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水谷消磨氣血成,滋榮脈絡壯元精。七情四氣時沖逆,脾胃旋傷懶營運。胃口從此留宿飲,致令津液作痰凝。因而隧道皆壅塞,卻是痰涎滯在經。或癢或麻或痛痹,或留肌膜結瘤癭。皮間腫痛燔如火,心下寒疼冷似冰。流入脅稍成癖積,行來髀 作酸疼;蛉缇d絮如梅核,或若桃膠蜆肉形。吐不出而咽不下,分明郁積在于胸;驗榇孕嘈雜,嘔吐痰涎碧靛青。攻上頭時眩暈倒,眼 口噤耳中鳴。咽喉閉塞牙關緊,噫氣吞酸嘔逆頻。夜臥不安奇怪夢,游風腫痛并無名。怔忡健忘時驚怖,癲走癡呆不識人。久瀉形枯腸積垢,中風癱瘓失聲音。女人白帶男兒濁,經血愆期赤白淋。荏苒做成勞瘵病,風癇螈縱手攣筋。遍身習習如芒刺,一線寒牽背脊心。如斯怪異延纏病,都是痰涎里面生。
【論】夫人之氣道,貴乎清順,順則津液流通,何痰之有也!若氣血津液稍有一時不得營運,則隧道不通,凝滯而為痰、為飲,故有五飲之證生焉。蓋痰之為病匪一,王隱君備言之。然其原有因熱而生痰者,亦有因痰而生熱者,有因風、寒、暑、濕而得者,有因驚而得者,有因氣而得者,有因食積而得者,有因酒飲而得者,有脾虛不能運化而生者,有腎虛不能制火而生者。若熱痰則多煩熱,風痰多成癱瘓奇證,冷痰多成骨痹,濕痰多倦怠軟弱,驚痰多成心痛、癲疾,飲疾多成脅痛、臂痛,食積痰多成癖塊、痞滿,其為病狀,種種難名。治法∶熱痰則清之,濕痰則燥之,風痰則散之,郁痰則開之,頑痰則軟之,食積痰則消之,在上者吐之,在中者下之。中氣虛者,必固中氣以運痰,腎氣虛者,必壯腎水以制火。古方治痰飲類,用汗、吐、下法,此治其標也。若汗、下過多,損其脾胃,則痰易生而轉多,誠非王道之治也。莫若以順氣為先,分導次之。又,痰生于脾胃,宜實脾燥濕,使脾胃調和,飲食運化而痰自不生,此治其本也。
【脈】偏弦為飲,或沉弦滑,或結芤伏,痰飲中節(jié)。
痰飲有五。在zxtf.net.cn/hushi/膈上,瓜蒂散。在腸胃,滾痰丸。在經絡及四肢,皮里膜外,姜汁、竹瀝。在脅下,白芥子.二陳湯治一身之痰。導痰湯、墜痰丸、抑痰丸、清膈化痰丸、潤下丸,此皆治痰之要藥也。
瓜蒂散
吐痰之圣藥,治在膈上。
瓜蒂(七十五個) 赤小豆(七十五個) 人參(半兩) 甘草(三錢)
上為末,每用一錢或半錢,空心韭汁湯下,以吐為度。
滾痰丸
墜痰之圣藥,治在胃腸。
大黃(酒蒸,八兩) 黃芩(酒洗,八兩) 沉香(半兩) 礞石(一兩,捶碎,焰硝 過)
上為細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虛實加減,茶清送下。
二陳湯
總治一身之痰,都管藥也。
陳皮(去白,五錢) 半夏(泡,二錢半) 茯苓(二錢半) 甘草(二錢)
上銼,一劑,姜三片,水煎服。
濕痰,加蒼術、白術。寒痰,倍半夏,甚者,加麻黃、細辛、烏、附之類。痰厥頭痛,亦加半夏。風痰,加南星、枳殼、白附子、天麻、僵蠶、牙皂之類。氣虛者,更加竹瀝;氣實加荊瀝,俱加姜汁。熱痰,加黃芩、黃連。痰因火盛逆上,降火為先,加白術、黃芩、軟石膏、黃連之類。眩暈、嘈雜者,火動其痰也,加山梔、黃芩、黃連。血虛有痰,加天門冬、知母、栝蔞仁、竹瀝、姜汁。滯血者,更加黃芩、白芍藥、桑白皮。血滯不行,中焦有飲者,取竹瀝加生姜、韭汁,飲三、五杯,必胸中躁煩不寧后愈。氣虛有痰,加人參、白術。脾虛者,加白術、白芍藥、神曲、麥芽、升麻。內傷挾痰,加人參、黃 、白術,姜汁傳送。食積痰者,加神曲、麥芽、山楂、炒黃連、枳實。老痰,加海石、半夏、栝蔞仁、香附米、連翹。
導痰湯
即二陳湯加南星(二錢,姜制) 枳殼(二錢,去穣)
墜痰丸
治痰飲。
黑丑(頭末二兩) 枳實(炒,一兩半) 白礬(三錢,枯半) 樸硝(二錢,風化) 枳殼(炒,一兩半)牙皂(一錢,酒炒)
上為末,蘿卜汁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雞鳴時服,初則有糞,后則有痰。
抑痰丸
栝蔞仁(一兩) 半夏(二錢,湯泡) 貝母(三錢,去心)
上為末,蒸餅丸,如麻子大,每服一百丸,姜湯送下。
清膈化痰丸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黃柏(半兩) 山梔(半兩) 香附(一兩半) 蒼術(二兩)
上為末,蒸餅丸,如綠豆大,白湯送下。
潤下丸
降痰甚妙。
南星(一兩) 半夏(二兩,各根據橘紅制法) 黃芩(一兩) 黃連(一兩) 甘草(炙,一兩) 橘紅(半斤,以水化鹽五錢,拌令得所,煮干烘燥)
上為末,蒸餅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風痰多見半身不遂,口眼 斜,筋攣,語澀,癲狂,麻痹,眩暈之病。天麻、白附子、牛黃、膽星、姜制半夏、牙皂、僵蠶、天竺黃治之。丹溪以竹瀝入痰藥化風痰,以稀涎散吐風痰。
稀涎散(方見中風條。)
肥人多濕多痰。蓋濕勝則生痰,故濕多見倦怠,痿弱,泄痢,腫脹之證。蒼術、白術、南星、半夏、海粉、陳皮,濕痰之要藥也。青礞石丸最能消食積,化濕痰。若濕痰甚,喘急者,千緡湯。白濁,因濕痰者,珍珠粉丸。濕痰兼風熱,中和丸。星夏蛤粉丸最燥濕痰。
青礞石丸
風化硝(提凈,三錢,冬月袋盛風化) 青礞石(搗碎,www.med126.com五錢,焰硝等分,同 金色,另研) 南星(五錢) 半夏(五錢) 茯苓(五錢) 黃芩(五錢)
上為末,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
千緡湯(方見喘條。)
珍珠粉丸(方見白濁條。)
中和丸
治濕熱氣痰。
蒼術 黃芩 半夏 香附(各等分)
上為末,粥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湯下。
星夏蛤粉丸
燥濕痰,亦治白濁因痰者。
南星(一兩) 半夏(一兩) 青黛(一兩) 蒼術(一兩) 蛤粉(二兩)
上為末,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湯下。
火痰者,痰因火盛也。蓋痰即有形之火,火即無形之痰。未有有痰而無火,未有有火而無痰者也。痰少則能養(yǎng)胃,火少則能健脾。痰勝,則泛濫洋溢,以生諸病。火勝,則煎熬攻擊,以生諸病。痰隨火而升降,火領痰而橫行。火者,助痰為虐之賊也。然亦各有所借∶火借氣于五臟,而勢始盛;痰借液于五味,而形乃成。氣有余,則化為火;液有余,則化為痰。氣能發(fā)火,火能役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順其氣也。治火之藥,如∶芩、連、白術、青黛、軟石膏等;鸾,然后治痰。眩暈嘈雜者,是火動其痰也,二陳加芩、連、山梔。噫氣吞酸者,是痰因火上逆也,茱連丸,或二陳加南星、芩、連、青黛;鹗⑸嫡,潤下丸。痰稠濁,吐咯不出者,是火郁其痰,清膈化痰丸、梔子金花丸主之。
茱連丸(方見火條。)
梔子金花丸(方見火條。)
脾胃受傷,清氣陷下,飲食不化,痰易生而多者,枳實、白術、曲 、半夏、陳皮、茯苓之類,是治其本也,或枳術丸加橘、半、曲 。脾胃虛者,六君子加升麻提起。內傷挾痰者,必用黃 、白術、陳皮、半夏,姜汁竹瀝傳送。食積痰,實者,墜痰丸;若虛,煎補氣藥送下。食積痰飲,喘急者,黃栝蔞丸,或青礞石丸。
枳術丸(方見內傷條。)
即四君子湯加陳皮、半夏。(方見脾胃條。)
黃栝蔞丸
栝蔞仁 半夏(姜制) 山楂 神曲(炒,各等分)
上為末,栝蔞水丸,如綠豆大,姜湯竹瀝送下二、三十丸。
青礞石丸(方見前濕痰。)
老痰者,積久稠粘,咯吐不出。惟在開其郁,降其火,順其氣,軟其堅,化凝結之痰,緩以治之,庶可取效。故宜海石、香附、栝蔞、半夏、貝母、芒硝、桔梗、五倍子之類。王汝言化痰丸、潤下丸、青礞石丸皆能治老痰也。郁痰吐咯不出者,以苦梗開之,或用二陳湯探吐,鵝翎攪,去其痰,或用鹽湯探吐。
王汝言化痰丸
天門冬(一兩) 黃芩(酒炒,一兩) 海粉(另研,一兩) 栝蔞仁(另研,去油,一兩) 橘紅(一兩) 桔梗(五錢) 連翹(五錢) 香附(鹽水浸周時,炒,五錢) 青黛(另研,二錢) 芒硝(另研,三錢,風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