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血清總膽固醇測定 【標本采集方法】 1.病人素食或低脂飲食3天。 2.抽取空腹靜脈血2ml,注入干燥試管中送檢,不抗凝。 【參考值】 成人:2.86~5.98mmol/L(110~230mg/dl);兒童3.12~5.20mmol/L(120~200mg/dl)(膽固醇酯含量約占60%~80%) 【臨床意義】 總膽固醇包括游離膽固醇和膽固醇酯兩部分。雖然目前公認高膽固醇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有關,但膽固醇也是維持機體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之一。膽固醇是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也是膽汁酸和許多激素的前體。人體內(nèi)的膽固醇廣泛分布于各種組織中,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約占1/4。血清中的膽固醇僅有不到20%是從食物中攝取的,其余均由機體自身合成,肝、腸、腎、骨髓及內(nèi)分泌腺等均是合成場所。膽固醇主要隨膽汁從糞便排出體外。由于血液與組織內(nèi)的膽固醇經(jīng)常不斷地交換,因此血清膽固醇水平基本能夠反應膽固醇的攝取、合成及轉送情況。由于脂代謝與糖和激素的代謝密切相關,故這些代謝的改變可影響血清總膽固醇的水平。 1.總膽固醇增高 (1)遺傳及心血管疾。杭易逍曰蚍羌易逍愿吣懝檀佳Y、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動脈硬化等。 (2)內(nèi)分泌及代謝性疾。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及酮癥酸中毒等。 (3)腎臟疾。耗I病綜合征等。 (4)肝膽疾。焊文I綜合征、膽結石、膽總管阻塞、胰頭癌等,常伴有黃疸。 (5)其他:長期高脂飲食、過度肥胖、妊娠期、極度精神緊張等。 2.總膽固醇降低 (1)嚴重肝。杭毙愿螇乃、肝硬化等使肝臟合成膽固醇能力下降。 (2)嚴重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或缺鐵性貧血所致骨髓合成膽固醇能力下降。(3)內(nèi)分泌疾。杭谞钕俟δ芸哼M等所致膽固醇分解加速。 (4)其他:長期素食、嚴重營養(yǎng)不良等所致膽固醇攝入不足。 四、血清甘油三酯測定 【標本采集方法】 與血清總膽固醇標本采集方法相同?崭箷r檢測的主要是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 【參考值】 0.22~1.21mmol/L(20~110mg/dl) 【臨床意義】 甘油三酯是人體能量貯存的重要形式。甘油三酯來自膳食,但更多來自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 肝、脂肪組織及小腸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場所。空腹時甘油三酯約占總脂量的1/4左 右,主要存在于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中,直接參與膽固醇及膽固醇酯的代謝,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及血栓形成有密切關系。 甘油三酯增高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1.遺傳及心血管疾病 原發(fā)性高甘油三酯血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動脈硬化癥等。 2.肝、膽、腎疾病 阻塞性黃疸、腎病綜合征等。 3.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 重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4.其他 見于肥胖、貧血、長期饑餓、高脂飲食、妊娠等,大量飲酒后亦可引起甘油三酯一過性增高。 五、血清脂蛋白測定 血清脂蛋白是脂類在血液中運輸?shù)闹饕吾t(yī)學.全在線zxtf.net.cn式。由不同含量的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成分與蛋白結合而成。按其密度、顆粒大小、表面電荷及電泳行為大致分為四種: 1.乳糜微粒(chylomidron,CM) 顆粒最大,密度最低,是運送外源性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空腹時含量很低。 2.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 又稱前β脂蛋白,顆粒略小,密度略高,是轉運內(nèi)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又稱β脂蛋白,顆粒更小,密度更高。是運轉內(nèi)源性膽固醇的主要形式。 4.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又稱α脂蛋白,顆粒最小,密度最高,含磷脂較多。也可轉運內(nèi)源性膽固醇。 【標本采集方法】 血清脂蛋白測定一般指電泳法測定。與血清總膽固醇標本采集方法相同。 【參考值】 乳糜微粒:陰性 VLDL:0.13~0.25(13%~25%) LDL:0.50~0.60(50%~60%) HDL:0.30~0.40(30%~40%)〖ZK)〗 【臨床意義】〓當體內(nèi)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等脂類含量增高時,血液中運輸血脂的脂蛋白也相應升高。臨床上凡引起血清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的疾病均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癥,所以高脂血癥和高脂蛋白血癥多是一致的,但后者的分類診斷與有關疾病發(fā)生的相關性較前者更為可靠。目前常將測定血中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作為高危人群血脂普查的篩選項目,而將血清脂蛋白檢驗作為對高脂血癥的進一步分析,以便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指導臨床治療。一般認為高LDL與高膽固醇血癥相關,高VLDL與高甘油三酯血癥相關。但血中膽固醇的高低程度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并不完全平行,而與LDL、VLDL的升高及HDL降低有較好的相關性。因此,目前常按血清脂蛋白變化對高脂血癥進行分類,共分為Ⅴ型(圖9-6及表12-7)。 圖12-6 五型高脂蛋白血癥的脂蛋白電泳變化示意圖 表12-7〓高脂蛋白血癥分型 分型 | 脂蛋白變化 | 血脂變化 | Ⅰ | CM增加 | TG明顯增加,CH稍增加 | Ⅱa | LDL增加 | CH增加 | Ⅱb | VLDL增加,LDL增加 | CH增加,TG增加 | Ⅲ | 出現(xiàn)寬β脂蛋白(中密度)電泳帶 | TG增加,CH增加 | Ⅳ | VLDL增加 | TG增加 | Ⅴ | VLDL增加,CM增加 | TG增加,CH稍增加 |
三、血清總膽固醇測定 【標本采集方法】 1.病人素食或低脂飲食3天。 2.抽取空腹靜脈血2ml,注入干燥試管中送檢,不抗凝。 【參考值】 成人:2.86~5.98mmol/L(110~230mg/dl);兒童3.12~5.20mmol/L(120~200mg/dl)(膽固醇酯含量約占60%~80%) 【臨床意義】 總膽固醇包括游離膽固醇和膽固醇酯兩部分。雖然目前公認高膽固醇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有關,但膽固醇也是維持機體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質(zhì)之一。膽固醇是細胞結構的重要成分,也是膽汁酸和許多激素的前體。人體內(nèi)的膽固醇廣泛分布于各種組織中,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約占1/4。血清中的膽固醇僅有不到20%是從食物中攝取的,其余均由機體自身合成,肝、腸、腎、骨髓及內(nèi)分泌腺等均是合成場所。膽固醇主要隨膽汁從糞便排出體外。由于血液與組織內(nèi)的膽固醇經(jīng)常不斷地交換,因此血清膽固醇水平基本能夠反應膽固醇的攝取、合成及轉送情況。由于脂代謝與糖和激素的代謝密切相關,故這些代謝的改變可影響血清總膽固醇的水平。 1.總膽固醇增高 (1)遺傳及心血管疾病:家族性或非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動脈硬化等。 (2)內(nèi)分泌及代謝性疾。杭谞钕俟δ軠p退、糖尿病及酮癥酸中毒等。 (3)腎臟疾。耗I病綜合征等。 (4)肝膽疾病:肝腎綜合征、膽結石、膽總管阻塞、胰頭癌等,常伴有黃疸。 (5)其他:長期高脂飲食、過度肥胖、妊娠期、極度精神緊張等。 2.總膽固醇降低 (1)嚴重肝。杭毙愿螇乃、肝硬化等使肝臟合成膽固醇能力下降。 (2)嚴重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或缺鐵性貧血所致骨髓合成膽固醇能力下降。(3)內(nèi)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所致膽固醇分解加速。 (4)其他:長期素食、嚴重營養(yǎng)不良等所致膽固醇攝入不足。 四、血清甘油三酯測定 【標本采集方法】 與血清總膽固醇標本采集方法相同?崭箷r檢測的主要是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 【參考值】 0.22~1.21mmol/L(20~110mg/dl) 【臨床意義】 甘油三酯是人體能量貯存的重要形式。甘油三酯來自膳食,但更多來自自身合成的甘油三酯。 肝、脂肪組織及小腸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場所。空腹時甘油三酯約占總脂量的1/4左 右,主要存在于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中,直接參與膽固醇及膽固醇酯的代謝,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及血栓形成有密切關系。 甘油三酯增高見于以下幾種情況: 1.遺傳及心血管疾病 原發(fā)性高甘油三酯血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動脈硬化癥等。 2.肝、膽、腎疾病 阻塞性黃疸、腎病綜合征等。 3.內(nèi)分泌代謝性疾病 重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4.其他 見于肥胖、貧血、長期饑餓、高脂飲食、妊娠等,大量飲酒后亦可引起甘油三酯一過性增高。 五、血清脂蛋白測定 血清脂蛋白是脂類在血液中運輸?shù)闹饕问。由不同含量的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成分與蛋白結合而成。按其密度、顆粒大小、表面電荷及電泳行為大致分為四種: 1.乳糜微粒(chylomidron,CM) 顆粒最大,密度最低,是運送外源性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空腹時含量很低。 2.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 又稱前β脂蛋白,顆粒略小,密度略高,是轉運內(nèi)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 3.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 又稱β脂蛋白,顆粒更小,密度更高。是運轉內(nèi)源性膽固醇的主要形式。 4.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 又稱α脂蛋白,顆粒最小,密度最高,含磷脂較多。也可轉運內(nèi)源性膽固醇。 【標本采集方法】 血清脂蛋白測定一般指電泳法測定。與血清總膽固醇標本采集方法相同。 【參考值】 乳糜微粒:陰性 VLDL:0.13~0.25(13%~25%) LDL:0.50~0.60(50%~60%) HDL:0.30~0.40(30%~40%)〖ZK)〗 【臨床意義】〓當體內(nèi)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等脂類含量增高時,血液中運輸血脂的脂蛋白也相應升高。臨床上凡引起血清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的疾病均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癥,所以高脂血癥和高脂蛋白血癥多是一致的,但后者的分類診斷與有關疾病發(fā)生的相關性較前者更為可靠。目前常將測定血中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作為高危人群血脂普查的篩選項目,而將血清脂蛋白檢驗作為對高脂血癥的進一步分析,以便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指導臨床治療。一般認為高LDL與高膽固醇血癥相關,高VLDL與高甘油三酯血癥相關。但血中膽固醇的高低程度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并不完全平行,而與LDL、VLDL的升高及HDL降低有較好的相關性。因此,目前常按血清脂蛋白變化對高脂血癥進行分類,共分為Ⅴ型(圖9-6及表12-7)。 圖12-6 五型高脂蛋白血癥的脂蛋白電泳變化示意圖 表12-7〓高脂蛋白血癥分型 分型 | 脂蛋白變化 | 血脂變化 | Ⅰ | CM增加 | TG明顯增加,CH稍增加 | Ⅱa | LDL增加 | CH增加 | Ⅱb | VLDL增加,LDL增加 | CH增加,TG增加 | Ⅲ | 出現(xiàn)寬β脂蛋白(中密度)電泳帶 | TG增加,CH增加 | Ⅳ | VLDL增加 | TG增加 | Ⅴ | VLDL增加,CM增加 | TG增加,CH稍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