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十六種治法
    

醫(yī)效秘傳:十六種治法

仲景傷寒正名十六種,其余發(fā)狂、譫語、鄭聲、結胸、痞滿等癥,皆系十六種正病傳變所致,豈可概論作傷寒稱之。一 傷寒傷寒者,冬時冒寒邪,而病即發(fā)者也。其癥頭項痛,腰脊強,發(fā)熱惡寒,不煩躁,無汗,脈來浮緊而澀,若在冬時霜降后及春分前,宜用麻黃湯。二 傷風傷風者…

仲景傷寒正名十六種,其余發(fā)狂、譫語、鄭聲、結胸、痞滿等癥,皆系十六種正病傳變所致,豈可概論作傷寒稱之。

一 傷寒

傷寒者,冬時冒寒邪,而病即發(fā)者也。其癥頭項痛,腰脊強,發(fā)熱惡寒,不煩躁,無汗,脈來浮緊而澀,若在冬時霜降后及春分前,宜用麻黃湯。

傷風

傷風者,感冒風邪也。其癥頭痛、身熱、惡風、自汗,脈來浮緩,宜桂枝湯。脈緊而澀,無汗惡寒者,傷寒也,緊為zxtf.net.cn/sanji/惡寒,澀為無汗。然寒傷營屬陰,陰主必藏,是以無汗,故用麻黃輕揚以發(fā)表。浮緩惡風者,傷風也,浮為傷風,緩為自汗,故用桂枝甘溫以解肌。

三 傷寒見風

傷寒見風者,其人初感于寒,續(xù)中于風是也。外癥寒多熱少,不煩躁,脈當浮而緊,今反浮而緩者,此傷寒而見風脈,乃營?并傷之癥也。

四 傷風見寒

傷風見寒者,其人先中于風,而重感于寒者是也。外癥惡風、發(fā)熱、煩躁,脈當浮而緩,今反浮而緊者,此傷風而見寒脈,亦營?并傷之癥,俱用大青龍湯、或九味羌活湯加減治之。

五 濕

病有傷濕,有中濕,有風濕。傷濕者,濕傷太陽膀胱經者是也。中濕者,濕中太陰脾經或腎經者是也。風濕者,或先傷于濕,后傷于風,風濕相搏而為病者是也。蓋東南窊下之地,水多聚焉,居其處多濕,或中風雨霧露,是名中濕,此脾經與腎經受病也。其癥一身盡疼,發(fā)熱身黃,脈沈而緩,治宜燥勝可也;蛩赜袧,又中于風,是為風濕。其癥肢體疼痛,難以轉側,脈沈而澀,治宜微表以去其風行燥以去其濕。大抵治濕之法,咸用羌防以勝之,二術以燥之,苓澤以滲之,或用附子以溫之,看所挾風寒濕熱之有無,及上下微甚以治之,切不可大發(fā)汗,汗之則風氣去而濕氣存,又不可下,下之則額上汗出微喘而死矣。

濕溫

濕溫者,其人素傷于濕,又中于暑者也。其癥兩脛逆冷,腹?jié)M多汗,頭目痛,或妄言,切不可發(fā)汗,發(fā)汗則使人不能言,耳聾,不知痛處,身青,面色變,名曰重暍,重暍宜白虎湯蒼術,去暑燥濕故也。

七 風溫

風溫者,其人素傷于風,復傷于熱,風熱相搏故也。其癥四肢不收,頭疼身熱,常自汗出,治在少陰、厥陰。仲景曰、汗出身熱者為風溫,治宜辛涼,疏風解熱為主,切不可汗,汗之則發(fā)譫語,又不可下,下之則小便難,zxtf.net.cn/zhuyuan/更不可溫針,溫針則耳聾而難言矣。

濕溫汗之名重暍,風溫汗之多致死,但取小汗,清解表里為佳。

八 冬溫溫毒

冬溫者,冬感溫氣而成,實時行之氣也。何者。冬令嚴寒而反溫熱,人觸冒之,名曰冬溫。冬溫之病,與傷寒大異,以溫則氣泄,是失其閉藏之令矣,故古人用補中益氣帶表藥以治之。

溫毒者,或冬令嚴寒,觸冒寒邪,待天氣暄熱而發(fā)。或傷寒之熱未已,再遇溫熱,變?yōu)闇囟。溫毒為病最重也,治宜寒涼大解其熱。若邪熱日深,毒氣不泄,發(fā)為癮疹斑斕與時氣發(fā)斑,其病尤重,或升麻葛根湯,或化斑湯治之。

九 中暍

中暍者,夏月所得熱病也,與傷寒相類,與熱病相同。其癥身熱大渴,自汗煩躁,不甚惡寒,身體疼痛者是也。蓋中暍者熱傷太陽經,中暑者熱傷心脾經也。雖與傷寒相似,切不可作傷寒治之。然手足雖冷,脈息雖虛,又不可用熱,宜清心利小便,或用清暑之藥可也。

活人書曰、夏日有四癥,傷寒傷風,脈癥互見,中暑熱病,疑似難明。然脈緊惡寒,謂之傷寒。脈緩惡風,謂之傷風。脈盛壯熱,謂之熱病。脈虛身熱,謂之傷暑。醫(yī)者可不明辨。又有饑飽勞役之癥,以致肌膚燥熱,大渴引飲,面紅目赤,脈洪而虛,重按全無者,此血虛發(fā)熱也。癥類白虎,惟脈不長實為異耳,?服白虎湯者必死,故東垣用當歸補血湯治之。嗟乎,中暑果類傷寒矣,殊不知有類中暑者,可不慎歟。

十 溫病

溫病者,冬時感冒寒邪,不實時而病,藏于肌肉之中,至春溫暖而發(fā)者是也。其癥發(fā)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也。或用升麻葛根湯,或用葛根解肌湯。大抵治溫病之法,無正汗之理,此怫郁之熱,自內達外,無表癥明矣,宜辛平之劑發(fā)散之。

十一 熱病

熱病者,冬傷于寒不即發(fā),至春又不發(fā),郁而至夏發(fā)者是也。其病身熱頭痛,煩渴,不惡寒,脈洪而盛。蓋因夏月時熱兩盛,治宜苦辛寒,清解為主。寒邪郁久化熱,經曰、熱病者傷寒之類也,故主苦辛寒法以救之。

溫病熱病,其脈洪大有力,此陽癥見陽脈也,可治。若脈來沈微細小,此陽癥見陰脈也,必死。經曰、溫病攘攘,大熱脈小足冷者死。

十二 晚發(fā)

晚發(fā)者,清明后、夏至前、而發(fā)者是也。其癥身熱頭疼,或惡風惡寒,或有汗無汗,或煩躁脈來洪數(shù)。亦由冬時感寒所致,比之溫熱二癥稍輕耳。不宜峻劑,宜清解邪熱,通用槴子生麻湯加減治之。

十三 痙病

痙病者,太陽經傷風、重感寒濕而致也。又曰、大發(fā)濕家汗,則成痙。其癥頭項強直,身熱惡寒,搖頭噤口,背反張者是也。外癥發(fā)熱惡寒,與傷寒相似,但其脈沈遲弦細,兩目圓張,而項背反張強硬,如發(fā)癇之狀。當視其有汗、無汗,以分剛痙、柔痙,若無汗惡寒,名剛痙,宜葛根湯。有汗不惡寒,名柔痙,桂枝加葛根湯,如汗下太過,重亡津液,以致筋脈失養(yǎng),不柔和而變痙者,又宜補養(yǎng)氣血為主。更有產后或金瘡一切去血過多之癥,皆能成痙,亦當補養(yǎng)為先。此則似痙而非痙者,豈可一例,而用風藥?

之。

十四 溫瘧

溫瘧者,由傷寒之熱未已,再感于寒,變?yōu)闇丿懀蜻^經壞病變?yōu)闇丿懚疅崃b留者,皆因寒熱相搏而成。治宜散寒解熱為主,并用加減小柴胡湯。如熱多倍加柴胡,寒多,倍加桂枝而或柴胡葛根散其寒、石膏知母解其熱也。

十五 時行

時行者,謂春應暖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是也。蓋四時不正乖戾之氣,流行期間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長幼之病相似,此則時行之氣也。其外癥有類傷寒,治宜解散,并用升麻葛根湯。然時行猶外入之感冒,而瘟疫乃內出之邪毒也。

十六 寒疫

寒疫者,非時感冒之暴寒,亦時行之氣也。傷寒例曰、從春分以后,至秋分節(jié)前,天有暴寒,皆時行寒疫也。其癥憎寒惡風,頭痛身熱,或用消風百解散,或用六神通解散加減。大抵此病與溫病及暑病相似,但治理有殊耳。然溫暑之熱,自內而出,寒疫之邪,寒抑陽氣,乃外感者也。故治宜解表。若溫暑,又兼表里者也。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