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和整理《獨穴針灸療法》
陰陽相隨
《獨穴針灸療法》的作者是劉昭和周晨華。筆者陰陽相隨近日讀之,頗有感觸和啟發(fā),故將其中大部分病案摘錄整理,并總結其中一些針灸治療思想,以供筆者自學和針灸臨床醫(yī)(學)生學習和參考。
一、獨穴針灸特點
1.注重辨證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醫(yī)學的核心,也是針灸醫(yī)學的關鍵。八綱辨證為辨證的總綱,而對于針灸醫(yī)學最重要的是經絡辨證。知其病在何經何絡,方可知療疾取何經何穴,不知如此,何異于盲子夜行。同是頭痛,前額之陽明頭痛,取之合谷;顳側之少陽頭痛,取之液門。同為肩痹,肩前疼痛病在陽明而針刺合谷、肩髃;肩中疼痛病在少陽而針刺液門;肩后疼痛病在太陽而針刺支正。
2.獨穴施治
一病一穴,所有疾病均取用一個穴點(若是一穴兩點的腧穴也只取其中一側的穴點)。雖然獨取一穴療疾,然根據(jù)不同的病性而選用不同的針灸療法或幾項合用,諸如針刺、溫針灸、隔姜灸 、隔蒜灸、穴位注射、拔罐等。正是由于取獨穴治病,所有的病因病機、病性病位都要體現(xiàn)在這一個穴點之中,所以對針灸醫(yī)生的辯證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辯證精確,取穴準確,方可一針見效。
3.注重針效
不獨言針法,也不獨言針感,故曰針效。重針法,虛則補之,如“隨而濟之”、燒山火、加用灸法等;實則瀉之,如“迎而奪之”、透天涼、點刺放血等。重針感,必有局部酸麻重脹,更多要求有循經傳導,甚至“氣至病所”。這也是獨穴治病的關鍵,平醫(yī)同刺其穴而不效,良醫(yī)同刺其穴而速愈,異于此也。
4.療效卓著
此書中醫(yī)案,都是針灸治療一兩二次而顯效,甚至一兩次而痊愈,療效可謂立竿見影。這都是需要基于以上的條件,只有辨證準確、取穴得當、行針得法,方可有此神效。
二、獨穴針灸精點
1.擅用液門
作者見他醫(yī)針液門治療胃脘痛而見效,不得其解,遂深入學習后發(fā)現(xiàn):手少陽為諸經之氣府,總納諸經之氣,由此領悟得針刺手少陽腧穴可行氣導滯、通理胃氣,并發(fā)揮認為手少陽腧穴可治以氣滯為主的病證,而獨重液門穴。
作者在治療風寒感冒所致少陽頭痛、肺氣氣機紊亂所致的支氣管哮喘、肝膽實熱所致的少陽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風寒外襲所致手少陽所致肩周炎、氣功出偏所致痞氣、風熱外邪阻滯咽喉局部經絡所致急性咽炎、風寒壅塞耳竅所致耳鳴、高空氣壓變低三焦氣機失利所致耳鳴耳聾、少陽經絡阻滯所致牙痛等以上病證時,均取液門穴施治,其理或在疏通本經經氣,或在調理全身(三焦)氣機,兩者而已。
2.血病取之膈俞
作者在治療產后氣血虧虛關節(jié)失養(yǎng)的手腕痛、注射氨芐青霉素所致過敏性皮炎、夏日炎陽熱毒所致的日光性皮炎等病證時,均取膈俞穴!把獣跤帷,故血病宜取之,血虛者,針刺合藥餅灸,補之;血熱者,針刺合拔罐,瀉之。
3.癮疹求治少陽
作者認為,(風熱型)蕁麻疹主要病機是,風熱外邪侵襲肌表,客于營衛(wèi)之間,致衛(wèi)氣郁于內難以外通透達,而營血阻于肌表難于歸順血脈之中;衛(wèi)氣郁結不通則難以抵御外犯風熱外邪,故發(fā)為劇烈瘙癢;營血結于肌表則血瘀于肌膚腠理,故發(fā)為紅色風團塊。此病為人體戶樞不利,營衛(wèi)不合之證,治當調和營衛(wèi)、開利戶樞。手足少陽為十二正經中通行衛(wèi)氣、調和營血之戶樞。故病發(fā)主要在雙下肢(下部)則取陽陵泉,病發(fā)主要在雙上肢(上部)則取支溝穴。
4.多用灸法
作者多用藥餅灸、隔姜灸、隔蒜灸、溫針灸、直接灸等灸法。藥餅灸是其一大特色,辨證用藥取穴,這是藥性和穴性的完美結合。隔姜灸多治療用于寒證、虛證,如風寒感冒、寒凝胃痛、風寒落枕、脾虛帶下等,多配合于針刺或溫針灸。隔蒜灸多用于治療熱證,如大腸實熱所致的顏面疔瘡、熱證目疾、耳廓挫傷等,多配合于井穴三棱針點刺放血。
三、需說明的事項
(一)筆者對于書中辨證的看法
筆者對于此書作者在有些病案中的辨證不甚贊同,特別是舌脈等查體或許記錄不夠準確和詳細,難以全面的進行辨證;另外這也許與個人經驗關系較大,辨證思路也就有所差別。如針刺神門穴治療伴有虛象的急性腰扭傷的醫(yī)案,筆者難以理解,慚愧。
(二)選議精點
以上精點內容系筆者自己認為相對比較有特色和臨床意義的內容作專門整理,此外仍有很好的經驗望各位在醫(yī)案整理部分自行體會和整理。
(三)針灸療法操作
1.針刺:若無明文規(guī)定,多采用平補平瀉法,并有較高的針感傳導要求,留針30min,每10min行針一次,每日治療一次。
2.藥餅灸:將配好的中藥制成粉末,調和少量面粉和水,制成藥餅;然后放置在施灸穴位上,點燃艾條,熏烤藥餅上方30min,qd。
3.溫針灸:先將針灸針常規(guī)刺入穴位,然后用點燃艾條熏烤針身(柄)和穴位。
4.隔蒜灸:將蒜片放置在需要施灸的穴位上,點燃艾條,熏烤藥餅上方25-30min,qd或bid。
5.獨穴應用:有些作者已經明確要求取哪一側的腧穴,有些則說明雙側輪流使用;而有些未說明的,筆者覺得多數(shù)腧穴也應該每次輪換使用,根據(jù)病變部位決定。
四、針灸醫(yī)案整理
(一)內科病證
01.風寒感冒所致的全身肌肉酸痛(上呼吸道感染),取大椎穴,先針刺,留針20min;再隔姜灸,九壯。兩次而告愈。
02.風熱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用西藥后熱退而遺留風邪侵襲陽明經絡,表現(xiàn)為前額拘痛,鼻塞不通,針合谷穴。兩次而告愈。
03.風寒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少陽頭痛,針液門穴,一次而告愈。
04.脾土虧虛為本,痰濕壅肺為標的頑咳(慢性支氣管炎),取大包穴,行藥餅灸(藥餅配方:藿香10g,佩蘭10g,冰片5g),六次而告愈。
05.腎氣虧虛所致頑咳(急性支氣管炎),取太溪穴,行藥餅灸(藥餅配方:牛膝10g,枳實5g,冰片5g,續(xù)斷12g),十次而告愈。
06.肺氣氣機紊亂而發(fā)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病者年輕,無其它兼癥),經氨茶堿等西藥治療無效,取液門穴,一次而告愈,囑自服健脾丸善后。
07.脾土虧虛為本,痰濕壅肺為標的支氣管哮喘,取大包穴,行藥餅灸(藥餅配方:藿香10g,佩蘭10g,冰片5g,青皮10g,枳實10g,柴胡10g),一次施灸后不斷排氣而好轉,15次告愈。
08.心氣不舒、心血瘀阻所致的心悸(竇性心動過速),取內關穴,用“迎而奪之”針法,一次而告愈,囑自服丹參片、心血康等善后。
09.心臟陰血瘀阻、心氣亢奮不安所致頭昏、心慌(高血壓病,病程半年,就診時測得血壓160/105mmHg),取心俞穴,用2ml丹參注射液行穴位注射,八次而告愈。
10.腎水虧虛、肝陽上亢所致頭昏、頭痛(高血壓病,病程15天,就診時測得血壓150/96mmHg),取涌泉穴,行藥餅灸(藥餅配方:牛膝30g,冰片10g),15次而告愈。
11.心氣不舒、心血瘀阻致心君失養(yǎng),而發(fā)真心痛(心絞痛,病程半年),取內關穴,用“隨而濟之”針法,15次而告愈。
12.寒凝胃脘所致胃脘痛(慢性胃炎,病程半年),取脾俞穴,行溫針合隔姜灸,溫針qd;灸9壯,bid,六次而告愈。
13.氣血不足、胃脘失養(yǎng)所致胃脘痛(慢性萎縮性胃炎),取脾俞穴,用1ml黃芪注射液和1ml當歸注射液行穴位注射。
14.因食氣滯胃腸所致胃腸脹氣,取足三里與上巨虛連線中點,用合谷刺法(提插瀉法,三引三進,留針20min),施治后排氣,兩次而告愈。
15.因食氣滯胃腸所致胃腸脹氣,取天樞穴,行針刺合藥餅灸(藥餅配方:黃連10g,黃芩10g,青皮20g,枳實20g,冰片8g),施治后排氣,三次而告愈。
16.中氣虧虛而下陷所致胃下垂,用提胃法(4寸長針,取上脘穴,沿皮向下斜刺,透中脘、建里、下脘,捻轉針身,使肌纖維纏繞針身,然后將針與肌膚一起向上提起,保持1-2min,然后留針30min,每10min行以上操作,隔日1次),六次而臨床治愈。
17.肝氣亢盛,橫犯中州,致胃氣上逆,發(fā)為干嘔(神經性嘔吐),針刺太沖穴,出針時令出血少許,三次而告愈。
18.乘行舟車致氣血浮動、紊亂,而發(fā)眩暈、嘔吐(暈動病),取內關穴(取陰維與陽維之穴以平定浮動之氣血),行針2-3min,不留針,一次而告愈。
19.膽陽虧虛,難以溫煦膽府,致膽府為濕痰之邪所困阻,發(fā)為脅痛(慢性膽囊炎急性發(fā)作),取右側光明穴,針刺行燒山火手法,一次而右上腹疼痛消失,囑自行直接灸光明穴,9壯,tid,并同服附子理中丸。
20.肝膽濕熱內盛,致肝膽臟腑津枯血燥,而成氣滯血瘀,發(fā)為脅痛(膽囊炎),取右側陽陵泉,針刺提插瀉法,針刺施術后右上腹疼痛立即消失,治療五次,同服龍膽瀉肝丸,隨訪未半年復發(fā)。
21.胃氣上逆所致呃逆(病程兩天),針刺攢竹穴(鼻根處實乃足陽明與足太陽相交匯之處,針此處穴位,如攢竹、精明,可調理氣機,降逆止呃),一次而告愈。
22.陽明經氣壅阻不通,陽明臟腑實熱內結,發(fā)為便秘、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病程8年),針刺合谷穴,兩次而告愈,囑自服防風通圣丸善后。
23.肝膽實熱,熱邪循經上行,壅阻少陽經氣,而發(fā)少陽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病程5年),針刺液門穴,兩次而告愈,囑自服龍膽瀉肝丸善后。
24.風邪客居巔頂經絡,發(fā)為頭昏頭痛(“頭風”,血管神經性頭痛,病程四年),取風池穴,行針刺和藥餅灸(藥餅配方:薄荷粉、冰片),六次而告愈。
25.過度勞累,致心君受擾,氣血失衡,心不守神,而發(fā)入夜難眠(神經性失眠),針刺心俞穴,五次而告愈。
26.虛陽上越,擾亂清空而致失眠(神經性失眠),取涌泉穴,行藥餅灸(藥餅配方:牛膝30g,琥珀10g,夜交藤25g),睡前40分鐘施治,15次而告愈。
27.經絡壅阻,經氣不通,腦中濁氣難以下降,而清陽之氣又難以上升,而發(fā)癲癇(發(fā)作,病程6年),針刺大椎穴,留針過程中癲癇發(fā)作停止后再行溫針灸。針刺1-2分鐘后,發(fā)作即停止,共治20次而告愈。
(二)外科病證
01.結石阻滯經絡,下焦郁熱蒸騰,致腰痛、血尿(右輸尿管結石),針刺右側三陰交(提插瀉法),針刺10min后,疼痛大減;15min后,排出一粒黃豆大小的結石,即已痊愈。
02.腎中伏熱煉液為石,阻滯少腹及腰背經氣,故發(fā)劇烈腰痛及少腹拘急(腎結石),針刺中都穴(提插瀉法),囑自服自制丸藥“神效消金散”,針刺10min后,疼痛大減;30min后,疼痛盡失;共治15次,復查B超示雙腎結石及腎積水已經消失,即已痊愈。
03.暴力挫傷睪丸,肝經氣滯血瘀,所致睪丸疼痛(睪丸挫傷),針刺中都穴(提插瀉法),兩次而告愈。
04.濕熱下注陰器,厥陰經氣壅阻不通,發(fā)為陰器腫痛(子癰,慢性附睪炎),取大敦穴,三棱針點刺放血合藥餅灸(藥餅配方:牛膝30g,七葉一枝花25g,冰片15g,少量蒜泥),囑自服龍膽瀉肝丸,十次而告愈。
05.年老血虛,經筋失養(yǎng),發(fā)為右手震顫(手指震顫),取右側曲澤穴,針刺合藥餅灸(藥餅配方:當歸30g,麝香1g,桂枝15g,雞血藤50g,姜黃20g,天麻20g,地龍15g,白僵蠶25g,少許姜汁),20次而基本痊愈,生活能自理,囑自行藥餅灸。
06.風寒外邪所致手少陽經脈氣滯血瘀,發(fā)為頸肩疼痛(肩周炎,病程15天),針刺液門穴,兩次而告愈。
07.風寒外邪所致手陽明經脈氣滯血瘀,發(fā)為肩臂疼痛(左側肩周炎,病程3天),針左側合谷穴,兩次而告愈。
08.風寒外邪侵襲經絡,壅阻經脈,發(fā)為右側肩關節(jié)局部酸重疼痛(肩周炎,病程3天),取右側肩髃穴,針刺合火罐,一次而告愈。
09.風寒外邪所致手太陽經脈氣滯血瘀,發(fā)為右側肩臂疼痛(肩周炎,病程31周),針刺右側支正穴,用燒山火手法,三次而告愈。
10.足少陽經脈感受風寒外邪發(fā)為右側臀部、大腿疼痛(坐骨神經痛,病程1年),針刺右側環(huán)跳穴,用燒山火手法,五次而告愈。
11. 足少陽經脈感受風寒外邪發(fā)為右側臀部、大腿疼痛(坐骨神經痛,病程七天),針刺右側風市穴,用燒山火手法,三次而告愈。
12.左側踝關節(jié)扭傷,取左側丘墟穴,針刺合藥餅灸(藥餅配方:紅花15g,川芎15g,麻黃10g,細辛10g,透骨草30g,千年健20g),三次而告愈。
13.風寒侵襲右側手太陽經脈,發(fā)為右側頸部酸痛、頸項僵直(落枕),針刺右側支正穴,一次而告愈。
14.風寒之邪拘束頸部經絡,發(fā)為頸部酸痛僵直(落枕),取大椎穴,針刺合隔姜灸,留針20min,灸9壯,一次而告愈。
15.腰部受暴力相挫,致經氣瘀阻,發(fā)為腰部劇痛(急性腰扭傷),然患者氣血虧虛而見面白無華、少氣懶言,針刺神門穴(因少陰心主統(tǒng)攝人身所有血脈,少陰心君之氣充盛,則可推動諸經氣血流動,使瘀阻之氣血通行無礙,故取手少陰心經之俞穴以鼓舞全身氣血之通行),一次而告愈。
16.練功不當,真氣行于脈道之外,成為離經之氣,結為有其形而無其質的痞塊(氣功偏差,上腹出現(xiàn)包塊),針刺液門穴(提插瀉法),一次而告愈。
17.大腸實熱火邪沿手陽明大腸經上竄,致上唇紅腫潰爛(顏面疔瘡),取商陽穴,三棱針點刺放血合隔蒜灸,灸bid,施治兩天而痊愈。
(三)婦產科病證
01.少腹瘀血積年未化,日積月累而成少腹之“癥瘕”,因癥瘕擠壓阻塞少腹經絡致少腹肝經經氣不通,氣機阻滯,發(fā)為劇烈疼痛(卵巢囊腫蒂扭轉),針刺蠡溝穴(瀉法),30min后疼痛消失,三天后手術摘除。
02.暴力頓挫乳房,局部氣血流動驟然受挫,致經氣瘀滯,發(fā)為乳房疼痛(右側乳房挫傷),取右側厥陰俞(乳房乃婦人厥陰經氣之大匯也,其生發(fā)消長皆與厥陰經氣之盛衰息息相關),針刺(瀉法)合拔罐,三次而告愈。
03.經水來潮后護養(yǎng)不當,劇烈運動而擾亂全身氣血運行,發(fā)為痛經,針刺中都穴(瀉法),兩次而告愈。
04.長期受寒濕之邪侵襲,寒濕邪氣客居胞宮,發(fā)為痛經,取關元穴,針刺(補法)和藥餅灸(藥餅配方:續(xù)斷15g,仙茅15g,牛膝20g,當歸15g,肉桂30g,川芎15g,少許姜汁),月經來潮前治療五次,治療兩個周期而告愈。
05.產后氣血虧虛,難以收攝胞宮,瘀血停留于厥陰經脈,致厥陰經氣瘀阻不通,發(fā)為少腹疼痛(產后子宮復舊不全),針刺中都穴(先用平補平瀉使出現(xiàn)震感傳導,后以先瀉后補、瀉中有補的陰中隱陽手法),一次而疼痛消失,囑其注意療養(yǎng)。
06.產后氣血虧虛,血行不暢,關節(jié)經絡失養(yǎng),發(fā)為關節(jié)疼痛(產后手腕痛),取膈俞穴,針刺合藥餅灸(藥餅配方:當歸30g,麝香1g,雞血藤50g,少血姜汁),十次而告愈。
07.婦人逾七七之年而天癸已絕,肝腎之陰大衰而不及濡養(yǎng)肝陽,致肝陽亢盛,乘脾擾心,出現(xiàn)胸悶心慌、腹脹惡心(婦人臟躁,更年期綜合征), 取大包穴,行藥餅灸(藥餅配方:黃芩10g,黃連10g,冰片5g,牡丹皮20g,枳實10g,柴胡10g,青皮10g,生地20g),治療后不斷排氣,八次而告愈。
08.脾氣虛弱,固攝無力,而成帶下(帶下病),取太白穴,針刺合隔姜灸,十次而告愈。
09.脾氣虛弱,統(tǒng)攝無力,而成漏下(功能性子宮出血),取隱白穴,行藥餅灸(藥餅配方:黨參30g,三七20g,冰片5g),八次而告愈。
10.人流術后胞宮脈絡破損,耗傷氣血,致氣血兩虛,發(fā)為漏下(人流術后功能性子宮出血),取隱白穴,行藥餅灸(藥餅配方:黨參30g,三七20g,冰片5g),五次而告愈。,絡.
(四)兒科病證
01.風熱外感,熱極生風,上犯神明,發(fā)為神昏抽搐(急驚風,高熱驚厥,患兒3歲),針刺涌泉穴,強力捻轉行針,10s后患兒停止抽搐,囑服桑菊飲五劑。
02. 風熱外感,熱極生風,上犯神明,發(fā)為神昏抽搐(急驚風,高熱驚厥,患兒6月),重掐商陽穴,數(shù)秒鐘后抽搐停止,轉兒科繼續(xù)治療。
03.腎元不足,固攝無力,難以固攝小便,發(fā)為遺尿(小兒遺尿癥,病程2年,患兒5歲),取關元穴,針刺合藥餅灸(藥餅配方:肉桂10g,烏藥15g,麻黃15g,益智仁15g),六次而告愈。
(五)皮膚科病證
01.肝氣郁結,肝血郁熱所致黃褐斑,取肝俞穴,針刺合拔罐,此患者每逢春天發(fā)病,故發(fā)病前治療12次,囑自服逍遙丸,此后未復發(fā)。
02.注射氨芐青霉素后顏面部出現(xiàn)斑丘疹(過敏性皮炎,病程半年),此為藥毒入血化火,循血脈流竄經絡之中,取膈俞穴,針刺合拔罐,12次而告愈。
03.每逢夏日炎陽,熱毒直入血脈,血熱生風,發(fā)為全身劇烈瘙癢(日光性皮炎),取膈俞穴,針刺合拔罐,五次而告愈。
04.陰血虛而陽氣偏盛,發(fā)為全身瘙癢(皮膚瘙癢癥),針刺外關穴(手少陽三焦經多氣少血,且外關穴通陽維,維系一身之陽氣,故當瀉之以調和全身氣血),用瀉法,一次而瘙癢消失,囑自服當歸丸善后。
05.風熱外邪入于肌表,客于營衛(wèi)之間,發(fā)為癮疹(急性蕁麻疹,雙下肢明顯,病程2天),針刺陽陵泉(根據(jù)張仲景六經辨證,少陽乃人身疏通衛(wèi)氣,調和營衛(wèi)之關鍵,故三焦及膽府實乃人身之戶樞,而手足少陽經脈多氣少血,乃十二經中通行衛(wèi)氣,調和營血之戶樞,故當取少陽經脈腧穴施治),用瀉法,10min后,紅色風團塊全部消失而痊愈。
06.肌表素有風熱之邪,客于營衛(wèi)之間,發(fā)為癮疹(慢性蕁麻疹,雙下肢明顯,病程6年),針刺陽陵泉,用瀉法,七次而告愈。
07. 肌表素有風熱之邪,客于營衛(wèi)之間,發(fā)為癮疹(慢性蕁麻疹,雙下肢、前胸、后背明顯,病程6年),針刺支溝穴,用瀉法,十次而告愈。
(六)眼科病證
01.風熱客襲手太陽,發(fā)為眼瞼腫痛、瘙癢(急性結膜炎),取少澤穴,三棱針點刺放血合隔蒜灸, 1次后癢痛消失,囑自行在未時(約13:00-15:00,手太陽經氣最旺盛時來宣泄太陽經之氣滯血瘀)再灸一次,方法如上,如此而痊愈。
02. 風熱客襲足太陽,發(fā)為眼瞼腫痛(瞼腺炎),取至陰穴,三棱針點刺放血合隔蒜灸, 1次后疼痛消失,囑自行在申時(約15:00-17:00,足太陽經氣最旺盛時來宣泄太陽經之氣滯血瘀)再灸一次,方法如上,如此而痊愈。
03.暴力挫傷(右)眼部,致經氣郁滯,血瘀不行,故爆發(fā)眼睛劇痛(眼外傷)。(眼部結膜及內外眥等處,均為手足太陽經氣之所積聚之處,系太陽之根結。根結者,經脈之所起止也,維系一經經氣之循行,根主經氣之生發(fā),結主經氣之匯聚,相依相系,遙相呼應,盛則同盛,衰則同衰。)取右側少澤穴,三棱針點刺放血合隔蒜灸,1次后劇痛立即消失,囑自行在未時(約13:00-15:00,手太陽經氣最旺盛時來宣泄太陽經之氣滯血瘀)再灸一次,方法如上,如此而痊愈。
(七)耳鼻喉科病證
01.風熱侵襲咽喉,致咽喉局部經絡氣滯血瘀,發(fā)為咽痛(急性咽炎),針刺液門穴,出針時令出血少許,一次而告愈。
02.咽喉脈絡長期受風熱火邪或因長期發(fā)生過度,致咽喉津液干澀,失于濡養(yǎng),發(fā)為咽喉干癢及疼痛(慢性咽炎),針刺太溪穴,用“隨而濟之”針法,然后直接灸10壯,五次而告愈。
03.風寒所致耳鳴、耳痛(神經性耳鳴),針刺液門穴,三次而告愈。
04.長途飛行時,高空氣壓變低,三焦氣機失利,氣府內外失衡,致耳鳴耳聾(非感染性中耳炎),針刺液門穴,一次而告愈。
05.因食酸物,致少陽經絡阻滯,經氣循行不利,發(fā)為牙痛(右側神經性牙痛),針刺右側液門穴,一次而告愈。
06.平素體內積有痰濁濕邪,清陽之氣難以升入腦,而混濁之氣亦難以下降,發(fā)為頭昏眩暈耳鳴(梅尼埃病),取涌泉穴,針刺(強刺激)合藥餅灸(藥餅配方:半夏20g,牛膝20g,冰片6g),針刺3-4min后,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吐畢立感清爽,如此行藥餅灸qd,八次而告愈。
07.痰火郁結于咽喉,發(fā)為咽喉澀癢、異物感(梅核氣,咽喉部神經官能癥),針刺列缺穴,五次而告愈。
08.外力挫傷耳廓,致(右)耳廓腫痛(耳廓外傷),取關沖穴,三棱針點刺放血合隔蒜灸,灸bid,兩次而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