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hi song zi |
英文名 | Lycopodium,spores of Common clubmoss spores of Staghorn clubmoss,spores of Wolf's claw clubmoss,spores of Tree clubmoss,spores of Annotinous Clubmoss,spores of Bristly clubmoss,spores of Interrupted clubmoss,spores of Stiff clubmoss,spores of Alpine |
藥材基原 | 為石松科植物石松、玉柏石松、高山扁枝石松及單穗石松的孢子。 |
動植物形態(tài) | 石松,多年生草本。匍匐莖蔓生,分枝有葉疏生。直立莖高15-30cm,分枝;營養(yǎng)枝多回分叉,密生葉,葉針形,長3-4mm,先端有易脫落的芒狀長尾;孢子枝從第二、第三年?duì)I養(yǎng)枝上長出,遠(yuǎn)高出營養(yǎng)枝,葉疏生;孢子囊穗長2.5-5cm,有柄,通常2-6個(gè)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葉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鋸齒,孢子囊腎形,淡黃褐色,孢子同形。7、8月間孢子成熟。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沼澤地、潮濕草原或流水、滴水石上。春季至秋季習(xí)見。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7-9月間當(dāng)孢子囊尚未完全成熟或未裂開時(shí),剪下孢子囊穗,在防水布上曬干,擊震,使孢子脫落,過篩后應(yīng)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1.性狀鑒別 干燥孢子微細(xì)而疏松,呈粉末狀。淡黃色,質(zhì)輕,無吸濕性。于器皿中稍加振搖即易滑動。相對密度1.062,入水時(shí)浮懸于水面,煮沸則下沉。能浮在氯仿表面,但在松節(jié)油及純乙醇中則下沉,吹入火焰中燃燒,有閃光,并聞作響。無臭無味。 2.顯微鑒別 孢子為三棱形的錐體,表面有細(xì)小六角形的蜂窩狀網(wǎng)膜。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石松子(孢子)約含脂肪油50%。油的主要成分為石松子油酸(Lycopodiumoleic acid,80-86%)以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孢子中尚含纖維素(10-15%)、木聚糖(Xylan,10%)、精蛋白。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孢子口服1g/天,連續(xù)2天,可引起切除卵巢之大鼠出現(xiàn)動情期;其氯仿提取物也有雌激素樣作用。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溫 |
歸經(jīng) | 肝;脾經(jīng) |
功效 | 收濕;斂瘡;止咳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止癢藥 |
主治 | 皮膚濕爛;小兒夏季汗疹;咳嗽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研末撒布。內(nèi)服:入丸、散,3-9g;或浸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為撒布劑,治皮膚糜爛。 2.《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浸酒可作強(qiáng)壯劑。與甘草同服,能止咳。 |
考證 | 出自《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Spora Lycopodi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L.clavatum auct.non L.] 2.Lycopodium centro-chinense Ching 3.Palhinhaea cernua(L.)Franco et Vasc.[Lycopodium cernuum L.] |
科屬分類 | 石松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