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止濼、貫節(jié)、貫渠、百頭、虎卷、扁苻、貫來、貫中、渠母、貫鐘、伯芹、藥渠、黃鐘、伯萍、樂藻、草鴟頭、伯藥、藥藻、鳳尾草、蕨薇菜根、貫仲、管仲、綿馬貫仲 |
漢語拼音 | guan zhong |
英文名 | Japanese Flowering Fern Rhizome, Male Fern Rhizome, Cyrtomium Rhizome, Matteuccia Fern Rhizome, Japonica China Fern Rhizome, Oriental Blechnum Fern Rhizome |
藥材基原 | 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的根莖及葉柄殘基。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莖粗壯,斜生,有較多堅硬的葉柄殘基及黑色細根,密被深褐色、長披針形的大鱗片。葉簇生于根莖頂端;葉柄長10-25cm,基部以上直達葉軸密生棕色條形至鉆形狹鱗片,葉片草質(zhì),倒披針形,長60-100cm,中部稍上處寬20-25cm,二回羽狀全裂或深裂;羽片無柄,裂片密接,長圓形,圓頭或圓截頭,近全緣或先端有鈍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側(cè)脈羽狀分叉。孢子葉與營養(yǎng)葉同形,孢子囊群著生于葉中部以上的羽片上,生于葉背小脈中部以下,囊群蓋腎形或圓腎形,棕色。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及內(nèi)蒙古、河北等地及北京市。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00-1200m的林下沼澤地或林下陰濕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將全株挖起,除去地上部分及須根,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1.性狀鑒別 全體略呈圓錐形,似鳳梨,長10-20cm,直徑4.5-8cm,表面密生整齊的葉柄殘基及黃棕色膜質(zhì)鱗片,并有彎曲的須根。葉柄殘基呈扁圓柱形,稍彎曲,質(zhì)硬,折斷面棕色,近邊緣處有細小分體中柱5-10(-13)個,環(huán)狀排列。剝?nèi)ト~柄殘基,可見根莖,質(zhì)堅硬,橫斷面有黃白色分體中柱5-13個,作環(huán)狀排列。氣特異,味微澀、苦。 以個大,質(zhì)堅實,葉柄斷面棕綠色者為佳。 2.顯微鑒別 葉柄基部橫切面:表皮常脫落。下皮纖維10數(shù)列,纖維多角形,壁非木化;颈”诮M織細胞類圓形,排列疏松,有大形細胞間隙,內(nèi)生單細胞間隙腺毛,頭部類球形,含分泌物,柄極短。分體中柱5-13個,環(huán)列。每1分體中柱最外層為內(nèi)皮層,凱氏點明顯,木質(zhì)部居中,由多角形管胞組成,周圍為韌皮部。根莖的薄壁組織間隙中,也有間隙腺毛。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粗莖鱗毛蕨的根莖含綿馬酸(filixic acid)BBB、PBB、PBP等,黃綿馬酸(flavaspidic acid)AB、BB、PB,以及白綿馬素(albaspidin)。還含東北貫眾素(dryocrassin),α-D-葡辛糖-δ-內(nèi)脂-烯二醇(α-D-glucooctano-δ-lactone enediol),異戊烯腺甙(isopentenyaldenosine)。又含三萜成分:里白烯(diploptene),9(11)-羊齒烯[9(11)-fernene],鐵線蕨酮(adiantone),29-何帕醇(29-hopanol),里白醇(diplopterol),雁齒烯(filicene)等。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1)薄層色譜 取本品粗粉3g,加水30ml,加熱提取30min,濾過,濾液加鹽酸酸化,用乙醚提取3次,合并濾液,濃縮至干,加氯仿2ml溶解,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冰醋酸(80:20:2.5)展開,先噴以新配的0.5%牢固藍B鹽(fast blue B salt)溶液,再噴0.1mol/L氫氧化鈉溶液,綿馬酸類顯橙紅色斑點。 (2)取本品橫切面片,滴加1%香草醛乙醇溶液及濃鹽酸,鏡檢,可見細胞間隙的內(nèi)生腺毛顯紅色。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貫眾: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灑水一次,潤軟,切片,曬干。貫眾炭:取凈貫眾片炒至焦黑色為度,噴灑清水,放涼。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貫眾品種較多,藥理試驗時大多未作鑒定。 1.驅(qū)蟲作用:粗莖鱗毛蕨,即東北貫眾,根稱綿馬,含粗綿馬精(Filicin)49.17%,可作歐綿馬Dryopterisfilixmas(L.)Schott的代用品,驅(qū)除絳蟲。歐綿馬能麻痹絳蟲,應(yīng)用歷史已很長。國內(nèi)報告,貫眾(品種未經(jīng)鑒定)在體外對豬蛔有效。粗莖鱗毛蕨還能驅(qū)除牛肝蛭。其復(fù)方煎劑對牛片形吸蟲病及闊吸盤吸蟲病有治療功效。 2.抗病毒作用:上海報道,貫眾對流感病毒(流感原甲型PR8株、亞洲甲型病毒)在雞胚試驗上有強烈抑制作用,在小鼠(滴鼻法)試驗上也有效,但作用較弱。此抗病毒作用與其所含鞣酸有關(guān)(含14.5%)。陜西亦報道,貫眾對流感病毒的甲型(PR8)、亞洲甲型(57-4)、乙型(Lee)、丙型(1233)、丁型(仙臺)均有抑制作用。在用人胚腎原代單層細胞的組織培養(yǎng)上,也證明貫眾對479號腺病毒3型、72號脊髓灰質(zhì)炎Ⅱ型、44號愛可9型、柯薩奇A9型、柯薩奇B5型、乙型腦炎(京衛(wèi)研1株)、140號單純皰疹等七種有代表性病毒株有較強的抗病毒作用。歐綿馬的水煎劑也有抗單純皰疹病毒的作用。 3.抗菌作用:江西、湖南、廣東報道,當?shù)刎灡娪心承┮志饔茫ЯΣ粡,農(nóng)村中作飲水消毒或預(yù)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據(jù)稱,對皮膚真菌也有些抑制作用。 4.對子宮的作用:煎劑及精制后的有效成分對家兔的離體及在位子宮有顯著的興奮作用,收縮增強,張力提高。粗莖鱗毛蕨注射液對豚鼠(0.1-0.7ml,每毫升相當生藥50mg)、家兔(0.8-1.3ml)的離體子宮有顯著的興奮作用,運動頻率及緊張度均增加,振幅減小,大劑量呈現(xiàn)強直性收縮;但換洗后,仍可恢復(fù)正常。蛾眉蕨貫眾對子宮作用不甚明顯。 |
藥理學(xué) | 毒性綿馬有毒,故已少用。所幸它在腸胃道不易吸收,但如腸中有過多脂肪,則可促進吸收而致中毒。它能麻痹隨意肌(包括心肌),對胃腸道有刺激,嚴重時導(dǎo)致嘔吐、下瀉,還能引起視力障礙,甚至失明(視網(wǎng)膜血管痙攣及傷害視神經(jīng));中毒時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之障礙,震顫、驚厥乃至延腦麻痹。對孕婦、虛弱患者、小兒、實質(zhì)器官的疾病患者、消化道潰瘍者皆禁用。粗莖鱗毛蕨注射液,臨床應(yīng)用尚未發(fā)現(xiàn)有何副作用,動物試驗,毒性較輕,小鼠腹腔注射半數(shù)致死量為34±0.04ml/kg。應(yīng)準確掌握劑量。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1.《本草經(jīng)集注》: HUO菌為之使。 2.《藥性論》:赤小豆為使。 3. 配檳榔:驅(qū)絳蟲。 4. 配苦楝皮:驅(qū)蛔蟲及蛔厥。 5. 配黃連:燥濕清熱。 6. 配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7. 配甘草:補脾,潤肺,解毒。 8. 配烏賊骨:清熱涼血、收斂止血。 |
藥性 | 苦;澀;微寒;有小毒 |
歸經(jīng) | 肝;胃經(jīng) |
功效 | 殺蟲;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功效分類 | 驅(qū)蟲藥;解毒藥;涼血藥 |
主治 | 風(fēng)熱感冒;溫?zé)狁睿?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zxtf.net.cn/tcm/2010/20100519234340_331169.shtml" target="_blank">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帶下及鉤、蛔、絳蟲等腸寄生蟲病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涂。 |
用藥禁忌 | 陰虛內(nèi)熱及脾胃虛寒者不宜,孕婦慎用。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貫眾散《太平圣惠方》;貫眾散《普濟方》;貫眾散《圣濟總論》;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綱目》:貫眾,大治婦人血氣。王海藏治夏月痘出不快,快斑散用之,云貫眾有毒,而能解腹中邪熱之毒。病因內(nèi)感而發(fā)之于外者多效,非古法之分經(jīng)也。 2.《本草經(jīng)疏》:貫眾,以其苦寒,故主腹中邪熱氣諸毒?嘁孕怪,亦兼有散之之義,故破癥瘕?嗪艹L(fēng)熱,故止頭風(fēng)。金瘡出血后必發(fā)熱,泄熱散結(jié),則金瘡自止。 3.《本草匯言》:貫眾,殺蟲化癥藥也。前古主腹中邪熱結(jié)氣,故時人用為殺蟲化癥瘸,皆屬腹中邪熱濕郁結(jié)氣也。蘇氏方,又治下血崩淋,衄血不止,亦取其氣味苦寒散結(jié)熱耳。但性寒氣燥有毒,如病人營虛血槁,肝腎有火,并陰虛咳嗽人,不可加用。 4.《本草正義》:貫眾,苦寒沉降之質(zhì),故主邪熱而能上血,并治血痢下血,甚有捷效,皆苦以燥濕、寒以泄熱之功也。然氣亦濃厚,故能解時邪熱結(jié)之毒!秳e錄》除頭風(fēng),專指風(fēng)熱言之,凡大頭疫腫連耳目,用泄散而不遽應(yīng)者,但加入貫眾一味,即邪勢透泄,而熱解神清,不獨苦寒泄降,亦氣之足以散邪也。故時疫盛行,宜侵入水缸中,常飲則不傳染,而井中沉一枚,不犯百毒,則解毒之功,尤其獨著,不得以輕賤而忽之。 5.《本經(jīng)》:主腹中邪熱氣,諸毒,殺三蟲。 6.《別錄》:去寸白,破癥瘕,除頭風(fēng),止金瘡。 7.《本草圖經(jīng)》:止鼻衄。 8.《滇南本草》:祛毒,止血,解水毒。 9.《綱目》:治下血崩中,帶下,產(chǎn)后血氣脹痛,斑疹毒,漆毒,骨哽。 10.《會約醫(yī)鏡》:治邪熱腹痛,解時行疫氣。 11.《本經(jīng)續(xù)疏》:治喉痹,消頑腫。 12.《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驅(qū)蟲,止血,清熱解毒。治蛔蟲,絳蟲,蟲積腹痛;子宮功能性出血,白帶。貫眾放在水缸中,飲用其水,預(yù)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 13.《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止血殺蟲。預(yù)防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傳染病。治便血、尿血、鼻衄、月經(jīng)過多、蛔蟲癥、蟯蟲癥。 14. 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祛風(fēng)活血,補肝腎。治風(fēng)寒濕痹,腰膝酸痛,遺尿。 |
考證 | 1.《吳普本草》:貫眾,葉青黃,兩兩相對,莖黑毛聚生,冬夏不死,四月華白,七月實黑,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葉。 2.《別錄》:貫眾,生玄山山谷,及冤句少室山。二月、八月采根,陰干。 3. 陶弘景:貫眾,近道亦有。葉如大蕨,其根形毛芒全以老鴟頭,故呼為草鴟頭。 4.《蜀本草》:《圖經(jīng)》云,貫眾,苗似狗脊,狀如雉尾,根直多枝,皮黑肉赤,曲者名草鴟頭,今所在山谷陰處有之。 5.《本草圖經(jīng)》:貫眾,今陜西、河?xùn)|州郡及荊、襄間多育之。而少有花者,春生苗赤,葉大如蕨,莖三棱,葉綠色似小雞翎,又名鳳尾草,根紫黑色,形如犬瓜,下有黑須毛,又似老鴟。 6.《綱目》:貫眾,多生山陰近水處。數(shù)根叢生;一根數(shù)莖,莖大如筯,其涎滑;其葉兩兩對生,如狗脊之葉而無鋸齒,青黃色,面深背淺;其根曲而有尖嘴,黑須叢簇,亦似狗脊根而大,狀如伏鴟。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1.生用清熱解毒,炭用止痛斂瘡。 2.貫眾與板蘭根皆性味苦寒,清熱解毒,涼血化斑,用于咽喉腫疼,溫?zé)岚哒,時毒痄腮等癥,然貫眾殺蟲止血,預(yù)防時疫之效,為板藍根望塵莫及。 |
藥典收錄 | 是 |
藥材拉丁名 | Rhizoma Dryopteridis Crassirhizom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
科屬分類 | 鱗毛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