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全在線
搜索更多精品課程:
熱 門:外科內(nèi)科學婦產(chǎn)科兒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膚性病學骨科學全科醫(yī)學醫(yī)學免疫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急診醫(yī)學傳染病學醫(yī)學影像藥 學:藥理學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物毒理學生物技術制藥生藥學中藥學藥用植物學方劑學衛(wèi)生毒理學檢 驗:理化檢驗 臨床檢驗基礎護 理:外科護理婦產(chǎn)科護理兒科護理 社區(qū)護理五官護理護理學內(nèi)科護理護理管理學中 醫(yī):中醫(yī)基礎理論中醫(yī)學針灸學刺法灸法學口 腔:口腔內(nèi)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復口腔組織病理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病原生物學醫(yī)學生物學分析化學醫(yī)用化學其 它:人體解剖學衛(wèi)生統(tǒng)計學人體寄生蟲學儀器分析健康評估流行病學臨床麻醉學社會心理學康復醫(yī)學法醫(yī)學核醫(yī)學危重病學中國醫(yī)史學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精品課程 > 針灸學 > 瀘州醫(yī)學院 > 正文:針灸學授課教案:第一節(jié) 十二經(jīng)脈三、足陽明胃經(jīng)
    

針灸學-授課教案第三章 經(jīng)絡腧穴各論:第一節(jié) 十二經(jīng)脈三、足陽明胃經(jīng)

針灸學:授課教案第三章 經(jīng)絡腧穴各論 第一節(jié) 十二經(jīng)脈三、足陽明胃經(jīng):教案首頁第 次課授課時間: 年月日 課程名稱 針灸學 年級 專業(yè)、層次 授課教師 王鴻度 職稱 教授 課型(大、小) 大 學時 3 授課題目(章、節(jié)) 第三章 經(jīng)絡各論 基本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注明頁數(shù))

 

教案首頁

第  次課  授課時間:  年月 日

課程名稱

針灸學

年級

專業(yè)、層次

授課教師

王鴻度

職稱

教授

課型(大、小)

學時

3

授課題目(章、節(jié))

第三章 經(jīng)絡各論

基本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注明頁數(shù))

教材《針灸學》(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石學敏,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P.33-38。

目的與要求:

1.掌握本經(jīng)重點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
2.熟悉本經(jīng)分布情況。
3.了解內(nèi)經(jīng)相關主治

教學內(nèi)容與時間安排、教學方法:

內(nèi)容及時間安排:

1.基本概念(10min)、經(jīng)絡循行分布(20min)
2.重點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90min)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穿插課堂提問。教學采用多媒體及照片等教學方法,生動形象地教授經(jīng)絡理論的內(nèi)容,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對經(jīng)絡理論實際運用的認識。

教學重點及如何突出重點、難點及如何突破難點:

重點:1.重點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2.本經(jīng)分布情況。
難點:1.內(nèi)經(jīng)相關主治

突破:引用古典醫(yī)籍、現(xiàn)場示教及病例舉例分析

教研室審閱意見:

教研室主任簽名:

年   月 日

基本內(nèi)容

教學手段

課堂設計和時間安排

三、足陽明胃經(jīng)

1經(jīng)脈循行

(分析循行)

 《靈樞·經(jīng)脈》:

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huán)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fā)際,至額顱。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
 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nèi)廉,下挾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下入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nèi)間。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1.1循行釋疑

起于鼻  :鼻翼旁

頞中 :鼻根凹陷處(山根)

承漿  :頦唇溝

頤 :口腮處

頰車  :下頜骨

客主人:即下關穴

   客  主相聚

     (陽明) (少陽)

大迎

人迎

氣街

2主治概要、主要病候

2.1主治概要:

胃腸病、頭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膚病、熱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其他病癥。

2.2主要病侯:

   《內(nèi)經(jīng)》主治原文

是動則病灑灑(洗)振寒,善呻,數(shù)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

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yin汗出,鼽衄,口口咼,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思考:

  為什么 “是主血所生病者”,而非胃所生?

  (1.臟腑2. 循行3.主治病癥特點)

答曰:

1.臟腑關系  足陽明經(jīng)屬胃絡脾,化生氣血。

(胃為水谷之海,受納腐熟水谷,水谷精微變化而為血!鹅`樞·決氣》 “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薄鹅`樞·經(jīng)脈》“谷入于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2.循行  動脈較多,“多氣多血”。

  (大迎、人迎、氣街、沖陽。《靈樞·動輸》足陽明之“悍氣”“······下客主人,循俠車,合陽明,并下人迎·····故陰陽上下,其動也若一”)

3.病癥特點  多為熱入血分

  (表現(xiàn):①惡人與火······甚則與上高而歌,棄衣而走,   (腑實證 )

    ②狂瘧,溫yin汗出,鼽衄  (經(jīng)熱證)

《素問·陽明脈解篇》“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盛則惡火”

  “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 “熱盛于身,故棄衣欲走,”  “熱盛則使之惡人妄言罵訾,不避親疏”)

 結論:

   以上說明,用“血”來概括足陽明經(jīng)的主病,其意義是多方面的。即可包括足陽明的腑病、經(jīng)病,還可以概括其熱盛、陽盛的特征。比單純說成是“胃”所生病,意義要全面的多。

3重點腧穴

1頭面部

承泣 大迎

四白 頰車

巨c 下關

地倉 頭維

3.1承泣:(任脈、陽蹺脈、陽明交穴)

  ①胞瞼腫脹(麥粒腫:目赤痛,胞腫,如杯如,痛引前額,熱淚時出,迎風加劇,怕光羞明)

病機a脾主肉輪b肺脾(胃)壅熱,風熱外感上攻,上沖胞瞼 

②視物不清(近視,視疲勞)

  刺法:點刺放血、毫針刺(見P40)

附五輪學說:

  目之所以能視萬物,辨五色,審長短,皆賴于五臟六腑之精氣上行灌輸。尤其是胃,“目受血則能視”。故脾胃虛者視力宜衰減。

氣  血   風   水   肉

白  眥   黑睛 瞳仁 瞼

肺  心   肝   腎  脾(胃)

3頸部

人迎(推橋弓注意解剖)

水突

氣舍

(深層為頸內(nèi)A竇,該竇為頸內(nèi)動脈起始處的膨大部分,壁內(nèi)含感覺神經(jīng)末梢,為壓力感受器。受刺激可物理感受調血壓。推橋弓時只可單側操作。)

4胸部

缺盆:孕婦禁針

氣戶

庫房

屋翳

膺窗

乳中:不可針灸

乳根

  (定位、治療、刺灸注意)

5腹部  (臍以上)

不容:6

承滿:5  胃脹、滿悶

梁門:4  厭食、消瘦  (與天樞替換)

關門:3

太乙:2  安神定志

滑肉門:1 (腹針療法)

6腹部 (臍以下)

天樞:0

外陵:1

大巨:2

水道:3腹脹水腫、癃閉

歸來:4女子經(jīng)閉(療效佳)

氣沖:5

3.2歸來:

[命名]:“胃氣歸原,谷化陰精,精化陽氣,氣和化質,質和經(jīng)血,如歸去而復來!

    有形----------無形-----有形

谷、陰精----陽氣----精血

胃、小腸---------------脾

[主治]:女子月經(jīng)不調(閉經(jīng))

  男子陽精氣血虧虛(不育)

3.3天樞

[命名]:其上天氣主之,其下地氣主之。天地之氣相交于此,謂氣交之分,人居其中為分清理濁之司。

[穴性]:大腸募穴

[主治]:①胃(本經(jīng)穴)納呆、惡心、嘔吐

  “胃氣以降為順”、

②腸(募穴)   急慢性腹瀉(見后案例)

(+ 足三里、關元灸法“脾胃升降樞紐”“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便秘 、腸麻痹(+ 大腸俞。觀察術后情況)

7下肢
(膝以上,大腿)

髀關( 屈髖時,平會陰)

伏兔(髕骨外上6)

陰市(……3)

3.4梁丘(……2)郄穴(簡便取穴法?)

  急性胃痛、急性乳腺炎

主治:局部疼痛為主

8下肢
(膝以下,小腿)

3.5犢鼻:膝關節(jié)損傷

  (半月板,側副韌帶)

足三里:下合穴

上巨虛(下6寸):下合穴

條口(8寸)

下巨虛(9寸):下合穴

豐。8寸)一穴通兩經(jīng)  透刺 

  同時調理后天功能

3.6足三里:

  [命名zxtf.net.cn]: 三里者,遂邪于四末,出三里之外,因其經(jīng)從頭至胸一氣,至臍又一變,至里而轉下,與太陰、少陽鄰里相通。針陽陵泉而運膽汁入胃,補三里而能健脾,瀉三里而能平肝,降逆通腸,穴在膝下3寸而名。

  [穴性]: 合穴、下合穴

  [定位]: 下三寸

  [取穴]:  “一扶法”

關于¡°下合穴¡±

上、下巨虛大小腸,膀胱三焦委中、陽。

膝下三里陽明胃,   陽陵泉邊膽腑方。

  六腑中大、小腸,三焦在足三陽經(jīng)上各有一合穴,稱“六腑下合穴”,簡稱“下合穴”。

  由于大、小腸皆承受胃腑傳化而來的水谷之氣,屬于胃,所以其下合穴(上、下巨虛)同在胃經(jīng)上;三焦水道出于膀胱,參與水液調節(jié),故其下合穴在膀胱經(jīng)上。

  “六腑下合穴”在臨床上治療腑證療效顯著,故有“滎輸治外經(jīng),合治內(nèi)腑”之說。

[主治功用]:

   ①一切腸胃。汉、下合

   同天樞,重于胃(合主逆氣而泄,反胃、呃逆,疼痛)兼治腸(同名經(jīng)同氣相求,腹痛、腸鳴、泄痢)

   ②循經(jīng)病:

、乳汁不下(多氣多血)

肢體不利,面癱(治痿獨取陽明)

   ③神志。 (躁、狂) a痰熱蒙心 b陽明腑實參見前面主治條文

  ④保健強身:化膿灸(古今中外,臨床科研)---預防中風、

降壓(百會+ 三里)

  ⑤諸虛勞損:

   消瘦、氣短,多種慢性病(咳喘、艾滋病,惡液質除外---色脈不順)

典故:

強身保健

《千金方》:宦游吳蜀,體上常須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病溫瘧毒不能著人。故吳蜀多有灸法。故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外臺秘要》:人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沖目。(王燾:極重灸法)

《灸法口訣》:人過四十以后,陰氣漸衰,火氣易于上沖,常灸足三里三五壯可防上逆。(參見:備注)

預防中風

  《針灸資生經(jīng)》:“凡人未中風一兩月前,或三五日前,非時足脛上忽酸重頑麻,良久方解,此將中風之候。急灸三里、絕骨四處,三壯。后用蔥、薄荷、桃、柳葉,煎湯淋洗……常令兩腳有瘡為妙!

  “手足不隨,其狀覺手足或麻或痛,良灸乃已,此將中腑之候,病左灸右,病右灸左。”

   《景岳全書》:“凡覺手足攣痹,心神昏亂,將有中風之候,不論是風與氣,可依次灸此七穴則愈:合谷、風市、手三里、足三里、昆侖、申脈、神闕!

上海已故針灸名家陳大中,曾對足三里、懸鐘預防中風進行驗證。發(fā)現(xiàn)經(jīng)瘢痕灸后,除血壓顯著下降外,患者血粘度、腦血流圖也有明顯改善。 

通過為時17年之久的觀察,54例用此法預防的高血壓患者,只有5例發(fā)生中風;而對照組12例中,則有4例中風。表明灸治上穴確有預防中風作用。

日本保健灸典故(萬兵衛(wèi))

  日本《云錦隨筆》載:德川幕府時,江戶(東京)永代橋建成時,曾召三河國百姓萬兵衛(wèi)初渡。

  因該時習慣是年最長者方可初渡。故萬氏乃時之長者。德川問其有何長生之術。答曰:無他,吾家祖?zhèn)髅吭鲁?天連續(xù)灸足三里穴,始終不渝,僅此而已。

  吾虛度174歲,妻173歲,子153歲,孫105歲。自此,日本國倡養(yǎng)生灸法防止衰老,并于兒童中行此灸法。

足三里灸法: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1號炷,每日2壯,灸4日;改為每日5壯,灸4~10日即20~50壯;

三個月后,改用2號炷,每日3壯,灸4日;后改為5壯,灸10天即50壯

1號艾炷(米粒、糞炷)

2號炷(豆粒炷)

3號炷(直徑10mm高15mm,三分炷)

4號炷(直徑15mm高20mm)

5號炷(直徑20mm高25 mm )

3.7豐隆:治痰要穴

[命名]:豐隆者,陰血聚而隆起,化陰絡,交太陰,有豐滿之象故……

[主治]:

 1.痰   有形:痰多,哮喘,咳嗽胸痛懸飲,胸膜炎

  無形:癲狂,神經(jīng)衰弱(失眠)“怪病多痰”

 2.二期高血壓:+ 曲池(4W后收縮壓下降34.2mmHg舒張壓下降19.4mmHg,8W后無明顯反跳者80%)

 3. 減肥

9足部

3.8解溪:中風移步難行

(踝關節(jié)橫紋中央拇長伸趾長伸之間)

3.9沖陽

(足背動脈處拇長伸趾長伸之間)

住院醫(yī)師陷谷:中風后肢端水腫

 (“本節(jié)前后”點刺出血、組織液)

(2、3趾跖關節(jié)后凹陷處)

內(nèi)庭

厲兌

(2趾外側)

3.10內(nèi)庭:滎

[主治]:

1.胃經(jīng)一切熱病:口臭、齒痛喜飲

牙痛上牙:入上齒中還出俠口

下牙:手陽明入下齒中還出俠口

  2.外感身熱無汗:(胃腸型感冒)

3.脾胃濕熱:急性泄痢嘔逆“葛根芩連湯”

4課堂復習

4.1足陽明胃經(jīng)循行路線示意

歌  訣:

ST四五是胃經(jīng),起于承泣歷兌停,

胃腸血病與神志,頭面熱病皮膚病。

循行方向:

   頭──足

起止穴:

  承泣──厲兌

聯(lián)系臟腑器官:

  胃、脾、鼻、眼、口、

上齒、乳房

4.2特定穴總結

1.五輸穴:   厲兌1內(nèi)庭2陷谷3胃,

  沖陽解溪4三里5隨。

2.原、絡穴:沖陽、豐隆

3.郄穴:   梁丘

4.俞、募穴: (胃俞、中脘)

5.下合穴:足三里

6.八會穴:--

7.八脈交會穴:--

 

多媒體教學

課堂隨堂點穴歸經(jīng)

提問

針灸模型舉例

分析比較

注意解剖

分析定位方法注意解剖標志

詳細解釋

回顧下合穴加深“滎輸治外經(jīng)、合治內(nèi)府”的理解

舉例

圖片

舉例

隨堂復習

10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30分鐘

30分鐘

教學要求:

1.掌握本經(jīng)重點腧穴定位、主治、刺灸法。
2.熟悉本經(jīng)分布情況。
3.了解內(nèi)經(jīng)相關主治教學要點:

、

業(yè)

課后復習

經(jīng)脈:1.循行(掌握)

  2.是動、所生。ㄊ煜)

腧穴:定位、取穴、針刺方法、主要治療作用

   1.常用穴位

   2.特定穴

預習下次課內(nèi)容:

1 下一條經(jīng)脈循行、主治

2相關特定穴定位主治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