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括】諸風夾熱隱皮膚,凝結難為陡頓除;項頰腫須護喉舌,內(nèi)疏風熱外宜涂。
《內(nèi)經(jīng)》曰∶榮氣不從,逆于肉內(nèi),乃生癰腫。夫小兒風毒者,因驚風之后風從氣行,血從氣使,毒瓦斯蓄于皮膚,流結而為腫毒,遂結頑核赤色,多成腮頰之間,或耳根骨節(jié)之處,重則成癰癤,謂之遁毒風。宜以當歸散倍加枳殼、大黃,或皂角刺、薄荷之類。如結在腮頰者,治用烏豉膏含化,以護咽喉,外則敷以拂毒散。若因跌仆損傷皮膚,風邪侵襲患處面發(fā)腫者,謂之破血傷風,可投疏風散、活血散之類。
夫瘰 之癥,《內(nèi)經(jīng)》謂之結核,究其所因,丹溪所謂五味之濃,郁氣之積,曰風、曰熱,與血相搏而結成者,其始生于耳后、頦下至項者,此出足陽明胃經(jīng)來也,此曰瘰 ;生于缺盆胸側(cè),或在兩脅者,此出手足少陽經(jīng)來也,此曰馬刀,俱zxtf.net.cn/Article/當從其所因究治。其小兒幼弱不堪針灸,但以服餌涂貼之劑,施之可也,然須服引經(jīng)之藥,以除根本,可獲全功耳。此癥服藥,須當臥在床褥,每日作十次咽,服畢安臥。蓋取藥力在膈上故也。若發(fā)于喉下,如帶橫纏者,乃纏喉風也,宜服化毒湯及烏豉膏含化以護咽喉外,但根據(jù)遁毒風治法。如服藥后散止不定,或上頭頂,或游面目,而反復來喉下,如赤紫微浮,中有白突者,陽癥變陰,亢則必害,謂之赤游風毒,亦難治矣。
【附方】
當歸散 見諸瀉癥內(nèi)。
烏豉膏 綿川烏(水浸透去皮臍,五錢炮制) 玄明粉(二錢) 淡豉(三錢) 水浸潤,飯上蒸透杵爛為膏。
拂毒散 半夏 貝母 大黃 樸硝 五倍 上為末醋調(diào)敷
升麻調(diào)經(jīng)湯zxtf.net.cn/rencai/(治陽明經(jīng)) 升麻 干葛 膽草 黃芩 黃柏 歸尾 桔梗 連翹 白芍 知母 黃連 白術三棱 甘草(秤一半為丸,一半作蚊蛆秤五錢) 煎湯送下前丸。
連翹散 柴胡 連翹 歸尾 白芍 生黃芩 白術 天花粉 膽草 炙甘草 三棱 蒼術 黃連 煎湯服法如前。
化毒湯 桔梗 薄荷 荊芥 甘草 牙硝 樸硝 硼砂 雄黃 山豆根 朱砂 為細末,每用一匙或五分,干點舌下,或溫湯濃調(diào),少與含吞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