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夾驚傷寒第十一
    

幼幼新書:夾驚傷寒第十一

《巢氏病源》小兒傷寒兼驚候∶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其兼驚者,是熱乘心。心主血脈,小兒血氣軟弱,心神易動,為熱所乘故發(fā)驚,驚不止則變驚癇也。茅先生有小兒中兼驚傷寒候∶大熱狂躁,荒虛亂言,上渴,…

《巢氏病源》小兒傷寒兼驚候∶傷寒是寒氣客于皮膚,搏于血氣,使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其兼驚者,是熱乘心。心主血脈,小兒血氣軟弱,心神易動,為熱所乘故發(fā)驚,驚不止則變驚癇也。

茅先生有小兒中兼驚傷寒候∶大熱狂躁,荒虛亂言,上渴,此候因驚熱候傳此。所治者,急用麥湯散三服(方見本門中,)微汗出;次日下朱砂膏二服,(方見驚積門中。)熱漸退;第三日下青金丹,(方見本門中。)通三次用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一方見慢脾風門中。)相夾與服。第四日身猶有伏熱,即下大附散(方見慢驚風門中)。夾回陽散與服,(方見本門。)即愈。

漢東王先生《家寶》夾驚傷寒病證并方。夾驚傷寒候∶渾身壯熱,心躁發(fā)渴,睡里多驚,手足不定;兩面頰赤色,眼腥瞪,(腥音性,瞪音鄭,直視也。)小便赤。宜用薄荷散三、二服(方見夾食傷寒門中)及輕青丹三、二服(方見單傷寒門中,)間用調(diào)胃氣藥(方見夾食傷寒門中,)更進七寶牛黃丸治驚及金蓮散三、二服退熱(方并見本門)。如根據(jù)次用藥不退,往往變作驚風,自有驚風諸方。

《玉訣》小兒傷寒驚搐歌∶

傷寒驚搐即生涎,胃熱乘虛遍體斑,頰赤口干皮受熱,涎高風盛發(fā)狂言。

風盛太過者,先與解之。涎實者,下之;傷冷,溫之;熱即利之。利涎調(diào)氣,即無誤也。

《玉訣》小兒傷寒驚搐候歌∶

傷寒熱病胃邪攻,燥渴頻頻面色紅。本是先傳心與肺,急須解利治驚風。

此乃傷寒在表,宜坯煎散(方見本門中,)次烏犀膏利涎(方見急慢驚風門中。)又與調(diào)榮衛(wèi),切忌用熱藥。

《石壁經(jīng)》三十六種夾食驚傷寒候歌∶

腳冷頭燒氣不和,漸生喘急愛眠多。有時夢里須頻搐,(《鳳髓經(jīng)》云∶夢里驚擲。)極嗽生涎不奈何。吐沫且汗方為妙,解熱消涎去久 。汗出除驚方已疾,其余平藥與調(diào)和。

先調(diào)氣,次發(fā)汗和解,解即涼膈,膈涼則涎自化矣,涎化則搐自住。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夾驚傷寒歌一同。后云∶此患有先受傷寒后受驚,亦有先驚而后受傷寒。如先受傷寒,即先退傷寒,后退驚;先受驚即先退驚也。如退驚與南星丸(方見傷寒變疹門中,)如有余熱更一服大青膏,(大青膏方未見,大青丹方見急慢驚風門中。)如退傷寒即與解表散,(方見驚風門中。)后服調(diào)胃散。(方見積熱門中。)

《保生論》小兒傷寒并夾驚候∶其脈浮洪傷寒者,小兒內(nèi)停冷乳、包嚼之食,外傷冷風于腠戶。令兒面色黃,兩頰紅色,鼻塞氣喘,身上寒毛起,鼻流清涕,咳嗽噴嚏,煩躁吐食,頻多下泄,小便如粉,皆是傷寒候。若加睡中驚擲狂叫,臥不安穩(wěn),是夾驚傷寒,宜與坯煎散并三服出汗,次與鎮(zhèn)心丸。若只大喘啼叫,是傷寒正受候,宜與三黃散三服,次與麥湯散三服退熱。(坯煎散與《鳳髓經(jīng)》同,見本門中。鎮(zhèn)心丸方與吉氏同,見一切驚門中。三黃散與四十八候同,見單傷寒門中。麥湯散方見本門中。)

《博濟方》治小兒驚風,傷寒四五日未得汗,搖頭揚手上竄,多啼叫,不睡,吃水不休。白霜丸

鉛白霜 朱砂 馬牙硝 人參 天竺黃 甘草(炙。各半兩) 山梔子(一兩)

上件七味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冷熟蜜湯化下。

茅先生小兒諸病青金丹

青黛(羅過,平錢滿挑一錢) 滑石(末) 天南星 丁香(羅過。各二錢) 輕粉(重二錢) 水銀(秤二錢,先以錫二錢于銚子內(nèi)煮熔,便放水銀拌和,瀉去于地,冷用) 川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二片無缺損者,井華水浸一宿,懸當風處吹干爛研)

上前件藥同拌合,軟飯為丸如此○大,巴豆不出油,根據(jù)形證用湯使下項。傷寒后取積,淡煎蔥湯吞下。

取疳蟲,用牛肉炙汁下。驚風、肚中緊硬、面青黑,金銀薄荷蔥湯吞下。因傷食肚中及腹皮上微熱,肚脹,夜間作熱,以疳又不是疳,面青黃色,眼微黃。此腹中有積,用皂角子二七粒,灰內(nèi)煨過,用水一盞,煎至半盞。下有zxtf.net.cn/job/積作瀉,魚 湯下;氣積,炒茴香湯下。根據(jù)前件下藥,周歲十四丸,三歲十八丸,七歲二十四丸,看大小加減。仍須是四更初下此藥,天明通下積來,積盡可根據(jù)形證候下藥補之。臨吃此藥恐先吐下,HT 小涎來不妨。

《茅先生方》小兒回陽散

蒼術(一兩,米泔汁浸一宿) 甘草(炙) 白術(炮) 陳橘皮(去白,各半兩) 木香附子(炮子,去皮秤。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用鹽湯空心點服。回陽散可夾傷寒藥與服,看形候下之。

《茅先生方》小兒傷寒夾驚麥湯散

知母 人參 茯苓 杏仁(去白) 肉桂 石膏 滑石 甜葶藶 甘草(炙) 地骨皮(各等分) 麻黃(去節(jié),加一兩多)

上為末。每服一錢,看大小,用麥煎湯調(diào)下,根據(jù)形候調(diào)理。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諸驚及癇,手足搐搦,眼腥瞪。七寶牛黃丸

朱砂 粉霜 輕粉(各一錢) 牛黃(半錢) 腦麝(各一字)

上為末,糯米糊丸如○大。每服二三歲半丸,四五歲一丸,煎金銀薄荷湯磨下。月內(nèi)小兒一丸分四服,百日內(nèi)者一丸分三服。量兒大小、壯怯及病輕重加減。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潮熱金蓮散 兼治傷寒夾驚。

連翹 山梔子(去殼) 甘草(炙) 防風 蟬殼(洗去土令凈。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煎十數(shù)沸服。

張渙金泥膏方 治傷寒邪熱乘心,兼發(fā)驚病。

菖蒲(一寸九節(jié)者用) 遠志(去心) 鉤藤(各一兩) 人參(去蘆頭) 草龍膽 甘草(炙。各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

水銀(一分) 牛黃(別研) 麝香(研。各一錢) 金箔(二十片,將水銀研如泥)

上件與諸藥一處拌勻,用蜜半斤,酥四兩,用銀鍋或石鍋中,先入水二升,除出金泥、酥、蜜外,先入諸藥,慢火熬至一升,新綿濾去滓,方再不酥、蜜,金泥攪勻,用柳枝不住手攪,熬成膏,用瓷合盛。每一豆大,薄荷湯化下。

張渙防風天麻膏方 祛風鎮(zhèn)驚及傷寒夾驚。

防風 天麻 人參(去蘆頭。各一分) 甘草(炙) 白僵蠶全蝎 白附子(各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朱砂(細研,水飛,一兩) 牛黃(研,一分) 麝香(研,一錢)

上件都研勻,煉蜜和如皂皂大。每服一粒,用薄荷湯化下。

《嬰童寶鑒》治小兒夾驚、夾風傷寒,俠食微轉。千金丸方

朱砂(末,一錢重) 膩粉(一分) 麝香(半錢) 全蝎 白丁香(各七個,末)

上件和勻,白飯為丸如蘿卜子大。薄荷湯下,一歲三丸。

《玉訣》治小兒傷寒驚搐。梨漿餅子 治風下涎。

輕粉(半兩) 鐵粉 荊芥辰砂 臘茶(各一錢) 郁李仁(七個,出油) 粉霜(半錢) 牽牛子(二十七個,微炒) 腦麝(各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餅子,加減。用梨汁薄荷湯化下。

《玉訣》坯煎散 治夾驚傷寒及解驚發(fā)汗。

全蝎 川烏(炮,去皮尖) 甘草(炙) 朱砂 大黃(炮) 羌活 川芎 麻黃(去節(jié)) 天麻(酒浸) 白僵蠶(去絲。以上分兩元本闕) 腦麝(各少許)

上末之。每一錢、半錢,入坯子五粒,蔥白半寸,煎三四沸。通口服,并二、三服,出汗。

《三十六種》治夾驚傷寒。白附子散

白附子 朱砂(各三分) 全蝎(一分半) 黑附子(炮,去皮臍) 雄黃 羌活(各半兩) 石膏(七錢半) 麻黃(一兩,去節(jié)) 腦麝(隨意入,別研)

上件為末。每服半錢、一字,薄荷臘茶調(diào)下。有熱再服。

《鳳髓經(jīng)》坯煎散 治小兒夾驚傷寒,渾身壯熱,睡中驚擲,咳嗽煩躁,下泄多。

烏頭(半兩,炮裂,去皮尖) 大黃(蒸熟,三錢) 雄黃 白附子 甘草(炮) 川芎 天麻 僵蠶(去足。各一錢) 麝香(少許) 麻黃(去節(jié),四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大者一錢半,水半盞,入坯子三粒,蔥白半寸,同煎數(shù)沸,溫溫服。如出汗并三服。

《保生論》麥湯散 治小兒變蒸,伏熱,傷寒,咳嗽噴嚏,體熱面赤。

麻黃(去節(jié)) 滑石 甘草 杏仁(去皮尖) 大黃 北葶藶子 地骨皮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一錢或一字,小麥薄荷湯下。

《劉氏家傳》紅綿散 治小兒夾驚傷寒,吐逆,躁悶熱渴,夜啼不睡。常服溫平鎮(zhèn)心、不涼。過一百日后,六、七日間進一服不妨。

全蝎 人參 白茯苓 天麻(各一錢) 麻黃(半兩,去節(jié)) 大辰砂(一錢)

上件為細末,將辰砂研細,一同和勻。每服一小錢,水少許,薄荷一葉,同煎十沸,溫溫服。

《吉氏家傳》治驚,胃氣虛弱,吐后手足搐搦、眼下及唇青者,不進飲食,是夾驚傷寒。沒石子膏

沒石子(三個,生用) 人參 訶子(炮) 白術(各二錢) 丁香(五七個) 甘草(炙,半兩) 香附子(三十七個,去皮)

上末勻,煮豬肉,煞研丸如梧桐子大。不進飲食,白術湯下。

《吉氏家傳》治夾驚傷寒。鐵刷散

麻黃(去根節(jié),一兩) 甘草(炙,半兩) 細辛(半兩) 石膏 葶藶 青皮(各一分) 杏仁(十二個)

上末。如小兒傷寒三二日壯熱,不曾調(diào)理,外風把定關竅,傷寒面黃白色,壯熱微渴,此是傷寒候。三、五日內(nèi),心藏熱,面赤唇紅,多躁壯熱,熱極生涎,即為驚也。元初傷風為傷寒,此候為夾驚傷寒也。如此患先下異功散二服,紫蘇木瓜湯煎后,以此藥半錢,水一盞,三片,煎至四分,溫服,頭面微有汗解。傷寒不退,如壯熱,煎勝金散。如壯熱后多睡,更煩躁口干,手足冷,此是外風把定關竅,用綿煎散一服發(fā)汗。

汗出關竅通,只用異功散二服和氣,更服此藥解傷寒。(異功散方見胃氣不和門。)

《吉氏家傳》勝金散 治小兒傷寒,熱驚風,麻痘瘡疹,潮熱。

天南星(一兩) 白附子(半兩) 雄黃(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蔥白三寸,同煎三分,作三度與,作三服。

《吉氏家傳》治傷寒退熱。綿煎散

麻黃(去節(jié),一兩) 天麻 紫蘇 天南星(油煎赤色) 僵蠶(各半兩)

上件末。小兒傷寒驚風,HT 子壯熱面赤,沉困頭疼,不進飲食。用水一盞,藥半錢,綿一片,薄荷湯下,睡時更煎鐵刷散一服。夾驚傷寒無驚,只是傷寒,二日進二服取效。

《吉氏家傳》解傷寒,通利夾驚,發(fā)汗。紫散子。但是傷寒身熱急服。如是積,卻服經(jīng)驗方、銀夜丸。紫散子方

天麻(生,一兩) 川芎(半兩) 鐵粉(三分,上色者) 砂(一錢)

上末,入腦、麝各少許,同研。每服一字、半錢,金銀薄荷湯下。并服二服,汗自出。

《朱氏家傳》天竺黃散 治小兒傷寒,退驚涎。

白僵蠶 郁金 蟬蛻 甘草(炙) 天竺黃 山梔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金銀薄荷煎湯下。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乳香 治小兒夾驚傷寒,壯熱涎鳴,風熱壅盛。鎮(zhèn)心化涎,退熱定搐搦乳香膏。

朱砂 鉛白霜 天竺黃 葛粉 人參 茯苓(各半兩) 天麻 甘草(各三錢,炙) 白附子(一分) 乳香(二錢) 牛黃 腦麝(各半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薄荷湯化下二丸。

長沙醫(yī)者丁時發(fā)傳治小兒夾驚傷寒,渾身壯熱,涎盛發(fā)搐搦zxtf.net.cn。

蝎(七個) 荊芥 麻黃(去節(jié)) 白礬 白附子(各二錢) 蘇木(少許)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服。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治夾驚傷寒。無惜散

浮萍(紫背者一錢) 犀角屑(半錢) 鉤藤鉤(三七個)

上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diào)下。連進三服,出汗為度,后常服亦佳。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