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醴齋醫(yī)書》)
(一名痧子,又名麻子,又名 子)
朱氏濟川曰∶夫疹亦胎毒也,比痘稍輕,然中有臟腑之分,發(fā)因時氣之擊。(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此四時之正氣也,冬宜寒而反溫,則陽氣發(fā)泄太早,至春必發(fā)疹也,故經曰∶冬居溫暖,春必痘疹,又曰∶少陽客勝則丹疹外發(fā))證分虛實之異,治有補瀉之殊。然其證之發(fā)也,類于傷寒,寒熱頭疼,目淚汪汪,鼻流清涕,嘔吐泄瀉,喘嗽噴嚏,譫妄溺澀,飲食不進,煩躁悶亂,睡臥不寧,此因陽火攻擊,以致毒乘于脾,熱留于心,而干于肺,蓋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疹之出賴二臟以行其毒,惟利于發(fā)得透徹,則毒盡出皮膚,內熱自清,則無患矣。所以疹之出必咳嚏衄血嘔吐泄瀉也。若其初發(fā)自頭面先見,而至足為齊。頭面淡紅愈多為佳,其形若芥子細密,其色若桃花紅活,隱見二三番,三四日漸沒,人事安寧,飲食如常,二便清調,此其順也。若亢熱喘急,發(fā)不能出,或一出即沒,或冒風沒早,或雖出而紫黑無神,或淡白干枯,或身肢雖見,而頭面不出,及加喘脹胸高,肩息,狂言譫語,或口鼻出血,搦手搖頭,尋衣摸床,飲食不進,噦惡便秘,口出尸氣,皆不治,若喘嗽煩悶,睡臥不安,二便堅閉,飲食不進,疹雖出而紫滯,乃毒火熾盛,治宜清解為主。若疹雖透而色淡白,干咳不續(xù),減食便溏,精神疲倦,乃中氣不足,宜固中氣而兼清肺為主。一有正氣不足,不能逐邪外出,致毒伏于內,喘脹而死,俗名悶疹也。間有風寒外襲,閉其腠理,或飲食停滯而氣道窒塞,以致疹不易出,治宜疏利為主。論曰∶微汗而邪無蓄,便清而毒無壅。且如腸胃結而疏利弗緩,腠理窒而發(fā)散毋遲,衄血而邪從衄解,利下而毒以利松,咽喉腫而降火為急,煩渴不已解毒為先。飲食減常須救胃,語言譫妄必清心。時令冷兮投辛熱,時令涼兮用辛溫,時令既溫辛涼無阻,時方炎熱辛寒可施。故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然而為治之要先宜解散為主,解散則皮膚通暢腠理開豁,則毒盡透解,則無余邪之為后患。若不知解散,或藥誤溫寒,或坐視犯禁,使邪不盡泄,留蓄于中,變證百出。或煩躁悶亂,瀉利失血,目赤口疳,不食便秘,喉痛聲啞,喘嗽痰涎,疔癰瘡腫等證見矣。古人曰∶治別虛實,法宜變通。所謂活潑潑地是神術也。
今人以疹為輕,不能調護,乃為風寒外束,及為生冷內傷,郁遏毒瓦斯,而不得外達。欲出不出或一出即沒,反毒內攻噬臍何及。醫(yī)者亦以為易治,孟浪用藥而不知禁,往往誤人,不為己咎也,可痛可惜。
疹之出有中腑之正疹,有風寒發(fā)疹,有厲毒發(fā)疹,有內傷發(fā)疹不可不辯。然中腑之正疹者辛涼而發(fā)之,風寒發(fā)疹者辛溫而汗之,厲毒發(fā)疹者辛寒而清之,內傷發(fā)疹者苦平而利之也。
凡疹之出雖先以發(fā)散為貴,若表實不易透,或風寒壅遏者發(fā)解可也;若表虛自汗,疹毒易出而妄投之,豈免虛虛之禍乎,臨疹當辯虛實不同一治。
凡出疹首尾慎不可用燥悍之藥者,蓋疹從肺始,肺屬金而西兌,勝燥之方性勇悍而少柔,喜清潤而畏燥烈,故曰疹要清涼,投清涼則升,用燥烈則亟。倘不得已而用麻黃桑皮等性燥之藥,必須蜜炒,再加性潤之藥佐之,以折其悍氣則可矣。若誤用之則金愈燥烈,譬猶滔天之焰復添以油,豈有不斃之理哉。
錢氏論疹要清涼,以辛涼之藥發(fā)之當矣。而昧者遂以清涼作寒涼看,始出便用芩連梔膏等以涼其邪熱,眼見圜 之中疹兒殞歿相繼者多矣。蓋曰∶疹者亦穢液之氣也,伏藏于人身之中,初無形臭,必待風寒時氣,鼓擊而出,則汗解之宜也。辛散之宜也。其可以苦者堅之乎。寒者束之乎。經曰∶邪氣盛則實。邪既盛矣,非汗散由何而解,若以苦而堅其肌皮,以寒而束其毫腠,則欲出未出之疹邪,使之從何地而宣泄乎。乃致反戈內攻,喘脹悶亂而死者多矣。間有受毒之輕,感邪之淺,或邪毒出于大半,其暴烈之勢稍衰者,亦從而侵蝕于喉舌而為疳,或留連于腸胃而為滯,延綿日久使兒悴弱而斃者亦多矣。凡用寒涼但可施于君相之令、炎夏之時,疹盡出之后亦當中病即止。若寒水之司嚴寒之令,疹未盡出而投之,則火為寒郁豈能發(fā)越乎。
一小兒身熱喘嗽,嘔吐不食,余謂疹癥也。皆由風寒封閉腠理,故伏而不出。以麻黃葛根湯表之,得汗則皮膚通暢,疹透而癥悉平矣。亦有表之無汗不透,或雖透即沒,反加喘脹不治。
一兒身熱咳嗽,疹出隱隱,醫(yī)以疹藥發(fā)之不見不沒。余謂癮疹也,由客受風寒郁而不散,非若中腑之正疹也,以芎蘇散治之愈。
一女出疹,藥用寒涼。又食生梨一二,疹即隱沒,喘急胸滿,面青肢冷,眼合,聲嘔,昏暈。余謂毒為寒郁,反毒內攻而然也。以麻黃湯加葛根紫蘇甘草桔梗生姜服之,外以被覆得汗而蘇,疹復出。喘甚于前,余謂驟用麻黃燥烈之藥,致毒火盛而肺氣熱也,宜清潤之,以甘草桔梗牛蒡前胡杏仁元參知母天花粉黃芩麥門冬治之,喘息而愈。
一兒身熱,喘急腹脹。醫(yī)云內傷外感,治之不效。召余,視其胸背隱隱赤色乃疹癥也。
以麻黃葛根湯表之,疹雖見頭面,不出即沒而死。
一兒身熱喘脹,人事不蘇,口鼻出血,面色青白,干枯,余謂悶疹,不治。
一兒身熱,疹出吐瀉。余謂初出疹而吐瀉者,乃陽火得泄,吉兆也。以升麻葛根湯表之,疹盡透而愈,亦有兼傷食吐利者,前方加消化之藥。
一兒身熱,頭疼骨痛(傷寒癥)咳嗽氣急,(疹癥也)噦惡不食,余謂傷寒而兼疹。發(fā)以百解散十神解毒湯治之,癥平疹透愈。亦有癥類如前醫(yī)緩治之疹,雖透而色紫黑喘脹悶亂不治。
一兒疹半出,壯熱喘脹,煩躁悶亂。余謂疹不盡透,邪毒內攻而然也。以麻黃甘草桔梗干葛荊芥前胡枳殼牛蒡治之。疹盡出,二三番漸沒而愈。
一兒疹不易透,喘脹昏憒。余謂客冒風寒致毒郁而不易出。以桂枝湯加麻黃葛根前胡服之。又以防風煎湯一盆,置病患床下熏之,濃衾,汗出,疹毒盡透而愈。或以芫荽防風湯浴洗頭面手足,為妙。又以苧麻蘸芫荽酒遍身戛之愈妙。
一兒汗出疹透喘急不止。余謂邪氣壅盛。以炒黑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治愈。
一兒疹出色紫,便秘溺赤,煩躁悶亂。余謂疹毒亢盛。以大柴胡湯利行三次,前癥悉平愈。
一兒疹出彌盛,形如錦紋,而間有頭粒,色赤,壯熱煩躁,舌胎,便秘,全謂斑疹并行。
一兒疹出紫色,喘嗽,噦瀉不食。余謂疹毒亢盛。以解毒飲挑痧法愈。
一兒疹盡出,客冒風寒,沒早,喘脹,不治。亦有急用麻黃桂枝湯而疹復見愈。
一兒元月發(fā)疹身肢隱見不振,而頭面不出,面色青白,喘脹悶亂,右寸脈微。余謂正氣虛不能逐邪上升于頭面。宜補益而助升發(fā)為主,以麻黃桂枝湯加人參二錢水煎服,又以芫荽防風煎湯浴洗頭面手足,疹透癥平而愈。
一兒疹出色紫,便秘溺赤,煩躁悶亂。余謂疹毒亢盛。以大柴胡湯愈。
一兒疹正出,而恣食停滯,腹飽便秘,壯熱譫語。余謂食壅而毒不化。以大黃枳實濃樸栝蔞仁甘草黃連利之。而尚喘嗽,壯熱,脈遲肢冷。以附子理中湯又歸芍六君子湯治之愈。
一兒疹雖出而喘脹便秘,壯熱譫語。余謂毒壅不盡出。以黃連枳實栝蔞仁桑白皮地骨皮知母石膏人中黃治之愈。
一兒出疹誤與酸醋聞之,聲啞不清,竟爾終身痼疾。
君相司天之歲,時行發(fā)疹。凡治以清涼發(fā)解之劑無有不愈。若以燥悍藥發(fā)之多有壞亂也。經曰∶必先歲氣,毋伐天和。正此謂也。
德按∶每逢甲庚戊壬辰戌巳亥之年,少陽客氣所勝,多見時行發(fā)疹,治宜宣毒發(fā)表為先。
一兒疹不易出,余以二仁膏服之疹即盡出而愈。
一兒疹出腹飽便秘。余謂內傷發(fā)疹。以承氣湯下之愈。
一兒疹出紫色沒早,喘急不嗽,通關嚏不,口張肩聳,胸高如龜,舌干唇燥,搖頭搦手,面枯青白。余謂邪火熾盛而肺竅窒塞不通,不治也。故曰∶喘而咳嗽者可療,喘而不嗽者難醫(yī)。
一兒疹雖出而咽喉嗆水,舌胎唇燥。余謂毒留心胃。以黃連解毒湯加連翹牛蒡治之愈。
一兒疹出身熱,咳嗽不止。余謂余毒乘金。以清金化毒湯愈。
一兒出疹,汗出喘甚。余謂,仲景曰喘而大熱者,內熱甚也。以麻黃杏仁石膏治之愈。
一兒夏月出疹不易透,無汗而喘,以麻黃湯加知母石膏黃芩治之愈。
一兒夏月出疹,身熱頭疼,喘嗽無汗。余謂風寒壅閉腠理。以升麻葛根湯加羌活白芷荊芥桔梗前胡知母治之出疹盡透,而但身熱,以香薷飲而合化斑湯愈。
一兒夏月出疹熱甚煩渴。余謂疹兼暑毒。以香薷飲合葛根湯治之愈。
一兒痘后出疹。眾謂痘后正氣未復,以補兼升發(fā)之劑,喘急而為悶疹不治。
一男子身熱喘嗽,醫(yī)以退熱止嗽之劑,身涼喘甚,咽痛。余謂疹癥,藥誤寒涼,毒為寒郁,而疹不出也。以麻黃桂枝湯加干葛治之冷汗微出,疹透而愈。
一兒疹邪不盡,身熱喘嗽聲喑。余以甘桔牛蒡湯加蘇子前胡桑皮杏仁連翹治之zxtf.net.cn/wsj/愈。又
一兒癥亦如前,余以甘桔牛蒡湯加杏仁知母元參前胡天花粉麥門冬淡竹葉治之愈。
一兒疹后身熱,余以涼膈散治之愈。
一兒疹后干咳不續(xù)。余謂醫(yī)過發(fā)散,致肺氣虛耗。以小異功散加門冬五味子貝母桔梗治之愈。
一兒疹后干咳,便溏,減食。余謂中氣虧耗。宜溫補之,以六君子湯治之愈。
一兒疹后身熱不已,午后尤甚。余謂疹出之后,陰分曾受煎熬,血必虧耗,乃血虛癥也。
治當滋陰清火,此養(yǎng)陰退陽之義也。
一兒疹后咽喉腫痛。余謂余毒不解。以甘桔湯加牛蒡射干元參連翹知母治之,又葛槿散吹之而愈。
一兒疹后身熱,煩渴不已。余謂虛煩。以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干葛花粉治愈。
一兒疹后痰嗽口疳,身熱腹飽。余謂補益太早。以清胃湯加腹皮枳殼治愈。
一兒疹后壯熱,咳嗽痰血。余謂毒留肺胃。以黃連黃芩山梔知母花粉元參人中黃愈。
一兒疹后壯熱煩渴,利下鮮血不止。以白頭翁湯治之愈。
一兒疹后利下膿血,里急后重。余謂毒入大腸。先以三黃丸利之,次黃連芍藥湯治之愈。
一兒疹后滯下不止,飲食少進,脈緩肢冷。余謂脾胃氣虛。用理中湯又歸芍六君子湯治之愈。亦有不應藥者,或噤口而死,或飧泄而死。
一兒疹后壯熱羸瘦,煩躁悶瞀。余謂邪不盡解,而乘心肝。治以清解之劑愈。亦有不應藥者,漸至皮毛枯槁,成為疳瘵,津液干涸而卒。
一兒疹后壯熱干咳,煩渴便秘。余謂疹邪不解。以三黃湯利之,又以知母門冬前胡元參黃連當歸天花粉淡竹葉治之。熱雖退而咳渴不止。余謂肺氣受傷而津液不足。以參苓門冬五味貝母陳皮甘草桔;ǚ壑钢沃疂u愈。
一兒癥亦如前但熱不退,漸至肌肉消瘦,面色枯白,噦惡泄利。余謂疹后疳勞,不治。延至六旬而歿。
一兒疹后干咳便溏,身熱羸瘦,皮毛枯悴。余謂疹后疳瘵之癥。以小異功散加貝母黃連青蒿地骨皮龍膽草芍藥治之漸愈。亦有不應藥漸為慢脾風而死。
一子新婚出疹后痰嗽不已,眾謂余毒不盡,用清解藥而痰愈熾。余謂陰虧而火炎無制,故午后潮熱而咳甚也。治宜壯水為主,以六味地黃丸料加麥冬知母治之愈。又一婦出疹癥亦如前,余以前方加當歸治之愈。
一兒疹后兩目赤腫,壯熱煩渴。余謂毒不盡解,乘于肝胃。以清胃解毒湯治之愈。每有延綿失治,或瞽或瞎。
一兒疹后瘡痍遍體,壯熱躁煩。余謂疹毒不盡。先以葛根湯加荊防發(fā)之,又犀角地黃湯治之愈。
一兒疹后走馬牙疳,齦潰穿鼻,諸藥不效。(德按∶或恐梅花疳毒)余以黃牯牛糞,后尖瓦上 存性, 人中白黃柏為末,等分和勻吹之,潰竅漸長,齦齒俱生而愈。
一兒疹邪不盡發(fā)為疔毒。余謂痧疔也。治同痘疔。又一兒疹毒不解發(fā)為腫癰。余謂痧癰也。治同痘癰。
一兒疹后干咳不已。余謂疹時過于解散,肺氣虛耗,宜補脾肺為主,不信,只以清火止嗽藥,其背漸駝,腿足細小,終身痼疾。亦有嗽久而胸高腫滿,狀如龜胸。啟云先生曰∶疹后久嗽則金衰,金衰不能生腎水,腎主骨髓,腎無生氣則骨枯而髓減,風寒乘虛而入于髓,其邪凝滯故腰脊不舉而為斯疾也。治法先以防風散其邪,又八味地黃丸,加人參 杜仲 牛膝當歸 石斛 何首烏 米仁 菟絲子 萆 鹿茸蜜丸,又以驅風壯筋活血膏貼其凸處,又灸肺俞穴。(第三椎骨下各開一寸半)膈俞穴(第七椎骨下各開一寸半)一兒患此,余診右脈緩弱,謂脾肺不足,先以人參白術茯苓陳皮甘草貝母當歸芍藥米仁石斛水煎服,脾土稍固,又以前方法治之,腿足漸而生肉,背駝稍愈,但不能脫然如故。
蓋疹后當避風寒,節(jié)飲食,以保脾土為上,若有虛實為之補瀉,不可因循茍且以致變壞也。其雞肉葷腥咸酸辛辣宜過七七期方漸與食。故曰雞肉早飧,豈免脾泄之患;咸酸不禁,難免哮喘之 。一或不慎終身痼疾,為父母者當加謹焉。
凡孕婦出疹,恐熱毒內蒸而胎受傷,當以清熱安胎而兼解散之劑,使胎無虞而疹易解也。故曰疹與痘不同,痘宜內實,若胎落而母亡;疹宜內虛,故胎去而母存。雖云胎去而母存,孰若子母兩全之為妙。業(yè)是者當識此。
一孕婦出疹,熱甚而觸動其胎,胎墮而去血過多,疹雖沒而燥熱煩喘,昏憒悶絕。余謂血脫也。當益其氣,以理中湯而蘇,又以人參一兩當歸五錢阿膠炮姜荊芥艾葉,又隨癥調理愈。
一孕婦出疹,熱極煩悶。醫(yī)以清熱安胎之劑,而熱甚。余謂《心鑒》曰∶凡孕婦發(fā)疹,熱極不退者,內實故也。必下其胎,墜胎下疹,即隨熱內解,母命可存。否則熱甚喘脹,子母難全。不從余治,果如而斃。
一孕婦疹出熱盛,小腹痛而漏血。余謂熱盛觸動其胎。以升麻葛根湯加荊芥紫蘇條芩當歸川芎阿膠白術陳皮砂仁治之,血止愈。亦有不同前治,胎墮而子母俱亡,或子亡母存。
一產婦疹不易出,熱甚而去血不已。余謂產后氣血不足,不能拘毒盡外解。以麻黃葛根湯加當歸阿膠荊芥白芷人參治之,血止疹盡透,調理而愈。
一娠婦疹不易出,熱極悶亂,喘脹。余謂疹熱危劇,必不能兩全,宜下其胎,胎去而母存矣。以表散而兼墮胎藥,其胎墮下疹透熱退而愈。
一妊婦疹出熱盛,墮胎而難產。余以魚膠三寸燒灰存性,麝香一分,共研末,好酒調下即產。若難之甚,橫生逆產,用魚膠一尺制如前法,雖其胎立下但不能活矣。
一婦人疹后咳嗽,夜熱早涼,面白少神,肌瘦唇赤。咸謂氣血不足,用八珍湯不效。余審其疹后房勞不慎,用六味地黃湯合生脈散,又zxtf.net.cn/yishi/獨處百日愈。
又一婦疹后房勞不慎,漸為虛怯枯涸告斃。
發(fā)斑
斑者,斑如錦紋,紅色而無頭粒也。乃熱毒郁遏,煎熬陰血,血得熱而不解,浮于肌肉為斑,足陽明主之!痘钊藭吩弧脗轮纾瑹釟獬颂撊胛,故發(fā)斑;下之太遲,熱留胃中,亦發(fā)斑;陽癥用熱藥過多,胃熱焦爛亦發(fā)斑。有內傷胃氣極虛,火游行于外亦發(fā)斑也。斑色紅活者順,赤斑者熱毒盛也,青斑黑斑者逆也。治法清解為上,不可表汗,若汗之重,令開泄,更增斑爛也!恫C》曰∶斑疹固有陰陽輕重,皆從火化。急則治標,緩則治本。陽癥可清熱化斑,陰候宜調中溫胃。
一兒發(fā)斑,余以荊防敗毒散治之愈。又發(fā)斑咽痛,加牛蒡連翹元參愈。
一兒發(fā)斑,赤色煩躁,便秘溺澀。余謂熱毒壅盛。以黑奴丸微利之愈。
一兒發(fā)斑,身熱,口舌干燥。余以化斑湯加小柴胡黃連治之愈。
一兒發(fā)斑赤色,腹脹痛便秘。余謂內傷發(fā)斑。以調胃承氣湯下之。身冷,脈沉,肢厥。以附子理中湯六君子湯量而用之。
一兒夏月發(fā)斑。余謂暑毒發(fā)斑。以化斑湯合香薷飲治之愈。
一兒發(fā)斑,嘔吐利下,目赤口瘡。余以黃連橘皮湯治之愈。
一兒發(fā)斑、狂煩、面赤、咽痛。余以梔子仁湯治之愈。
一兒夏月發(fā)斑咽痛。余謂毒壅咽喉。以升麻元參甘桔牛蒡治之愈。
一兒夏月發(fā)斑疹,熱盛狂煩。余謂溫毒發(fā)斑。以五瘟丹治之愈,或用黃連陳皮湯治之愈。
一兒發(fā)斑身熱,頭疼咳嗽。余謂風熱發(fā)斑。以芎蘇散又葛根湯治之愈。
一兒發(fā)斑赤色。余謂胎毒發(fā)斑。以犀角解毒湯治之,又砭出紫血愈。亦有毒瓦斯內攻喘脹而卒。
一兒發(fā)斑丹色。余謂胎毒而發(fā)。以磁鋒刺血。以犀角大青湯治之,漸退解愈。
一兒痘后發(fā)斑紫色,身熱便秘。余審病原順候。醫(yī)妄用溫補藥致毒蓄而使然也。以四順清涼飲利下,又解毒化斑之劑而愈。
蓋水痘由紅點而水 ,有紅盤,水 而膿 結 ,但其形 斜,非正瘡痘也。然小兒肌肉嫩薄,尤多此癥。皆由傷風寒熱,邪郁于肌表,不能作汗而解,發(fā)為水痘也。當審其稀密輕重而治之。初起時宜升發(fā)之,為水 宜解散之,膿成宜斂之。亦有夾疹而出,或有夾正痘而出者;不可不辨。
一兒水痘不易生長,壯熱煩躁。以百解散得微汗愈。
一兒出水痘,不作漿而 結干枯,身熱煩躁。余謂倒陷也。皆由風寒壅窒腠理,失于解散故也。以葛根湯加荊防翹蟬木通治之,腫退遍身紅點,余謂余毒發(fā)疹,用荊防解毒湯愈。
一兒夏月出水痘稠密間多黑陷,煩渴,便秘,壯熱。余謂熱毒太甚,以三黃丸利之,又香薷飲合黃連解毒湯治之愈。
一兒水痘結疔于上齦,潰齒穿鼻。余謂痘時失于解散,毒乘陽明。以清胃湯合解毒湯愈。
一兒水痘失于解散,痘或膿瘡不斂。余以綿繭散敷之,又收歟解毒之劑愈。
又有風塊游走遍體,或赤,或白,或癢,或痛,由風熱yin毒蘊于氣血,相搏而生,也用升麻葛根湯加荊防薄荷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