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老班藥(瑤族經(jīng)典用藥)
|
二級分類 | 七十二風
|
分類 | |
年份 | mane ging buerng
|
別名 | 九龍盤、人字草、大葉人字草
|
來源 | 家科植物金線草Antenoron filiforme(Thunb.)Roberty et Vautier的全草。
|
形態(tài)特征 |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長糙伏毛,高50~100厘米。莖直立,分枝。單葉互生,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形,長7~15厘米,寬4~9厘米,頂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寬楔形,邊全緣,葉面有紫黑色人字形條紋,托葉鞘筒狀,膜質(zhì);t色;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排列稀疏;瘦果卵形,暗褐色;ㄆ谙募尽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陰濕的山溝。產(chǎn)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山西、陜西、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辛,性溫。
|
功效 | 涼血止血,行氣止痛,活血調(diào)經(jīng),收斂止瀉,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
傳統(tǒng)應用 | |
用法用量 | 15~3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
|
方例 | 1.毒蛇咬傷 慢驚風(九龍盤)、剎烈使(鐵軸草)、金骨風(算盤子)各30克,水煎服,并用上藥搗爛敷于百會穴。
2.痛經(jīng)、產(chǎn)后腹痛 慢驚風(九龍盤)30克,鉆地風(透骨消)15克,來姑(劉寄奴)15克,水酒各半共煎,取汁沖紅糖服。
3.月經(jīng)不調(diào) 慢驚風(九龍盤)、嚇烈使(紅毛氈)、走馬風(心葉紫金牛)、肥桂旁(月季花)、保暖風(結香)各15克,水煎取汁煮雞蛋服。
4.經(jīng)來腹脹 慢驚風(九龍盤)根30克,培碰噯(益母草)90克,水煎取汁沖黃酒服。
5.胃痛 慢驚風(九龍盤)、胃瘍球(遠志木藍)塊根各10克,水煎服,有潰瘍者加黃培亮(黃柏)皮、麻靈安(地榆)、仇公亮(毛冬青)各適量,水煎服。
6.淋巴結結核 慢驚風(九龍盤)根、(玄參)各12克,(芫花)根3克,配豬排骨燉服,每日1劑,連服15天,并用切翠林(七葉一枝花)、烈膽臺(金果欖)、扁化別(細辛)、巴腩青美(三葉青)各適量,搗爛調(diào)醋敷患處。
|
化學成分 | |
藥理 | |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 |
藥理參考文獻 |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