
天雄 (溫,大溫)
陰海藻 (寒)
鐵精 (微溫)
貍陰莖 (溫)
狐陰莖 (微寒)
蜘蛛 (微寒)
蒺藜 (溫 微寒)
鼠陰 (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蝦蟆衣 (寒。主陰腫。)
地膚子 (寒)
槐皮 (煮汁,主陰腫。)
囊濕五加皮 (溫 (微寒)
槐枝 (作槐皮)
柏木 (寒)
虎掌 (溫,微寒)
子 (微寒,微溫)
蛇床子 (平)
牡蠣 (平,微寒)
泄精韭子 (溫)
白龍骨 (平,微寒)
鹿茸 (溫,微溫)
牡蠣 (平,微寒)
桑螵蛸 (平)
車前子葉 (寒)
澤瀉 (寒)
石榴皮 (平)
獐骨 (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五味子 (溫。主泄精。臣)
棘刺 (寒。使)
菟絲子 (平。主精自出。君)
薰草 (平。臣)
石斛 (平。君)
鐘乳 (溫。臣)
麥門冬 (微寒。臣)
好眠通草 (平)
孔公孽 (溫)
馬頭骨 (微寒)
牡鼠目 (平)
荼茗 (微寒)
沙參 (微寒)
不得眠酸棗仁 (平)
榆葉 (平)
細辛 (溫)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沙參 (微寒。臣)
乳香 (溫)
腰痛杜仲 (平,溫)
萆 (平)
狗脊 (平,微溫)
梅實 (平)
鱉甲 (平)
五加皮 (溫 (微寒)
菝 (平,溫)
爵床 (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木鱉子 (溫)
《藥對》∶牡丹 (寒,微寒。使)
石斛 (平。君)
附子 (溫,大熱。使)
鹿角膠 (平,溫)
牛膝 (平)
鹿茸 (溫,微溫)
烏喙 (微溫)
續(xù)斷 (微溫)
婦人崩中石膽 (寒)
禹余糧 (寒,平)
赤石脂 (大溫)
牡蠣 (平,微寒)
龍骨 (平,微寒)
蒲黃 (平)
白僵蠶 (平)
牛角 (溫)
烏賊魚骨 (微溫)
紫葳 (微寒)
桑耳 (平)
生地黃 (大寒)
柏木 (寒)
白茅根 (寒)
艾葉 (微溫)
甲 (微溫)
鱉甲 (平)
馬蹄 (平)
白膠 (平,溫)
丹雄雞 (微溫,微寒)
阿膠 (平,微溫)
鬼箭 (寒)
鹿茸 (溫,微溫)
大小薊根 (溫)
馬通 (微溫)
伏龍肝 (微溫)
干地黃 (寒)
代赭 (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柏葉 (微溫。酒漬,主吐血及崩中赤白。君)
續(xù)斷 (溫。臣)
淡竹茹 (微寒。臣)
白芷 (溫。主漏下赤白。臣)
皮 (平。臣)
飴糖 (微溫。臣)
地榆 (微寒。主漏下赤血。)
月閉鼠婦 (微溫,微寒)
蟲 (寒)
虻蟲 (微寒)
水蛭 (平,微寒)
蠐螬 (微溫,微寒)
桃仁 (平)
貍陰莖 (溫)
土瓜根 (寒)
牡丹 (寒,微寒)
牛膝 (平)
占斯 (溫)
虎杖 (微溫)
陽起石 (微溫)
桃毛 (平)
白堊 (溫)
銅鏡鼻 (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白茅根 (寒。主血閉。臣)
大黃 (大寒,寒。治月候不通。使)
卷柏 (溫。臣)
生地黃 (大寒。君)
干漆 (溫。治血閉。臣)
鬼箭 (寒。破陳血。使)
子 (微寒。臣)
樸硝 (寒,大寒。君)
無子紫石英 (溫)
石鐘乳 (溫)
陽起石 (微溫)
紫葳 (微寒)
桑螵蛸 (平)
艾葉 (微溫)
秦皮 (微寒,大寒)
卷柏 (溫,平,微寒)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列當 (溫)
《藥對》∶覆盆子 (平。臣)
白膠 (溫。君)
白薇 (大寒。臣)
安胎紫葳 (微寒)
白膠 (平,溫)
桑上寄生 (平)
鯉魚 (寒)
烏雌雞 (溫)
蔥白 (平)
阿膠 (平,微溫)
臣禹錫等謹按《唐本》生地黃 (大寒)
《蜀本》∶豬苓 (平)
《藥對》∶艾葉 (微溫)
墮胎雄黃 (平,寒,大溫)
雌黃 (平,大寒)
水銀 (寒)
粉錫 (寒)
樸硝 (寒,大寒)
飛生蟲 (平)
溲疏 (寒,微寒)
大戟 (寒,大寒)
巴豆 (溫 生溫熟寒)
野葛 (溫)
牛黃 (平)
藜蘆 (寒,微寒)
牡丹 (寒,微寒)
牛膝 (平)
桂心 (大熱)
皂莢 (溫)
茹 (寒,微寒)
躑躅 (溫)
鬼箭 (寒)
槐子 (寒)
薏苡 (微寒)
矍麥 (寒)
附子 (溫,大熱)
天雄 (溫,大溫)
烏頭 (溫,大熱)
烏喙 (微溫)
側(cè)子 (大熱)
蜈蚣 (溫)
地膽 (寒)
斑貓 (寒)
芫青 (微溫)
亭長 (微溫)
水蛭 (平,微寒)
虻蟲 (微寒)
蟲 (寒)
螻蛄 (寒)
蠐螬 (微溫,微寒)
皮 (平)
蜥蜴 (寒)
蛇蛻 (平)
蟹爪 (寒)
芒硝 (大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根 (大熱。使)
草 (溫 使)
牽牛子 (寒。使)
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
虎掌 (溫,微寒)
鬼臼代赭 (寒)
蚱蟬 (寒)
麝香 (溫)
桃仁 (平)
蕘花 (寒,微寒)
野狼牙 (寒)
生鼠 (微溫)
難產(chǎn)槐子 (寒)
桂心 (大熱)
滑石 (寒,大寒)
貝母 (平,微寒)
蒺藜 (溫,微寒)
皂莢 (溫)
酸漿 (平,寒)
蚱蟬 (寒)
螻蛄 (寒)
(力水力佳二切)鼠 (微寒)
生鼠肝 (平)
烏雄雞冠血 (溫)
弓弩弦 (平)
馬銜 (平)
敗醬 (平,微寒)
榆皮 (平)
蛇蛻 (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麻油 (微寒。治產(chǎn)難,胞不出。君)
澤瀉 (寒。治胞不出。)
牛膝 (平)
陳姜 (大熱)
豬脂酒 (各隨多少服,主產(chǎn)難,衣不出。)
飛生蟲 (平)
兔頭 (平)
海馬 (寒)
伏龍肝 (溫)
冬葵子 (寒)
產(chǎn)后病干地黃 (寒)
秦椒 (溫,生溫熱寒)
敗醬 (平,微寒)
澤蘭 (微溫)
地榆 (微寒)
大豆 (平)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大豆紫湯 (溫。治產(chǎn)后中風,惡血不盡痛。)
羊角 (微寒。燒灰酒服,主產(chǎn)后煩悶。臣)
羚羊角 (微寒。主產(chǎn)后血悶。臣)
鹿角散 (溫。主墮娠,血不盡。臣)
小豆散 (平。生產(chǎn)后血不盡,煩悶。臣)
三歲陳棗核 (平。治產(chǎn)后腹痛。使)
芍藥 (平,微寒)
當歸 (溫,大溫)
紅藍花 (溫)
豉 (寒)
下乳汁石鐘乳 (溫)
漏蘆 (寒,大寒)
蠐螬 (微溫,微寒)
栝蔞 (寒)
土瓜根 (寒)
狗四足 (平)
豬四足 (小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葵子 (寒)
豬胰 (平。臣)
木通 (平)
中蠱桔梗 (微溫)
鬼臼 (溫,微溫)
馬目毒公 (溫,微溫)
犀角 (寒,微寒)
斑貓 (寒)
芫青 (微溫)
葛上亭長 (微溫)
射罔 (大熱)
鬼督郵 (平)
白 荷 (微溫)
敗鼓皮 (平)
藍寶 (寒)
臣禹錫等謹按《藥對》∶赭魁 (平。使)
徐長卿 (溫。使)
羊角 (微寒。臣)
野葛 (溫。使)
羊皮 (平。使)
獺肝 (平。使)
露蜂房 (平。使)
雄黃 (平。君)
槲樹皮 (平)
臣禹錫等謹按序例所載外,《藥對》∶主療如后出汗麻黃 (溫。臣)
杏仁 (溫。臣)
棗葉 (平。君)
蔥白 (平。臣)
石膏 (大寒。臣)
貝母 (微寒。臣)
山茱萸 (平。臣)
葛根 (平。臣)
干姜 (溫,大熱)
桂心 (大熱)
附子 (溫,大熱)
生姜 (微溫)
薄荷 (溫)
蜀椒 (溫,大熱)
豉 (寒)
止汗干姜 (溫,大熱。臣)
柏實 (平。君)
麻黃根并故竹扇末 臣)
白術 (溫。君)
粢粉雜豆豉熬末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使)
牡蠣 (微寒 雜杜仲 (平 水服)
枳實 (寒,微寒)
松蘿 (平)
驚悸心氣絡石 (溫,微寒。主大驚入腹。君。)
人參 (微寒,微溫。君)
茯苓 (平。君)
柏實 (平。君)
沙參 (微寒。臣)
龍膽 (大寒。主驚傷五內(nèi)。君)
羊角 (微寒。臣)
桔梗 (微溫。臣)
小草 (溫。君)
遠志 (溫。君)
銀屑 (平。君)
紫石英 (溫。君)
肺痿人參 (微寒,微溫。治肺痿。君)
天門冬 (大寒。治肺氣。君)
蒺藜子 (微寒。治肺痿。臣)
茯苓 (平,君)
白石英 (微溫。君)
薏苡仁 (微寒。主肺)
麥門冬 (微寒。治肺痿。臣)
下氣麻黃 (溫,微溫。臣)
杏仁 (溫。冷利。臣)
濃樸 (溫,大溫。臣)
橘皮 (溫。臣)
半夏 (平,生微寒熟溫。使)
白前 (微溫。臣)
生姜 (微溫。臣)
前胡 (微寒。臣)
李樹根白皮 (大寒。使)
蘇子 (溫。臣)
石硫黃 (溫,大熱。臣)
白茅根 (寒。臣)
蒺藜子 (微寒。臣)
蝕膿茹 (寒)
雄黃 (平,寒,大溫)
桔梗 (微溫)
龍骨 (微寒)
麝香 (溫)
白芷 (溫)
大黃 (大寒)
芍藥 (平,微寒)
當歸 (溫,大溫)
藜蘆 (寒)
巴豆 生溫熟寒)
地榆 (微寒)
女人血閉腹痛黃 (微溫)
芍藥 (平,微寒)
紫參 (寒)
桃仁 (平)
細辛 (溫)
紫石英 (溫)
干姜 (溫,大熱)
桂心 (大熱)
茯苓 (平)
女人血氣歷腰痛澤蘭 (微溫)
www.med126.com當歸 (溫,大溫)
甘草 (平)
細辛 (溫)
柏實 (平)
牡丹 (寒,微寒)
牡蠣 (微寒)
女人腹堅脹芍藥 (平,微寒)
黃芩 (大寒)
茯苓 (平)
解百藥及金石等毒例蛇虺百蟲毒雄黃巴豆麝香丹砂干姜蜈蚣毒桑汁及煮桑根汁蜘蛛毒藍青麝香蜂毒蜂房藍青汁狗毒杏仁礬石韭根惡氣瘴毒犀角羚羊角雄黃麝香喉痹腫邪氣惡毒入腹升麻犀角射干風腫毒腫沉香木香薰陸香雞舌香麝香紫檀香百藥毒甘草薺大小豆汁藍汁藍實射罔毒藍汁大小豆汁竹瀝大麻子汁六畜血貝齒屑根屑蚯蚓屎藕芰汁野葛毒雞子清葛根汁甘草汁鴨頭熱血豬膏(若已死口噤者,以大竹筒盛冷水,注兩脅及臍上,暖輒易之?陧汈ч_,開則納藥,斑貓、芫青毒豬膏大豆汁戎鹽藍汁鹽湯煮豬膏巴豆野狼毒毒杏仁藍汁白蘞鹽汁木占斯躑躅毒梔子汁巴豆毒煮黃連汁大豆汁生藿汁菖蒲屑汁煮寒水石汁藜蘆毒雄黃煮蔥汁溫湯雄黃毒防己甘遂毒大豆汁蜀椒毒葵子汁桂汁豉汁人溺冷水土漿食蒜雞毛燒吸煙及水調(diào)服半夏毒生姜汁煮干姜汁石毒大豆汁白鵝膏芫花毒防己防風甘草桂汁烏頭、天雄、附子毒大豆汁遠志防風棗肌飴糖莨菪毒薺甘草汁犀角蟹汁馬刀毒清水大戟毒菖蒲汁桔梗毒白粥杏仁毒藍子汁諸菌毒掘地作坑,以水沃中,攪令濁,俄頃飲之(名曰地漿)。
防葵毒葵根汁 (按∶防葵,《本經(jīng)》無毒,試用亦無毒。今用葵根汁,應是解野狼毒浮者爾。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防葵傷火者不可服,令人恍惚,故以解之。
野芋毒土漿人糞汁雞子毒淳醋鐵毒磁石食諸肉馬肝漏脯中毒生韭汁韭根燒末燒豬骨末頭垢燒犬屎酒服,豉汁亦佳食金銀毒服水銀數(shù)兩即出鴨血雞子汁水淋雞屎汁食諸魚中毒煮橘皮生蘆葦根汁大豆汁馬鞭草汁燒末鮫魚皮大黃汁煮樸硝汁食蟹中毒生藕汁煮干蒜汁冬瓜汁 (一云∶生紫蘇汁,藕屑及煮干蘇汁。)
食諸菜毒甘草貝齒胡粉三種末水和服之小兒溺、乳汁服二升佳飲食中毒心煩滿煮苦參汁飲之,令吐出即止服石藥中毒白鴨屎汁人參汁服藥過劑悶亂者吞雞子黃藍汁水和胡粉地漿荷汁粳米粉汁豉汁干姜黃連屑飴糖水和葛粉飲服藥食忌例有術,勿食桃、李及雀肉、胡荽、大蒜、青魚 等物。
有藜蘆,勿食貍?cè)?/a>。
有巴豆,勿食蘆筍羹及野豬肉。
有黃連、桔梗,勿食豬肉。
有地黃,勿食蕪荑。
有半夏、菖蒲,勿食飴糖及羊肉。
有細辛,勿食生菜。
有甘草,勿食菘菜。(臣禹錫謹按《唐本》并《傷寒論》、《藥對》又云∶勿食海藻。)
有牡丹,勿食生胡荽。
有商陸,勿食犬肉。
有常山,勿食生蔥、生菜。
有空青、朱砂,勿食生血物。
有茯苓,勿食醋物。有鱉甲,勿食莧菜。
有天門冬,勿食鯉魚。
服藥,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雜生菜。又不可食諸滑物果實等。又不可多食肥豬、犬肉、油膩、肥羹、魚膾、腥臊等物。
服藥,通忌見死尸及產(chǎn)婦淹穢事。
凡藥不宜入湯酒者朱砂 (熟入湯)
雄黃云母陽起石 (入酒)
鐘乳 (入酒)
銀屑孔公孽 (入酒)
石 (入酒)
礬石 (入酒)
石硫黃 (入酒)
銅鏡鼻白堊胡粉鉛丹鹵咸 (入酒)
鍛石 (入酒)
藜灰上一十七種石類野葛野狼毒毒公鬼臼莽草巴豆躑躅蒴 (入酒)
皂莢 (入酒)
菌藜蘆茹貫眾 (入酒)
野狼牙蕪荑雷丸鳶尾蒺藜 (入酒)
女苑耳紫葳 (入酒)
薇銜 (入酒)
白芨牡蒙飛廉蛇銜占斯辛夷石南 (入酒)
虎掌枳實虎杖 (入酒單浸)
蘆根羊桃 (入酒)
麻勃苦瓠瓜蒂陟厘云實野狼跋 (入酒)
槐子 (入酒)
地膚子青葙子蛇床子 (入酒)
茺蔚子菥 子王不留行菟絲子 (入酒)
上四十八種草木類蜂子蜜蠟白馬莖狗陰莖雀卵雞子雄鵲伏翼鼠婦樗雞螢火僵蠶蜈蚣蜥蜴斑貓芫菁葶長地膽虻蟲蜚蠊螻蛄馬刀赭魁蝦蟆蝸牛生鼠生龜 (入酒)
諸鳥獸 (入酒)
蟲魚膏、骨、髓、膽、血、屎、溺上二十九種蟲獸類尋萬物之性,皆有離合,虎嘯風生,龍吟云起,磁石引針,琥珀拾芥,漆得蟹而散,麻得漆而涌,桂得蔥而軟。樹得桂而枯,戎鹽累卵,獺膽分杯。其氣爽有相關感,多如此類,其理不可得而思之。至于諸藥,尤能遞為利害,先圣既明有所說,何可不詳而避之。時人為方,皆多漏略。若舊方已有,此病亦應改除。假如兩種相當,就其輕重,擇而除之。傷寒赤散,吾常不用藜蘆。斷下黃連丸,亦去其干姜而施之,無不效。何忽強以相憎,茍令共事乎,相反為害,深于相惡。相惡者,謂彼雖惡我,我無忿心,猶如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此有以制伏故也。相反者,則彼我交仇,必不宜合。今畫家用雌黃、胡粉相近,使自黯妒。粉得黃即黑,黃得粉亦變,此蓋相反之證也。藥理既昧,所以不效,人多輕之。今按方處治,必恐卒難尋究本草,更復抄出其事在此,覽略看之,易可知驗。而《本經(jīng)》有直云茱萸、門冬者,無以辨山、吳,天、麥之異,咸宜各題其條。又有亂誤處,譬如海蛤之與 甲,畏惡正同。又有諸芝使薯蕷,薯蕷復使紫芝。計無應如此,不知何者是非?亦且并記,當更廣驗正之。又《神農(nóng)本經(jīng)》相使,正各一種,兼以《藥對》參之,乃有兩三,于事亦無嫌。其有云相得共療某病者,既非妨避之禁,不復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