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樸消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樸消

  
別名 樸消石、消石樸、海末樸硝、皮消、鹽消水消、海皮消、毛消
漢語拼音 pu xiao
英文名 Mirabilite
藥材基原 為硫酸鹽類芒硝話礦物硝或人工制品芒硝的粗制品。
動植物形態(tài) 晶體結構屬斜晶系。晶體呈短柱狀或針狀,有時為板條狀或似水晶的假六方棱柱狀。集合體通常為致密或疏松的塊體,或呈皮殼、被膜或鹽華。無色透明,多為白色及帶淺黃、灰白或綠、藍等色調,含有機質者發(fā)黑。條痕白色。半透明至近透明,新鮮斷面玻璃光澤,風化面無光澤;致密集合體表面不平呈蠟狀、油脂狀光澤。一組解理完全。斷口貝殼狀。硬度1.5-2。性脆,易碎為粉末狀。純者溶于水。在干、熱條件下風化失水轉化為白色粉末狀無水芒硝。強燒之火焰為黃色鈉鹽,經(jīng)常含共存礦物組分;主要為鈣、鎂、鉀的硫、硝酸鹽及鹵化物(如石膏、鈣芒硝、瀉利鹽、石鹽、鈉硝石)以及粘土礦物等。
資源分布 分布于內蒙古、河北、天津、山西、陜西、青海、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福建、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生態(tài)環(huán)境 多產于海邊堿土地區(qū)、礦泉、鹽場附近較潮濕的山洞中。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本品呈小塊片粒狀,灰白色或灰黃色,略透明,在陽光下可見多量灰屑等雜質。易結塊、潮解。質脆,易碎裂。氣無,味苦咸。
中藥化學成分 主要為含水硫酸鈉(Na2SO4·10H2O),另含微量氯化鈉(NaCl)及鈣(Ca)、鎂(Mg)、鉀(K)等無機元素。
理化性質
中藥化學鑒定 (1)取本品水溶液,加醋酸氧鈾試液,即發(fā)生黃色沉淀。(檢查鈉鹽)(2)取鉑絲,用鹽酸濕潤后,蘸取本品粉末,在無色火焰中燃燒,火焰即顯鮮黃色。(檢查鈉鹽)(3)取本品水溶液,加殷化鋇試液,即發(fā)生白色沉淀;沉淀在鹽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檢查硫酸鹽)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收集天然產芒硝,加熱水溶解,過濾,濾液冷卻,取初次析出的結晶;現(xiàn)多用天然硫酸鈉,加熱水溶解后過濾,濾液放冷后析出的結晶作樸消用。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瀉下作用:芒硝中的硫酸根離子,在腸內不吸收,保持高滲溶液而使水分潴留于腸管,引起腸管反射性蠕動,產生瀉下。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辛;苦咸;寒
歸經(jīng) 胃;大腸經(jīng)
功效 瀉熱潤燥;清熱消腫;軟堅散結
功效分類 瀉下藥;潤燥藥
主治 實熱積滯;腹脹便秘;停痰積聚;目赤腫痛;喉痹;腫;乳腫;瘡腫痛;停痰積聚;婦人瘀血腹www.med126.com
用法用量 內服:溶入湯劑,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吹喉或水化罨敷、點眼。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及孕婦禁服。 1.《本草經(jīng)集注》:畏麥句。 2.《儒門事親》:畏三棱。 3.《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4.《本草經(jīng)疏》:血涸津枯以致大腸燥結,陰虛精乏以致大熱骨蒸,火炎于上以致頭痛目昏,耳聾咽痛,吐血衄血,咳嗽痰壅,虛極類實等證,切戒勿施。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1.治傷寒食毒,腹脹氣急,大小便不通 樸消、大黃(銼,炒)、芍藥各一兩,當歸(切,焙)、林香各半兩。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圣濟總錄》樸消湯)
2.治暴癥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 大黃末半斤,樸消三兩,蜜一斤。合于湯上煎,可丸如梧子。服十丸,日三服之。(《肘后方》)
3.治胃熱嘔吐,手足心皆熱者 樸消、梔子(炒黑)各等分。為末,滾水服一二匙。(《經(jīng)驗廣集》樸梔散)
4.治乳石發(fā)動煩悶及諸風熱 川樸消(煉成者)半斤。上細研如粉。每服,以蜜水調下一錢,日三四服。(《圣惠方》樸消散)
5.治小兒赤眼 黃連二分,樸消(令干)一分。上二味,以婦人奶汁浸之,點眼。(《外臺》引劉氏方)
6.治赤眼腫痛 樸消置豆腐上蒸化,取汁收點。(《簡便方》)
7.治風眼赤爛 明凈皮消一盞,水二碗煎化,露一夜,濾凈澄清。朝夕洗目。(《綱目》引《楊誠經(jīng)驗方》)
8.治喉痹 樸消一兩。細細含咽汁。(《近效方》)
9.治咽喉腫痛 樸消(別研)四兩,甘草末(生)一兩。上件研勻,每用半錢,干摻口中。如腫甚者,用竹筒子吹入喉內。(《楊氏家藏方》吹喉散)
10.治咽喉口齒雙蛾喉痹,命在須臾 用大黃泥缽一個,將西瓜一個照缽大小,松松裝入缽內,將瓜切蓋,以皮消裝滿瓜內,仍以瓜蓋蓋,竹簽插定,再以一樣大的黃泥缽一個合上,外用皮紙條和泥將縫封固,放陰處過數(shù)目,缽外即吐白霜,以鵝毛掃下收好,仍將缽存陰處,再吐再掃,以缽外無霜為度,收好。每用少許吹之。(《瘍醫(yī)大全》西瓜霜)
11.治癰疽瘡發(fā),大小便秘澀不通 樸消(研)、大黃(炒)、杏仁(研)、葶藶子(微炒)各二兩。上四味,先以三味搗羅為細末,入樸消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煎黃芪湯下二十丸,以通利為度,未利再服。(《圣濟總錄》樸消丸)醫(yī)學 全在.線提供www.med126.com
12.治風邪熱毒,壅滯肌肉,榮衛(wèi)不宣,蘊積成腫,血澀膚腠如丹之狀,痛隨氣行,游無定處,邪毒攻沖,焮赤熱痛 樸消五兩(別研),蛤粉寒水石各三兩,香白芷一兩,腦子(別研)一錢。上為細末,和勻,每用新汲水調稀稠得所,雞翎涂掃,不令藥干。(《楊氏家藏方》如冰散)
13.治瘡瘍焮腫作痛 大黃一兩半,白及一兩,樸消二兩。上為末,用井水調搽,如干,再搽。(《證治準繩·瘍醫(yī)》揭毒散)
14.治痔瘡 樸消、五倍子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兩,水三碗,同煎至三四沸,淋渫。(《雞峰普濟方》樸消散)
15.治產后傷寒,惡習露不行,腹脹,煩悶欲死 樸消(生)、大黃(生)。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取仁去皮、尖及雙仁者碎之,濃煎湯調下,以通為度。(《衛(wèi)生家寶產科備要》)
16.治時氣頭痛不止 川樸消二兩。上搗細羅為散。用生油調涂于頂上。(《圣惠方》)。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本草蒙筌》:按七硝(樸硝、芒硝、英硝、馬牙硝、硝石、風化硝、玄明粉)氣味相同,俱善消化驅逐,但樸硝力緊,芒硝、英硝、馬牙硝力緩,硝石、風化硝、玄明粉緩而又緩也。以之治病致用,病退即已!侗窘(jīng)》載能煉服補益,豈理也耶。
2.《綱目》:樸硝澄下,硝之粗者也,其質重濁。芒硝、牙硝結于上,硝之精者也,其質清明。甜硝、風化硝,則又芒硝、牙硝之去氣味而甘緩輕爽者也。故樸硝止可施于傅涂之藥,若湯散服餌,必須芒硝、牙硝為佳。張仲景《傷寒論》只用芒硝不用樸硝,正此義也。硝氣寒味咸,走血而潤下,蕩滌三焦腸胃實熱陽強之病,乃折治火邪藥也。唐時紫雪、紅雪、碧雪,皆用此硝煉成者。通治積熱諸病有效,貴在用者中的爾。醫(yī)學在線www.med126.com
3.《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樸硝,水能勝火,寒能勝熱,為心火熾盛有實熱者之要藥,療心熱生痰,精神迷亂,五心潮熱,煩躁不眠。且咸能軟堅,其性又善消,故能通大便燥結,化一切瘀滯。咸入血分,故又善消瘀血,治妊娠胎殤未下。外用化水點眼,或煎熏洗,能明月消翳,愈目疾紅腫。
考證 1.出自《神農本草經(jīng)》 2.陶弘景:樸硝,今出益州北部,故汶山郡西川、蠶陵二縣界。生山崖上,色多青白,亦雜黑斑,俗人擇取白軟者以當消石。 3.《開寶本草》:今出益州,彼人來之,以水淋取汁,煎煉而成樸消也。亦名消石樸者,消即本體之名,石乃堅白之號,樸者即未化之義也。以其芒消英消皆從此出,故為消石樸也。其英消即今俗間謂之馬牙消者是也。 4.《綱目》:樸消,此物見水即消,又能消化諸物,故謂之消,生于鹽鹵之地,狀若末鹽,凡牛、馬諸皮須此治熟,故今俗有鹽消、皮消之稱。煎煉入盆,凝結在下,粗樸者為樸消,在上有芒者為芒消,有牙者為馬牙消,《神農本經(jīng)》止有樸消、消石,《名醫(yī)別錄》復出芒消,宋《嘉祐本草》又出馬牙消,蓋不知消石即是火消,樸消即是芒消、馬牙消,一物有精粗之異爾。諸說不識此,遂致紛紜也。消有三品:生西蜀者,俗呼川消,最勝;生河東者,俗呼鹽消,次之;生河北青、齊者,俗呼土消。皆生于斥鹵之地,彼人刮掃煎汁,經(jīng)宿結成,狀如末鹽,猶有沙土猥雜,其色黃白。故《別錄》云,樸消黃者傷人,赤者殺人。醫(yī)學 全在.線提供www.med126.com須再以水煎化,澄去滓腳,入蘿卜數(shù)枚,同煮熟,去蘿卜,傾入盆中,經(jīng)宿則結成白消,如冰如蠟,故俗呼為盆消。齊、衛(wèi)之消,則底多而上面生細芒如鋒,《別錄》所謂芒消者是也。川、晉之消,則底少而面上生牙,如圭角作六棱,縱橫玲瓏,洞澈可愛,《嘉祐本草》所謂馬牙消者是也;狀如白石英,又名英消。二消之底,則通名樸消也。取芒消、英消,再三以蘿卜煎煉,去咸味:即為甜消。以二消置之風日中吹去水氣,則輕白如粉,即為風化消。以樸消、芒消、英消同甘草煎過,鼎罐升煅,則為玄明粉。陶弘景及唐宋諸人,皆不知諸消是一物,但有精粗之異,因名迷實,謬猜亂度,殊無指歸。 5.《本經(jīng)逢原》:樸消,《本經(jīng)》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畜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向錯簡在消石條內。詳治五臟等癥,皆熱邪固積,決非消石所能。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Natrii Sulfa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Mirabilite
科屬分類 鈉化合物類
出處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