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蘇飲∶治四時感冒風寒,頭痛發(fā)熱,或兼內(nèi)傷,胸悶咳逆。
加姜、蔥煎。傷食加砂、曲,咳嗽加桑、杏,有痰加苓、夏,頭痛加芎、芷,有汗加桂枝,無汗加麻黃。
參蘇飲∶治外感內(nèi)傷,發(fā)熱咳嗽,傷風泄瀉等證。
人參 紫蘇 茯苓 陳皮 半夏 甘草 枳殼 桔梗 前胡 干葛 木香
加姜、棗煎。外感多者,去棗加蔥白;肺中有火,去人參,加杏仁、桑皮。
金沸草湯∶治肺經(jīng)傷風,頭目昏痛,咳嗽多痰。
金沸草(即旋復花,用絹包煎) 制半夏 茯苓 前胡 荊芥 細辛 甘草
加姜、棗煎。如胸悶加枳殼、桔梗,有熱加柴胡、黃芩,頭痛加川芎。
桂枝湯∶治風傷衛(wèi),陽浮而陰弱,發(fā)熱頭痛,自汗惡風,鼻鳴干嘔等證。
藥味見解肌散表法∶
豐按∶神術散,香蘇zxtf.net.cn/sanji/散,皆治風寒之輕證也,重則不可恃耳。參蘇飲,乃治氣虛之外感,稍壯者減參可也。金沸草湯,治肺經(jīng)之傷風;桂枝湯,治衛(wèi)分之傷風。此皆疏散之方,施治有別,弗宜混用。
通關散∶治中風不省人事。
共為細末。吹入鼻中,有嚏可治,無嚏難治。
開關散∶治中風口噤。
為末,擦牙,其噤可開。
此二方乃救暴中之急,預當備之。
小續(xù)命湯∶治中風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 斜,語言蹇澀,及剛?cè)岫d。
防風 桂枝 麻黃 杏仁 川芎 白芍 人參 甘草 黃芩 防己 附子
加姜、棗、煎服。
三化湯∶治中風邪氣作實,二便不通。
水煎,溫服。
大秦艽湯∶治中風手足不能運掉,舌強不能言語,風邪散見,不拘一經(jīng)者。
秦艽 石膏 當歸 白芍 川芎 生地 熟地 白術 茯苓 甘草 黃芩 防風 羌活 獨活 白芷 細辛
水煎,溫服。
烏藥順氣散∶治中風遍身頑麻,骨節(jié)疼痛,步履艱難,語言蹇澀,口眼 斜,喉中氣急有痰。
加姜、蔥煎。
順風勻氣散∶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 斜。
加生姜,煎服。
牽正散∶治中風口眼 斜,無他證者。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下。
豐按∶以上諸方,皆治真中之病。若東垣所謂∶煩勞過度,清氣不升而中者,丹溪所謂∶濕熱生痰,痰氣上冒而中者,河間所謂∶七情過極,五志之火內(nèi)發(fā)而中者,此皆為類中之病,慎毋誤投。
黃 五物湯∶治風痱身無痛,半身不遂,手足zxtf.net.cn/shiti/無力,不能動履者。久久服之,自見其功。
炙黃 炒白芍 嫩桂枝
加姜、棗,煎服。
防風黃 湯∶治中風不能言,脈遲而弱者。
防風 黃
水煎,溫服。
豐按∶此二方,皆用黃 ,是治氣虛之體,患中風之病也,非腎虛不涵肝木,木動生風,而發(fā)眩仆之虛風可比,務宜分別而治,庶不齟齬。
防風通圣散∶治一切風寒暑濕,饑飽勞役,內(nèi)外諸邪所傷,及丹、斑、癮疹等證。
防風 荊芥 麻黃 桔梗 連翹 梔炭 黃芩 薄荷 大黃 芒硝 石膏 滑石 白術 甘草 當歸 白芍 川芎
加生姜、蔥白煎。
豐按∶此方是河間所制,主治甚多,不能盡述,其藥味表里氣血皆備,醫(yī)者不能拘守成方,務宜臨時權(quán)變。本方除大黃、芒硝名雙解散。汪 庵曰∶麻、防、荊、薄、川芎以解表,芩、梔、膏、滑、連翹以解里,復有歸、芍以和血,甘、桔、白術以調(diào)氣,故曰雙解。
柴葛解肌湯∶治太陽陽明少陽合病,頭目眼眶痛,鼻干不得眠,寒熱無汗,脈象微洪,或兼弦。
加姜、棗,煎服。
《金鑒》云∶此方陶華所制,以代葛根湯。凡四時太陽陽明少陽合病之輕證,均宜此湯加減治之,如無太陽證者,減羌活∶無少陽證者,減柴胡;下利減石膏,以避里虛;嘔逆加半夏,以降里逆。
蘇羌飲∶治寒疫有效,并治傷風傷寒,可代麻、桂、十神之用。
紫蘇 羌活 防風 陳皮 淡豉 生姜 蔥白
豐按∶是方乃劉松峰所制,治寒疫之功頗捷,倘豐之辛溫解表法,未獲效者,可繼此方,堪為接應之兵也,慎毋忽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