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方醫(yī)學 > 正文:趙洪鈞關于“火神”的見解
    

中西匯通:趙洪鈞關于“火神”的見解

haiwei 2006-05-17 14:46
趙洪鈞關于“火神”的見解

知道“火神”這個帖子是因為碰到下面這樣一個病人。
患者,男,55歲,2005年12月30日初診。
患者的西醫(yī)診斷明確——右肺中心型肺癌。但是,一般情況還相當好,癥狀只是不嚴重的咳嗽和吐過少量的血。他是一位搞內裝修的小包工頭兒,還在跟班趕工程。當然,重體力勞動他已經力不從心。外表完全不像病人,脈象和舌象也看不出明顯的寒熱虛實。西醫(yī)診斷他還不知道——醫(yī)生和家屬不愿意告訴他。這也是診斷明確了近一個月,為什么他還沒有休息。自然是正在治療,中西醫(yī)都用過。西醫(yī)也不是按癌瘤治的,找的中醫(yī)據說是一位名醫(yī)。只是服中藥3天自覺食欲大減,于是輾轉來找我。他帶著哪位名醫(yī)開的一副藥。
這副藥很奇怪,附子是單包著的,劑量大約300克。其它可以認出的有干大約100克,桂枝30克左右等?傊浅髣┝康拇鬅嶂畡。
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問消息靈通的朋友——代肖言。
他說:不止一家與中醫(yī)有關的論壇上出現(xiàn)一個“火神”帖子。其中提倡用上述大熱藥,而且常常用很大的量。此帖很受歡迎,差不多是點擊次數最多的。朋友轉來部分網上資料,我才知道原來如此。
舉這個例子不是說“火神”的做法不可取,而是提醒朋友們注意矯枉過正。特別是鄭大夫和網上朋友對他的溫陽法理論說明不夠,于是出現(xiàn)誤導。有的醫(yī)生會認為超大劑量的溫陽之劑可以治百病——包括癌瘤,就像上面這個病人碰到的哪位名醫(yī)一樣。
我看過鄭大夫在廣西中醫(yī)學院做的報告。大體是一年中1萬多個方子,90%以上用干姜、附子,其中中藥種類40多種?傆行试冢梗担ヒ陨稀_有兩三個療效很好的病例。
以上大體情況是否可信呢?
假如就醫(yī)的患者是有選擇的——絕大多數是典型的寒證。自然可信。但如此巧合似乎有些勉強。
至此,有的朋友會說你總是懷疑別人。其實并非如此。
因為,我早已在網上指出過,目前治療熱病最常見的偏差是過用清解、濫用皮質激素和抗菌素,因而常見陽虛、氣虛、陽虛水泛,熱病遷延不愈甚至死亡。也在網上發(fā)出過大約20個病例。
近10多年來,我?guī)缀趺刻炫龅竭@樣的病人,因而提倡重用溫補。上過網的帖子有:
“呼吁停止濫用皮質激素”和“呼吁停止濫用抗菌素和中藥清解制劑”,其中都附有相當多的病案。
我也偏愛桂枝、生姜、干姜和附子。
不過,我卻不敢說90%以上找我看病的患者都宜于溫陽,特別是用那樣大劑量的附子和干姜——尤其是附子量很大。
總之,有必要對溫補法的源流和理論問題作些說明,以便網友們更好地理解“火神”帖子,并恰當運用溫補法。
自覺有責任闡述溫補法,還因為這個派別源于河北。
真正的中醫(yī)學術派別是從金元時代開始的。即河間學派和易水學派。他們的創(chuàng)始人都出生于今保定附近而且基本上同時出現(xiàn)——劉河間略早。
有人稱這兩個學派的代表人物為“金元四大家”。說劉河間是寒涼派;張元素是臟腑辯證派;張從正是攻下派;李東垣是補土派。這是不準確的。
準確的說法應該是:
河間派——重用寒涼。攻下不遠寒——張從正還是重用寒涼。
易水派——重用溫補。補中不遠甘溫——李東垣重用甘溫。
于是,到了明代(包括清初)以上兩派演變成溫補派和反溫補派。
李時珍、張景岳是旗幟鮮明的溫補派,徐大椿是旗幟鮮明的反溫補派。
寒涼派后來演變?yōu)闇夭W派,本文從略。
溫補派發(fā)展到頂點,代表人物是明代的趙獻可——代表作《醫(yī)貫》。
徐大椿特別反對他,專門寫有《醫(yī)貫砭》。言詞非常激烈。
李東垣的溫補重在參芪;張景岳則大量用熟地;到趙獻可才重用姜桂附。
這是溫補派演變的大體情況。
讀者會問:這樣有名的古代醫(yī)家各持一端,我們該聽誰的呢?
這個問題很難用幾句話說清。
我的看法是:徐大椿不愧學驗俱豐,名重一時。他大約3次奉詔晉京為皇家治病,著述很多,各科水平都相當高。就學理而言趙獻可不如徐大椿,但他特別重用溫補也頗有可取。
試看當代普遍重用清解(抗菌素幾乎無不寒涼),卻出現(xiàn)了“火神”,本人也大體贊同重用溫補——為了補偏救弊?傊疅嶂嬷两袢允谴髥栴}。
最簡單的取設自然是看病時辨明寒熱。
不過,這回答不了為什么同是中醫(yī)卻有截然不同的兩派。
看來,不但中西醫(yī)要結合,中醫(yī)內部也要融會貫通。
到底怎樣看這個問題呢?
拙見如下:
醫(yī)家的主張和當時常見的病種有關系。但是,河間、易水之爭不能用時代不同來解釋,因為張元素比劉完素大約只。保岸鄽q。
所以,第一個原因是對經典的理解不同。
劉完素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代表作是:《素問玄機原病式》。他主張“六氣皆從火化”。又說:“六經傳授,自淺至深,皆是熱證,非有陰寒之疾”。于是,他自然要用寒涼。
張元素的著作一本也沒有傳下來(珍珠囊不是完整的書)。有人點校的《醫(yī)學啟源》是偽書,我曾經專門辨?zhèn)巍堅氐木盼?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pharm/2009/20090113053432_92979.shtml" target="_blank">羌活飲倒是辛溫之劑。王好古專門有《陰證略例》,可見是與不承認傷寒有陰證的河間派針鋒相對。
或問:這兩派得失如何呢?
我看都有偏頗,但是就傷寒而言,劉河間根本否認陰寒之證,偏頗更明顯。李東垣把大疫完全歸咎于內傷,也是門戶之見。但是,他創(chuàng)用甘溫除熱則是空前之舉。也是溫補學派的奠基人。
第二個原因,大約是補偏救弊。
河間之學傳到南方,最著名的傳人是朱丹溪。他的“相火論”是“火熱論”的演變。他尖銳批評《局方》重辛溫或辛燥,也是河間本色。在我看來,他的成就不太大,試看他的名方——二妙散、保和丸等,都不是重要方劑。
朱丹溪是主張“陽有余,陰不足”的,他主張養(yǎng)陰。
張景岳則相反,他主張“陽非有余,真陰不足”,可見河間易水之爭,至此仍然陣線分明。只是張氏最喜歡大量用熟地。
第三個原因,與時代有關。古時熱病為害最大,其中熱證最多。從傷寒到溫病,主要區(qū)別只有一點:傷寒家重在護陽氣,溫病家重在養(yǎng)陰液。特別是明末大疫流行在吳又可的家鄉(xiāng)。他看到的都是瘟疫,而且適于痛下、數下。中醫(yī)熱病學從此一變。不過,吳氏還不是重用辛涼解表,也沒有完成透熱轉氣、清營、滋陰、潤燥、開竅、涼血等法。這是清代的事。
趙獻可是明代人,直接繼承薛己的思想,上溯就是張景岳、李時珍、李東垣。
他倡言“命門之火”是人體之本。于是應該把他看作中醫(yī)史上第一個“火神”。重“命門之火”自然喜歡用桂附干姜。
他對五行六氣的看法是反傳統(tǒng)的,怎樣說的請讀者自己查。
那么,是否古代治熱病該重用桂附呢?
顯然不是。
近代河北名醫(yī)張錫純先生,人稱張石膏。他最善于用白虎或人參白虎治熱病表里大熱,甚至經常單用石膏。可見那時熱病仍以熱證最常見。
張先生也提出過,熱病是演變的。他年輕時也曾經喜歡用景岳之方。
不過,總的來說古代熱病規(guī)律基本一致。只是有時在某地以某熱病流行為主。
那時,治熱病還是兼采傷寒、溫病兩家之法為好。
近30十年來,人類的疾病譜大變。過去很常見的嚴重熱病病種大都消失或很少見。常見的只有感冒了。
再加之,抗菌素供應十分充足(經濟考慮且不說),輸液手段普及。更加之,開發(fā)出可以靜脈用藥的中醫(yī)清解制劑——如黃連、清開靈等用得很濫。于是,表里大熱證也很少見,化燥傷陰幾乎不見。最常見的偏差就是過用抗菌素和中醫(yī)清解制劑造成的陽虛、氣虛和陽虛水泛等。濫用皮質激素后果更嚴重。
這就是為什么目前要提倡溫陽補氣來救偏。
如果問我:溫陽和清熱養(yǎng)陰到底哪方面更重要?
我的看法還是要重陽氣。生命的本質重在陽,沒有太陽就沒有生命。傷寒第一方就是以溫補為用。當然,具體病人要具體辯證。只是如上所說,目前最常見偏差是陽虛和氣虛。
那么是否附子、干姜該用超大劑量呢?
無論是按傳統(tǒng)用量、我的理解和經驗判斷,超大劑量是不必要的。我用附子很少超過30克,干姜很少超過10克。我喜歡用桂枝,也很少超過30克。
對附子須要專門說兩句。即此藥的規(guī)范問題。
市場上的附子,質量千差萬別。傳統(tǒng)的黑附片,應該是不太干,嘗起來有麻辣熱味。但常見質量不好的。仲景時代用附子是生附子炮過,那時用一大枚算是大量。熟附片減輕了它的毒性,同時也降低了溫陽功用。這應該是為什么用很大的量也很少見中毒。故建議主管部門規(guī)范附子質量標準。
以上幾乎完全靠記憶寫出淺見,若已經有人說清楚了,則更好。倉促成文,難免不妥處,歡迎批評。
本人的有關病案,另文介紹。

小土豆 2006-05-18 21:09
好帖

haiwei 2006-05-18 22:33
此帖也貼在了中國中醫(yī)藥論壇上。但是能進一步闡述的網友不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那邊看看。

邢斌 2006-05-19 12:53
見解平正,但坦率的說也沒有新意。(不敬處望諒!)
大概也因此激不起別人討論的欲望。

haiwei 2006-05-19 21:18
QUOTE:
引用第3樓邢斌于2006-05-19 12:53發(fā)表的“”:
見解平正,但坦率的說也沒有新意。(不敬處望諒!)
大概也因此激不起別人討論的欲望。

希望看到足下有新意的見解!盎鹕瘛痹诰W上呆了大約一年多了,似乎還有研究會。有人提出過不“平正”——即有新意的見解嗎?

邢斌 2006-05-20 09:47
不敬處望諒!正在寫,有1萬多字。寫完后將請您指教。
不過,平正,也可以有新意。

andy 2006-05-20 16:27
由于我讀書和臨床不多,原來對趙洪鈞老師老師有些誤解,特別是在評論樓主海威先生以前發(fā)在本論壇的那一篇趙洪鈞老師評思考中醫(yī)的帖子時,出言不恭,讓大家見笑了,雖然沒有人批評我,但現(xiàn)在想來仍然慚愧。前一段時間看了馬堪溫和趙洪鈞老師合作編寫的《傷寒論新解》,才算是真正認識了趙老師。建議沒有看過趙洪鈞老師《傷寒論新解》的壇友有時間也看看,也許會少一些我這樣的錯誤和遺憾。
我是怎樣發(fā)現(xiàn)自己這個錯誤的呢,是看到了黃煌老師提及趙洪鈞老師的回帖后,引起了自己的警覺,就去圖書館借閱趙洪鈞老師的著作,讀了他和馬堪溫教授合著的《傷寒論新解》,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其實我很期望有壇友能及時指正我的,但是沒有。我覺得有些諍友會促進自己更快地進步。
《傷寒論新解》確實解出了一些新東西,值得一讀。

haiwei 2006-05-20 21:22
當時如何認識的就怎么說,我相信趙洪鈞完全理解andy先生出于公心。您的精神尤其感人。希望多交流。我和趙洪鈞都有很多缺點和錯誤,包括在本論壇發(fā)的帖子。趙洪鈞和馬堪溫先生承認《新解》也有很多勉強之處,只能寫到那樣的水平。不妥處歡迎您批評。

德川賴朝 2006-05-21 10:30
做人要中庸,當醫(yī)生就更要中庸了。
其實用溫補還是寒涼,完全要根據病人病情,地域季節(jié)來決定,現(xiàn)在不少壇子上不斷的推崇所謂的火神,或是建議使用寒涼,等等,都是偏激的。
張仲景的精髓就是,觀其脈證,隨證治之。

tengel 2006-05-22 11:03
提幾點意見。

1、在廣西中醫(yī)學院做報告的似乎是盧崇漢先生,而不是什么鄭大夫。
2、火神派的特點應該是明辨陰陽,并非一味溫補,火神祖師鄭欽安說:“醫(yī)學一途,不難于用藥,而難于識癥。亦不難于識癥,而難于識陰陽!
3、附子為百藥之長,當用則用,可力挽沉疴。不當用用之,則戕人性命;鹕褚慌芍髅鞅骊庩枺柼撜哂弥,陰虛則不可,并非一味溫陽。
4、至于一些偽火神,不辨六經陰陽,見病則大劑姜附,應與火神派本身沒什么關系。正如,仲景在傷寒中立了多個承氣湯方,后人學之不精,以此方殺人,與仲景何干?(扁心書倒是以此中傷仲景,似乎有失公允)
5、看先生文章,或沒有細讀過鄭欽安之書,才有如此誤解。

haiwei 2006-05-22 13:46
趙確實沒有看過鄭氏的書,關于廣西的報告是筆誤——清代人不會近年作報告。但“火神”帖子的題目意思是很清楚的。盧先生的報告只講了他治病的大體情況,沒有理論說明。趙文的意思不過是略說溫補學派和溫陽理論演變,希望不會因“火神”產生誤導。
謝謝樓上指出趙的疏忽。

haiwei 2006-05-22 15:20
趙文的疏忽應該檢討,但看看“淺談李可、劉力紅學術思想”,他對“火神”的見解顯然離說清本質很遠。我代他再作一次檢討。

雪中梅花 2006-05-23 09:06
QUOTE:
引用第6樓andy于2006-05-20 16:27發(fā)表的“”:
前一段時間看了馬堪溫和趙洪鈞老師合作編寫的《傷寒論新解》,才算是真正認識了趙老師。建議沒有看過趙洪鈞老師《傷寒論新解》的壇友有時間也看看,也許會少一些我這樣的錯誤和遺憾。
我是怎樣發(fā)現(xiàn)自己這個錯誤的呢,是看到了黃煌老師提及趙洪鈞老師的回帖后,引起了自己的警覺,就去圖書館借閱趙洪鈞老師的著作,讀了他和馬堪溫教授合著的《傷寒論新解》,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其實我很期望有壇友能及時指正我的,但是沒有。我覺得有些諍友會促進自己更快地進步。
《傷寒論新解》確實解出了一些新東西,值得一讀。

我也想看看趙老師的書,不知如何購得????

黃力 2006-05-23 15:26
QUOTE:
引用第12樓雪中梅花于2006-05-23 09:06發(fā)表的“”:

我也想看看趙老師的書,不知如何購得????

趙洪均老師的書有以下幾部:
《近代中西醫(yī)論爭史》
《內經時代》
《中西醫(yī)比較熱病學史》
《希波克拉底文集》(譯著)
《傷寒論新解》(與馬堪溫合著)
《中西醫(yī)結合二十講》(即將出版)

joseph 2006-05-23 20:31
我想大家都知道川中有一派就是“火神”派,我的老師就有幾位跟過這些人稱的“火神菩薩”,他們都是上善用附子,陰證陽證都可以用附子,但是仍然強調要辨證準確,對劑量沒有做特別的要求,每一個根據自己的經念對劑量的用法都不一樣有大有小,一般都有比較好的配伍方法來佐制他的毒性。所以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要相關部門來規(guī)范,不然有許多的好的經念將失傳,這又會造成一些損失。中醫(yī)到現(xiàn)在的地步已經很難了,我希望這些有效的受歡迎的經念能夠在運用中得以保存下來!中醫(yī)現(xiàn)在已經有許多的好的東西丟失了。
這是我的愚見,其他的我都還要謝謝斑竹的教導。

haiwei 2006-05-23 20:31
QUOTE:
引用第12樓雪中梅花于2006-05-23 09:06發(fā)表的“”:

我也想看看趙老師的書,不知如何購得????

請給我發(fā)短消息,告知地址等,我可以代趙先生寄贈一冊。

joseph 2006-05-23 20:32
我想大家都知道川中有一派就是“火神”派,我的老師就有幾位跟過這些人稱的“火神菩薩”,他們都是上善用附子,陰證陽證都可以用附子,但是仍然強調要辨證準確,對劑量沒有做特別的要求,每一個根據自己的經念對劑量的用法都不一樣有大有小,一般都有比較好的配伍方法來佐制他的毒性。所以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要相關部門來規(guī)范,不然有許多的好的經念將失傳,這又會造成一些損失。中醫(yī)到現(xiàn)在的地步已經很難了,我希望這些有效的受歡迎的經念能夠在運用中得以保存下來!中醫(yī)現(xiàn)在已經有許多的好的東西丟失了。
這是我的愚見,其他的我都還要謝謝斑竹的教導。

一源 2006-05-23 22:38
與火神中醫(yī)有關的中醫(yī)學基礎理論思想新體系系列:

第一篇:氣動力--中醫(yī)學的新概念(已公開發(fā)表)

第二篇:論旋轉統(tǒng)一的氣動力 --中醫(yī)學的基本原理 (已公開發(fā)表)

第三篇:論旋轉開放的圓體——中醫(yī)學的結構邏輯


第四篇: --獨具一格的方法論(隨后發(fā)上,暫未發(fā)表)

第五篇:總論--多學科研究(隨后發(fā)上,暫未發(fā)表)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6571&show=25

haiwei 2006-05-24 00:42
QUOTE:
引用第14樓joseph于2006-05-23 20:31發(fā)表的“”:
我想大家都知道川中有一派就是“火神”派,我的老師就有幾位跟過這些人稱的“火神菩薩”,他們都是上善用附子,陰證陽證都可以用附子,但是仍然強調要辨證準確,對劑量沒有做特別的要求,每一個根據自己的經念對劑量的用法都不一樣有大有小,一般都有比較好的配伍方法來佐制他的毒性。所以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要相關部門來規(guī)范,不然有許多的好的經念將失傳,這又會造成一些損失。中醫(yī)到現(xiàn)在的地步已經很難了,我希望這些有效的受歡迎的經念能夠在運用中得以保存下來!中醫(yī)現(xiàn)在已經有許多的好的東西丟失了。
這是我的愚見,其他的我都還要謝謝斑竹的教導。


陰證陽證都可以用,如何再強調“辯證準確”呢?“火神”自然好溫陽,否則就不叫“火神”了。

藥材飲片沒有規(guī)范標準,怎樣傳承經驗呢?因為各有各的標準。

haiwei 2006-05-24 00:46
QUOTE:
引用第17樓一源于2006-05-23 22:38發(fā)表的“”:
與火神中醫(yī)有關的中醫(yī)學基礎理論思想新體系系列:

第一篇:氣動力--中醫(yī)學的新概念(已公開發(fā)表)

第二篇:論旋轉統(tǒng)一的氣動力 --中醫(yī)學的基本原理 (已公開發(fā)表)
.......


氣動力--中醫(yī)學的新概念
論旋轉統(tǒng)一的氣動力

“火神”原來有如此高妙的新概念,可否上網讓朋友們開開眼呢?

haiwei 2006-05-24 00:50
那個心絞痛的患者吃完藥當天就住進了一附院急診科,因為突發(fā)暈厥、心臟驟停,在急診住了將近一周,心率一度在30次左右徘徊,差點沒有裝起搏器。本院的那個醫(yī)生倒是堅持了一段時間,但是由于癥狀沒有改善,轉氨酶飚升,而不得不停止了服藥。嗚呼!劉博士呀,你太可愛了,你怎么咬住“潛陽丹”就不放嘴呢?你不知道肝臟體陰而用陽,肝病患者不可過用熱藥嗎?你難道就沒有讀過王旭高先生對治療肝病的論述嗎?你沒有學過一貫煎嗎?不知道治肝以養(yǎng)肝陰、調肝陽為首要嗎?附子用到45g,嗨!我們中醫(yī)未來的泰斗……

這是“火神”知名弟子的治療結果,能說說他是怎樣辯證的么?可以用新概念解釋么?

haiwei 2006-05-24 08:16
QUOTE:
引用第18樓haiwei于2006-05-24 00:42發(fā)表的“”:


陰證陽證都可以用,如何再強調“辯證準確”呢?“火神”自然好溫陽,否則就不叫“火神”了。

藥材飲片沒有規(guī)范標準,怎樣傳承經驗呢?因為各有各的標準。


要想傳承經驗,必須藥材飲片是規(guī)范標準的。否則,“火神”用的附子是自己制的,別人用的是市場上買來的——反正叫附子,連黑附片還是白附片也不知道,“火神”的附子制法又秘不外傳——只傳給博士那樣的弟子。不要說傳播經驗,還能互相交流么。你用你的附子,我用我的附子,都叫附子,質量和標準大大不同,能互相照搬么?

雪中梅花 2006-05-24 09:19
QUOTE:
引用第15樓haiwei于2006-05-23 20:31發(fā)表的“”:

請給我發(fā)短消息,告知地址等,我可以代趙先生寄贈一冊。

謝謝老師,馬上發(fā)。

tengel 2006-05-24 09:29
火神是否陰證陽證都用附子俺不知道,俺也非火神中人。如果單從鄭氏三書來看,絕非妄用附子,應屬當用方用。醫(yī)理真?zhèn),卷二陽虛證中,多用四逆、潛陽、白通,而卷三陰虛證中則又有導赤散、承氣湯、人參白虎湯的應用。

鄭氏自己說:“此方(四逆湯)功用頗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數百種病,因病加減,其功用更為無窮。余非愛姜附、惡歸地,功夫全在陰陽上打算耳。學者茍能洞達陰陽之理,自然頭頭是道,又奚疑姜、附之不可用哉!”

可見,鄭氏不是偏好姜附,而是強調明辨陰陽,因證用方而已。

或者,火神后人對附子之性用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所以陰陽俱用,也未可知。

haiwei 2006-05-25 09:08
從以上的敘述可以看出“氣動力”這一概念與原有的“氣”的概念有相同和不同之處。這一觀點無疑是十分正確的。這里之所以改造“氣”的概念是因為原有的內容過于繁雜,名稱過于簡化,理解上過于模糊,并且難于掌握。而采用“氣動力”這一概念則比較清晰和明確!皠恿Α备拍畋緛硎俏锢,化學的專有名詞,引用到這里與原來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物理、化學的動力是機械的,而引用到中醫(yī)學中與原有的“氣”的概念相結合,就形成了具有系統(tǒng)、有機、發(fā)展、清晰、明確的特點。給中醫(yī)的教學、科研和臨床思維注入了渙然冰釋的感覺,對于接受現(xiàn)代教育的學生來說尤其如此。HyYrQp]
    本篇的目的旨在通過一些現(xiàn)實的例子提出“氣動力”這一概念,并對其作了初步的的總結和分析,進一步研究它的活動規(guī)律,最終通過“氣動力”這一核心概念的研究建立中醫(yī)學基礎理論的模型和機制,從而揭示中醫(yī)學的原理和本質。并且為中醫(yī)藥的復興和獨特優(yōu)勢的發(fā)揮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為中西醫(yī)結合的研究打開一個突破口。^<W$@._zQ
    對“氣動力”研究的不斷深入,必將揭開中醫(yī)藥的奧秘,以及人類健康長壽的規(guī)律。<u8

上面是按指示找到的“氣動力”原帖的“結論”大家看與“火神”有絲毫關系么?

haiwei 2006-05-25 09:26
QUOTE:
引用第23樓tengel于2006-05-24 09:29發(fā)表的“”:
火神是否陰證陽證都用附子俺不知道,俺也非火神中人。如果單從鄭氏三書來看,絕非妄用附子,應屬當用方用。醫(yī)理真?zhèn),卷二陽虛證中,多用四逆、潛陽、白通,而卷三陰虛證中則又有導赤散、承氣湯、人參白虎湯的應用。

鄭氏自己說:“此方(四逆湯)功用頗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數百種病,因病加減,其功用更為無窮。余非愛姜附、惡歸地,功夫全在陰陽上打算耳。學者茍能洞達陰陽之理,自然頭頭是道,又奚疑姜、附之不可用哉!”

可見,鄭氏不是偏好姜附,而是強調明辨陰陽,因證用方而已。
.......


那么,稱鄭氏為“火神”就是歪曲,而且是別有用心地歪曲。
您認為鄭氏同意別人稱他為“火神”嗎?

billywang 2006-06-16 10:52
QUOTE:
引用第25樓haiwei于2006-05-25 09:26發(fā)表的“”:


那么,稱鄭氏為“火神”就是歪曲,而且是別有用心地歪曲。
您認為鄭氏同意別人稱他為“火神”嗎?

稱其火神,即言其善用姜附,注意喲,看清楚喲,我說的是善用不是濫用喲。猶如稱仲景為醫(yī)圣一樣。如再要問“您認為張氏同意別人稱他為醫(yī)圣嗎?”,那你有空就去問他吧。

zhl53086 2007-01-29 13:53
我想中醫(yī)的概念有點玄,我想有內證能幫助理解什么叫氣

zhl53086 2007-01-29 14:00
我還真想買生附子來親身試一下

-------------------
這么多學術思想,夠我們喝一壺了。
佩服趙洪鈞老師的見解,也學習火神的辨證論治思路。
一切用療效說話

-------------------
趙洪均老師能把中醫(yī)的發(fā)展與各派的傳承寫部書就好了。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