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積聚論治
    

類證治裁:積聚論治

諸有形而堅著不移者,為積。諸無形而留止不定者,為聚。積在五臟,主陰,病屬血分。血有形而靜者也。聚在六腑,主陽,病在氣分。氣無形而動者也。《難經(jīng)》既以積聚分屬臟腑,經(jīng)曰∶外中于寒,內(nèi)傷憂怒,則氣上逆,六俞不通,凝血蘊裹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積乃成已…

諸有形而堅著不移者,為積。諸無形而留止不定者,為聚。積在五臟,主陰,病屬血分。血有形而靜者也。聚在六腑,主陽,病在氣分。氣無形而動者也!峨y經(jīng)》既以積聚分屬臟腑,經(jīng)曰∶外中于寒,內(nèi)傷憂怒,則氣上逆,六俞不通,凝血蘊裹不散,津液澀滲,著而不去,積乃成已!峨y經(jīng)》曰∶積者五臟所生,始發(fā)無常處,痛不離其部,上下有終始,左右有窮處。聚者六腑所成,始發(fā)無根本,上下無留止,痛無常處!冻彩喜≡础罚瑒e立 瘕之名,以不動者為 ,動者為瘕,亦猶《難經(jīng)》之積聚而已。第無形之瘕聚,其散易;有形之 積,其破難。治之者先辨有形無形,在氣在血,可略得其概矣。其生于五臟者,肺之積曰息賁,在右脅下;肝之積曰肥氣,在左脅下;心之積曰伏梁,在臍上,上至心下;脾之積曰痞氣,在胃脘;腎之積曰奔豚,發(fā)于少腹,上至心,上下無時。其見于臍下為瘕, 者按之不移,即血 食 之屬;瘕者假物成形,如血鱉石瘕之類。見于胸脅為痞癖,痞乃結(jié)塊,在肌肉而可見;癖由內(nèi)著,結(jié)隱僻而難 。既分其部,必原所起。初由寒氣瘀血痰沫,交結(jié)于肓膜,久而盤踞堅牢,至元氣日削,盤踞日深,攻補兩難措手。惟先理其氣,大七氣湯、排氣飲,氣行則脈絡(luò)通。或先調(diào)其中,補中益氣湯、參苓湯,脾運則積滯化,其藥性宜辛散溫通,方能入陰出陽,解散凝聚。然初為氣結(jié)在經(jīng),久則血傷入絡(luò),必理血分,如歸尾、仁、蘇木、延胡郁金琥珀、桂心。兼通絡(luò)瘀,如歸尾、韭根、鯪鯉甲、桂枝尖、新絳、雞血藤。搜逐之中,酌補元氣。如五積等丸,用參、苓、桂、附之類。即邪深積錮,務(wù)令脾胃氣旺,乃可消磨堅結(jié),否則專事攻削,正氣益衰,積聚何由去乎?知養(yǎng)正則邪可除,而后結(jié)者散之,客者除之,留者行之,堅者削之,強者奪之,咸者軟之,苦者瀉之。和其中外,可使必已。且經(jīng)曰∶大積大聚,毒可犯也。

衰其大半而止,懼盡攻其邪,必傷其正也。今條列方治。有息積,病脅下滿,氣逆,不妨于食,化氣湯、木香調(diào)氣散。有腸覃,寒客腸外,與衛(wèi)氣搏,因有所系,癖而內(nèi)著, 肉乃生,始如雞卵,稍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以時下。阿魏麝香散。有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氣不得通,惡血留止,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和血通經(jīng)湯,若不應(yīng),見 丸,虛人十全大補湯送下。二癥皆生于女子。有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得之驚恐,金匱奔豚湯。有伏梁,環(huán)臍而痛,金匱大建中湯加桂、苓。其息賁、肥氣、痞氣諸積,東垣用五積丸分治。凡通治五積,成形堅久,攻積丸、化積丸。通治六聚,隨氣上下,散聚湯。有血 ,沈氏血 丸。有食 ,大和中飲。

有疝瘕,導氣湯。有蛇瘕,赤蜈蚣散。有鱉瘕,蕪荑湯。有發(fā)瘕,香澤油。有痞塊,連蘿丸、潰堅湯。有痞積,脅堅如石,大黃散、化痞膏。有胸痞,半夏瀉心湯。有脅痞,右脅有形,推氣散。有瘧痞,左脅有形,屬血分。鱉甲丸。有飲癖,口吐清涎,六君子湯五苓散。有酒癖,傷酒成積,保和丸。有茶癖,嗜茶成積,星術(shù)丸。好食茶葉成癖,椒紅、茶葉各一兩,研末,炒飛面糊丸。茶清下。好食生米土灰成癖,大七氣湯加檳榔、使君子。有面積,阿魏丸,或萊菔酒煎。有肉積,小阿魏丸;狗肉積,杏仁、山楂、 砂、阿魏。

有菜果積,桂香丸。有魚積,紫蘇、橘皮、蘆根,姜汁。有蛋積,白蔻、豆豉、橘紅生姜。有小腹 積,形如卵,攻痛時發(fā),茴香丸。有蟲積,雷丸、檳榔、榧子、使君子,妙應(yīng)丸。有血積,跌撲蓄瘀,面黃糞黑。

桃仁承氣湯。有寒積,附子理中湯。有痰積,導痰湯。有疳積,肥兒丸。脾胃虛者,六君子湯。肝脾虛者,歸脾湯。肝火郁者,蘆薈丸。憂思郁者,六郁湯。肝腎虧者,腎氣丸。量新久,酌虛實,或一補一攻,或三補一攻,以積聚由漸而成,治必由漸而去,故緩攻通絡(luò),勿峻用吐下,致傷胃氣,而損真元也。況堅頑之積,多在腸胃以外,募原之間,非藥所能猝及,宜用阿魏膏、琥珀膏、水紅花膏、三圣膏以攻其外,用針法以攻其內(nèi)。且以艾火灸法消散固結(jié)為尤效。

仲景曰∶積聚 瘕,不轉(zhuǎn)動者難治。五積中奔豚癥,最難治。

《得效》曰∶宿血滯氣,結(jié)為 瘕,腹中痞塊,堅硬作痛。當以破氣藥治之,或以類從。如敗梳治虱瘕,銅屑治龍瘕,曲 治米瘕,鍛石治發(fā)瘕。

叔微曰∶治積要法,大抵所惡者攻之,所喜者誘之,則易愈。

《入門》曰∶積初屬寒,宜辛溫消導。大七氣湯、烏白丸。久則為熱,宜辛寒推蕩。木香檳榔丸、通元二八丹。壯人無積,虛者有之,先補虛,使氣血旺,則積消。木香枳殼丸。

士材曰∶嘗制陰陽攻積丸,通治五積六聚,七 八瘕, 癖蠱血痰食,不問陰陽皆效。藥品稍峻,用之有度。補中數(shù)zxtf.net.cn/zhuyuan/日,然后攻伐,不問積去多少,又與補中,待其神壯,則復攻之,屢攻屢補,以平為期。此予獨得之訣,百發(fā)百中者也。

積聚脈候

右脅有積氣,肺脈結(jié),結(jié)甚則積甚,結(jié)微則積微。(《難經(jīng)》)五積為陰,沉伏附骨,六聚沉結(jié),痼則沉伏。(《脈訣》)脈弦緊為積,弦緊而微細者 也。積聚 瘕之脈皆弦緊。在心下,即寸脈弦緊;在胃脘,即關(guān)脈弦緊;在臍下,即尺脈弦緊。積脈堅強者生,虛弱者死。沉而有力為積,沉緊為寒積,弦而牢為積聚,弦而伏腹有 ,不可轉(zhuǎn),不治。(《脈經(jīng)》) 瘕脈多弦,弦細為 ,弦急為瘕。(《回春》)郁脈沉澀,積脈弦堅。

附方

〔通治〕陰陽攻積丸 茱萸 干姜 官桂 川芎(各一兩) 黃連 半夏 橘紅 茯苓 檳榔 濃樸 枳實菖蒲 延胡 人參 沉香 琥珀 桔梗(各八錢) 巴霜(另研,五錢) 皂角六兩,煎汁泛丸,每服八分,漸加至一錢半,姜湯下。此丸通治五積六聚,七 八瘕, 癖蠱血痰食。皆效。

〔肺積〕息賁丸 濃樸(八錢) 黃連(一兩二錢) 人參(二錢) 炮姜 茯苓 川椒 紫菀(各錢半)

桔梗 三棱 天冬 陳皮 川烏 蔻仁(各一錢) 青皮(五分) 巴霜(四分) 各研末,方入巴霜,蜜丸桐子大。

初服二丸,日加一丸,至大便溏,日減一丸,仍至二丸,再日加增。

〔肝積〕肥氣丸 柴胡(二兩) 黃連(七錢) 濃樸(五錢) 川椒(四錢) 炙草(三錢) 莪術(shù) 昆布人參(各二錢半) 皂角(去皮,弦子煨) 茯苓(各錢半) 川烏(錢二分) 干姜 巴霜(各五分) 巴霜后入,蜜丸。服法照前,積塊減半,勿服。

心積伏梁丸 黃連(一兩二錢) 人參 濃樸(各五錢) 黃芩(二錢) 肉桂 茯神 丹參(各一錢)

川烏 炮姜 紅豆 菖蒲 巴霜(各五分) 丸同前。

〔脾積〕痞氣丸 濃樸(五錢) 黃連(八錢) 茱萸(三錢) 黃芩 白術(shù)(各二錢) 茵陳 砂仁 干姜(各錢半)

茯苓 人參 澤瀉(各一錢) 川烏川椒(各五分) 巴霜另研 肉桂(各四分) 蜜丸如前。

〔腎積〕奔豚丸 濃樸(七錢) 黃連(五錢) 苦楝子(酒煮,三錢) 茯苓 澤瀉 菖蒲(各二錢)

延胡(錢半) 全蝎 川附 獨活(各一錢) 川烏 丁香 巴霜(另研。各五分) 肉桂(二分) 蜜丸如前。

東垣五積丸多用人參,且磨積用丸不用湯,取漸次消磨之義也。

〔行氣〕大七氣湯 青 陳 桔 藿 桂 草 三棱 蓬術(shù) 益智 香附(各一錢) 一方加大黃、檳榔。

〔初積〕排氣飲 香附 烏藥 澤瀉 陳皮 藿香 枳殼(各錢半) 木香 濃樸(各一錢) 食加曲 ,寒加姜桂。

〔調(diào)中〕補中益氣湯 見一卷中風。

〔調(diào)中〕參苓湯 參 苓 術(shù) 草 芎 歸 芍 木香 香附 延胡 薏苡

〔息積〕化氣湯 莪術(shù) 干姜 青皮 陳皮 丁香 茴香 炙草(各五錢) 桂心 木香(各二錢半)

胡椒 沉香(各一錢一分) 每服二錢,姜湯下。

〔息積〕木香調(diào)氣散 青 陳 芎 樸 枳 烏藥 木香 香附 蒼術(shù)(各一錢) 桂心 甘草(各三分)

砂仁(五分)

〔腸覃〕阿魏麝香膏 阿魏(五錢) 麝香(一錢) 雄黃(三錢) 紅蓼花子(四兩) 人參 白術(shù)(各一兩)

肉桂(五錢) 每服三錢。

〔石瘕〕和血通經(jīng)湯 當歸 熟地 蘇木(各二錢) 三棱 莪術(shù) 木香 貫仲 肉桂(各八分)

紅花(三分) 血竭(五分) 紅酒煎服。

〔石瘕〕見 丸 附子(四錢) 鬼箭羽 紫英(各三錢) 澤瀉 肉桂 延胡 木香(各二錢) 檳榔(二錢半)

血竭(錢半) 大黃(三錢) 桃仁(三十枚) 三棱(五錢) 水蛭(一錢) 糊丸。

〔虛人〕十全大補湯 見一卷中風。

〔奔豚〕金匱奔豚湯 歸 芍 芎 苓 草(各一錢) 半夏 甘 李根白皮 葛根(各二錢) 姜(三片)

此治沖脈為病,未嘗用少陰藥也。設(shè)泥奔豚為腎積而用伐腎之劑,則謬矣。

〔伏梁〕大建中湯 川椒 干姜 人參 飴糖

〔通治〕攻積丸 茱萸 干姜 官桂 川烏(各一兩) 黃連 橘紅 檳榔 茯苓 濃樸 枳實 人參沉香 琥珀 延胡 半夏曲(各八錢) 巴霜(五錢)

〔五積〕化積丸 三棱 莪術(shù) 阿魏 浮石 香附 雄黃 檳榔 蘇木 瓦楞子 靈脂 水丸。

〔六聚〕散聚湯 二陳湯加 當歸 杏仁 桂心 檳榔

〔血積〕血 丸 五靈脂 大黃 甘草梢 桃仁(各五錢) 生地(七錢) 牛膝(四錢) 官桂(二錢)

延胡 當歸(各六錢) 三棱 莪術(shù) 赤芍 乳香 沒藥(各一錢)

〔食積〕大和中飲 見本卷飲食。

〔疝瘕〕導氣湯 川楝子(四錢) 木香(三錢) 茴香(二錢) 茱萸(一錢)

〔蛇瘕〕蜈蚣散 蜈蚣一條,炙研酒服。治誤食菜中蛇精,或食蛇肉致成蛇瘕,腹內(nèi)常饑,食物即吐。

〔鱉瘕〕蕪荑湯 蕪荑炒,不拘分兩,煎水代茶。亦有用雷丸 灰之屬治之者。

〔發(fā)瘕〕香澤油 香油一升,入香澤煎,盛置頭邊,令氣入鼻,蟲當口出,急以鍛石手捉取抽盡。

又方以敗梳煎湯服。

〔痞塊〕連蘿丸 黃連 吳萸 白芥蘿卜山梔 川芎 香附 楂肉 神曲 蒸餅為丸。

〔堅塊〕潰堅湯 歸 術(shù) 陳 夏 枳 楂 樸 香附 砂仁 木香汁

〔痞積〕大黃散 三棱 大黃 姜、橘皮湯下。

〔堅積〕化痞膏 三棱 莪術(shù) 當歸(各五錢) 大黃(三錢) 全蝎(十四個) 甲片(十四片)

蜈蚣(五條) 木鱉子(七個) 入香油二斤四兩,煎去渣熬,下黃丹一斤,阿魏一兩,乳香、沒藥各五錢,硝石三錢,開水和服。

〔胸痞〕半夏瀉心湯 見一卷溫。

〔肋痞〕推氣散 砂仁 肉桂(各二分半) 木香(三分) 炙草 茴香 丁香 陳皮 青皮 干姜(各五分)

蓬術(shù)(四分) 胡椒 沉香(各一分)

〔瘧痞〕鱉甲丸 醋炙鱉甲(一兩) 三棱 莪術(shù) 香附 青皮 桃仁 紅花 神曲 麥芽 海粉(各五錢)

醋糊丸

〔脾虛〕六君子湯 見一卷中風。

〔飲癖〕五苓散 見一卷溫。

〔酒癖〕保和丸 見二卷痰飲。

〔茶癖〕星術(shù)丸 星 術(shù) 青 陳

〔面積〕阿魏丸 酒浸阿魏 肉桂 莪術(shù) 麥芽 神曲 萊菔子 青皮 白術(shù) 干姜(各五錢)

百草霜(三錢) 巴霜(三七粒) 糊丸,姜湯下。

〔肉積〕小阿魏丸 阿魏 山楂(各一兩) 黃連(六錢) 連翹(五錢) 醋糊為丸。

〔菜積〕桂香丸 肉桂 麝香 飯丸。

〔小腹〕茴香丸 蘆巴(八錢) 小茴香(六錢) 巴戟 川烏(各二錢) 川楝肉(四錢) 茱萸(五錢)

酒糊丸,鹽酒湯下。

〔蟲積〕妙應(yīng)丸 附子四個,去皮臍 孔,入 砂一兩七錢面裹煨,蓽茇故紙、青皮各三兩半,糊丸,姜、陳皮湯下。

〔血積〕桃仁承氣湯 見一卷疫。

〔寒積〕附子理中湯 見一卷中風。

〔痰積〕導痰湯 見一卷中風。

〔疳積〕肥兒丸 胡黃連 神曲 麥芽(各五錢) 檳榔(一錢) 肉蔻(二錢) 使君子(二錢半) 木香(一錢)

蒸餅為丸。

〔肝脾〕歸脾丸 見二卷勞瘵。

〔火郁〕蘆薈丸 蘆薈 川連 胡黃連 木香 青皮 蕪荑(各五錢) 歸 陳 苓(各一兩半)

炙草(七錢) 米糊丸。

〔憂郁〕六郁湯 見本卷郁。

〔腎虛〕腎氣丸 見二卷虛損。

〔外治〕阿魏膏 羌活 獨活 元參 官桂 赤芍 甲片 生地 鼠矢 大黃 白芷 天麻(各五錢)

紅花(五錢) 土木鱉(二十個) 用麻油煎,去渣,下黃丹五錢煎。再入芒硝 阿魏 乳香 沒藥(各五錢)

再入蘇合油(五錢) 麝香(三錢) 調(diào)勻成膏,取兩許攤貼紅緞上,正當痞塊,用熱熨斗熨之。

〔外治〕琥珀膏 大黃 樸硝(各一兩) 為末,大蒜搗膏,和勻,作片貼之。一方,加麝香五分,名硝黃膏。

〔外治〕水紅花膏 紅蓼子(二錢) 大黃 樸硝 山梔 鍛石(各一錢) 酒酵(六錢) 共搗成膏,以布攤貼,熨斗熨之。

〔外治〕三圣膏 鍛石半斤為末,瓦器炒令淡紅,少頃,下大黃末一兩,候熱退,入桂心末五錢,略炒,入米醋熬成膏。以紙攤貼。

〔初積〕烏白丸 烏梅肉 生姜(各四兩) 白礬 半夏(各二兩) 搗勻火焙,入 神曲 麥芽 青皮陳皮 蓬術(shù) 丁香皮 大腹子(各一兩) 酒糊丸。

〔久積〕木香檳榔丸 大黃(四兩) 黑丑 黃芩(各二兩) 木香 檳榔 黃連 枳殼 當歸 香附 青皮陳皮 蓬術(shù) 黃柏(各一兩) 水泛丸。

〔積熱〕通元二八丹 黃連(八兩) 白芍 當歸 生地 烏梅(各五錢) 雄豬肚一個,入藥末于內(nèi),線縫,蒸熟搗丸。姜湯下。

〔攻補〕木香枳殼丸 大黃 黑丑(各二兩) 茯苓 白術(shù) 濃樸 半夏曲 人參 木香 青皮 陳皮 檳榔神曲 三棱 蓬術(shù) 麥芽(各一兩) 姜汁糊丸。

積聚脈案

姜 左脅氣逆攻胸,久而痞聚,妨食作脹。醫(yī)用硝黃攻奪,無形元氣受傷,腹鳴便瀉,脘中堅聚成塊,診脈左強右弱,食少不運,木旺土衰,必延吐逆之咎。議和肝通腑,降濁驅(qū)脹。白芍、牡蠣粉、枳殼、栝蔞仁(俱炒)、青皮、砂仁殼、益智仁(煨)、茯苓、制半夏、煨姜。五服病減食加,塊亦軟小。去枳、蔞,加黨參、生術(shù)扶脾陽,而右脈亦振。

張 小腹積聚。自用大黃、郁金、枳實等,下瘀血數(shù)次,暫寬,恃氣壯頻年屢用。予謂積聚隨元氣為消長,元氣衰而后邪氣踞之,屢行攻奪,終損脾元。經(jīng)言大積大聚,其可去也。衰其半而止,宜扶脾兼消積為穩(wěn)。方用六君子料,加木香、青皮、歸尾、延胡、白芍、官桂之屬,水泛丸。庶痞積日漸消磨,不至損動真元耳。

房弟 少腹偏左瘕聚有形,感寒墜痛。昔用針刺原得痛緩,今宿 遇勞輒發(fā),塊腫不任峻攻,仿痛久傷絡(luò)之例,兼咸以軟堅,主治宜效。特下焦深遠之鄉(xiāng),乃厥陰宗筋所主,直達病所,良復不易。舶茴香、橘核(俱酒焙)、當歸、須、韭子(炒)、延胡、葫蘆巴(俱酒炒)、牡蠣(醋 ),沉香(汁沖)服。

三劑痛定腫消,塊亦漸軟。

房侄 右脅上痞脹,按之腫滿繃急,漸妨飽食。仿《石室秘錄》軟治法,用生術(shù)、茯苓、神曲、地栗粉、鱉甲(炙)、白芍、制半夏、白芥子、濃樸 桂心、潞參。蜜丸服,以食物壓之效。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