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散陣
    

目經(jīng)大成:散陣

邪客肌表,急逐勿矣,因循日久,勢必深入。匯散方∶勝風湯一柴胡 黃芩 白術 荊芥 枳殼 芎 桔梗 白芷 甘草 羌活 前胡 獨活 薄荷 防風風熱不制,此方主之。風,虛象也。久風不散,勢必變熱,病則實矣。益以外邪,熱復轉風,乃頭痛鼻塞,目腫淚多,暨腦巔沉重,眉骨疼緊。不…

邪客肌表,急逐勿矣,因循日久,勢必深入。匯散方∶

勝風湯一

柴胡 黃芩 白術 荊芥 枳殼桔梗 白芷 甘草 羌活 前胡 獨活 薄荷 防風

風熱不制,此方主之。

風,虛象也。久風不散,勢必變熱,病則實矣。益以外邪,熱復轉風,乃頭痛鼻塞,目腫淚多,暨腦巔沉重,眉骨疼緊。不服藥或誤服,又傷脾胃,風固不止,而熱愈莫能制,則眵障,瞼癢爛等癥生焉。是故以術、枳、芩、草、桔梗疏其土,俾肺金有權,乃足以平木。羌獨活、柴前胡等散其風,使心火弗熾,乃不上蒸溽。曰勝風者,風剛勁,以此湯投之,勝于風矣。

詩曰∶柴前胡復羌獨活,芎 白芷荊防薄,要知術草枳桔芩,亦是勝風湯里藥。

珠珀鎮(zhèn)驚丸二

白礬泡水,合生自然汁,酒為丸,小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看效)

牛膽南星(二兩) 丹砂 牛黃 全蝎(各一兩) 黃連 犀角(各六錢) 防風 薄荷(各四錢) 青黛 珍珠 琥珀(各三錢) 麝香 冰片(各二錢)

諸風熱壅,痰涎上溢,發(fā)源多稟濕土。蓋濕生痰,痰生風,風生熱也。若徒散風而不清熱,徒清熱而不豁痰,則眼斜頭痛,何由而去。是方以牛膽南星為君,佐以丹砂、牛黃、礬、蝎可鎮(zhèn)其風痰;黃連、犀角為臣,佐以珠、珀、青黛可祛其痰熱;防風、薄荷,風藥卒使,佐以冰、麝、生姜,無地不到,可祛其風濕。治前癥外,凡眉眶額板痛不可忍,及指臂不仁,此風機先兆,急進以收其威。

詩曰∶犀牛黃角膽南星,可并珠冰麝珀靈,新得唇朱眉黛子,蝎風連薄不須驚。

獨活寄生湯

獨活 桑寄生 當歸 地黃 杜仲 續(xù)斷 牛膝人參 白術 鹿茸 虎骨羊膏(炙酥各等分) 秦艽防風 細辛茯苓 甘草 肉桂均減半。

肝腎虛極,風寒濕三氣內攻,腰膝痛楚,手足冷痹,此方主之。

肝筋腎骨,屈伸之專任也。今而虛極,故三氣湊之,腰膝手足,痛痹不便。上方獨活、細辛、秦艽、防風,疏風藥也,偕寄生、續(xù)斷兼養(yǎng)氣而能祛濕。杜仲、牛膝、虎骨、鹿茸,強健藥也,入十全大補兼益精而能御寒。

凡氣凝滯,肢體不仁,及口眼相邀,并宜準此。

詩曰∶秦仲獨活桑寄生,細餐桂術草芎苓,無防虎鹿人牛擾,當續(xù) 仙縮地能。

升陽除濕湯四

羌活 防風 蔓荊 白芷 芎 蒼術 天麻 白附 人參 黃 當歸 姜棗煎。

風濕相搏,頭痛如破,或兩瞼腫滿,脈浮緩無力,此方主之。

風,天氣也。濕,地氣也。經(jīng)曰∶濕上甚為熱,則陰逐陽矣。故相搏而頭痛瞼脹,法當涼降處方。然脈舉浮緩,表之則易,下之則難。脈按無力,溫之為是,涼之為非。乃用羌、防疏風之品,和以芎、歸,驅濕從汗散。

蒼、麻、姜、附燥濕之物,監(jiān)以參、 ,使風從氣化。

詩曰∶風濕莫浪用羌防,蔓芷芎麻白附蒼,竊恐黃 參不便,當監(jiān)南棗蜀生姜。

地黃飲子

地黃 巴戟山茱萸 蓯蓉 麥冬 五味 附子 肉桂 茯苓 遠志 石斛菖蒲 或加人參、當歸、草。

風痱風痹,此方主之。

風痱,舌強語澀,足廢步蹇。風痹即內經(jīng)行痹、痛痹之謂。蓋脾腎素虛,運化水火不及,風氣雜合而成。治宜和臟腑、通經(jīng)絡,河間地黃飲子主之。余考其方,地黃、巴戟天、山茱萸、蓯蓉、麥冬、五味,滋水藥也,水足可以制飛越之火。附子、肉桂、茯苓、遠志、石斛、菖蒲, 濕藥也,濕去足以回厥逆之陽。再加人參補其氣,當歸養(yǎng)其血, 草兼驅風濕。進數(shù)劑稍減,更等分各一兩,以姜汁煮紅棗肉為丸,盡料而痱、痹已矣。風濕內外障,取法乎此,當亦有效。

詩曰∶風痱風痹古方奇,地黃飲子桂附施,石棗菖蒲巴戟斛,麥蓉遠志五味齊,火生水中水生木, 草參歸加不須。

人參敗毒散

人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芎 枳殼 桔梗 茯苓(各一兩) 甘草(五錢) 虛者倍參除羌活、前胡;風濕甚加銀花、連翹、荊、防。

感冒時氣,目赤頭痛,壯熱憎寒,此方主之。

風寒暑濕四氣,人感其一,便有前癥。倘四氣互傳,則為疫矣。法當汗以驅之,涼以平之,乃用羌、獨、柴、前、芎、枳苓、桔。然邪實則元虛,藥雖外行,氣從中餒,輕者半出不出,重者反乘藥勢縮入,發(fā)熱無休。是必人參之大力,少佐甘草奠安中正,使邪不敢爭而退聽。再進一二劑,自爾元氣充滿,病根一涌而盡。故獨名其能曰人參敗毒。俗醫(yī)謂傷寒無補法,減去人參,得活甚少。凡饑荒兵火之余,致患時眼疫氣,及發(fā)斑惡瘡者,治亦宜。

二術勝濕湯七

羌活 獨活 柴胡 前胡 芎 枳殼 茯苓 甘草 人參 白術 蒼術 澤瀉 防風 薄荷 蔓荊子

小兒善食易饑,小便如膏,不時不利,體或虛肥而黃,俗謂之肥疳,此方主之。

上癥全不為父母姑息,飼以果餅脯醴、肥甘滯膩之物。蓋本兒肌理疏,寒暑乘之。真元微,飲食耗之。父母以其純陽耶,深秋不為裳。父母以其 弱耶,盛夏不解衣。既乳矣,恐饑虛,旋飽以飯。既飯矣,覺倦怠,強抱而睡。有獨母氏懶憨者,征逐不護持,堤防客忤。母氏貧寡者,風雨不能庇,安問肉糜。甚而后母,嫡母已無生育,愛憎或近人情。一有所出,則金石瓦礫,勞筋餓膚,固其本分。稍不快意,怒遷夏楚,疾之甚于偷兒。父或癡愚而懦,若阿姑,若阿翁,當局無得聞言。又或昏庸而yin,憐其才,憐其貌,知情而不忍言。就使父幸明察,不礙于勢要,定畏其悍妒,可怒而不可言。再則幸而嚴肅,非經(jīng)商久出,即游學遠方,不見不得盡言。而小兒天日無知,幽元不能自言。洎之無慚識,飲恨不敢自言。故百般酸苦,外乘內傷,因循漸積,釀而成疳也。法當根據(jù)經(jīng)曰∶清陽發(fā)腠理,芎、防、薄、蔓、柴前胡、羌獨活且散且升;濁陰出下竅,參、草、二術、澤瀉、枳、苓載平載導。進五六劑有效,除羌活、蒼、枳、前胡,入郁金使君子、歸、芍,服十余日,俾上下表里各還其位,不反其常,入其彀也。而曰必得蟾蜍、蘆薈等丸為治,豈通論乎?

詩曰∶羌獨活,柴前胡,枳殼芎苓參草俱,澤薄蔓防蒼白術,肥疳風濕病咸除;敗毒散即前九味,方中增減更詳推。

消風活血湯八

荊芥 蔓荊 丹參 白芷 蒲黃 仁 防風 芎 紅花 芍藥 石斛 當歸 山慈菇 土茯苓

目赤腫痛有障,歲月不痊。稍減,亦癢澀難耐,此方主之。

赤痛腫障合見,蓋風熱流注元府。攻散不如法,徒虛其體,而邪愈深入,故久久不瘥,時癢時痛,是亦風熱不制之病也。上方芷、蔓、荊、防,偕紅花、桃仁可以疏風,亦可以去熱,風熱退則痛癢宜罷;芎、歸、芍、斛,得參、蒲、山菰、土苓能行血風,更能理濕熱,濕熱除而赤腫合消。雖然上癥男婦常見,經(jīng)余治數(shù)閱月,而卒無能為者。市醫(yī)一癥一方,自張旗鼓,遇此決致雙。學人知之,毋忽。

詩曰∶紅桃白芷蔽青瞳,參斛芎歸藥用工,荊蔓菰蒲苓化土,防風不出稍惺松。

省風湯九

全蝎 半夏 防風 膽星 甘草 木香 生白附 生川烏

口眼 斜,痰涎上涌,此方主之。

木必先枯也,而后風摧之。人必先虛也,而后風入之。氣虛之人,腠理不密,則外風易襲。血虛之人,肝木不平,則內風易作。是以臟虛中臟,腑虛中腑,脈絡虛中脈絡。zxtf.net.cn/zhuyuan/中臟多滯九竅,故口噤失音,目瞑上視,大小便不通。中腑多著四肢,故半身不遂,手足不用,痰涎壅盛,喘聲如雷。中脈絡為最輕,只口眼 斜,沉沉欲睡而已。此蓋風滿胸中,蒸其津液,結為痰涎,上涌頭面。爰用防風、白附、全蟲、川烏,以活經(jīng)絡之風痰而正口眼,膽星、半夏、甘草、木香,以療胸次之風痰而開壅塞焉。服后其風稍減,曰省風。若夫中腑者宜汗,從乎陽也。中臟者宜里,從乎陰也。則又當集思廣謀,于各癥各陣之方而消息之。

詩曰∶省風湯,選全蝎,夏附川烏膽星列,草木甘香鼓胃中,寧防風壅痰涎塞。

續(xù)命湯

麻黃 杏仁 人參 黃芩 芎 芍藥 甘草 防風 桂枝 附子 當歸 防己

古人以此方混治中風,不無精義。蓋麻黃、杏仁,麻黃湯也,仲景以治太陽癥之傷寒。桂枝、芍藥,桂枝湯也,仲景以治太陽癥之傷風。如此言之,則中風而有頭痛、身熱、脊強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參、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收以補氣。當歸、芎 ,四物湯之二也,局方揀以養(yǎng)血。如此言之,則中風而有氣虛、血虛者,固在所必需也。風yin末疾,佐以防風。濕yin腹疾,佐以防己。陰yin寒疾,附子佐之。陽yin熱疾,黃芩佐之。夫疾不單來,故使藥亦兼該也。然當根據(jù)易老六經(jīng)減增,尤為穩(wěn)便。藥行病去,性天自若。故乎為小續(xù)命云。

詩曰∶芎桂秋高芩草黃,藥爐歸制杏麻霜,遼人恭己防風中,附子煎充續(xù)命湯。

大秦艽湯十一

秦艽 石膏 當歸 芍藥 羌活 防風 黃芩 生地 熟地 甘草 芎 白芷 白術 茯苓 獨活 細辛

風邪散見,不拘一經(jīng),故用驅風散熱兼而治之。羌活理游風,得防風可以去太陽肢節(jié)之風痛。獨活理伏風,協(xié)甘草可以療太陰表里之風濕。三陽數(shù)變之風,責在細辛秦艽。三陰內yin之風,責在茯苓、白術。陽明之風,白芷驅之。厥陰之風,芎 行之。風熱干乎氣,清以枯芩、石膏,風熱干乎血,養(yǎng)以歸、芍、二地。若中風暴仆,痰響氣粗,此濁邪壅塞咽喉,先以稀涎散吐其痰沫。蓋牙皂開關,白礬去污,藥只二味,固奪門之神帥也。然能進湯液便止,不可過多。不觀凡病患易簀時必有痰,務欲盡逐而去,頃刻斃矣。

詩曰∶大秦艽,羌獨防,芎芷辛芩二地黃,歸芍石膏苓草術,風邪散見號通方。

桂枝湯十二

桂枝 芍藥 生姜 大棗 甘草

頭痛發(fā)熱,惡風自汗,脈緩,太陽中風也,此方主之。

風之傷人也,頭先受之,故頭痛。風在表則表實,故發(fā)熱。風傷衛(wèi)故惡風,衛(wèi)傷則津液無以固,故汗出。其脈緩者,衛(wèi)氣不能鼓也。上件皆太陽癥,故曰太陽中風。桂枝味辛甘,經(jīng)曰辛甘發(fā)散,乃所以治風。然恐渠走泄真氣,故用芍藥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姜棗,散而兼和之意。若陽邪去表入里,此投承氣之會。忌下、急下,惟明者裁之。

麻黃湯十三

麻黃 桂枝 杏仁 甘草

太陽傷寒,頭痛發(fā)熱,遍身疼痛,不則惡寒,無汗,脈緊,此方主之。

足太陽經(jīng),起目內 ,循頭背腰 ,故所過疼痛不利。寒邪外束,陽氣不能宣越,故發(fā)熱。邪在表,不復任寒,故惡寒。寒主閉臟,故無汗。寒氣剛勁,故脈緊。麻黃辛溫中空,能通腠理而散寒邪,為太陽無汗必用之藥。

佐以桂枝,取其解肌。佐以杏仁,取其利氣。乃甘草者,甘以緩之,不致汗出過多。經(jīng)曰∶寒yin于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此方是已。風寒交作,筋急強直,無汗惡風,名曰剛 。合前方除杏仁、入葛根主之。

小青龍湯十四

桂枝 芍藥 甘草 麻黃 大棗 五味 半夏 細辛 干姜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或噎,或喘,此方主之。

表不解者,頭痛、發(fā)熱、身疼尚在也。發(fā)熱必渴,飲水過多,水形已散,水氣長存,格于心下,水寒射肺,故www.med126.com無物可吐而但有聲,曰干嘔;蚩、或喘、或唾,皆此故也。爰用麻黃、桂枝、甘草發(fā)其表邪,半夏、細辛、干姜散其水氣,芍藥斂陰,五味收耗。名曰青龍,取東方木神伏邪之義。又龍興則云升雨降,品物咸亨。

大青龍湯十五

即桂枝、麻黃湯加石膏而除芍藥也。夫桂枝主中風,麻黃主傷寒。今比人頭痛身熱,無汗惡寒,脈來不緊而緩,為傷寒且中風矣。欲以桂枝解肌驅風,而不能已其寒。欲以麻黃發(fā)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風。仲景所以合二方而兩治之。風寒外感,人身之陽必郁為內熱、非質重氣輕之物,不足以 其化成。此芍藥之所以出,而石膏之所以加也。名曰大青龍,其噓氣成云,泮渙而游天池之意乎。

詩曰∶桂枝芍藥生姜棗;麻黃杏仁仍桂草;二方相合杏棗除,半辛味入青龍;大青龍合又不同,去芍加膏功用好。

升麻葛根湯十六

就二物再用芍藥、甘草。

傷寒目痛鼻干,無汗惡寒,發(fā)熱不眠,陽明經(jīng)癥也,此方主之。

陽明經(jīng)脈抵目挾鼻,故目痛鼻干。又經(jīng)屬于胃,寒邪傷則氣血為之壅滯,故無汗惡寒,而不能安臥。陽明之藥,涼平可使達表,葛根、甘草涼平者也?嗪墒谷,升麻、芍藥苦寒者也。小兒發(fā)熱壯盛,為痘疹、為風寒莫能的辨,此方亦穩(wěn)。

柴葛解肌湯十七

柴胡 葛根 羌活 白芷 黃芩 芍藥 桔梗 甘草 石膏 姜棗煎。

頭目腫痛,鼻干不眠,惡寒無汗,脈微大,此陽明太陽合病。節(jié)庵制此方以代葛根,用亦有效者,蓋羌、芷、柴、葛,皆能升提清陽,而散在經(jīng)之風寒。寒將變熱,石膏、芩、桔以清之。風將越經(jīng),芍藥、甘草以平之。

詩曰∶升麻葛根芍草輔,柴葛解肌羌芷助,桔芩草芍石膏燒,或入棗姜防藥誤。

三友丸十八

石膏(八兩) 麻黃(四兩) 杏仁(二兩) 糠米糊丸。

瞼腫睛赤,發(fā)熱頭痛,無汗口渴,此風寒失表,邪氣傳入腸胃,非三物味輕力重,相友為用,不能內通外達。

經(jīng)曰∶癥有內外,治有輕重。又曰∶病有遠近,方有大小,近者奇之,制小其服。此之謂也。

詩曰∶石也高而潔,麻公實若虛,近仁文杏子,三友是吾師。

九味羌活湯十九

羌活 防風 蒼術 細辛 芎 白芷 生地 黃芩 甘草

此解表通劑,本科用之專治頭目腫盛。夫腫盛由于濕,在頭目則兼風。經(jīng)曰∶上盛為風。蓋無風則濕不能自上于高巔清陽之分。是方羌活、防風、蒼術、細辛、芎 、白芷皆辛散之品,可以疏風,亦可以除濕,所謂辛藥能疏風,風藥能勝濕也。其芩、地、生草,風濕相搏,必有內熱,涼平協(xié)鎮(zhèn),榮衛(wèi)乃和。然陰虛、氣弱人,即見前癥,當于補陣求方,此九味八用不著,羌將焉活。

詩曰∶生地黃如芩,蒼術白于芷,草上過辛風,芎 活無比。

清空散二十

前方去蒼術、生地,加薄荷、菊花、僵蠶、黃連。

風熱上攻,頭痛目壞,此方主之。

周天陽氣鼓于憑虛,列于海,曰 風。通身陽氣聚于頭,因類感召,則邪實而狂痛。累于目,曰風變。理宜羌、防等風藥升發(fā)陽邪,所謂高巔之上,惟風可到。必用芩、連者,風動火生,二物苦寒降火,火降風息,自能去疾于空清之上,故名。

詩曰∶九味減術地,連薄菊蠶加,別名清空散,一樣散陽邪。

十神湯二十一

麻黃 葛根 芎 升麻 白芷 紫蘇 橘皮 香附 芍藥 甘草

此陽經(jīng)外感通劑也。吳鶴皋曰∶古人治風寒必分六經(jīng),見癥用藥。然兩目暴病,發(fā)熱頭痛,而六經(jīng)不甚顯明,總以疏風利氣之藥主之。是方除芍藥、甘草,余皆疏利。故可以解感冒氣塞之癥。又必用斯二者,欲陰陽之氣無盡向汗中泄也。吳綬曰∶此方用升麻、葛根,能解陽明時疫。若太陽傷寒發(fā)熱,用之則引邪入胃,傳變發(fā)斑。此矛彼盾,正在司業(yè)者,細心審視耳。

詩曰∶誰家葛地生甘草,何處芎香似紫蘇,芍藥欄前升遠眺,橘麻黃落芷扶疏。

胃風湯二十二

升麻 白芷 葛根 柴胡 本 蔓荊 黃連 當歸 甘草 蒼術 草豆蔻 姜、棗煎。

上瞼腫盛而 ,能食,或飧泄,或下血,此方主之。

瞼腫而脈肉動,責以胃風。善食易饑,即癉成消中之理。飧泄,食已即出,蓋風居腸胃,如扇揚塵。下血者,陽明多血,遇風則善行故也。爰用白芷、葛根、柴胡、 本、蒼術、蔓荊、草蔻,群隊升散之藥,驅逐胃風,使從外解。黃連、升麻、當歸、甘草,苦降甘緩,遏抑風威,不致變熱。經(jīng)曰∶風yin所勝,平以清涼,佐以苦甘。

此之謂也。若久病而有前癥,此胃虛外風襲入,宜用人參、茯苓、白術、粟米健脾而除濕,芎、當歸、白芍、肉桂養(yǎng)血以驅風。

詩曰∶胃風何自來,蒼葛餐多矣,微芷蔓柴升,病本當不起,所以黃連氏,草果甘不餌。

麻桂飲二十三

肉桂 當歸 甘草 麻黃 生姜

此麻黃、桂枝二湯之變方也。無論諸經(jīng)、四季,凡陰寒邪盛,熱散忌早、寒散忌過者,與是藥。蓋姜、桂之性,愈老愈辣。和以甘草不防發(fā)傷氣之內寒。麻黃之資,能散能收,監(jiān)以當歸,自可解陰虛之表熱。

詩曰∶肉桂偕麻黃,當歸合草姜,署名麻桂飲,功效匪尋常。

大溫中飲二十四

人參 黃 白術 當歸 地黃 肉桂 干姜 柴胡 麻黃 芎 甘草

元氣大虛,陰邪難解,及素稟薄弱,忽感風寒,惡寒頭痛,此方主之。

辛溫散寒,辛涼散熱,舉世尚矣。至陰陽互為其根,汗化于液,元虛之人,須從補散,淺人思不及此。景岳以十全諸物,陰陽平治,微用姜、柴、麻黃解其寒熱,可謂拾仲景之遺。服后不畏寒反覺熱燥,乃陽回作汗佳兆。

更以理陰煎、麻桂飲二方參而用之,萬不可既疑且悔,將改用涼劑也。

詩曰∶大溫中,十一味,參 術草姜麻桂,芎歸柴胡熟地黃,飲畢風寒應漸去。

神應散二十五

當歸 防風 蒺 芎 細辛 菊花 白芷(各三兩) 甘草(兩半) 石膏(六兩,半生、半煨熟) 草烏(五兩,黑豆一升,同 熟,去豆)

目赤腫一二日,頭眩頭風,此方主之。

頭痛有六經(jīng),便應分經(jīng)論治。然病已一二日,此盛熱生風、久風動痰而致。故君以石膏泄其風熱。臣以草烏散其風痰。芎、防、蒺藜、細辛、芷、菊,且佐且使,宣其風氣。再用當歸養(yǎng)血于疏風之后,又以濟風藥之燥。

甘草調胃于降火之余,而兼緩風邪上逆。定風止痛,此散有神應者歟,故曰神應。

詩曰∶辛防芎芷揀當歸,白菊川烏刺蒺藜,甘草石膏生熟用,散名神應語非虛。

升陽散火湯二十六

柴胡 防風 葛根 升麻 羌活 獨活 人參 芍藥 甘草(半炙半生)

經(jīng)曰∶食以養(yǎng)生。又曰∶安谷者昌。胃虛過食冷物,填寒至陰升生之氣,致所食不化,郁而生火,肌表熱,五心煩熱。久郁不達,則銷灼真陰,而皮膚筋骨皆為之熱。故宜味薄氣辛如柴胡、干葛、羌獨活輩以舉之。清陽既出上竅,則郁火隨升麻涼而退矣。再有芍藥微收其耗,人參大補其元,甘草生仍退熱,從而炙之,人參之儕偶也。得此因、見此癥,不處此方,徒以為火,知降而不知升,知奪而不知散,是絕其谷食也,安望其養(yǎng)生。

詩曰∶升陽柴胡家干葛,防風升麻羌獨活,甘草半生半炙煎,散火寧須參和芍。

黃防風湯熏蒸法二十七

陰邪纏于目系,頭疼睛痛,發(fā)散不退,宜以湯氣蒸之。用生黃 一斤,防風半斤,作湯數(shù)斛,盛以大浴盆,盆上置一小板。令病患赤身橫坐于上,周遭以席簟圍定,勿令風入。湯冷再換再添,俟汗大泄,即以本湯浴之,周時可瘥。若陽邪傳陰,攻散有礙,則用青橘葉煮湯,熏洗如前,亦效;蛟谎敉接l(fā)汗,但白水亦可,何必藥。是又不然,蓋人身竅竇內通臟腑,一切諸氣由竅而入,呼吸傳變,無處不之。黃 甘溫善補,得防風而功彌速,驅風輔正,兩得之矣。橘葉香濁善散,乘青用而力益猛,第入腠理,不喪元神。所取在氣,非專藉其熱而發(fā)汗也。經(jīng)曰∶開者發(fā)之,適事為故。

艾蔥熨法二十八

諸經(jīng)頭痛,攻散不退,用生蔥白、干艾葉、生西附子等分,同搗如泥,作薄餅,布包,著病患頭上,用熨斗置明火徐徐熨之。焦則再換再熨,痛止為度。蓋蔥、艾能通氣,西附能暖氣,從而熨之,則邪從氣散,亦熱因熱用之治。針砭艾灸,仍是宣泄其熱,功效雖速,出乎無奈,未若此法之穩(wěn)便,病患樂而從事。炒米、炒鹽,袋盛熨痛處,亦佳。

通天散二十九

鵝不食草(二錢) 羊躑躅花 白芷 青黛 雄黃(一錢) 細辛當歸 芎 附子(各七分) 麝香(五分) 藥俱生用,為極細末,錫罐收藏。吹鼻中。

目暴赤腫,氣血郁壅肝脾,法當搐鼻兩竅,使邪從涕淚而出,則痛稍止,乃敢開視。故以鵝不食草、羊躑躅花、青黛、雄黃解其風毒,芎 、當歸、白芷、附子行其氣血。乃麝香、細辛香燥之品,欲其壅郁速開。經(jīng)曰∶暴者奪之。是蓋汗、吐一變法也。然藥雖少,而性實銳,搐之宜緩而不宜急,體弱及久病患禁用。方名通天何義?天氣通于肺,肺竅開于鼻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