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第二節(jié) 臨床診斷中常用的血清酶類及其同工酶
    

臨床生物化學:第二節(jié) 臨床診斷中常用的血清酶類及其同工酶

上一節(jié)介紹了血清中酶濃度變化的機制以及在判斷血清中酶測定結(jié)果的意義時必須注意的一些事項,但在具體應(yīng)用各種酶測定來診斷疾病時,還各有其特點。臨床醫(yī)師多從疾病出發(fā),將酶測定結(jié)果和其它各種檢查結(jié)果綜合起來,分清主次,辨證地加以應(yīng)用;對一個檢驗醫(yī)師而言,單從…

上一節(jié)介紹了血清中酶濃度變化的機制以及在判斷血清中酶測定結(jié)果的意義時必須注意的一些事項,但在具體應(yīng)用各種酶測定來診斷疾病時,還各有其特點。

臨床醫(yī)師多從疾病出發(fā),將酶測定結(jié)果和其它各種檢查結(jié)果綜合起來,分清主次,辨證地加以應(yīng)用;對一個檢驗醫(yī)師而言,單從這方面考慮顯然是不夠的,還應(yīng)對具體每個酶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這樣才能為臨床提供咨詢,解釋好各項測定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

本節(jié)以常用的具體酶為中心,系統(tǒng)介紹該酶在臨床論斷中的應(yīng)用,包括該酶的作用、性質(zhì)特點、組織分布與其臨床應(yīng)用價值。

一、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肌酸激酶(CK)催化下列反應(yīng):

以前臨床常習慣將此酶稱為肌酸磷酸激酶(CPK),此名稱不確切,目前國外已摒棄不用。此反應(yīng)逆向反應(yīng)速度約為正向反應(yīng)速度6倍,與大多數(shù)激酶一樣,Mg2+為它的輔基,需雙硫鍵維持酶的分子結(jié)構(gòu)。測定酶活性時必須加入巰基化合物,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目前最常用的激活劑。

CK作用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鍵,是肌肉收縮時能量的直接來源,在3種肌組織和腦組織中含量最高。

CK是由兩種不同亞基(M和B)組成的二聚體,這樣正常人體組織常含3種同工酶,按電泳速率快慢順序分別為: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除細胞質(zhì)外,在心肌、骨骼肌和腦等組織細胞的線粒體內(nèi)還存在另一種結(jié)構(gòu)不同的CK,它也是二聚體,常簡寫為CK-MiMi,電泳時速度最慢,故命名為CK4。

【組織分布】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腦組織中,此外還存在于一些含平滑肌的器官如胃腸道,子宮內(nèi)。而在肝、紅細胞中含量極微或者沒有。

骨骼肌無論在每克組織含量(328U/G濕重)還是絕對含量上都大大超過其它組織和器官。其中主要為CK-MM,不含CK-BB,僅有少量CK-MB(<3%)。心肌中CK雖只有骨骼肌的1/10(313U/G濕重),但CK-MB占CK總量的14%-42%,這在人體中是絕無僅有的。腦組織以及其中含平滑肌器官中的CK則幾乎全部是CK-BB,它同時也是人胚胎中CK的主要存在形式。

【生理變異】

年齡、性別和種族對CK含量都有一定影響。

新生兒CK常為正常成年人的2-3倍?赡芘c分娩時骨骼肌損傷和缺氧有關(guān),過6-10周可逐步下降接近成年人值。

CK含量和肌肉運動密切相關(guān),其量和人體肌肉總量有關(guān),男性參考值高于女性可能與這點有聯(lián)系。國外調(diào)查,白種男性CK均值只為黑種人的66%,可能與種族有關(guān),但也不排除兩個人種之間體力勞動的差別。

【標本的采集、處理和貯存】

雖然紅細胞中不含CK,但含有大量腺苷酸激酶(AK),目前常用的測CK的酶偶聯(lián)法的反應(yīng)體系中含有ADP。AK催化下列反應(yīng):

生成的ATP在指示酶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作用下,可使NAD+生成NADH,340nm處吸光度升高,引起CK人為地升高。為去除AK的干擾,不少試劑盒中加入AK的抑制劑二腺苷-5-磷酸(DAPP)和AMP。但也有些試劑中未加入DAPP,此時溶血標本將產(chǎn)生明顯干擾。

肝素外,其它常用抗凝劑都能抑制CK活性。如不能及時測定,可將血清放冰箱貯存,-20℃中可長期保存。

【參考值范圍】

成年男性參考上限為180U/L(37℃),女性為130U/L(37℃)。

正常血清中用電泳法查不到CK-BB,CK-MB不超過5%,如用免疫法測CK同工酶,依方法不同結(jié)果有異,可參考有關(guān)文獻。

【臨床應(yīng)用】

CK及其同工酶是目前世界上臨床測定次數(shù)最多的酶,80年代初期統(tǒng)計分別達一億次和一千萬次。這是因為CK在骨骼肌、心肌和腦疾患時常明顯升高,如同時測定同工酶還有助于疾病的鑒別診斷。表7-4是各種疾病時CK的變化。

此酶測定主要用于早期診斷AMI和判斷溶栓治療的療效以及判斷疾病預(yù)后,特別在無Q波型AMI,此時心電圖無Q波變化,常需其它檢查來協(xié)助臨床醫(yī)師診斷和鑒別診斷AMI。目前有些國外學者認為在診斷AMI不需要同時作許多酶,只要單測CK一項即可。這是因為:

⑴心肌細胞含有大量CK:按每克組織含酶量計算,CK超過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AST,即谷草轉(zhuǎn)氨酶)和乳酸脫氫酶(LD)等。所以當發(fā)生AMI、心肌細胞壞死時,釋放出來的CK量超過其它酶。

⑵CK由于分子量不大,而且大量存在于胞質(zhì)中,所以在各種酶中最早進入血液:一般在AMI后4-8小時就可能超過參考值上限。LD由于分子量大(約為125000),故增高明顯遲于其它酶。同樣線粒體中的酶,如線粒體AST在血中濃度升高明顯推遲。

表7-4 總CK和CK同工酶在疾病時的變化

疾病總CKCK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AMI)常用酶中CK增高最早(4-8h),24h達峰值,2-3d恢復(fù)正常,中度升高,常在3000U/L以下診斷AMI“金標準”(>6%),增高稍早于總CK(?),2-3天恢復(fù)正常
心肌炎(病毒性,風濕性)急性期輕度升高,可達5倍正常上限CK-MB可增高
心導(dǎo)管,冠狀動脈造影可有中度升高一般無變化
運動試驗)可輕度升高CK-MB正常
肌肉損傷(挫傷、手術(shù),肌注藥物、癲癇、酒精和毒素中毒,過度運動)升高程度和損傷程度有關(guān),嚴重病例可達10000U/L以上,肌注藥物引起CK升高,一般不超過正常上限2倍,持續(xù)不超過一天主要為CK-MM升高,CK-MB絕對值雖可升高,但百分比<6%
肌萎縮(Duchenne和Becker型)有癥狀患者CK可達50倍正常上限,女性攜帶者CK可為3-6倍正常上限,可查CK以篩選攜帶者有些患者也可出現(xiàn)CK-MB升高
多發(fā)性肌炎與肌炎CK明顯增高主要為CK-MM
神經(jīng)性肌肉疾患CK正常無變化
腦血管意外(腦出血,腦血栓)部分患者血中和CSF中CK升高CK-BB可增高
惡性腫瘤約10%病例CK-BB升高
甲狀腺功能低下可高達50倍正常上限主要累及CK-MM
Reye綜合征明顯升高可在達70倍正常上限主要為CK-MM
臥床患者程度不等地下降主要為CK-MM
甲狀腺功能亢進程度不等地下降主要為CK-MM
激素治療個別患者可下降主要為CK-MM
Ⅰ型巨CK血癥電泳位于CK-MB和CK-MM之間可能是CK和IgA,或IgG復(fù)合物
Ⅱ型巨CK血癥電泳位于CK-MM后面,為線粒體CK和其聚合體

(3)由于CK主要存在于肌肉組織中,其它臟器如肝、腎、血細胞中含量極微:在診斷AMI時,其特異性遠比一般代謝酶如LD、AST等為高,特別是溶血標本對CK測定結(jié)果影響較小。

近年來國內(nèi)外使用動態(tài)法測定酶活性,大大提高了CK測定的準確性和重復(fù)性,并且可以在很短時間(約5分鐘)測定完畢,特別適合于急診患者。但CK測定的局限性也很明顯,由于CK大量存在于3種肌肉組織中,尤其是骨骼肌中CK含量不論按濃度含量或按全身總量計算都大大超過心肌。因此骨骼肌局部或全身疾病都很容易引起血中總CK活性升高。血CK的極度增高主要見于全身疾病。曾有一例橫紋肌溶解癥患者,血中CK含量高達100000U/L,而在AMI時,就是大面積梗死,血中CK含量也很少超過3000U/L。肌注某些藥物也可能引起CK一過性升高,但一般不超過正常上限值的2倍,持續(xù)時間不超過1天。因此國外有些醫(yī)院將CK參考值上限的2倍作為診斷AMI的判斷值,以減少假陽性。盡管CK測定診斷AMI的靈敏度很高,但特異性卻明顯偏低,其假陽性率達15%-30%。CK在體內(nèi)的半壽期明顯比其它酶短,心肌組織一次梗死后,CK急劇升高并很快恢復(fù)正常(48-72小時),這樣在亞急性心肌梗死時CK可能正常,但其它酶如AST,特別是LD很可能居高不下。

以往對CK診斷AMI常強調(diào)下列幾點:①AMI發(fā)病后8小時內(nèi)查血CK不高,不應(yīng)輕易除外AMI診斷,并以此結(jié)果作為基礎(chǔ)值,和以后測定值作比較,任何懷疑AMI者應(yīng)盡早抽血送檢;②發(fā)病后24小時CK測定結(jié)果臨床意義最大,因為此時正當CK的峰值時間,如不超過正常值上限可排除AMI診斷;③發(fā)病后48小時內(nèi)應(yīng)多次測CK活性,如不出現(xiàn)一個典型升高和下降的過程,應(yīng)懷疑AMI的診斷。

近年文獻指出,某些AMI患者血中CK可以不超過正常值,特別是不超過參考值上限的2倍,這些病例又多見于無Q波心肌梗死。長期以來認為CK峰值高低對AMI預(yù)后判斷有一定價值。

CK-MB由于大量存在于心肌組織中,其它組織和器官中含量很少,所以CK-MB是目前診斷AMI的一個極其可靠的生化指標,特異性可達95%乃至更高。一般認為其靈敏度比CK總活性稍差,但也有文獻報道,約有12.5%AMI患者總CK不高,但CK-MB超過正常。

CK-MB測定方法和試劑盒很多,同一標本不同實驗室往往結(jié)果不同。從測定原理來分,可分為測酶活性與酶質(zhì)量兩大類方法。第一類方法先用物理、化學和免疫等各種手段將CK-MB和其它同工酶分開,然后根據(jù)酶的催化活性測CK-MB濃度,用活性單位/升(U/L)或百分比報告結(jié)果。測酶質(zhì)量方法則是利用CK-MB的抗原性,根據(jù)抗原抗體反應(yīng)測CK-MB酶蛋白濃度,單位為μg/L。兩者結(jié)果有時不一致,因為如酶變性失活但仍保留抗原性,此時用測酶活性的方法結(jié)果不高,但用測質(zhì)量方法可以增高。80年代早期德國學者根據(jù)此結(jié)果認為AMI患者血中存在著滅活的CK。但最近用改進方法測CK-MB,發(fā)現(xiàn)兩法差異不大。國內(nèi)普遍使用測酶活性方法,目前較多使用電泳方法分離CK-MB。電泳法特點是準確可靠,當出現(xiàn)一些異常同工酶如巨CKⅠ、巨CKⅡ等,從電泳圖譜上很容易發(fā)現(xiàn),并可通過光密度計進行定量測定,不會將CK-BB和各種異常同工酶誤認為是CK-MB而誤診。其主要缺點是靈敏度較差。

近年來國內(nèi)一些單位用免疫抑制法測CK-MB,其原理為抗M亞單位的抗血清可以和CK-MM及CK-MB中的M亞單位形成抗原抗體復(fù)合物,從而完全抑制M亞單位的酶活性,因為正常血清中幾乎無CK-BB,故將此值乘以2可以認為大致代表CK-MB的活性。此法簡單迅速,缺點是特異性差,如患者血清中還存在著CK-BB或者異常CK時,都將出現(xiàn)假陽性。故可作為過篩試驗,如有疑問時用電泳法核實。另外此法正常值明顯高于其它方法。如Sclavo公司試劑盒的正常值為18U/L,而電泳等其它方法都是<5U/L。有人認為這是因為CK-MM還可以進一步分為若干亞型,一般抗MM血清對MM3抑制較好,但對MM1抑制較差,而正常情況下血中MM亞型的存在以MM1為主,故導(dǎo)致正常值明顯偏高。AMI第一天血中以MM3為主,但第二天以后則以MM1為主,因此使用此類方法診斷AMI和解釋結(jié)果時應(yīng)謹慎。

國外從80年代初建立了多種測CK-MB酶質(zhì)量的方法。應(yīng)用最多的是美國Hybriteeh公司的ELISA方法,正常人在5μg/L以下,此法結(jié)果和電泳法相關(guān)良好。缺點是測定時間長達半天,只適合成批標本。近兩年來應(yīng)用單克隆技術(shù)制備出特異性極高的只和CK-MB作用的抗血清,并已有多種試劑盒供應(yīng)。最近Deerson以CK-MB≥10μg/L以及CK-MB指數(shù)≥3.0(μg/UCK×100)為AMI診斷標準。CK-MB單克隆抗體方法簡單,特異性高,是目前重點發(fā)展的方法,近來有人認為此法有助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診斷,可惜國內(nèi)應(yīng)用不多。

CK-MB的局限性在于骨骼肌損傷時也可能釋放出一定量的CK-MB。雖一般認為骨骼肌含有的CK-MB在總CK中不超過5%,但也有例外。Evans報道1例橫紋肌肉瘤的CK-MB高達274U/L,占總CK的28%。因此當CK-MB增高時,臨床也應(yīng)考慮有無非心肌來源的可能性。

骨骼肌中有大量CK,所以CK明顯升高(3000U/L)大都見于肌肉疾病。此時CK測定用于鑒別肌萎縮病因,如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萎縮患者,常在臨床前期血中CK就可中度和高度增加。該病是伴性遺傳,在75%女性Duchenne型肌萎縮攜帶者和50%女性Becker型肌萎縮攜帶者血中也可查到CK升高。此外各種原因(病毒,細菌和寄生蟲)引起的肌肉感染性疾病都能引起CK升高。但由于神經(jīng)疾病引起的肌萎縮癥,CK常不增高。

腦中雖含有較大量CK,腦血管意義時有大量CK釋放入組織間隙,但由于血腦屏障存在,只能在部分病例中查到血中和腦脊液中CK升高,以及出現(xiàn)CK-BB,但陽性率不高,這妨礙了CK在這方面的臨床應(yīng)用。

人胚胎期主要為CK-BB,有人根據(jù)“癌胚”理論,提出CK-BB可作為腫瘤標記物,可惜的是陽性率不高,只占惡性腫瘤的10%左右。

二、乳酸脫氫酶(LD)及其同工酶

乳酸脫氫酶(LD)酶催化下列反應(yīng):

不同方法測出LD結(jié)果差異較大,這是因為LD有5種不同的同工酶,每種同工酶的最適反應(yīng)條件不同。例如同為催化乳酸變?yōu)楸,LD1的最適pH為9.8,而LD5的最適pH為8.8。很難找出一個測定血清總LD的最適條件,檢驗醫(yī)師在解釋測定結(jié)果時應(yīng)加以注意。

LD催化反應(yīng)是無氧糖酵解的最終反應(yīng),廣泛存在于人體各組織中,故測總酶臨床意義不大,但LD是由兩種不同亞基(M,H)組成的四聚體,形成5種結(jié)構(gòu)不同的同工酶,其中H型亞基中酸性氨基酸較多,電泳時負電荷多,因此電泳速率較快。按電泳向陽極泳動快慢,分別命名為LD1(H4),LD2(H3M),LD3(H2M2),LD4(HM3)和LD5(M4)。

【組織分布】

LD雖廣泛存在于人體各組織中,但是不同組織中同工酶組成有差異,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LD1為主,心肌為此類代表,LD可占總酶活性50%以上,此外有紅細胞等。另一類以LD5為主,以橫紋肌為代表,此外有肝臟等。第三類以LD3為主,脾、肺為此類代表。LD主要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線粒體中未查到。

【生理變異】

血清LD高低和性別關(guān)系不大,嬰兒酶活性可達成年人兩倍,兒童和少年活性比成年人高10%-15%,血清LD同工酶目前常用電泳法測定,由于具體方法差異,各學者報告的結(jié)果出入較大,但在成年人存在著如下規(guī)律:LD2>LD1>LD3>LD4>LD5,值得注意的是有學者報告,部分正常兒童血中LD1可大于LD2。

【標本的采集、處理和貯存】

由于血小板中也含大量LD,血清中和血漿所測LD有一定差異,一般都選用血清為測定標本,采血后應(yīng)迅速分離血清,因紅細胞中LD含量比血清高100倍以上,不宜用溶血血清為測定標本。

LD尤其是LD4和LD5與其它酶不同,不是熱變性而是冷變性,在4℃貯存活性下降快于室溫25℃,一般說25℃放2-3天LD活性變化不大,有條件者最好還是在采血后24小時內(nèi)測定,標本應(yīng)貯存于室溫。

【參考值范圍】

根據(jù)催化反應(yīng)方向的不同,有兩大類測LD方法,一大類為國際臨床化學協(xié)會(IFFC)推薦方法,以丙酮酸為底物,其參考值范圍為8www.med126.com0-500U/L(37℃);另一大類以乳酸為底物,在我國應(yīng)用較普遍,其參考值范圍為50-150U/L。

【臨床應(yīng)用】

LD及其同工酶是臨床上常用酶之一,尤其是LD同工酶和CK-MB是臨床常規(guī)實驗室最常測的兩種同工酶。臨床常用于診斷和鑒別診斷心、肝和骨骼肌的疾病。表7-5是LD及其同工酶在這些疾病時的變化情況。

表7-5 總LD和LD同工酶在疾病的變化

疾病總LDLD同工酶
AMI常測酶中,升高最慢(8-10h),但升高時間最長(5-10d),峰值可達10倍正常上限LD1>LD2,并可持續(xù)到兩周(部分病例總LD正常)
充血性心衰,心肌炎可升高達5倍正常上限LD1>LD2
巨細胞性貧血可升高達5倍正常上限,治療正確迅速下降LD1>LD2
病毒性肝炎部分病例可升高達5倍正常上限LD5>LD4(部分病例總LD正常
肝硬化常輕度升高LD5明顯升高,LD5>LD4
原發(fā)性肝癌部分病例升高LD5明顯升高,LD5>LD4
梗阻性黃疸不定常LD4>LD5
肌肉損傷視損傷程度不同而異以LD5升高為主
肌萎縮可高達10倍正常上限以LD5為主
某些惡性腫瘤(白血病,結(jié)腸癌……)可升高,個別病例高達5倍正常上限以LD3為主,LD3>LD1
變異某些病倒,電泳出現(xiàn)LD6,常顯示預(yù)后不佳

實用中此酶用于診斷AMI,特別是亞急性AMI。在AMI時,LD由于分子量較大(125000),在常用酶中升高最遲,但其半壽期較長,增高持續(xù)時間可達5-10天,此時其它酶活性已恢復(fù)正常,在亞急性AMI診斷上有一定價值?上У氖牵琇D總酶診斷AMI的特異性較差,很多其它疾病,此酶都升高。LD同工酶則不同,診斷特異性可達95%以上,僅次于CK-MB,甚至有學者認為,只要測此二同工酶,不需作其它酶學檢查就可診斷AMI。LD同工酶的高特異性是因為人體各組織器官中LD同工酶的分布情況并不相同,除心肌外,只有少數(shù)器官如紅細胞中的LD是以LD1為主,絕大多數(shù)的AMI患者血中的LD同工酶都可出現(xiàn)LD1>LD2變化,即所謂的“反轉(zhuǎn)”(flip)類型變化,其持續(xù)時間甚至可超過總LD升高時間,達兩周之久。臨床上可見部分患者在恢復(fù)期,所有酶活性都降至正常,但仍有“反轉(zhuǎn)”類型的LD同工酶變化,這些患者常有復(fù)發(fā)傾向,除AMI和心肌損傷,此種“反轉(zhuǎn)”類型變化還見于溶血性貧血和巨細胞性貧血,但此類疾病在臨床上不難與AMI相區(qū)分。

60年代臨床上曾經(jīng)用過所謂“α-羥丁酸脫氫酶”的測定來診斷AMI。實際上并不存在這種酶,所測的主要是LD1的活性,目前國外已較少測定此酶而改用更精確的測LD同工酶的方法。

其次,LD及其同工酶常用于肝臟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由于肝細胞中主要為LD1,在肝實質(zhì)病變時常出現(xiàn)LD5>LD4,但由于正常血清中LD5含量很少,不少病例就是出現(xiàn)同工酶異常LD5>LD4時,總LD活性仍為正常,故LD同工酶檢查陽性率遠高于總LD,一般在膽道疾患或梗性黃疸早期未累及肝實質(zhì)時,不出現(xiàn)LD5>LD4,仍為LD4>LD5。值得注意的是,在骨骼肌疾病和損傷時,也會出現(xiàn)類似變化,臨床上診斷各型肌萎縮也常測定LD及LD同工酶,早期常為LD5升高,但在晚期LD1和LD2也升高。

惡性腫瘤可由于腫瘤細胞惡性增長和壞死而引起血清LD升高,如轉(zhuǎn)移到肝臟往往伴有LD4和LD5升高,此外一部分腫瘤,如白血病等常有LD3和LD4的增高。

三、氨基轉(zhuǎn)移酶(ALT,AST)及其同工酶

氨基轉(zhuǎn)移是氨基酸代謝中基本生化反應(yīng)之一,在機體內(nèi)存在著多達60種氨基轉(zhuǎn)移酶,丙氨酸基轉(zhuǎn)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是其中最重要的兩種。

ALT催化下列反應(yīng):

AST催化下列反應(yīng):

它們都需要磷酸吡哆醛(維生素B4)為輔基,不含磷酸吡哆醛的酶蛋白稱為脫輔基酶蛋白,沒有催化活性。血清除含有有活性的全酶外,還有部分不含磷酸吡哆醛的酶蛋白,如在測定前,先加入足量磷酸吡哆醛,所測血清轉(zhuǎn)氨酶活性常有明顯升高。

AST有兩種受不同基因控制的同工酶分別存在于細胞質(zhì)(c-AST)和線粒體(m-AST)中,而一般認為ALT不存在同工酶,我國學者證實在人組織和血清中也存在類似AST的兩種同工酶,即細胞質(zhì)ALT(c-ALT)和線粒體ALT(m-ALT)。

【組織分布】

AST廣泛存在于多種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順序為心臟、肝、骨骼肌和腎,還有少量存在于胰腺、脾、肺及紅細胞中,肝中AST大部分(70%)存在于肝細胞線粒體中。

ALT也廣泛存在于多種器官中,含量最多的不是心臟,而是肝,順序為肝、腎、心、骨骼肌等,與AST相比,在各器官中含量都比AST少,肝中ALT絕大多數(shù)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只有少量在線粒體中。

【生理變異】

此二酶生理變異較小,性別、年齡、進食、適度運動對酶活性無明顯影響,每天雖有生理性波動,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7-6 ALT和AST在疾病時的變化

疾病ALTASTAST/ALT
病毒性肝炎隨不同病期和嚴重程度而異,常明顯升高,可達10-100倍正常上限同ALT,但程度沒有ALT明顯,恢復(fù)到正常早于ALT<1.0
重癥肝炎不超過20倍正常上限,出現(xiàn)“肝疸分離”增高程度常超過ALT>1.0
肝硬化變化不定,常輕度增高同ALT,但增高程度常超過ALT>1.0
右心衰竭合并肝溢血正常或輕度升高,個別可高達10倍正常上限增高程度常超過ALT>1.0
梗阻性黃疸變化不足,常不超過5倍正常上限同ALT不定,常<1.0
Gilbert綜合征無變化無變化
溶血性黃疸無變化無變化
AMI正常或輕度升高明顯升高,與CK和LD相比,無何優(yōu)點>1.0
心肌炎正;蜉p度升高急性期可輕度升高>1.0
肌肉損傷正常或輕度升高可高達2-5倍正常上限>1.0
肌萎縮明顯上升,可達8倍正常上限同ALT>1.0

【標本的采集、處理和貯存】

紅細胞中AST和ALT分別為血清含量的15倍與7倍,所以明顯溶血標本不宜測此二酶。

宜采用血清為測定標本,此二酶在4℃冰箱中貯存一周,活性無明顯變化,最好不要冰凍,因為在融凍時很容易破壞酶的活性。

【參考值范圍】

一般臨床使用方法中不加入磷酸吡哆醛,其參考值范圍較加入磷酸吡哆醛的為低,ALT為5-40U/L(37℃),AST為8-40U/L(37℃)。

【臨床應(yīng)用】

根據(jù)此二酶在人體器官中分布情況,臨床醫(yī)師習慣將ALT用在診斷肝臟疾病,測定AST診斷AMI。在AMI時,不論在出現(xiàn)升高時間,還是升高持續(xù)時間,其變化介于CK和LD之間,無特殊價值,隨診斷AMI的新試驗日益增多,國外已建議不用。ALT在AMI時一般不增高或輕度增高,明顯升高常說明有右心衰竭合并肝淤血,m-AST變化比總酶更慢,但其增高程度與壞死病變程度密切相關(guān),是判斷AMI預(yù)后的一個很好指標。

目前轉(zhuǎn)氨酶測定主要用于肝膽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ALT是我國目前測定次數(shù)最多的酶,假如能同時測定AST,并計算出文獻上常提到的Deritis比值,即AST/ALT之比,在診斷和鑒別診斷上將是很有用的。

(一)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

以前常簡稱GPT,近年來國外多以ALT為此酶縮寫。ALT是我國測定次數(shù)最多的酶,這是因為我國肝炎較多,而肝是含ALT最豐富的器官,且大部分存在于肝細胞的胞質(zhì)中。肝炎時,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由于肝細胞中ALT濃度約比血清高7000倍,只要有1/1000的肝細胞中的ALT進入血液就足以使血中ALT升高1倍,故此酶是肝損傷的一個很靈敏指標。肝炎時早在黃疸前期就升高,峰值可達數(shù)千單位,為正常上限的百余倍。一般而言在急性肝炎時,血清ALT活性高低與臨床病情輕重相平行,又由于ALT半壽期較長,往往是肝炎恢復(fù)期最后降至正常的酶,是判斷急性肝炎是否恢復(fù)的一個很好指標。此外在慢性肝炎特別是慢性活動性肝炎ALT也經(jīng)常升高。因此臨床醫(yī)師對急慢性肝炎患者經(jīng)常檢查ALT并據(jù)此診斷和判斷病情。

應(yīng)注意兩種情況,重癥肝炎時由于大量肝細胞壞死,此時血中ALT可僅輕度增高,臨終時常明顯下降,但膽紅素卻進行性升高,即所謂的“膽酶分離”,常是肝壞死征兆。另一種情況是少數(shù)人血清中ALT長期持續(xù)升高,肝穿無明顯病理改變,預(yù)后良好,對此現(xiàn)象目前仍在研究之中。

肝炎時ALT常有明顯變化,但不能反過來認為凡ALT升高者就有肝炎,其它肝膽疾病如膽石癥、膽囊炎、肝癌和肝淤血時也可升高。由于肝臟以外不少器官也含有ALT,因此在AMI、多發(fā)性肌炎、急性腎盂腎炎等患者血中ALT也可升高,但一般而言,這些疾病ALT升高很少超過正常上限10倍,常以400U/L為界,超過此值絕大多數(shù)可診斷為肝炎。但也有例外,有人報告?zhèn)別肝淤血、膽石癥等患者可超過此界,但在這種情況時,ALT變化往往很快,過幾天復(fù)查,ALT就可降至400U/L以下。

(二)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

以前常簡稱GOT,現(xiàn)多以AST為縮稱,既往認為AST主要存在于心肌中,主要用于診斷AMI。但目前由于AST在AMI時升高遲于CK,恢復(fù)早于LD,故診斷AMI價值越來越小,國外不少學者認為診斷AMI,完全可以不測AST。

另一方面肝中AST含量雖低于心肌,但絕對含量(U/mg)仍高于ALT。肝中AST和ALT含量比值約為2.5:1.0。只是由于ALT主要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AST主要存在于線粒體中,病變較輕的肝臟疾病如急性肝炎時血中ALT升高程度高于AST,但在慢性肝炎,特別是肝硬化時,病變累及線粒體,此時AST升高程度超過ALT。故在國外對疑是肝炎患者常同時測AST和ALT,并計算AST/ALT比值,正常約為1.15,急性肝炎第1、2、3和4周分別為0.7、0.5、0.3和0.2。如比值有升高傾向,應(yīng)注意有無發(fā)展為慢性肝炎可能,慢性肝炎時可升到1.0以上,肝硬化時可達2.0,此比值對判斷肝炎的轉(zhuǎn)歸特別有價值。

四、堿性磷酸酶(ALP)

堿性磷酸酶(ALP)是指一組底物特異性很低,在堿性環(huán)境中能水解很多磷酸單酯化合物的酶,需要鎂和錳離子為激活劑。近年為認為ALP真正作用是將底物中磷酸基團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含羥基基團化合物上,磷酸乙醇胺有可能是ALP在體內(nèi)作用的底物。

ALP確切的生理作用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骨中ALP和骨的鈣化作用密切相關(guān),成骨細胞中的ALP作用產(chǎn)生磷酸,與鈣生成磷酸鈣沉積于骨中。ALP還廣泛存在于肝細胞血竇側(cè)和膽小管膜上、腎近側(cè)曲管刷狀緣和小腸粘膜的微絨毛,據(jù)此推測它可能還與物質(zhì)的吸收和運轉(zhuǎn)過程有關(guān)。

各器官的ALP在理化性質(zhì)都有些差異,臨床上長期認為存在著肝、骨、小腸和胎盤等ALP,在病理時還可能出現(xiàn)“高分子”ALP,以及一些和腫瘤有關(guān)的變異ALP,如Regan、NagaoALP等。深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ALP主要受3個基因位點控制,相應(yīng)生成3大類ALP,即小腸、胎盤和組織非特異ALP,后者包括臨床上所謂的骨、肝、腎等組織器官,它們的氨基酸結(jié)構(gòu)類似,抗原性無差別,這些酶電泳速率和對不同抑制劑反應(yīng)差異來自ALP中所含糖基的不同。

【組織分布】

ALP廣泛存在于機體各組織器官中,按每克濕組織ALP含量多少排列,順序為肝、腎、胎盤、小腸、骨等。

【生理變異】

總論中已經(jīng)提到ALP變化與年齡密切相關(guān),簡言之,新生兒ALP略高于成年人,以后逐漸增高,在1-5歲有一次高峰,可達成年人上限2.5-5倍,以后下降,到兒童身長增高期又再次上升,第二高峰在10-15歲之間,可達成人上限4-5倍。20歲后降至成年人值,到老年期又輕度升高,可能與生理性的激素變化有關(guān)。

孕婦血清ALP在妊娠3個月即開始升高,9個月可達峰值,約為正常值的2倍,ALP升高可維持到分娩后1個月,升高的ALP來自胎盤,和胚泡壁的細胞滋養(yǎng)層的發(fā)育程度直接相關(guān)。

高脂餐后,血清ALP活性升高,尤以血型為O型或B型的分泌型(唾液中可分泌血型抗原者)人群更為突出,增高的ALP多為小腸ALP。

【標本的采集、處理和貯存】

為避免脂肪餐的影響,宜空腹采血,除肝素外,其它常用抗凝劑可與Mg2+作用,引起ALP活性下降。最好用血清為測定標本,紅細胞膜上有ALP,明顯溶血標本會干擾測定結(jié)果。

ALP在室溫和冰箱放置后,活性逐漸升高,可增加5%-10%。冷凍血清融凍后,其中活性開始偏低,以后慢慢升高。所以應(yīng)在采血當日就測定ALP活性。

目前常用的凍干質(zhì)控血清,復(fù)溶后ALP活性常有一個活性升高過程,有些制品復(fù)溶24小時后,活性可升高50%-100%,使用時應(yīng)加以注意。

【參考值范圍】

ALP測定結(jié)果與所用方法種類和測定溫度密切相關(guān),就是同一底物,因緩沖液不同,其結(jié)果可有2-3倍差異,目前國內(nèi)應(yīng)用較多的方法中以磷酸對硝基酚為底物,2-氨基-2-甲基丙醇為緩沖液,在37℃測定時,成年人參考值范圍為20-110U/L。

ALP在不同年齡人群中有較大差異,在以上有關(guān)章節(jié)中已加以論述,解釋結(jié)果時必須加以注意。國外文獻指出ALP雖然有較大的人群差異,但是個體間差異很小。有條件應(yīng)將測定結(jié)果與被測者的“正常值”進行比較。

【臨床應(yīng)用】

ALP早在本世紀30年代就用于臨床,是臨床醫(yī)師非常熟悉的酶之一,在70年代前ALP是世界上臨床測定次數(shù)最多的酶,主要用于骨骼和肝膽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和臨床鑒別診斷,可參見下表:

表7-7 堿性磷酸酶在疾病時的變化

(缺)

ALP和骨化過程密切相關(guān),很多骨骼疾病如變形性骨炎(Paget病)、副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佝僂病、軟骨癥、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骨腫瘤、骨折和肢端肥大癥的患者血中ALP都可升高,尤其是變形性骨炎,增高非常明顯,可達正常上限值的50倍。此病在我國少見,我國常用于早期診斷佝僂病和軟骨病,ALP升高早于血鈣、磷變化以及X線檢查,是一個很靈敏的診斷指標,但應(yīng)注意骨質(zhì)疏松患者血中ALP一般都在正常范圍內(nèi)。

目前ALP測定主要用于黃疸的鑒別診斷,阻塞性黃疸時血清ALP常早期明顯升高,甚至可達正常上限值的10-15倍,在完全阻塞性黃疸病例中,80%病例血中ALP超過正常上限5倍。一般而言血清ALP持續(xù)低于正常上限值2倍時,阻塞性黃疸可能性較小,肝性黃疸時ALP輕度升高,一般不超過正常上限的2-3倍,約有半數(shù)原發(fā)性肝癌血中ALP升高,升高程度也常較明顯,甚至可達正常上限值的15-20倍。如在無黃疸肝臟疾病人血中發(fā)現(xiàn)有ALP升高應(yīng)警惕有無肝癌可能。

ALP升高還可見于其它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慢性腎衰、腸梗塞、肺梗塞等疾病,但無太大臨床價值,某些藥物如孕激素、雌激素、胎盤白蛋白等也可引起血中ALP升高。

血ALP下降見于甲狀腺功能低下、惡性貧血和遺傳性堿性磷酸酶減少癥等。

五、γ-谷氨;D(zhuǎn)移酶及其同工酶

γ-谷氨酰基轉(zhuǎn)移酶(GGT)是一種底物特異性不高的酶,可作用于一系列含谷氨酰基的化合物。在體內(nèi)可能催化下列反應(yīng):

由于有多個多肽參與反應(yīng),歷史上曾命名為γ-谷氨;D(zhuǎn)肽酶,簡寫為GGTP。

本酶為含SH基的糖蛋白,其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清楚。Meister認為細胞外游離氨基酸需通過γ-谷氨;h(huán)的一系列生化反應(yīng)方能進入細胞,位于細胞膜上的本酶起關(guān)鍵作用,與組織中氨基酸和肽的分泌吸收,合成過程有關(guān)。

不同器官GGT的理化性質(zhì)有差異,用瓊脂糖電泳可將GGT分為四個區(qū)帶。但目前認為控制GGT的基因位點只有一個,上述差異是由于酶蛋白中糖基組成不同而引起。

【組織分布】

人體各器官中GGT含量按下列順序排列:腎、前列腺、胰、肝、脾、腸、腦等。大部分酶與細胞的膜結(jié)構(gòu)結(jié)合,例如在肝細胞膽管側(cè)的細胞膜上。雖然此酶在腎臟含量最高,學者相信血清中GGT主要來自肝臟。

【生理變異】

年齡與妊娠與否對GGT影響不大,不似ALP常明顯升高,如同時測此二酶,有助于臨床醫(yī)師判斷肝臟是否有病變。

男性血中GGT含量明顯高于女性,可能與前列腺有豐富的GGT有關(guān)。酗酒會引起GGT明顯升高,升高程度與飲酒量有關(guān),診斷疾病時必須排除這一因素。

【標本的采集、處理和貯存】

GGT是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酶,室溫中2天、4℃放1周活性無變化,-20℃可儲存1年,紅細胞中GGT含量很低,溶血對本酶測定干擾不大。

【參考值范圍】

以γ-谷氨酰-3-羧基-4-對硝基苯胺和雙甘肽為底物的動態(tài)法,在37℃測定,成年男性的參考值為7-56U/L,成年女性為0-30U/L。

【臨床應(yīng)用】

GGT在疾病時的變化可參閱表7-8:

表7-8 γ-谷氨酰基轉(zhuǎn)移酶在疾病時的變化

增高無變化
膽道疾病明顯增高,可達5-30倍正常上限骨疾患
(膽石癥、炎癥)陽性率高,為85%-93%妊娠
肝實質(zhì)疾。ǜ窝祝斡不)輕度增高,可達2-5倍正常上限
肝癌(原發(fā),繼發(fā))明顯增高且陽性率高
誘導(dǎo)作用輕度升高,停藥后降至正常
(乙醇,苯巴比妥,抗抑郁藥,抗癲癇藥,含雌激素避孕藥

GGT測定在我國臨床應(yīng)用很廣,可能是因為我國肝臟疾病發(fā)病率高,而GGT又是肝膽疾病中陽性率最高的酶。德國內(nèi)科學會通過對13000例肝膽患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95%病例GGT升高,其次才是ALT,陽性率為83%,第三位是膽堿酯酶,如同時測此三種酶,陽性率可達99%。

膽道疾病如膽石癥、膽道炎癥、肝外梗阻時,GGT不僅陽性率高,而且升高明顯,可高達正常上限的5-30倍,肝臟實質(zhì)疾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時GGT一般只是中度升高(2-5倍),這點有助于肝膽疾病的鑒別診斷。

GGT又是診斷惡性腫瘤有無肝轉(zhuǎn)移的一種很有用的試驗,腫瘤患者如GGT升高常說明有肝轉(zhuǎn)移可能。

當ALP升高時,同時測GGT有助于鑒別ALP的來源,如GGT正常說明此時ALP升高常來自肝外的器官,如骨骼www.med126.com疾病等。

臨床在使用GGT時一定要注意它是一種誘導(dǎo)酶,不少藥物能使血中GGT活性升高,如巴比妥類藥物、抗癲癇的苯妥英鈉、抗抑郁癥的三環(huán)化合物、抗熱解痛類的對乙酰氨基酚可引起GGT升高;抗凝藥香豆素、含雌激素的避孕藥以及治療血脂升高的氯貝丁酯(法脂乙酯)都可引起GGT輕度升高。還有酗酒可使其升高,這些因素限制了此酶的應(yīng)用價值。醫(yī)師在應(yīng)用此酶診斷疾病時,必須先除外這些非病理因素引起GGT增高的可能,國外有些國家由于酗酒人多,以致不測或少測此酶。

六、淀粉酶(AMY)及其同工酶

AMY對食物中多糖化合物的消化起著重要作用。作用于多種糖化合物,如淀粉、糖原等。它不同于植物中的β-淀粉酶,僅作用于多糖化合物的末端,α-淀粉酶可以隨機作用于多糖化合物內(nèi)部的α-1,4葡萄糖苷鍵,產(chǎn)生一系列分子不等的產(chǎn)物:糊精、麥芽四糖、麥芽三糖、麥芽糖和葡萄糖。

AMY是一種需鈣的金屬酶,其最適pH在6.5-7.5之間,鹵素和其它陰離子有激活作用(Cl->Br->NO3->I-)。其分子量較小,約55ku,易由腎臟排出,尿中AMY活性濃度常高于血。

兩個不同基因位點分別控制,并生成兩種結(jié)構(gòu)和抗原性有明顯差異的AMY同工酶:一種由胰腺分泌,習慣上命名為胰腺淀粉酶(P-AMY);另一種主要來自唾液腺,常命名為唾液腺淀粉酶(S-AMY),但并不意味著只有唾液腺產(chǎn)生此種同工酶,其它器官如肺、骨、卵巢和甲狀腺也能生成S-AMY。

【組織分布】

機體中胰腺含AMY最多,由腺泡細胞合成后通過胰管分泌入小腸,唾液腺也分泌大量AMY入口腔開始消化多糖化合物,此外AMY還見于卵巢、肺、睪丸、橫紋肌和脂肪組織中,在某些肺癌卵巢癌患者中可查到AMY升高,且主要為S-AMY,肝中AMY很少乃至沒有。

【生理差異】

成年人血中AMY與性別、年齡、進食關(guān)系不大,新生兒AMY缺乏,滿月后才出現(xiàn)此酶,逐步升高,約在5歲時達到成人水平,老年人AMY開始下降,約低25%。

尿AMY濃度由于受尿液濃縮或稀釋的影響,隨意留尿測定AMY的診斷價值受到一定限制,國外學者多建議留6小時或24小時尿液測其AMY總含量更為可靠。

【標本采集、處理和貯存】

有些實驗室常用血漿作為標本測AMY,這樣可以更快地報告結(jié)果。但由于AMY為需鈣酶,大多數(shù)常用抗凝劑都將抑制AMY活性,還是以血清為標本較好。收集標本時必需注意避免唾液的污染,否則將引起假陽性。

AMY是一種很穩(wěn)定的酶,室溫中一周,4℃幾個月酶活性都無變化。

【參考值范圍】

國內(nèi)大多數(shù)實驗室仍使用蘇木杰(Somogyi)的碘-淀粉呈色法,由于各實驗室所用水解淀粉來源不同,不同實驗室所測結(jié)果有所差異,但大多數(shù)血AMY都在200蘇氏單位以下。

愈來愈多臨床實驗室使用人工合成基質(zhì),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AMY,但目前尚無成熟的AMY推薦法,不同廠家出的試劑盒由于所用基質(zhì)不同,結(jié)果很難一致,其參考值范圍可參考各廠家說明書。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上測定血清AMY主要用于診斷急性胰腺炎,此酶常在腹痛后2-12小時升高,20-30小時達到高峰,一般為正常上限值的4~6倍,最高可達40倍。此值的高低和疾病預(yù)后關(guān)系不大,但此值愈高,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就愈大,約在3-4天內(nèi)AMY活性恢復(fù)正常。急性胰腺炎時尿AMY也增高,且持續(xù)時間更長,但由于尿濃度還受尿液濃縮稀釋影響,很難定出正常和病理界限,定時收尿測排泄AMY總量,結(jié)果雖較可靠但收集麻煩。國外學者認為測尿AMY診斷價值很小。臨床醫(yī)師有時要求測胸水或腹水中AMY活性,如顯著升高說明此時急性胰腺炎病變累及胸、腹腔。

診斷急性胰腺炎時必需與其它急腹癥相鑒別,可惜的是此時AMY也有不同程度升高,一般說來不超過正常上限的4倍或者500蘇氏單位。此值常用作診斷急性胰腺炎的判斷值,但也不是絕對的,個別急腹癥患者AMY可超過此值,甚至達到2000蘇氏單位。

唾液腺疾病如腮腺炎患者血AMY也可升高,但臨床上不難鑒別,且主要為S-AMY升高,有別于胰腺炎以P-AMY升高為主。

國外報道在1%-2%人群中可出現(xiàn)巨淀粉酶血癥,血中AMY和免疫球蛋白(IgG或IgA)形成大分子的復(fù)合物,臨床化驗特點為血中AMY持續(xù)升高,尿中AMY正常或下降。進一步檢查可發(fā)現(xiàn)血中AMY分子量增高,此現(xiàn)象不和具體疾病有關(guān),增高者也多無臨床癥狀,注意應(yīng)與病理性AMY升高相區(qū)分。

七、酸性磷酸酶(ACP)及其同工酶

酸性磷酸酶(ACP)是一組作用類似堿性磷酸酶的酶,不同點是最適pH偏酸,從pH4.5-7.0。

本酶生理作用還不十分清楚,主要存在于細胞的溶酶體中,是溶酶體的標記酶之一,推測此酶參加細胞中的分解代謝。

目前發(fā)現(xiàn)有4個不同的基因位點生成4類不同的同工酶,第一個基因位點生成前列腺ACP,其它組織僅有微量存在,有特異抗原性,用免疫學方法很易與其它ACP分開;第二個基因位點生成為溶酶體ACP,存在于細胞的溶酶體中;第三個基因位點生成為紅細胞ACP,實際上不僅存在于紅細胞中,還廣泛存在于細胞質(zhì)中;第四個基因位點生成ACP存在于破骨細胞和一些吞噬細胞,如肺泡的巨噬細胞,病理時還存在于高雪細胞和白血病的“毛細胞”中。

【組織分布】

它幾乎存在于體內(nèi)所有細胞中,雖然在細胞質(zhì)中可找到ACP,但主要在于溶酶體,ACP主要組織來源是前列腺、紅細胞和血小板。正常男性血清中1/3和1/2ACP來自前列腺,其余部分和女性血中ACP可能來自血小板或破骨細胞。

【生理變異】

男女性血中ACP含量無差異,新生兒ACP活性與成人相似,出生后1個月中血清酶活性甚高,然后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青春期又可出現(xiàn)一活性峰值,至20歲降至成人水平。

【標本的采集、處理和貯存】

常用抗凝劑抑制ACP活性,以血清為測定標本較好。

ACP是常用酶中最不穩(wěn)定的一個,尤其在37℃和偏堿性時滅活更快,此時放置1小時,酶活性可喪失50%,如將pH降至6.5以下,酶比較穩(wěn)定。最簡單方法可按1ml血清加入10%醋酸20μl酸化,此時酶在常溫可穩(wěn)定1天,4℃3天,-20℃穩(wěn)定幾個月。

【參考值范圍】

不同方法參考值也不同,國外多推薦使用磷酸麝香草酚為底物的方法,因為前列腺ACP對此底物親合度高,測定結(jié)果基本能反映ACP含量高低,此法參考值范圍為0.5-1.9U/L,男女無差異。

【臨床應(yīng)用】

主要用于論斷前列腺癌,由于酶不穩(wěn)定,測定困難,目前正被其它前列腺癌標記物如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所取代。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