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滋養(yǎng)其身者,唯氣與血。呼吸定息,衛(wèi)氣之常,失常則為咳嗽;津液流潤,榮血之常,失常則為痰涎。咳嗽吐痰,氣血已亂矣。顧世治嗽之藥極多,而卒不能遍效者,蓋其致病之因不一。世謂五嗽,且以五臟而言之,要之內(nèi)因七情,外合六yin,飲食起居,房勞叫呼,皆能單復倚互而為病。故《經(jīng)》云∶五臟六腑,感寒熱風濕,皆令人咳。又微寒微咳,厲風所吹,聲嘶發(fā)咳;熱在上焦,咳為肺痿;秋傷濕,冬咳嗽,皆外所因。喜則氣散,怒則氣激,憂則氣聚,思則氣結,悲則氣緊,恐則氣卻,驚則氣亂,皆能發(fā)咳,即內(nèi)所因。其如飲食生冷,房勞作役,致嗽尤多,皆不內(nèi)外因。其可一法而治之?治之,當推其三因,隨脈證治療,散之,下之,溫之,吐之,以平為期。
傷風咳者,憎寒壯熱,自汗惡風,口干煩躁;傷寒咳者,憎寒發(fā)熱,無汗惡寒,煩躁不渴;傷暑咳者,煩熱引飲,口燥,或吐涎沫,聲嘶咯血;傷濕咳者,骨節(jié)煩疼,四肢重著,灑灑淅淅,并屬外所因。診其脈,浮為風,緊為寒,數(shù)為熱,細為濕。隨其部位,與人迎相應;推其臟腑,則見病源也。
喜傷心者,咳而喉仲介介如腫狀,甚則咽腫喉痹,名為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與氣俱失。怒傷肝者,咳而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下滿,名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思傷脾者,咳而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名為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則長蟲出。憂傷肺者,咳而喘息有聲,甚則唾血,名為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恐傷腎者,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則咳涎,名為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jié)M不欲食。此等皆聚于胃,關于肺。肺取俞最近,故內(nèi)因多先有所感,世人并名肺咳嗽也,并屬內(nèi)所因。診其脈,隨其部位,與氣口相應,浮緊則虛寒,沉數(shù)則實熱,弦澀則少血,洪滑則多痰。以此類推,無施不可。
病者咳嗽,發(fā)作寒熱,引腰背痛,或復喘滿,此因房勞傷腎;病者中滿腹脹,搶心痛,不欲食,此因饑飽傷脾;病者咳嗽,左脅偏痛,引小腹并膝腕疼,此因疲極傷肝;病者咳嗽,吐白涎,口燥聲嘶,此因叫呼傷肺;病者咳嗽,煩熱自汗,咽干咯血,此因勞神傷心。并屬不內(nèi)外因。診其脈,隨其類。假如尺脈浮澀而數(shù),則知傷腎;右關脈濡,則知飲食傷脾;左關脈弦短,則知疲極傷肝。但不應人迎氣口者,即是不內(nèi)外因,皆類推。
治肺虛,或感風寒暑濕,及勞逸抑郁,憂思喜怒,飲食饑飽,致臟氣不平,咳 唾膿血,漸成肺痿,憎寒發(fā)熱,羸瘦困頓,皮膚甲錯,將成勞瘵。
甜葶藶(半兩) 苦葶藶(半兩,并用紙隔炒) 茯苓 人參 細辛 干姜(炮) 桔梗(銼炒) 杏仁(去皮尖,麩炒) 紫菀 款冬花 甘草(炙) 陳皮(各一分)
上為細末,用羊肺一個心血不透者,切細研爛,旋旋入藥摻肺內(nèi),再研勻,藥盡為度, 泥土墻上,以濕紙七重蓋覆,每日去紙一重,七日藥就,候干刮下,再研,羅為細末。每服 二錢,溫酒、鹽湯調(diào)下;米飲亦得,空心日二服。
治秋冬之交,皮膚為寒濕所搏,寒氣內(nèi)折,咳嗽晝夜不已。
陳橘皮(二兩) 麻黃(去節(jié))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麩炒) 五味子 白茯苓(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guī)岱,食后臨臥日三服。
治五臟傷濕,咳嗽痰涎,憎寒發(fā)熱,上氣喘急。
白術(二兩) 五味子 茯苓(各一兩) 甘草(一分) 半夏(四個,洗去滑,切作十六片)
上為銼散,分作十六服。水一盞半,姜五片,入半夏一片,煎七分,空腹服。
治膈氣壅蔽,外感風寒,咳嗽痰涎白沫,胸背痛,不能俯仰,口干咽燥。
烏梅肉(四兩) 紫蘇 木瓜(各二兩) 茯苓(二兩四錢) 甘草(三兩三錢) 檀香(半兩) 人參(七錢) 麝香(一字)
上為末,用蜜一斤、蠟二兩為丸,如櫻桃大。含化,不以時。
治咳嗽肺虛,不能制下,大腸泄瀉,上氣喘咳,服熱藥不效。 人參 款冬花 罌粟殼(等分,醋炙)
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阿膠一片、烏梅半個,同煎七分,去滓,睡正著時急喚醒服。
治肺感寒發(fā)熱,咳嗽衛(wèi)生資格考試網(wǎng)無度。
通明白礬(枯) 成煉鐘乳 寒水石(,水飛過,各等分) 上研勻,炊餅糊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先嚼生姜、胡桃各一片令細,吸太陽氣和藥 咽,仍用茶清或溫酒送下。
治一切咳嗽。虛人老人皆可服。 阿膠(麩炒) 馬兜鈴(各一兩) 五靈脂(研) 桑白皮(各半兩) 甘草(炙,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六分,通口食后夜臥服。
治一切咳嗽,吐痰涎,惡風,不能食。
人參 白術 川芎 當歸 五味子 甘草(炙,一分) 木瓜干 紫蘇子(炒) 茯神 烏藥 (去木) 杏仁(去皮尖,麩炒) 桂心 白芷(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溫服。
治暴咳,失聲不語。
杏仁(去皮尖,研,三兩) 桑白皮 生姜(取汁) 蜜 砂糖(各一兩半) 木通 貝母(各一兩 三錢) 紫菀茸 五味子(各一兩) 上將桑白皮、木通、貝母、紫菀、五味子為銼散,以水三升,慢火熬取一升,裂去滓, 入杏仁、糖蜜、姜汁慢火敖成膏。旋含化。
治元氣虛寒,上氣咳嗽,久年不瘥。
蛤蚧(一對,炙) 成煉鐘乳 款冬花 肉桂 白礬(飛過,別研)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半錢,用蘆管吸之;或覺咽干,即用米飲調(diào)下,空心食前。
治傷風冷嗽,諸未效者。 款冬花(不拘多少)
上一味為粗末。爐上燒,以酒漏蓋吸咽煙,覺咽干口燥,以茶清送下。
治久年咳嗽不愈者。
附子(一枚煨熟新水浸一時久去皮臍焙干)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砂蜜二錢,水一盞,煎七分,通口服。
治肺虛壅,咳嗽喘滿,咯痰血。
杏仁(去皮尖,一兩) 牡蠣( 取粉,入杏仁同炒黃色,去牡蠣粉不用) 青黛(一兩) 上研勻,入黃蠟一兩,熔搜和丸,如彈子大,壓匾如餅。每用中日柿一個去核,入藥在 內(nèi),濕紙裹煨,約藥熔,方取出,去火毒,細嚼,糯米飲送下。一方,名甲乙餅,治咳出血 片,兼涎內(nèi)www.med126.com有血條,不問年久月深,但聲在,一服效。用青黛一分,牡蠣粉二錢匕,杏仁七 粒去皮尖研,蠟丸了,湯使,并同前。
應夢人參散 治風壅痰嗽咯血,及傷寒體熱頭痛。(方見疫病門)
治老少喘嗽神效。
杏仁(去皮尖,炒,一兩半) 甘草(炙) 旋復花(各三兩) 白術 蓮肉(去心皮) 射干(米 泔浸) 前胡 御米(略炒) 百合(水浸去沫) 白扁豆(略炒) 川芎(各三兩) 人參 白茯苓 (各四兩) 神曲(炒,五兩) 桑白皮(炙) 干葛(各六兩) 桔梗(七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食前溫服。
點擊查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