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英文) | lily disease(TCM) |
拚音 | BAIHEBING(ZHONGYI) |
別名 | 西醫(yī):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病后神經功能紊亂。 |
西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
中醫(yī)疾病分類代碼 | 中醫(yī)病證 |
西醫(yī)病名定義 | |
中醫(yī)釋名 | 以神情恍惚,行、臥、飲食等皆覺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腦神疾病。 |
西醫(yī)病因 | |
中醫(yī)病因 | |
季節(jié) | |
地區(qū) | |
人群 | |
強度與傳播 | |
發(fā)病率 | |
發(fā)病機理 | |
中醫(yī)病機 | 百合病多繼發(fā)于急性熱病,或中毒、腦部疾患等之后,余邪未盡,陰液虧損,氣血失調,經脈失養(yǎng),心神惑亂。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醫(yī)診斷標準 | |
中醫(yī)診斷 | |
西醫(yī)診斷標準 | |
西醫(yī)診斷依據 | |
發(fā)病 | |
病史 | |
癥狀 | |
體征 | 1.多見于成人。常有急性熱病或其他重病病史,或有長期情志失調的病史。 2.精神恍惚,神情不安,默默不語,欲食不能食,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寢食不安,如熱無熱,如寒無寒,諸般不適。莫可名狀。并有口苦,尿黃,脈細數等癥。 3.可有原發(fā)病的某些癥狀和檢查的相應改變。 |
體檢 | |
電診斷 | |
影像診斷 | |
實驗室診斷 | |
血液 | |
尿 | |
糞便 | |
腦脊液 | |
其他診斷 | |
免疫學 | |
組織學檢驗 | |
西醫(yī)鑒別診斷 | |
中醫(yī)類證鑒別 | 1.神勞:無急性熱病或其他重病的病史,病情明顯受情志因素影響,病勢緩慢遷延而病程長。 2.臟躁:女性多見,常見于更年期,以情緒抑郁,悲傷欲哭、緊張、焦慮、多疑等為主要表現,無急性熱病或其他病史。 3.卑惵:以自卑、恐懼為主癥,愛處暗室,或倚門后。 |
療效評定標準 | |
預后 | |
并發(fā)癥 | |
西醫(yī)治療 | |
中醫(yī)治療 | (一)辨證論治: 1.陰虛內熱證:熱病之合,低熱不退,心中煩擾,諸般不適,難以自寧,口干欲飲,大便干結,皮膚干燥,舌紅少苔少津,脈細數。滋陰清熱安神。百合地黃湯合竹葉石膏湯加減。 2.痰熱擾神證:發(fā)熱,口渴不欲飲,心神不寧,坐臥不安,失眠,咳吐黃痰,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清熱化痰。黃連溫膽湯加減。 3.心肝陰虛證:精神抑郁,情緒不穩(wěn),胸脅不適,失眠心煩,頭暈耳鳴,甚則坐立不安,口干,舌紅少苔,脈細弦數。滋陰安神,甘麥大棗湯合天王補心丹加減。 |
中藥 | |
針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 1.注意原發(fā)病的治療。 2.注意進行必要的心理治療,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體針療法:取太沖、丘墟、神門、后溪、內關、三陰交、足三里、合谷等穴,3~5穴/次,平補平瀉法。 1。單方驗方: (1)逍遙散,10g/次,3次/日,口服。 (2)腦樂靜,30m1/次,3次/日,口服。 (3)百合30g,水煎服,1劑/日。 |
護理 | |
康復 | |
預防 | |
歷史考證 | 百合病之名出《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曰:“百合病者,百脈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復不能食,常默默,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欲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如有神靈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