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血液是通過心臟和動脈、靜脈以及遍布全身的毛細血管進行循環(huán)的。人們在醫(yī)院中進行抽血檢驗主要有兩種方式,即靜脈血和末梢血。靜脈血一般采用肘靜脈,用注射器穿刺抽血,抽血量與檢驗醫(yī)學網(wǎng)檢驗項目多少有關,抽血量一般為幾毫升,一般常用于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免疫球蛋白、甲狀腺功能等生物化學及免疫學試驗和絕大多數(shù)特殊試驗。末梢血通常采用耳垂血和指血,采血量較少,多在0.1~0.5 mL 左右,常用于血常規(guī)檢查、血型鑒定、快速血糖檢測等簡單快速的試驗。由于末梢血液循環(huán)較差,受溫度影響和采血情況影響較大。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實驗室引進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等大型設備,末梢血在臨床逐漸有被靜脈血取代的趨勢。
但是,靜脈血也面臨著某些患者采血困難及采血量大等問題:當臨床上遇到一些如嬰兒、大面積燒傷以及某些經(jīng)常需要采血檢查的血液病、腫瘤化療等患者,不能或不宜靜脈采血,對于這些特殊病例的血細胞檢測問題有待檢驗工作者解決。
因此,本文僅對靜脈血與末梢血在血細胞檢驗、凝血、免疫、生化等方面檢測結果比較作一綜述,以便檢驗工作者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用這兩種血液標本。
1 靜脈血與末梢血血細胞檢測結果比較
血細胞檢驗是指對血液中白細胞(WBC)、紅細胞(RBC) 、血小板( PLT)、血紅蛋白( Hb) 及相關數(shù)據(jù)的計數(shù)檢測分析,也稱血常規(guī)檢驗。血常規(guī)檢驗不僅是診斷各種血液病的主要依據(jù),而且對其他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和鑒別也可提供許多重要信息,是臨床醫(yī)學檢驗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內容之一。血常規(guī)檢驗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過顯微鏡人工鏡檢,隨著基礎醫(yī)學的發(fā)展,高科技的應用,血液細胞分析儀已成為取代鏡檢進行血常規(guī)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帶分類的血液分析儀。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設計上要求采用靜脈血。但末梢血的采集簡便、快速,特別是多次放療、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往往采集靜脈血有困難,患者更易接受采末梢血。再加上多年工作習慣而常常采集末梢血。但是因為采集末梢血是受多種外界人為因素的影響,如穿刺部位的深淺,采血動作的快慢,采血部位及體表溫度的高低等。所以會導致末梢血與靜脈血的血細胞檢驗結果有差異: (1) RBC、Hb、HCT、MCHC(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 末梢血明顯低于靜脈血。(2) PLT 兩組差異明顯,末梢血比靜脈血低11%。由于PLT 計數(shù)的特殊性,而且血小板參數(shù)是很多疾病診斷、治療及療效觀察的重要指標之一。故有文獻針對小兒的靜脈血與末梢血的血小板參數(shù)進行比較,得出二者在SE-9000 以及KX-21末梢通道檢測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3) 關于WBC 的檢測結果有文獻得出靜脈血與末梢血沒有差異,只有WBC 五分類里淋巴細胞百分比(LYMPH) 和單核細胞百分比(MONO) 末梢血明顯低于靜脈血,這可能與采血方式有關。
2 靜脈血與末梢血在血栓與止血檢測中結果的比較
(1) 靜脈血與末梢血在凝血4 項中的比較:凝血酶原時間(PT) 、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bg) 測定作為凝血功能異常的篩查試驗,在出血性疾病的診斷、抗凝治療監(jiān)測、術前檢查中具有重要作用,且應用廣泛。根據(jù)近幾年提出PT、APTT 測定的標準化,其中包括對樣本采集的標準化,要求用一次性塑料采血器或硅化玻璃管注射器,采靜脈血液。而且國外也有文獻提出對于凝血因子聚集的檢測,靜脈血比末梢血更適合。然而,由于靜脈血檢測PT、APTT 其檢測速度給急診手術、抗凝治療等帶來不便和麻煩。近一年,國內先后有文獻報道靜脈血與末梢血檢測PT、APTT 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建議用末梢血檢測,并且指出末梢血快速檢測PT、APTT 在國外已廣泛應用于口服抗凝治療的監(jiān)控,手術、導管插入術、透析和重癥監(jiān)護患者凝血功能的監(jiān)測,篩查某些與凝血有關的疾病等。(2) 靜脈血與末梢血在D-二聚體檢測中的比較:D-二聚體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下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當機體發(fā)生血栓病變同時伴有纖溶亢進時,其血漿含量就有明顯改變
,因此,檢測血漿D-二聚體含量對血栓性疾病的診斷及溶拴治療監(jiān)測等有重要意義。對于D-二聚體的檢測標本,國內外文獻都表明末梢血與醫(yī)學網(wǎng)靜脈血的檢測結果差異不顯著。因此,在血栓與止血檢測中,靜脈血與末梢血檢測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結果具有一致性。不過,前提條件是手指采血時一定要多方面注意,嚴格操作,試驗證明,不適當?shù)牟裳椒ㄒ约暗蜏啬┥已h(huán)差等對測定結果都有一定的影響。
3 靜脈血與末梢血在免疫檢測結果中的比較
(1) 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二者檢測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 法檢測手指末梢血,在標本來源上,比靜脈血用血量少,采血簡便,在方法上,比膠體金免疫層析法靈敏度高。(2) 檢測抗-HAV-IgM:據(jù)文獻報道,用斑點金免疫滲濾法(DIGFA) 檢測末梢血抗-HAV-IgM ,與其作對照的靜脈血標本相比,測定結果相同。末梢血更為快速、簡便,敏感度和特異性均好,尤其適用于嬰幼兒和肥胖者的檢驗。(3) 用間接血凝試驗(IHA) 和EL ISA 篩查血吸蟲病:文獻中,用IHA 和EL ISA 兩種方法檢測靜脈血清和末梢血漿中的血吸蟲,結論為末梢血漿檢測效果與靜脈血清相同,且采用末梢血漿簡便易行,便于現(xiàn)場檢測。
4 靜脈血與末梢血在生化檢測結果中的比較
目前,絕大多數(shù)患者都采用靜脈血作生化分析,但對于一些特殊患者,如新生兒、嚴重燒傷、極度肥胖、出血傾向嚴重和癌癥晚期患者靜脈血管必須為治療保留著,不宜或不能用靜脈血,這就需要用末梢血代替靜脈血作生化分析。幾年前,先后有文獻報道用Cobasmira plus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靜脈血與末梢血中的總膽紅素、總蛋白、清蛋白、葡萄糖、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尿酸、γ-氨酰氨基轉移酶、堿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乳酸脫氫酶、肌酐、尿素這13 項指標作了檢測,結果除了尿酸和乳酸脫氫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外,其余11 項生化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另外,用羅氏公司的Accoutered GCT儀(一種快速、簡便、手掌式同時可檢測3 項指標的即時檢測儀器) 檢測了毛細血管和靜脈全血中葡萄糖、膽固醇、三酰甘油,也得出3 項結果均有明顯的相關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由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除了血細胞計數(shù)之外,靜脈血與末梢血的檢測結果在某些生化、血栓和止血以及免疫檢測指標中均無顯著差異。所以,由于檢驗技術以及儀器制備技術的發(fā)展,用末梢血檢測的項目可能越來越多。而在血細胞計數(shù)方面二者結果有明顯差異,一般情況下不能用末梢血代替靜脈血作血常規(gu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