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博落回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博落回

  
別名 落回、號筒草、勃勒回、號筒桿、滾地龍、山號簡、山麻骨、猢猻竹、空洞草、角羅吹、號角斗竹、亞麻筒、三錢三、號桐樹、翻牛白、獅子爪、通大海、泡通珠、邊天蒿、通天大黃、土霸王、喇叭簡、吹火簡、蛇羅麻、野麻稈、哈哈簡、菠蘿簡。
漢語拼音 bo luo hui
英文名 Pink Plumepoppy Herb, Pink Plumepoppy
藥材基原 罌粟科植物博落回和小果博落回的根或全草。
動植物形態(tài) 1.博落回 多年生大型草本,基部灌木狀,高1-4m。具乳黃色漿計。根莖粗大,橙紅色。莖綠色或紅紫色,中空,粗達1.5cm,上部多分枝,無毛。單葉互生;具葉柄,長1-12cm;葉片寬卵形或近圓形,長5-27cm,寬5-25。,上面綠色,無毛,下面具易落的細絨毛,多白粉,基出脈通常5,邊緣波狀或波狀牙齒。大型圓錐花序多花,長15-40cm,生于莖或分枝頂端;花梗長2-7mm;苞片狹披外形;萼片狹倒卵狀長圓形、船形,黃白色;花瓣無;雄蕊24-30,花絲絲狀,花藥狹條形,與花絲等長;子房倒卵形、狹倒卵形或倒披針形,無毛。雨果倒披針形,扁平,長約2cm,寬
5mm,外被白粉。種子通常4-8枚,卵球形,種皮蜂窩狀,具雞冠狀突起;ㄆ6-8月,果期7-10月。
2.小果博落回 多年生大型草本,高1-3m,被白粉。根粗壯,黃褐色。莖直立,綠色或微紅紫色,含紅黃色乳汁。葉卵圓狀心形,長5-
20cm,寬4-16cm,基都心形,邊緣掌狀5-7深裂或淺裂,裂片具不規(guī)則波狀齒,下面被白粉,有卷曲的短絨毛。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25-40cm;萼片2,花瓣狀,倒披針形,黃綠色,早落;雄蕊8枚或更多,花絲絲狀,長約1mm,花藥線形;雌蕊1枚,子房倒長卵形,花柱短,枝頭2裂。葫果下垂,扁平,近圓形,具宿存花往。種子1顆,卵形,黑色;ㄆ6-7月,果期7-8月。
資源分布 1.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陜西、甘肅、江蘇、河南、湖北及四川等地
生態(tài)環(huán)境 1.生于海拔150-830m的丘陵或低山林、灌叢、草叢、村邊或路旁等。 2.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低山河邊、溝岸、路旁等處。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耐寒、耐旱。喜陽光充足。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砂質(zhì)壤上和粘壤土生
長較好。
栽培技術(shù) 種子繁殖。9月果實成熟時,割下果枝,曬干,脫粒。春播,按行距40-60cm條播。為使播種均勻,可將種子與細土混合。播種后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在適宜溫度內(nèi)約2星期后出苗。
田間管理 待苗出齊后,間苗l-2次,株距為40cm。結(jié)合
松土進行除草。追肥施人糞尿、硫酸銨、過磷酸鈣等。通旱季適當澆水。病蟲害防治 蚜蟲,葉面用化學試劑噴殺。
采收和儲藏 秋、冬季采收,根莖與莖葉分開,曬干。放干澡處保存。鮮用隨時可采。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1)博落回 根及根莖肥壯。莖圓柱形,中空,表面有白粉,易折斷,新鮮時斷面有黃色乳汁流出。單葉互生,有柄,柄基部略抱莖;葉片廣卵形或近圓形,長
13-30cm,寬12-25cm,7-9掌狀淺裂,裂片邊緣波狀或具波狀牙齒;ㄐ驁A錐狀。蒴果狹倒卵形或倒披針形而扁平,下垂。種子4-6粒。
(2)小果博落回 與博落回相似,但蒴果近圓形;種子1粒。
中藥化學成分 博落回根含血根堿(sanguinarine),白屈菜紅堿(chelerythrine),原阿片堿(protopine),α-別隱品堿(α-allocryp-toPine),博落回堿(bocconine)即是白屈菜玉紅堿
(chelirubine),氧化血根堿(oxysanguinarine),博落回醇堿
(bocconoline),去氫碎葉紫堇堿(dehydrocheilanthifoline)。
全草中含原阿片堿,原阿片堿-N-氧化物(protopine-N-oxide),α-別隱品堿,黃連堿(coptisine),小檗堿(berberine),刻葉紫堇明堿(corysamine)。果實中含血根堿,白屈菜紅堿,原阿片堿,α-別隱品堿及β-別隱品堿。小果博落回地上部分含血根堿,白屈菜紅堿,原阿片堿,隱品堿(cryptopine),別隱品堿(allocryptopine)和博落回堿。
理化性質(zhì)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1.驅(qū)蟲作用:博落回中的三種生物堿,有殺線蟲作用;對某些細菌真菌也有抑制效力。
2.殺蛆作用:博落回有殺蛆作用,能抑制蠅卵孵化;殺蛆作用以葉及果皮效力最強,莖次之,根最弱,其效力不因干燥而失效,有效成分可能為生物堿。博落回總生物堿的硫酸鹽有局部麻醉作用,與鹽酸普魯卡因的效力相似。從本品分離出的原阿片堿0.5-1.0μg/ml濃度,對離體子宮有明顯的收縮作用。二落回堿用試稀釋法,2.5μg/ml對枯草桿菌、5μg/ml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25μg/ml對大腸桿菌及50μg/ml對福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白屈菜紅堿和血根堿及博落回根堿亦有相似的作用,并有抗線蟲作用;全草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1600對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葉和果皮有較強的殺明作用。博落回抗菌消炎成分為乙氧基血根堿和乙氧其血屈菜紅堿。
藥理學 毒性:博落回含多種生物堿,毒性頗大。文獻上已屢有口服或肌注后中毒乃至死亡的報道,主要為引起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動物實驗也證明,將博落回注射液注人耳靜脈,可引起心電圖的T波倒置,并可出現(xiàn)多源性多發(fā)性室性期前收縮,伴有短暫的陣發(fā)性心動過速;阿托品有對抗作用。博落回堿給小鼠腹腔注射,其最大致死量為22.5mg/kg;博落回堿5mg/kg給狗靜脈注射,注射部位產(chǎn)生脈管閉塞,局部刺激性頗大。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辛;苦;寒;有大毒
歸經(jīng) 心;肝;胃經(jīng)
功效 散瘀;祛風;解毒;止痛;殺蟲
功效分類 消腫藥;解毒藥
主治 痛瘡疔腫;臁瘡;瘡;濕疹;蛇蟲咬傷;跌打腫痛;風濕關(guān)節(jié)痛;齲齒痛;頑癬;滴蟲性陰道炎及酒(查皮)鼻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末調(diào)敷。
用藥禁忌 本品有毒,禁內(nèi)服?诜滓鹬卸,輕者出現(xiàn)口渴、頭暈、惡心、嘔吐、胃燒灼感及四肢麻木、乏力;重者出現(xiàn)煩躁、嗜唾、昏迷、精神異常、心律失常而死亡。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①治惡瘡,癭根,贅瘤,肉,白癜風,蠱毒,溪毒,已上(上一作生)瘡屢者: 博落回、百丈青、雞;业确。為末敷。 (《本草拾遺》)②治指疔: 一、博落回根皮、倒地拱根等分。 加食鹽少許,同濃茶汁搗爛,敷患處。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二、號桐樹(連梗帶葉)一把,水煎熏洗約十五分鐘,再將煎過的葉子貼患指,日二至三次。 早期發(fā)炎者,如此反復熏洗,外貼三至六次愈。如已化膿,則須切開排膿,不適宜本藥!病督麽t(yī)藥》(7):371,1966]③治臁瘡: 博落回全草,燒存性,研極細末,撒于瘡口內(nèi),或用麻油調(diào)搽,或同生豬油搗和成膏敷貼。(《江西民間草藥驗方》)④治下膠潰瘍: 一、博落回煎水洗;另用葉二張,中夾白糖,放鍋內(nèi)蒸幾分鐘,取出貼患部,每日換一次。二、博落回(鮮根)兩斤,煎濃汁,調(diào)蠟燭油涂瘡口周圍,外用紗布包扎。⑤治中耳炎: 博落回同白酒研末,澄清后用燈芯灑滴耳內(nèi)。⑥治黃癬(癩痢): 先剃發(fā),再用博落回二兩,明礬一兩,煎水洗,每日一次,共七天。⑦治水、火燙傷: 博落回根研末,棉花子油調(diào)搽。 (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⑧治蜈蚣、黃蜂咬傷: 取新鮮博落回莖,折斷,黃色汁液流出,以汁搽患處。 (《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臨床運用 1.治療各種炎癥:用博落回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ml,每日2-4次;小兒每次0.5-1.5ml,每日2次。曾用于大葉性肺炎、小兒肺炎、急性扁體炎、上感高熱、支氣管肺炎、耳下腺炎、急性闌尾炎、深部膿腫、膽道蛔蟲癥、膽囊炎、外傷、下腿潰瘍、脈管炎、不全性腸梗阻、產(chǎn)褥熱、各種中小手術(shù)后等患者共300余例,90%以上均有預防或控制感染作用。根據(jù)藥敏試驗結(jié)果,博落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宋內(nèi)氏痢疾桿菌、炭疽桿菌、弗氏痢疾桿菌、綠色鏈球菌等高度敏感;對鮑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類大腸桿菌等中度敏感;對綠膿桿菌則不敏感。
2.治療滴蟲性陰道炎:將鮮嫩號筒桿(博落回)莖葉切碎,加水熬成每毫升含生藥25g的浸膏。先用1∶5000高錳酸鉀液(嚴重者用50%號筒桿溶液)300-500ml沖洗陰道,后用棉簽蘸藥反復涂擦陰道壁2-3次,或留置含藥的陰道棉栓。每天上藥 1-2次,7-10天為一療程。療程結(jié)束后連續(xù)3天,取標本鏡檢,以觀察療效。治療時機,以月經(jīng)期結(jié)束后為佳。一般3個療程可以根治。共治療132人,經(jīng)一個療程后,癥狀全部消失,陰道分泌物鏡檢全部轉(zhuǎn)陰。據(jù)顯微鏡觀察,在載有滴蟲的玻片上滴入號筒桿浸膏后,滴蟲即立刻全部死亡;而滴入卡巴胂、滅滴靈等2小時后,滴蟲仍在活動。由此證明,號筒桿浸膏是一種滅滴蟲作用較強的藥物。
各家論述
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博落回,生江南山谷。莖葉如萆麻,莖中空,吹作聲如博落回。折之有黃汁,藥人立死,不可入口也。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Macleaya cordata (Willd.) R.Br.[Bocconia cordata Willd.] 2.Macleya microcarpa (Maxim.)Fedde[Bocconia microcarpa Maxim.]
科屬分類 罌粟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