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不失人情論
    

養(yǎng)正私塾:不失人情論

  • 李中梓,為明末一大醫(yī)家,—生對中醫(yī)理論研究十分重視,兼取眾家之長。所著諸書,多能通俗易懂,在中醫(yī)學的普及方面作出較大貢獻。著有《內經知要》、《醫(yī)宗必讀》、《本草通玄》等。原文:作者“李中梓”(公元1588-1655年),字士材,號念莪,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醫(yī)學家。李氏少時擅長文學,淡于仕途,后因病習醫(yī)。他的醫(yī)學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重視脾腎和強調養(yǎng)陽兩個方面。根據《內經》、《傷寒論》的理論和治 法,參考漢代以后的名醫(yī)著作,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撰著了《內經知要》、《醫(yī)宗必讀》、《刪補頤生微論》、《傷寒括要》、《士材三書》等。《醫(yī)宗必讀》成書于公元1637年,共十卷,內容包括醫(yī)論、內景圖說、診斷、本草、病機,并論述三十六種病證的診治和醫(yī)案,內容簡 要,選方實用,是一部頗有影響的醫(yī)學入門書。本文是作者選取張介賓《類經·脈色類》為《方盛衰論》中“不失人情”句所加按語,加工修改而成,是學習《素問》的一篇心得體會。文章分析了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和醫(yī)人之情。認為既有必須順應的人情,更有不應遷就的人情。文中所述,多屬后者。還剖析了醫(yī)療實踐中的種種人為困難,既要求人們了解這些人情,不為陋習所侵蝕,又深感人情與病情的對立不易消除,故而發(fā)生“戛戛乎難之矣”的感慨。原文1嘗讀《內經》至《方盛衰論》,而殿之曰“不失人情”①,未曾不瞿然起②,喟然嘆軒岐之入人深也③!夫不失人情,醫(yī)家所甚亟④,然憂戛乎難之矣⑤。大約人情之類有三:一日病人之情,二曰旁人之情,三曰醫(yī)人之情。
                   



[ 本帖最后由 藍天百云 于 2007/4/5 14:16 編輯 zxtf.net.cn/wsj/]
-----------注釋
①殿:后軍為殿。引申為居后、在后。  失:違背。  人情:《素問》原文“人情”指人的病情,本文中所論述的人情,作者有所發(fā)揮。    !
②瞿(具)然:驚視貌。引申為震驚的樣子。
③喟然:感嘆貌。  軒岐:軒轅氏(黃帝)和岐伯。
④亟(及):迫切;急切。
⑤蔓戛(頰頰):困難貌。蔓,“戛”的異體字。
               
[原文]

所謂病人之情者,五藏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勝①。陽藏者宜涼②,陰藏者宜熱③;耐毒者緩劑無功④,不耐毒者峻劑有害⑤。此藏氣之不同也⑥。動靜各有欣厭⑦,飲食各有愛憎;性好吉者危言見非⑧,意多憂者慰安云偽⑨;未信者忠告難行⑩,善疑者深言則忌11。此好惡之不同也。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貴者多自尊而驕恣悖理12。此交際之不同也13。貧者衣食不周14,況乎藥餌?賤者焦勞不適15,懷抱可知16。此調治之不同也。有良言甫信17,謬說更新18,多歧亡羊19,終成畫餅20。此無主之為害也21。有最畏出奇22,惟求穩(wěn)當,車薪杯水23,難免敗亡24。此過慎之為害也。有境遇不偶25,•營求未遂26,深情牽掛27,良藥難醫(yī)。
            
此得失之為害也28。有性急者遭遲病,更醫(yī)而致雜投29;有性緩者遭急病,濡滯而成難挽30。此緩急之為害也。有參術沾唇懼補31,心先痞塞32;硝黃入口畏攻33,神即飄揚34。此成心之為害也35。有諱疾不言36,有隱情難告37,甚而故隱病狀,試醫(yī)以脈。不知自古神圣38,未有舍望、聞、問,而獨憑一脈者。且如氣口脈盛39,則知傷食,至於何日受傷,所傷何物,豈能以脈知哉?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注釋]
               
①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感。
②陽藏:即陽臟。指陽盛的體質。
③陰藏:即陰臟。指陰盛的體質。
④緩劑:性味和緩的藥劑。
⑤峻劑:性味猛烈的藥劑。
⑥藏氣:五臟之氣。指五臟的機能活動
⑦欣:喜歡;喜愛。
⑧好吉:喜好吉利。危言:直率之言。指直陳病情篤重之言。危,直。見:被。指責。
⑨云:說。
⑩行:奉行。
11善:多。  深言:肺腑真摯之言。猜忌;猜疑。
12驕恣悖理:驕橫放縱違背常理。
13交際:指處境。社會地位。
14周:周全。
15焦勞:憂急勞作。  適,安適。
16懷抱:胸襟;抱負。
17甫:方才;剛剛。
18更新:改換新的主意。更,更換,改換。
19多歧亡羊:由于歧路多,不知羊所往,因而丟失羊。比喻事理復雜,缺乏正確的方因而找不到真理。此喻眾說紛紜,無所適從。亦作“歧路亡羊”。語出《列子•說符》。
20畫餅:畫中之餅。比喻虛名沒有實用。此喻沒有效果。語本《三國志•魏志•盧毓傳》。
21主:主見;主張。    ;
22出奇:謂運用不尋常的治法。
23車薪杯水:用一杯水去澆滅一車柴之火焰。比喻無濟于事。亦作“杯水車薪”。語本孟子•告子上》。
24敗亡:•失敗。
25不偶:不遇;不合。引申為命運不好。
26營求:謀求;追求。  遂:實現(xiàn);成功
27深情:內心。
28得失:患得患失。
29雜投:謂雜亂用藥。
30濡滯:拖延;遲延。
31參術(dlo朱):人參、白術。
32痞塞:阻塞;堵塞。痞,阻塞不通。
33硝黃:芒硝、大黃。
34飄揚:渙散。
35成心:成見;偏見。
36諱:隱諱;隱瞞。
37隱情難告:隱秘的病情難以訴說。
38自:即使。  神圣:此指名醫(yī)。
39且如:如果。  氣口:即寸口。診脈部位。因寸口可以診察氣之盛衰,故亦稱氣口。
-----------[原文]
               
所謂旁人之情者,或執(zhí)有據之論,而病情未必相符;或興無本之言山,而醫(yī)理何曾夢見?或操是非之柄③,同我者是之③,異己者非之4,而真是真非莫辨;或執(zhí)膚淺之見,頭 痛者救頭,腳痛者救腳,而孰本孰標誰知5?或尊貴執(zhí)言難抗6,或密戚偏見難回7。又若 薦醫(yī),動關生死⑧。有意氣之私厚而薦者9,有庸淺之偶效而薦者,有信其利口而薦者Q9有食其酬報而薦者11,甚至薰猶不辨12,妄肆晶評13,譽之則跖可為舜14,毀之則鳳叮作鵠15o,致懷奇之士16,拂衣而去17,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18。此皆旁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注釋]
①興:起;立。此指說出。
②操:掌握。  柄:權力。
③是:認為正確。意動義。
④非;認為錯誤。意動義。
⑤孰:什么。  本:指病因  無本:沒有根據。
⑥執(zhí)言:固執(zhí)之言。
⑦密戚:指親近的人!懊堋迸c  戚皆有親近義;兀号まD。
⑧動:常常;往往。
⑨意氣:志趣性格。標:指癥狀。
⑩利口:能言善辯。
11食:接受。
12薰(y6u由)不辨:謂好壞不分。薰蕕,香草與臭草,此指醫(yī)生的優(yōu)劣。
13妄肆:胡亂。  品評:評論。
14跖(zhi直):人名。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人民起義的領袖,舊時被誣稱為盜,以“盜跖之。
15鶚(山90消):鳥名。亦稱頭鷹。
16致:致使。  懷奇之士:懷有奇才之士。此指良醫(yī)。    !
17拂衣:猶‘鋤袖”。表示憤怒。
18坐:無故;徒然。
-----------[原文]
所謂醫(yī)人之情者,或巧語誑人山,或甘言悅聽②,或強辯相欺③,或危言相恐(dJ。此便佞之流也⑤。或結納親知⑥,或修好僮仆7,或求營上薦⑧,或不邀自赴。此阿諂之流也9。有 腹無藏墨⑩,詭言神授11,目不識丁12,假托秘傳。此欺詐之流也。有望、聞、問、切,漫不關心13,枳、樸、歸、芩14,到手便撮15,妄謂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16。有嫉妒性成17,排擠為事18,陽若同心19,陰為浸潤20,是非顛倒,朱紫混淆21。此讒妒之流也22。有貪得無知23,輕忽人命24。如病在危疑,良醫(yī)難必25,極其詳慎,猶冀回春26;若輩貪功27,妄輕投劑28,至於敗壞,謗自文29。此貪幸之流也30。有意見各持,異同不決,曲高者和寡31,道高者謗多32。一齊之傅幾何?眾楚之咻易亂33。此膚淺之流也。有素所相知,茍且圖功34,有素不相識,遇延辨癥35,病家既不識醫(yī),則倏趟倏錢36,醫(yī)家莫肯任怨,則惟芩惟梗37。或延醫(yī)眾多,互為觀望;或利害攸系38,彼此避嫌。惟求免怨,誠然得矣;坐失機宜39,誰之咎乎40?此由知醫(yī)不真,任醫(yī)不專也。    •
               
[注釋]    :①巧語:花言巧語。表面上好聽而實際上虛偽的話。  誑(ku6鳴狂):欺騙。
        ②甘言:甜言蜜語。  悅聽:猶“悅耳”。此謂迷惑人。
                ③強辯:能言善辯。  相欺:欺騙病人。相,表示單方,具有指代作用。下文“相恐”
              “相”同此。
                ④危言:驚懼之言。
                ⑤便(pi6n)佞(n)吧):善以言辭取媚于人;花言巧語。
                ⑥接納:結交。  親知:親朋好友。此指病人的親友。
                ⑦修好:結為友好。此謂籠絡。
           ,⑧上:指地位高的人。    .
                ⑨阿(巨)諂(chan產):曲意奉迎。阿,迎合。諂,奉承。
                ⑩腹無藏墨:喻腹中空空,沒有真才實學。
                11詭言:詐稱;謊稱。下文“假托”義同。
                12目不識。哼B丁字都不識。比喻沒有知識學問。語本《舊唐書•靖傳》。
                13漫:完全。
                14枳、樸、歸、芩:枳實、厚樸當歸、黃芩。皆為常用中藥。
                15撮:抓取。擅長之事。
                16孟浪:魯莽草率。
                17嫉妒性成:即嫉妒成性。
                18排擠為事:把排擠他人作為能事。事,能事
                19陽:表面上。
                20陰:暗地里。  浸潤:讒言;說壞話。
                21朱紫混淆:比喻真假不分,是非混淆。朱,正色。紫,雜色。
                22讒妒:妒賢害能。
                23貪得無知:貪圖財利,沒有知識。
                24輕忽:輕視;忽視。
                25必:決定;確定。
                26冀:希望。  回春:比喻痊愈。
                27若:此。
                28妄輕:胡亂輕易。
                29嫁謗自文:轉嫁謗言,掩飾自己。謗,責備的話。文,掩飾。
                30貪幸:貪求。幸,希望得到非分的財物或功名利祿。
                31曲高者和寡:意為樂曲的格調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比喻知音難得。和,和,跟著唱。
                32道高者謗多:意為醫(yī)技高明的人,指責他的言論便多。  •
                33“一齊”兩句:意謂一個齊人教楚國人學齊語,而眾多楚國人用楚語來干擾。比喻正確的意見被不正確的意見所淹沒而不能取效。傅,教。幾何,多少。咻(xin休),喧擾,喧 鬧。
                34茍且:草率;隨便。
                35遇:偶然。  延:請。
                36倏(sh9叔):忽然;一會兒。趙、錢:宋代《百家姓》中第一、二姓。猶言“張三李四”。此泛指一般醫(yī)生。
                37芩、梗:黃芩、桔梗。泛指普通藥物。
                38攸:所。
                39機宜:時宜。此指治病的時機。
                40咎:過錯;過失。
               
凡若此者,孰非人情?而人情之詳,尚多難盡。圣人以不失人情為戒,欲令學者思之慎
之,勿為陋習所中耳①。雖然②,必期不失③,未免遷就。但遷就既礙於病情,不遷就又礙
於人情,有必不可遷就之病情,而復有不得不遷就之人情,且奈之何哉④!故曰:蔓憂乎難
之矣!
-----------[注釋]
①中(眾):侵蝕。
②雖然:雖然這樣,但是。
③必期:必定;一定。期,必。
④且:將。  奈之何:對它怎么辦;把它怎么樣。奈___何,對__怎么辦,把__么樣。
閱讀實踐(16)
一、本篇詞句要點
                (一)詞語1.殿(之)  2.瞿(然)  3.喟(然)  4.(甚)亟  5.戛戛  6.陽藏  7.陰藏  8
            藏氣  9.欣(厭)  10.危言  11.善(疑)  12.深言  13.交際  14.(不)周  15.懷抱
           16.甫(信)  17.更(新)  18.多歧亡羊  19.畫餅  20.(無)主  21.車薪杯水  22.
            (不)偶  23.(未)遂  24,深情  25.濡滯  26.痞塞  27.飄揚  28.成心  29.且如
            30.(或)興  31.(無)本  32.(之)柄  33.非(之)  34.執(zhí)言  35.密戚  36.動
            (關)  37.意氣  38.利口  39.薰蕕  40.品評  41.、pF奇  42.甘言  43.悅聽  《4.危言
           45.便佞  46.修好  47.阿諂  48.漫(不)  +49.孟浪  50.陽(若)  51.陰(為)
            52.浸潤  53.(難)必  54.回春  55.(妄)輕  56.嫁謗自文  57.貪幸  58.曲高和寡
            59.一傅眾咻  60.茍且  61.遇(延)  62.倏(趙)  63.雖然  64.必期    .
               
(二)今譯
1.有良言甫信,謬說更新,多歧亡羊,終成畫餅。此無主之為害也。
2.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
3.甚至薰蕕不辨,妄肆晶評,譽之則跖可為舜,毀之則鳳可作鶚,致懷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4.如病在危疑,良醫(yī)難必,極其詳慎,猶冀回春;若輩貪功,妄輕投劑,至于敗壞,嫁謗自文。此貪幸之流也。
-----------閱讀嘗觀世之同行每多嫉妒行行猶可惟醫(yī)道中最為甚焉夫醫(yī)以蘇①人之困拯人之危性命為重不勝言或謠言百出或背地破道②或前用涼藥不分寒熱而改熱前用熱藥不別寒熱而改涼不顧他人之性命惟逞自己之私心總欲使有道者道晦道行者不行以遂③其嫉妒之意每見病家患溫熱之病醫(yī)者投以辛涼甘涼本不齟齬④但服一二劑未獲深中⑤病者見熱渴不已心中疑懼又換一醫(yī)且明告曾延⑥醫(yī)治而所換之醫(yī)遂不察其病因見前有寒涼之藥便咎⑦前醫(yī)用寒涼之害不辨證之寒熱脈之遲數(shù)舌苔黃白小水⑧清濁竟亂投溫熱之方不知溫熱之病得溫熱之藥無異火上添油立刻津下液涸而變在俄頃倘前用熱藥以治其寒亦咎其用熱藥之害總不辨其為寒為熱亂用寒涼之方不知寒證服寒涼猶如雪上加霜⑨立使陽亡氣脫而變在須臾直至垂危尚怨前醫(yī)之誤可勝悼哉然亦有明駁前醫(yī)暗師⑩前法而獲效者竟爾居功索人酬謝若此重財輕命中恐天理難容奉勸醫(yī)者,懷妒忌大發(fā)婆心則幸甚矣(清•雷豐《時病淪•醫(yī)家嫉妒害人論》)
          

 李中梓少年博覽群書,擅長文學兵法,初攻舉業(yè),后因痛感兩親子被庸醫(yī)藥誤致死及自己早歲多病,乃轉以鄒魯之業(yè)兼歧黃家言;自究醫(yī)理,成為明清間江南一大醫(yī)家與宗師。


              李中梓主要醫(yī)事活動多在蘇州地區(qū),他所交往的醫(yī)家和從學門人大多為吳中名醫(yī),他的學術思想、醫(yī)學著作對吳門醫(yī)派的形成與發(fā)展具有較大的影響。追溯筆者家學,亦是遙承李氏;據考家父金里千師同里殷俊生,俊生從其父子量學,殷子量師同里顧守之。顧氏從蘇州沈安伯學,沈安伯師尤在涇,尤氏從馬元儀學,馬元儀師李中梓。于此亦可窺見李中梓流派對吳中醫(yī)學探廣影響之一斑。


              李中梓與吳縣醫(yī)家郭大川交誼最深厚,曾兩次較長時間寓居蘇州上津里郭園內。其治療癥積的名方“陰陽攻積丸”,即是在郭園向當?shù)乩蠇炘L得。除了郭大川而外,尚與吳縣名醫(yī)閔曙公、金時揄等亦有往來深交。比中梓稍晚的張璐也很敬重李氏,在《張氏醫(yī)通》中纂用了《內經知要》、《醫(yī)宗必讀》、《士材三書》等內容,并邀請李中梓門人沈朗仲、馬元儀、尤乘、李廷罡等參閱校訂。至于后世吳中醫(yī)家著述中引用李中梓醫(yī)論者,更是不勝枚舉。


              自學成材的李中梓恰恰又是一位出色的中醫(yī)教學家。綜觀李氏著作有《醫(yī)宗必讀》、《內經知要》、《士材三書》,此外尚有《醫(yī)學傳心》、《傷寒括要》、《頤生微論》、《醫(yī)境》、《內外景說》、《脈鑒》、《銅人經穴》、《外科點化》、《女科微論》、《運氣考》等。內容涉及中醫(yī)的經典要旨、各家學說、基礎理論、病機診法、本草藥性、內外婦科、針灸養(yǎng)生等,內容十分廣泛。


              由于李氏具有很深的文學功底與較強的概括能力,因此其著作都具有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的特點,最為初學、登堂入室之捷徑,這在當時可稱是一套最完整的中醫(yī)教材。因而在吳中醫(yī)界廣為傳誦,并一再翻刻遠播。單是《內經知要》、《醫(yī)宗必讀》就存有版本數(shù)十種之多。


              李氏及門甚眾,多知名于時而記載史志,且一傳再傳,既形成流派,又有不斷發(fā)展。據本人初步查證的李氏門人有:沈朗仲、馬元僅、蔣示吉、尤生洲、黃伯時、陸在衡、郭佩蘭、董宏度、徐南夏、劉道琛、李廷罡、顧開熙、劉夢金等,盡得其傳,且有著述傳世、其中又以吳中醫(yī)家為大多數(shù)。


              李中梓在授業(yè)過程中能夠做到知人善用,教學相長。因而他的門人一方面能夠協(xié)助老師著書立說,另一方面也能獨立編寫自己的著作。例如李氏《頤生微論》、《士材三書》、《診脈要訣》、《李士材醫(yī)案》等,皆得益于門入之刪補、整理、校訂及增輯。而沈朗仲之《病機匯論》、《醫(yī)歸》,馬元儀之《印機草》、《證論精微》,尤生洲之《食治秘書》、《勿藥須知》、《臟腑性鑒》,蔣示吉之《醫(yī)宗說約》、《醫(yī)意商》、《望色啟徽》,郭佩蘭之《本草匯》、《四診指南》等,又進一步豐富了李中梓流派的學術思想。這些著作在當時吳中醫(yī)籍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至于李中梓門人尤生洲、蔣示吉協(xié)助吳又可校訂《瘟疫論》,馬元儀門人又有葉天士、尤在徑,一則創(chuàng)立慍熱論治有功,一則闡發(fā)仲景經旨得力,更使吳中醫(yī)學得以進一步的發(fā)展盛行。
-----------1.方藥命名的心理治療意義

    方藥施之于人佩患者對方藥的信任程度直接影響著療效的發(fā)揮。中醫(yī)藥學家們對方劑、藥物根據其功能、主治等方面的特點,巧妙地冠以美名,甚至托以神授,名曰神功、假稱圣藥等,這對患者心理上將是一種良好的刺激。在方劑方面,如八仙長壽丸、天王補心丹、十全大補湯、安神定志丸……,在藥物方面,如威靈仙、千里光千年健、益智仁、合歡花……。給予方劑、藥物以美妙動聽的名稱,時病者心理上是一種除病解難的鼓勵,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病人對方藥的信賴感,。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在藥療的同時也兼行了心療。再者,有的藥物形態(tài)不美、外貌不揚,甚至顯得骯臟不潔,或使人望而生畏,為了避免給病人帶來不利的心理影響,前人設法給這些藥物取了生動形象的名稱,如將蛆稱為五谷蟲,將尿垢稱為人中白,將蚯蚓稱為地龍,將蛇皮稱為龍衣……。這不僅避開了不雅的名稱,并且使人覺得神奇新穎,因而樂子服用,而有益年心身。如果直書其名,病人則可能會產生厭惡、畏懼感,有的甚至會拒而不敢使用,皆不利于治療。
-----------2. 方藥使用的心理治方意義_

    歷代醫(yī)家非常重視方藥使用上的心理作用。明·李中梓《醫(yī)宗必讀. 不失人情論》謂:“有參術沾唇懼補,心先痞塞;硝黃入口畏攻,神即飄揚,此戒心之為害也。”指出了病者對藥物往往存在心理上的成見。故高明的醫(yī)家都極其注意給藥的方式。如清·陸以湉《冷廬醫(yī)話》記述:“吳人畏服重藥,馬元儀預用麻黃浸豆發(fā)縈,凡遇應用麻黃者,方書‘大豆黃卷’,俾病家無所疑懼。”吳人有畏懼使用麻黃的心理,而病當用該藥則不可不用,故馬元儀設法避開了人們的恐懼心理而巧施了方藥。

    為了使病人不致感到藥物的重復,于是中醫(yī)在臨床處方時常變換不同的藥名,如第一次開大黃,第二次改名川軍,第三次則開錦紋,第四次又可處以西莊等等。這樣,雖然是同一味藥,但病人在不熟知藥名的情況下,會認為醫(yī)生每次都在對處方進行修改變更,治療有了新的進展,從而提高對醫(yī)生及方藥的信賴心理。如果每次總是那幾味藥,不作變更,病人可能就會覺得醫(yī)生對他的疾病不負責,或認為醫(yī)生的知識貧乏,只會開那么幾味藥,尤其當初服效果不理想(可能是藥力未到),或有某些副作用時,再開同樣的藥病人會感到再服也無益,甚至還有害,因而對治療喪失信心,不利于疾病的消除。
-----------3.服藥醫(yī)囑的心理治療意義

    鑒于病人的用藥心理與療效密切相關,故醫(yī)者在用藥醫(yī)囑上,不能不對病火作一些針對性的解說、開導。例如病者多認為補藥于身體利多而弊少,而補藥又多昂貴,故多希望醫(yī)者能為其處以補養(yǎng)之劑、貴重之方。如清·徐大椿《醫(yī)學源流論·人參論》所論述:“蓋愚火之心,皆以價貴為良藥,價賤為劣藥;而常人之情,無不好補而惡攻。故服參而死,即使明知其誤,然以為服人參而死,則醫(yī)者之力已竭,而人子之心已盡,此命數(shù)使然,可以無恨矣。若服攻削之藥而死,即使用藥不誤,病實難治,而醫(yī)昔之罪,已不可勝誅矣!比繇槕颊摺昂醚a而惡攻”的不良心理,濫用補益方藥,補之不當,猶攻之不當,可能導致邪氣內滯,諸癥蜂起,必給患者身體帶來危害,甚或貽誤性命。若醫(yī)者掌握了患者的這種用藥心理,處方用藥時(特別是用攻瀉藥時),予以恰當?shù)慕忉,則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否則,病人不明醫(yī)者用藥目的,心存介意,則可能降低藥物的治療效果。

    臨床上,病人往往十分注意服藥后的機體變化。故醫(yī)者處方開出后,常須向病人交待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項及服藥后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如服紅花會出現(xiàn)尿黃,服當歸、仁會出現(xiàn)便溏等等。這些雖屬細小間題,但若不向病人說明,就有可能在病人心由產生疑慮造成心理負擔,不利于治療。反之,如事先有交待,病人就不致產生疑慮,會更相信醫(yī)生,按法服藥,療效也隨之提高。

    近代名醫(yī)蒲輔周曾治一反胃者,患者聞藥味即嘔。蒲老予以小半夏湯加紅糖,卻佯稱是糖水,并謂服后兩腳心當發(fā)燒,燒則能愈。病者服湯后專注腳心,故服藥未嘔,病因之而愈。反胃雖為形體病變,但聞藥味即嘔,顯然已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蒲老采用心身井治之法,既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嘔,又假一飲姜糖水解除患者惡聞藥味之心理,井令神氣下注,分散其注意力,終于藥到病除。這是藥療與心療并施而取效的典型范例。于此可見服藥醫(yī)囑的重要意義。
-----------末清初著名溫補派醫(yī)家李中梓的學術思想,研究材料以李氏所著《醫(yī)宗
必讀》和《刪補頤生微論》為主.結果顯示,李氏臨證治病主張治病求本,注重臟腑病機辨證,
氣機升降平衡,為易水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學術思想為治虛羸久病,脾腎并重,補氣溫陽
為先;辨疑似之證,采脈證合參.李氏學古而不泥古,師眾而取其所長,宗薛立齋,張介賓而
重視先天,然補腎不專乎地黃;宗張元素,李東垣而重視后天,然補脾不膠於升,柴.李氏對
前人的經驗,既能兼收并蓄,又能揚長避短,可謂淹貫眾家之長,其學術思想在中醫(yī)學發(fā)展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