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所至,太陽病 濕 ,此三種宜應別論,以為傷寒相似,故此見之。
太陽病,發(fā)熱無汗,反不惡寒,名曰剛 。
太陽病,微熱汗出,不惡寒,名曰柔 。(《病源》云惡寒。)
其證身熱足寒,頭強項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搖,卒口噤,背反張者, 病。
太陽病,發(fā)汗太過,因致 。(《素問》曰∶太陽所至,為寢汗 。又云∶肺熱移于腎,傳為柔。始太陽中風,發(fā)熱而過迫肺金,金投子而避害,故移熱于腎水,水為火迫則上升,復凌心位,水入火鄉(xiāng)而為汗,若汗太多,因而熟寐,汗反為冷濕之氣復著太陽經(jīng),故發(fā) 也。)
病臥不著席,小兒腰背去席二指,大人側(cè)掌,為難治。 病脈弦,直上下行。
仲景云∶太陽病證,其身體KT KT 然,脈反沉遲者,為欲作 ,宜桂枝加栝蔞湯。(栝蔞不主中風,項強KT KT ,其意治肺熱,令不能移于腎也,桂枝湯內(nèi)當加栝蔞四兩。)
病不宜大發(fā)汗及針灸,宜小汗之。
柔 宜桂枝加葛根湯。(桂枝湯內(nèi)加葛根四兩。)
剛 宜葛根麻黃湯。(方在解表證中。)
剛?cè)?加減葛根麻黃湯。
葛根 麻黃 生姜(各一兩) 防風 芍藥 白術 人參 芎 黃芩 防己 桂枝 甘草(各半兩) 附子(一枚)
咀,水六升,先煮麻黃、zxtf.net.cn/pharm/葛根數(shù)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飲服一盞,食頃再服,日四五,夜二三。柔 自汗者,去麻黃加葛根成一兩半。
剛 ,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其人必 齒,宜大承氣湯下之。(方在可下證中。)
太陽病,關節(jié)疼痛而煩,脈沉緩,濕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只當利其小便,宜五苓散。(方在可水證中。)
濕家之為病,一身疼,發(fā)熱,身如熏黃,仍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宜黃 湯。
黃 (二兩半) 防己(二兩) 甘草(一兩) 白術 生姜(各一兩半) 棗(十六個)
咀,水四升,煎至二升,去滓,溫飲一盞,食久再服。喘者,加麻黃一兩;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一兩半;氣上沖者,加桂枝一兩半;下有陳寒者,加細辛一兩,服后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坐濃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令微汗出。
濕家,其人但頭汗出,背強,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則噦,胸滿,小便不利,舌上如苔者,此丹田有熱,胸上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飲,口燥故也。
濕家下之,額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
問曰∶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汗出已解,身復痛,何也?答曰∶發(fā)其汗,汗大出者,但zxtf.net.cn/sanji/風氣去,濕氣續(xù)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fā)其汗,但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
濕家病身上疼痛,發(fā)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和無病,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細末瓜蒂,含水搐少許鼻中則愈。
濕家身煩痛,可與麻黃湯內(nèi)加白術二兩。(麻黃湯在可汗證中。)
病者一身盡疼,發(fā)熱,日晡則劇者,此名風濕。此病因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于冷所致也,可與杏仁薏苡湯。
麻黃(一兩半) 杏仁(四拾五枚) 薏苡仁 甘草(半兩)
咀,以水二升,先煮麻黃一二十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溫二三服。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煩痛,不能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宜桂枝附子湯。
此治大便自利,小便不利者。
桂枝(二兩) 附子(二枚) 生姜(一兩半) 大棗(十二枚) 甘草(一兩)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四服。若大便堅,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術二兩,煎如前法。初一二服,身如痹,半日許服之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此乃術、附并走皮膚,逐水氣未得除,故使之耳。
風濕相搏,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極,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被,或有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附子(二枚) 白術(二兩) 桂枝(三兩) 甘草(二兩)
咀,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身腫者加防己二兩;悸氣、小便不利加茯苓一兩半,溢水成四升,煎一升三合。
太陽中熱者, 是也。其人汗出惡寒,身熱而渴,白虎湯加人參主之。(方在厥陰證中。)
太陽中 者,身熱疼重而脈微,此夏月傷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瓜蒂湯主之。
瓜蒂(二十七枚)
水半升,煮取二合半,去滓,溫服。
太陽中 ,發(fā)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而細,芤而遲,小便已,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前開,板齒燥,若發(fā)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反熱甚;下之,則淋甚,宜大小橘皮湯。(大橘皮湯在不可汗證中。)小橘皮湯(主手足冷嘔噦。)
橘皮(二兩) 生姜(四兩)
咀,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作四服,稍熱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