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汗吐下滲和解溫補總方
    

醫(yī)學入門:汗吐下滲和解溫補總方

溫補溫其中,補其虛,素體虛里寒,及汗吐下后,暴虛寒者用之,中病即止。理中湯 治太陰腹痛,自利不渴,脈沉無力,手足或溫或冷,及蛔厥、霍亂等證。人參 白術 干姜(各二錢) 甘草(一錢半)水煎溫服。如作丸,以前三味俱用五錢,甘草三錢,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白…

溫補

溫其中,補其虛,素體虛里寒,及汗吐下后,暴虛寒者用之,中病即止。

理中湯 治太陰腹痛,自利不渴,脈沉無力,手足或溫或冷,及蛔厥、霍亂等證。

人參 白術(各二錢) 甘草(一錢半)

水煎溫服。如作丸,以前三味俱用五錢,甘草三錢,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白湯化下。大便澀者用丸,利者用湯。方意以干姜之辛,溫胃散寒;參、術、甘草之甘,緩脾氣調中。經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又曰∶寒yin于內,平以辛熱是也。如寒甚腹痛拘急,四肢逆冷,加附子;臍下動氣欲作奔豚,去術加肉桂;吐多去術,加生姜;下多還用術;悸者加茯苓;渴者加白術;腹痛里虛倍人參;寒者倍干姜;胃虛則氣壅腹?jié)M,去術加附子;嘔吐不止減甘草加姜汁;吐蛔去甘草加烏梅呃逆丁香、柿蒂;呃逆加木香;霍亂轉筋加石膏;寒濕發(fā)黃加茵陳;肺弱泄不止,溺不利,倍參、術,合五苓散;內虛腹痛合小建中湯。

陶氏理中湯 即前方加肉桂、陳皮、茯苓,姜、棗煎,臨服入炒陳壁土一匙,以助胃氣,治法同上。如厥陰消渴,氣上沖心,饑不欲食,食即吐蛔,腹痛便實,加大黃、蜜少許利之。腹濡滿時減者去甘草,嘔吐加半夏、姜汁;蜷臥沉重利不止,及利后身體痛加附子;自利腹痛加木香磨姜汁。

治中湯 治太陰傷寒,手足溫,自利不渴,咽干腹?jié)M,痞悶時痛,脈沉細。及食積頭痛,發(fā)熱惡寒,身體不痛等證。即理中湯加青皮、陳皮等分,水煎服。

小建中湯 治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有汗;及少陰惡寒,手足蜷而溫。凡傷寒初起及過經,當汗吐下,尺脈遲者,宜先服此。又治傷寒二三日,心悸而煩,及諸汗不止等證。

白芍(五錢) 肉桂(三錢) 甘草(二錢) 飴糖(半盞)

姜五片,棗四枚,水煎去渣,入飴糖烊化溫服。如便溏或嘔者去飴糖。經曰∶建中者,建脾也。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飴棗、甘草之甘以緩中;辛潤散也,榮衛(wèi)不足,潤而散之。桂枝、生姜之辛以行榮衛(wèi);酸收泄也,正氣虛弱,收而行之,芍藥之酸以收正氣。悸者,氣虛也;煩者,血虛也。以氣血內虛,與小建中湯先建其里。

玄武湯 見賦。三白湯、人參三白湯、辛黃三白湯,凡方中以三白為主者,皆自此方而變化之也。

四逆湯 治直中陰證,初病無頭疼,無身熱,無渴,怕寒振栗蜷臥,沉重欲寐,脈來沉遲無力或無;及太陰腹痛,自利不渴,手足厥冷,指甲唇青,嘔吐涎沫;或少陰下利清谷,或咳,或悸,里寒外熱,脈微欲絕,發(fā)躁身反不惡寒,面赤腹痛、或干嘔咽痛,或嘔吐呃逆,或利止脈不出者,此為陰甚于內,格陽于外,不相通也,急宜此湯散陰通陽。又傷寒表證誤下,自利不止,或表證未除而下利不止,急宜此湯救里。凡三陰脈遲身痛并用,陰毒要藥也。

干姜(五錢) 附子(生二錢半) 甘草(一兩)

水煎溫服。方意以甘草、姜、附相合,辛甘大熱之劑,散陰復陽。經曰∶寒yin于內,治以甘熱。又曰∶寒yin所勝,平以辛熱是也。如利止脈不出,加人參;無脈加豬膽汁;面赤加連須蔥白;腹痛加芍藥;陰毒心硬肢冷,加麝香、皂莢少許。

陶氏四逆湯 即四逆湯加人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肉桂、五味子,姜煎,臨熟入麝三厘調服,中病手足溫和即止。治法同上。如嘔吐涎沫,或小腹痛,加鹽炒吳萸;嘔吐不止加姜汁,瀉不止加升麻、黃 ;咽痛加桔梗

當歸四逆湯 治厥陰病氣弱,手足厥逆,小腹疼痛,或嘔噦,或囊縮,血虛則脈細欲絕,亦陰毒要藥也。

當歸、芍藥各二錢,肉桂一錢半,細辛通草、甘草各一錢,姜五片,棗二枚。水煎溫服。經曰∶脈者,血之府也。諸血皆屬于心。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苦先入心,當歸之苦以助心血;心苦緩,急食甘以緩之,通草、甘、棗之甘以緩陰血。如素有寒氣加吳萸,倍生姜;寒甚加附子;脈不至加人參。

三味參萸湯 治厥陰病,干嘔吐涎,頭痛甚極;及少陰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陽明食谷欲嘔,得湯反劇,屬上焦寒等證尤妙。吳萸三錢,人參二錢,生姜四錢,棗二枚,水煎溫服。經曰∶寒yin于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吳萸、生姜之辛以溫胃,人參、大棗之甘以暖脾。如陰逆厥冷,唇青面黑,舌卷卵縮,加附子、細辛。

十全大補湯、十四味建中湯,一切峻補之劑,皆自理中、建中、四逆等湯而變化之也。

炙甘草 治傷寒脈代結,心動悸。

甘草(三錢) 人參(二錢二分) 生地 桂枝 麻仁 麥門冬(各二錢半) 阿膠(二錢)

姜三片,棗二枚,酒七分,水一盞三分,煎,至三分服。方意以脈代結者,血氣虛弱不能相續(xù)也;心動悸者,真氣虛也。是用參、草、大棗之甘以補不足;桂、姜之辛以益正氣。本草云∶補可去弱是也。麻仁、阿膠、生地、門冬之甘以潤經益血,復脈通心。經曰∶津耗散則為枯。五臟zxtf.net.cn/wsj/痿,當榮衛(wèi)涸,溫劑所www.med126.com以潤之也。單甘草湯、滋陰降火湯、補陰丸、生脈散補中益氣湯,一切滋補之劑,皆自此方而變化之也。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