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大水萍、水浮蓮、洋水仙、鳳眼藍、浮水蓮、水蓮花、水鴨婆
|
漢語拼音 |
shui hu lu
|
英文名 |
Herb of Common Waterhyacinth
|
藥材基原 |
為雨久花科植物鳳眼藍的根或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鳳眼蓮 多年生浮水或生于泥沼中的草本。須根發(fā)達。葉叢生于縮短莖的基部,葉柄長或短,中下部有膨大如葫蘆狀的氣囊,基部有鞘狀苞片;葉片卵形或圓形,大小不等,寬2.5-12cm;ㄇo單生,高13-30cm,中上部有鞘狀苞片;穗狀花序有花6-12朵;花被6裂,長約5cm,青紫色,管彎曲, 外面靠近基部處有腺毛;上面一枚較大,藍色,中央有黃色斑點;另外5枚近相等;雄蕊3長2短;長的伸出花外;子房無柄,花柱線形。蒴果包藏于凋萎的花被管內。種子多數(shù),卵形,有縱棱;ㄆ谙、秋季。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東、廣西等地。長江以南地區(qū)廣泛栽培。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水塘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和陽光,畏寒冷,在水溫18-22℃,水深30cm左右時生長最好。天然繁殖能力極強。 栽培技術 用分株法繁殖。在高溫季節(jié)繁殖生長力極強,根系發(fā)達,其宿根和匍匐枝可天然繁殖,將其分割栽入水下泥土或投入水中,就能很快到處蔓延繁殖,不僅具有凈化水面的功能,又是很好的飲料和綠肥。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采集,洗凈,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根含赤霉素類(gibberellins)成分以及N-苯基-2-萘胺(N-phenyl-2-naphthylamine),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油酸甘油酯[glycerol 1,9-12(Z,Z)-octadecadienoic acid];êㄉ,其結構為[6'''-(飛燕草素-3-龍膽二糖基)][6″-芹菜素7-葡萄糖基]丙二酸酯{[6'''(delphinidin-3-gentiobiosyl)][6″-apigenin7-glucosyl]malonate},飛燕草素3-龍膽二糖甙(delphinidin3-gentiobioside)。全草含甾醇類化合物:4α-甲基-24-亞甲基膽甾-8,14-dien-3β,4β-二醇(4α-methyl-24-methylene cholesta8,14-dien-3β,4β-diol),4α-甲基-24-亞甲基膽甾-8-烯-3β,4β-二醇(4α-methyl-24-methylene cholest-8-en-3β,4β-diol),4α-甲基-24-亞甲基膽甾-7-烯-3β,4β-二醇(4α-methyl-24-methylenecholest-7-en-3β,4β-diol),6α-羥基豆甾-4,22-二烯-3-酮(6α-hydroxystigmasta-4,22-dien-3-one)。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淡;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疏散風熱;利水通淋;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祛風濕藥
|
主治 |
風熱感冒;水腫;熱淋;尿路結石;風疹;濕瘡;癤腫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廣西藥植名錄》:清涼解毒,除濕,祛風熱。外敷熱瘡。
|
考證 |
出自《廣西植物名錄》。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Solms[Pontederia crassipes Mart.]
|
科屬分類 |
雨久花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