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哮癥論治
    

類證治裁:哮癥論治

哮者,氣為痰阻,呼吸有聲,喉若拽鋸,甚則喘咳,不能臥息。癥由痰熱內(nèi)郁,風寒外束,初失表散,邪留肺絡。宿根積久,隨感輒發(fā),或貪涼露臥,專嗜甜咸,膠痰與陽氣并于膈中,不得泄越,熱壅氣逆,故聲粗為哮。須避風寒,節(jié)濃味,審其新久虛實而治之。大率新病多實,久病…

哮者,氣為痰阻,呼吸有聲,喉若拽鋸,甚則喘咳,不能臥息。癥由痰熱內(nèi)郁,風寒外束,初失表散,邪留肺絡。宿根積久,隨感輒發(fā),或貪涼露臥,專嗜甜咸,膠痰與陽氣并于膈中,不得泄越,熱壅氣逆,故聲粗為哮。須避風寒,節(jié)濃味,審其新久虛實而治之。大率新病多實,久病多虛;喉如鼾聲者虛,如水雞者zxtf.net.cn/zhuyuan/實;遇風寒而發(fā)者為冷哮,為實;傷暑熱而發(fā)者為熱哮,為虛。其鹽哮、酒哮、糖哮,皆虛哮也。冷哮有二,一則中外皆寒,宜溫肺以劫寒痰;溫肺湯、鐘乳丸、冷哮丸,并以三建膏護肺俞穴。一則寒包熱,宜散寒以解郁熱。麻黃湯、越婢加半夏湯。如邪滯于肺,咳兼喘者,六安煎加細辛蘇葉。冬感寒邪甚者,華蓋散、三拗湯。外感寒,內(nèi)兼微火者,黃芩半夏湯。熱哮當暑月火盛痰喘者,桑白皮湯,或白虎湯加芩、枳、栝蔞霜。

痰壅氣急者,四磨飲、蘇子降氣湯,氣降,痰自清。痰多者吐之,勿純用涼藥,須帶辛散。小青龍湯探吐。

腎哮火急者,勿驟用苦寒,宜溫劫之。用椒目五六錢,細研,分二三次,湯調(diào)服。俟哮止后,因痰因火治之。

治實哮,用百部、炙草各二錢,桔梗三錢,半夏、陳皮各一錢,茯苓一錢半,一服可愈。治虛哮,用麥冬三兩,桔梗三錢,甘草二錢,一服可愈。此煎劑內(nèi),冷哮加干姜一錢,熱哮加元參三錢,鹽哮加飴糖三錢,酒哮加柞木三錢,糖哮加佩蘭三錢,再用海螵蛸火 研末,大人五錢,小兒二錢,黑砂糖拌勻調(diào)服,一服除根。其遇濃味而發(fā)者,清金丹消其積食。傷咸冷凍飲料食而發(fā)者,白面二錢,沙糖二錢,飴糖化汁捻作餅,炙熟,加輕粉四錢,食盡,吐出病根即愈。年幼體虛者,分三四次服,吐后,用異功散加細辛.脾胃陽微者,急養(yǎng)正,四君子湯。久發(fā)中虛者,急補中,益氣湯。宿哮沉痼者,攝腎真,腎氣丸加減。

總之,哮既發(fā),主散邪;哮定,則扶正為主也。

附方

〔冷哮〕溫肺湯 見本卷咳嗽

〔溫肺〕鐘乳丸 鐘乳石(甘草湯煮研) 麻黃(醋湯泡焙干) 杏仁 炙草 蜜丸。

〔溫肺〕冷哮丸 麻 杏 辛 草 星 夏 川烏 川椒 白礬 牙皂 紫菀款冬 神曲 糊丸。

〔外治〕三建膏 天雄 川烏 川附 桂心 官桂 桂枝 細辛 川椒 干姜(各二兩) 麻油熬,加黃丹,攤貼肺俞。

〔散邪〕麻黃湯 麻 桂 杏 草

〔散寒〕越婢加半夏湯 見本卷咳嗽。

〔痰嗽〕六安煎 見本卷咳嗽。

〔疏利〕華蓋散 見本卷咳嗽。

〔疏解〕三拗湯 麻黃(不去節(jié)) 杏仁 甘草 姜

〔清熱〕黃芩半夏湯 白芍 半夏 甘草(各二錢) 黃芩(三錢) 棗(四枚)

〔降火〕桑白皮 芩 連 杏 貝 梔 夏 桑皮 蘇子 姜

〔降火〕白虎湯 見一卷中風。

〔降逆〕四磨飲 人參 沉香 檳榔 烏藥 等分,磨汁,煎服。

〔降逆〕蘇子降氣湯 見本卷失音。

〔探吐〕小青龍湯 見本卷咳嗽。

〔濃味〕清金丹 蘿卜子(蒸曬,一兩) 牙皂(燒存性,三錢) 姜汁為丸。

〔脾虛〕異功散 見一卷中風。

〔補中〕補中益氣湯 見一卷中風。

〔攝腎〕腎氣丸 見本卷虛損。

哮脈案

包 哮癥每十日一發(fā),嗽痰夜甚,脈形俱屬虛寒。乃用六味滋陰,治不對癥,焉能奏效。議補益中氣為虛哮治法,用潞參、山藥、茯苓、半夏、炙草、于術(炒)、杏仁、煨姜。數(shù)服而效。

一小兒 冬春久哮,屢服治風痰之劑,不應。診其脈,知其脾弱,不能化乳濕,用四君子湯加薏苡、山藥、谷芽(俱炒)、制半夏。數(shù)服愈。

湯氏 宿哮秋發(fā),咳嘔氣急,暑濕為新涼所遏。宜辛平解散,用橘www.med126.com皮半夏湯加桔梗、象貝、杏仁、茯苓、枳殼香薷、生姜。數(shù)服而平。

王 丹溪治哮專主痰,每用吐法,不用涼劑,謂寒包熱也。今弱冠已抱宿根,長夏必發(fā),呼吸短促,咳則汗泄,不能平臥,脈虛,左尺搏大,不任探吐,乃勞力所傷。暫與平氣疏痰,俟哮咳定,當收攝真元。

先服桑白皮湯去芩、連、梔、夏,用桑白皮(蜜炙)、甜杏仁(炒研)、茯神、竹茹貝母、蘇子(炒研)、薄橘紅。數(shù)劑后,服生脈散、潞參、五味、麥冬,加海浮石、海螵蛸、遠志肉、山藥、炙草、茯苓。

巫婦 梅夏宿哮屢發(fā),痰多喘咳,顯系濕痰郁熱為寒邪所遏。暫用加減麻黃湯溫散。麻黃(三分)、桂枝(五分)、杏仁(二錢)、蘇葉、半夏(制。各錢半)、橘紅(一錢)、桔梗(八分)、姜汁(三匙),二服后隨用降氣疏痰∶栝蔞皮、桑皮(俱炒,一錢)、貝母、杏仁(俱炒研。各二錢)、海浮石(三錢)、前胡、枳殼(各八分)、蘇子(炒研,六分)、茯苓(二錢)、姜汁三匙。數(shù)服哮嗽除。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