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西瓜硝 |
漢語拼音 | xi gua shuang |
英文名 | Citrulli Degelatinatum |
藥材基原 | 為葫蘆和植物西瓜的果皮和皮硝混合制成的白色結(jié)晶性粉本。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一年生蔓性草本。莖細(xì)弱,匍匐,有明顯的棱溝。卷須2歧,cm;葉片三角狀卵形、廣卵形,長8-20cm,寬5-18cm,3深裂或近3全裂,中間裂片較長,兩側(cè)裂片較短,裂片再作不規(guī)則羽狀分裂,兩面均為淡綠色,邊緣波狀或具疏齒。雌雄同株,雄花,雌花均單生于葉腋,雄花直徑2-2.5cm,花梗細(xì),被長柔毛;花萼合生成廣鐘形,被長毛,先端5裂,裂征窄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冠合生成漏狀狀,外面綠色,被長柔毛,上部5深裂,裂片卵狀橢圓形或廣橢圓形,先端鈍,雄蕊5,其中4枚成對(duì)合生,1枚分離,花絲粗短;雌花較雄花大,花和雄花相似;子房下位,卵形,外面多少被短柔毛,花柱短,柱頭5淺裂,瓠果近圓形或長橢圓形,徑約30cm,表面綠以、渚綠色,多具深淺相間的條紋。種子多數(shù),扁形,略呈卵形,黑色、紅色、白色或黃色、或有斑紋,兩面平滑,基部印圓,經(jīng)常邊緣稍拱起;、果期夏季。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本品呈白色粉粒狀結(jié)晶,形似鹽,遇熱熔化。氣微,味微咸。 以潔白、純凈、無泥屑、無雜質(zhì)者為佳。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1.選取尚未熟透的西瓜,取皮切成小塊,每10斤加皮硝15斤,拌勻,裝入黃沙缸內(nèi),缸底先鋪一層瓜皮作墊,待拌硝的瓜皮裝滿后,上面再用一層瓜皮鋪沒,將缸蓋好,置通風(fēng)處。數(shù)天后,黃沙缸的外面,即有白色粉霜不斷析出,將霜輕輕掃下,至霜析盡為止。掃下的白霜,揀去沙屑,即成純凈的西瓜霜。 2.選重約6-7斤的西瓜一個(gè),在瓜蒂處切開,挖去部分肉瓤,用皮硝1斤(或更多些))裝滿瓜內(nèi),然后將切下的瓜皮蓋上,用竹釘牢,懸掛于陰涼通風(fēng)處,約10余天后,瓜皮外面即不斷析出白霜,將霜陸續(xù)掃下即可。制得的西瓜霜,宜存放石灰缸或密閉于瓷瓶中,置陰涼、干燥處,防潮,防熱。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咸;性寒 |
歸經(jīng) | 歸脾;肺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喉風(fēng);喉痹;口喉;口瘡;牙疳;外嗽咽產(chǎn)能;目赤腫痛 |
用法用量 | 外用:入散劑;適量,吹喉。內(nèi)服:0.5-1.5g,開水或湯藥沖。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瘍醫(yī)大全》:治咽喉口齒,雙蛾喉痹。 2.《本草再新》:治喉痹久嗽。 |
考證 | 出自《瘍醫(yī)大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itrulli Degelatinatum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rsum. Et Nakai |
科屬分類 | 葫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