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公告列表     本站測試中,內(nèi)容每天更新!歡迎常來坐坐!  [凌云  2006年5月17日]        
 |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學考研 |考研院校 |醫(yī)藥考試 |醫(yī)學圖譜 |在線動畫 |
 |視頻下載 |醫(yī)學課件 |醫(yī)學E書 |醫(yī)學軟件 |醫(yī)學商城 |醫(yī)學新知 |
 |醫(yī)學英語 |醫(yī)學論壇 |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聯(lián)系站長
加載中...
加載中...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醫(yī)學考研 >> 中醫(yī)專欄 >> 中醫(yī)復習 >> 文章正文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藏像(一)           ★★★ 【字體: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藏像(一)
作者:未知 文章來源:醫(yī)學全在線 更新時間:2006-7-31

 

(一)主氣,司呼吸
           含義:指一身之氣均由肺所主持,包括主呼吸之氣和主一身之氣。
           機理:主要取決于肺司呼吸功能。
                         含義:指肺吸入清氣,排出濁氣,吐故納新,實現(xiàn)體內(nèi)外的氣
                               體交換。
           主呼吸之氣            意義: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是肺的宣發(fā)與肅降作用
     肺                  生理          在氣體交換過程中的具體體現(xiàn)。
                                 表現(xiàn):呼吸均勻通暢。
     主                  含義: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的作用。              肺呼吸均勻協(xié)調(diào),
                                         肺吸入的清氣,是人體氣的主要來源之一,    是氣的生成和氣機
     氣    主一身之氣            意義      尤其是宗氣的生成。                      調(diào)暢的根本條件。
                         生理            肺有節(jié)律的呼吸對全身氣機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      反之,氣旺則肺司
                                 表現(xiàn):全身之氣生成充足;氣的升降出入正常          呼吸均勻有力。
           主要病變:呼吸無力,少氣懶言,肢倦乏力等氣虛之征
           含義:肺是呼吸器官,為體內(nèi)外氣體交換的場所
     肺            由“虛如蜂窠”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所決定
     司            賴肺氣的宣發(fā)、肅降運動來實現(xiàn)
     呼            意義:呼濁吸清,保證清濁之氣的新陳代謝
     吸            表現(xiàn):呼吸調(diào)勻,氣息平和
           主要病變:呼吸不暢,咳嗽氣喘。“諸氣月賁 郁,皆屬于肺”
(二)肺主行水
          含義:指肺氣對體內(nèi)津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有疏通調(diào)節(jié)作用
                                        濡潤頭面諸竅及皮毛肌腠
                宣發(fā):向上向外布散津液  呼氣排出部分水液
                                        外達皮毛排出汗液
          機理                      降陰液填補腎精                               
                肅降:向內(nèi)向下輸送  降津液下輸于腎和膀胱,經(jīng)氣化排出為尿          “肺主行水”。
                                    津氣下行,助大腸傳導,并排出部分水液   故稱      
                意義:參與體內(nèi)津液代謝,維持其動態(tài)平衡                            “肺為水之上源”。
                表現(xiàn):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
          主要病變:痰飲、水腫(顏面尤著)、小便不利等
                宣肺利水:“開鬼門”法、“提壺揭蓋”法
                降氣利水
(三)朝百脈、主治節(jié)
           含義:指全身的血液通過百脈會聚于肺,經(jīng)肺的呼濁吸清將含有清氣的血液通過百脈輸布到全身。
                   結(jié)構(gòu)——心肺相聯(lián),肺“聚會百脈”
     朝            功能——肺司呼吸,氣助血行             
     百            意義:助心行血,是血液循環(huán)正常的必要條件。
     脈            表現(xiàn):呼吸調(diào)勻,血行暢利。
           主要病變:心悸胸悶,唇青舌紫等癥。

           含義:肺氣具有治理調(diào)節(jié)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氣、血、水和臟腑功能的作用。
           機理:通過治理調(diào)節(jié)氣血津液(人體基本物質(zhì))而起到治理調(diào)節(jié)全身的作用。
                   意義:對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主                    司呼吸,交換清濁之氣
     治    生理    表現(xiàn)    隨呼吸,調(diào)布全身氣機    為“相傅之官”。
     節(jié)                    司水行,通調(diào)津液代謝
                           朝百脈,推動調(diào)節(jié)血行 
           主要病變:呼吸、水液代謝、氣血運行異常,進而影響全身相應臟腑的功能。
三、生理特性
(一)肺為華蓋
           覆蓋五臟六腑之上,位置最高——“華蓋”。
           居高位,能行水——“水之上源”。
           宣發(fā)衛(wèi)氣,保護諸臟——“五臟六腑之蓋”、“臟之長”。
           肺外合皮毛,上通喉鼻——諸邪易侵之臟。
(二)肺為嬌臟
           肺臟清虛嬌嫩
           開竅于鼻而通天氣   易被邪侵
           外合皮毛
           百脈之朝會
           治療宜輕清、宣散
(三)主宣發(fā)、肅降
                   含義:指肺氣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作用:向上向外布散氣與津液。
                                 呼出濁氣。
                          體現(xiàn)   將津液、水谷精微輸布頭面諸竅、皮毛肌腠。
                                 宣發(fā)衛(wèi)氣,溫養(yǎng)皮膚肌肉,使津液化為汗液排出體外。
                               肺失宣發(fā)——呼吸不暢,胸悶喘咳。
     主            病理意義    衛(wèi)氣被郁——惡寒無汗。
     宣                        津液內(nèi)!粑щy,喘咳不得臥。
     發(fā)            含義:指肺氣具有向下向內(nèi)清肅通降的作用。
     肅                    作用:向下向內(nèi)布散氣津。
     降                            吸入清氣,合谷氣成宗氣,以資元氣。
                           體現(xiàn)    布散津液及水谷精微濡潤臟腑。
                                   將代謝濁液下輸于腎及膀胱,化為尿排出。
                   病理意義:肺失肅降——呼吸表淺或短促,咳喘氣逆。
                                           生理:協(xié)調(diào)——呼吸、血行通暢,津液正常輸布代謝。
           二者關系:相互制約,相互為用
                                           病理:失調(diào)——呼吸、血行失常,水液代謝障礙。


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一)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含義:指肺與皮毛相互為用,即皮毛的功能由肺所主,皮毛又能助肺呼吸。
                                  宣散衛(wèi)氣于皮毛,以溫皮肉、司開闔、主衛(wèi)外御邪。
           生理意義               將津液、水谷精微輸布頭面諸竅、皮毛肌腠以滋養(yǎng)之,使之紅潤光澤。
                       皮毛之汗孔能隨肺氣宣降,以調(diào)節(jié)呼吸。
                       皮毛受邪,內(nèi)合于肺——寒邪客表,若惡寒無汗伴咳喘等,則病邪已傷肺臟。
           病理意義    肺氣不足,宣發(fā)無力——皮毛憔悴,衛(wèi)外不固,多汗、易感冒。
                       肺精虧,肺氣虛——衛(wèi)表不固——自汗或易感冒、皮毛失濡而枯槁不澤。
(二)在竅為鼻
           含義:鼻的嗅覺與通氣功能均賴肺氣的作用,故稱。
                      肺氣和利                  嗅覺靈敏。
                      肺津滋潤                  氣道通暢。
                      外邪襲肺,多從口鼻而入
                      肺臟有病,多反映于鼻
(三)肺在志為悲(憂)
           含義:指悲憂為肺之精氣經(jīng)氣化而表現(xiàn)于外的情感反映,故稱。
           生理意義:悲(憂)屬七情之一,悲動于心而肺應之。
                                  損傷肺中精氣
           病理意義               影響宣降運動
                       肺病生悲——肺氣虛,氣機消沉——易悲傷。
(四)肺在液為涕
           含義:鼻涕由肺精所化,由肺氣的宣發(fā)作用布散于鼻竅,故稱。
                       肺氣宣發(fā),促進肺津至鼻竅而為涕。
                       肺精、肺氣充足,宣肅正常,鼻竅得潤而涕不外流。
                  肺寒——鼻流清涕。
           病理意義    肺熱——流黃濁涕或涕中帶血。
                       肺燥——鼻干而痛、涕少或無涕,或涕中帶血。
(五)與秋氣相通應
                  肺氣清肅下行  同氣相求
                  秋季氣候肅殺  肺應秋而旺。
                  肺的制約和收斂功能強盛   順應秋氣而漸收,
                  氣血津液運行自表趨于里   收斂神氣,無外其志。
             秋季氣候為清涼干燥                  干咳無痰。
           病理                           易見肺燥證  口鼻干燥。
                  肺為清虛之體,喜潤惡燥              皮膚干裂。

 

肺系統(tǒng)小結(jié)
 主呼吸之氣
 主一身之氣
                           鼻為肺竅
   喉為門戶
  外合皮毛
  汗孔為氣門
              宣發(fā)
              肅降 
     朝百脈,主治節(jié)——助心行血;治理調(diào)節(jié)全身各部功能。
肺為華蓋、嬌臟;主宣發(fā)、肅降。

一、概述
解剖位置:位于中焦,腹部偏左,外應于大腹。
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扁平彎曲,其色紫赤,附有散膏。        
主要功能:主運化;主統(tǒng)血。
聯(lián)屬功能:在體合肉,其華在唇,開竅于口,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胃相表里。
脾在五行屬土,為陰中之至陰,與長夏之氣相通應。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運化
把飲食水谷轉(zhuǎn)化為水谷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               運化食物。
將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轉(zhuǎn)輸?shù)饺砀髋K腑                       運化水液。
是整個飲食物代謝過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是后天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生理機能。

1.運化食物

       含義:指脾對水谷的消化和對精微物質(zhì)的吸收、轉(zhuǎn)輸作用。
                   磨谷消食:幫助胃腸將飲食物化為精微和糟粕
                   吸收            散精于肝
 運    二個環(huán)節(jié)            精微    濁氣歸心    通達全身內(nèi)外各組織器官
 化                轉(zhuǎn)輸            上歸于肺                                    脾為后天之本,
 食                   脾為消化系的主要代表,與胃腸等配合完成復雜的消化功能     氣血生化之源。
 物    生理           脾吸收的精微物質(zhì)是氣血化生的主要來源
               表現(xiàn):飲食得以消化,精微吸收轉(zhuǎn)輸,氣血充沛,各部功能正常
       病理意義:腹脹、便溏、倦怠、消瘦、氣血虛少等病癥

 

2.運化水液
含義:指脾氣的吸收、轉(zhuǎn)輸水精,調(diào)節(jié)水液代謝的功能。
 胃和小腸消化吸收的津液,即水精
 大腸吸收的水液 經(jīng)脾氣的轉(zhuǎn)輸作用上   
 腎氣的蒸化作用回吸收的水液        輸于肺再輸布至全身
 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起樞轉(zhuǎn)作用:脾為水液升降輸布的樞紐。
              凡水液上騰下達,均賴于脾氣的樞轉(zhuǎn)
     生理意義 脾氣散精,輸布全身,濡潤五臟六腑    脾為制水之臟。
              脾氣健運則水液布散通利,無水濕之患
 功能失健,水液代謝障礙
 發(fā)生濕滯、痰飲、水腫、腹?jié)M等病癥
健脾燥濕
健脾利濕
(二)主統(tǒng)血
    含義:脾有統(tǒng)攝控制血液在脈內(nèi)運行,不使其逸出脈外的功能。
                    脾運化正常,保證血液生成的質(zhì)
                    和量,血液的各種機能才能正常   主要是氣的固攝作用的具體體現(xiàn),
                    “氣之源頭在乎脾”,脾健氣旺,  與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密切相關。
          氣旺則能行固攝之功統(tǒng)攝血行
意義——是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條件之一。
表現(xiàn)——血行脈內(nèi)而不外溢。
        運化無力
病理意義:脾  清氣不升  出血                                 伴氣虛之癥。
        統(tǒng)血無能
三、生理特性
(一)脾氣主升
                                                升清。
                                                升舉內(nèi)臟。
      依據(jù)人體清濁升降規(guī)律,清者上升,濁者下降。
      脾運化的水谷精微有布達上升的功能。
1.升清
含義:“清”指水谷精微等營養(yǎng)物質(zhì)。脾主升清指脾氣的升動轉(zhuǎn)輸作用,將脾
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輸于心、肺等臟,化生氣血,以營養(yǎng)濡潤全身。
 脾氣的升清作用,實際上是脾氣運化功能的表現(xiàn)形式。
 脾主升清
 胃主降濁
飲食水谷的消化。
水谷精微的吸收、轉(zhuǎn)輸。
 升水谷精微于心肺,化生氣血,營養(yǎng)全身。
    表現(xiàn):向上轉(zhuǎn)輸精微 升清于頭面——頭目清爽。
                       升津液于口為涎——潤口腔,助消化。
脾氣不升        氣血乏源,清竅失養(yǎng)——頭暈目眩,神疲乏力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濁氣不降,壅滯中焦——腹脹滿悶              濁氣在上,則生月真 脹!
             精微不布        清氣下走,清濁混雜——便溏、泄瀉
2.升舉內(nèi)臟
含義:指脾氣上升能起到維持內(nèi)臟位置的相對穩(wěn)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
     脾氣上升
     胃氣下降
病理意義:脾氣不升,內(nèi)臟下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久泄脫肛等。
治療:健脾升陷——如補中益氣湯。
(二)脾喜燥惡濕
含義:指脾運化水濕,以陽氣為用,欲求干燥清爽而惡濕困的特性。
機理:太陰濕土,得陽始運。
生理意義:“脾燥則升”。
病理意義:“脾生濕”、“濕困脾”。
治療:健脾與利濕同用。
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一)脾在體合肉,主四肢
    含義:脾運化的水谷精微,布達四肢,充養(yǎng)全身肌肉。
 肌肉得養(yǎng),肌肉發(fā)達。
 四肢稟水谷精氣,則輕勁有力。
 精微物質(zhì)化生無源
 四肢肌肉失去營養(yǎng)
(二)脾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含義:飲食口味等與脾的運化功能密切相關。
  生理意義:脾胃經(jīng)脈上行于口,脾氣上升,口味正常,納谷香甜。
  病理意義:脾病則食欲不振,口味異常:口淡乏味、口粘、口甜等。
      含義:口唇的形色及功能與脾有密切關系。
  生理意義:脾運化水谷精微,氣血充旺,使口唇肌肉強健,色澤紅潤,感覺靈敏。
            脾虛,氣血虧少——口唇萎黃,枯而不榮。
            脾胃積熱——口唇糜爛。
(三)脾在志為思
    含義:思慮以脾之精氣為物質(zhì)基礎,經(jīng)脾氣氣化表現(xiàn)于外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故稱。
生理意義:“思出于心而脾應之”,正常的思考對機體生理活動無不良的影響。
              思慮過度,所思不遂——脾氣郁滯、不思飲食、脘腹脹悶。
              脾失健運,氣血不足——思維功能減退。
(四)脾在液為涎
    含義:涎為脾之陰精所化,經(jīng)脾氣運化至口腔,故稱。
              經(jīng)脾氣運化至口腔有潤澤口腔,助食吞咽和消化等作用。
              脾氣健運,涎上注于口而不外溢。
    病理意義:脾胃不和或脾氣虛則口涎自出;脾陰虛則涎液減少而口干。
(五)與長夏之氣相通應
        含義:五臟應四時,脾主運化,與四時之外的“長夏”生化之氣相通應。
 長夏之季,蘊釀生化,萬物華實,合于土生萬物。
 人體之脾主運化,化生精氣血津液,以奉生身。
 長夏之濕太過困脾,脾運不展。
病理意義  炎夏熱盛   濕與熱兼則身熱不揚,肢體困重,
                  脾弱濕傷   脘悶不舒,納呆泄瀉等病癥。
脾系統(tǒng)小結(jié)

                            在體合肌肉、主四肢。
    主運化                  在志為思。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主統(tǒng)血——主要是氣的固攝作用與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有關。
      升托內(nèi)臟。
                    升于心肺、化為氣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主升                     開竅于口 
                             其華在唇
                    升津于口——在液為涎。


一、概述
    解剖位置:位于腹腔,橫膈之下,右脅之內(nèi),肝外應兩脅。
    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形似楔形,左右分葉,右厚左薄,其色赤紫。
    主要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聯(lián)屬功能: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竅為目,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與膽相表里。
    肝在五行屬木,為陰中之陽,其性剛,為剛臟,主升發(fā),通于春氣。
二、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疏泄
      含義:肝具有保持全身氣機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作用。
      機理:與肝的升發(fā)條達之性密切相關。由肝主升、動、散的生理特點所決定。
                               氣機通暢                促進津血運行輸布。
      主要作用:調(diào)暢氣機為基礎 氣血和調(diào)  臟腑器官功能  促進脾胃運化及膽汁分泌排泄。
                               經(jīng)絡通利  活動正常協(xié)調(diào)  調(diào)暢情志。
                                                       促進男子排精與女子排卵行經(jīng)。

                      氣行則血行           血不瘀阻
                      氣行則津行           津不停留
                        協(xié)助脾胃   促脾升,使清陽之氣升發(fā)  中焦升降有序
      2.促進脾胃運化和  氣機升降   促胃降,助濁陰之氣下降  運化有職
    膽汁分泌排泄    促進膽汁的  膽汁來源于肝
                        分泌與排泄  其排泄依賴于肝的疏泄
                           既不亢奮
                           又不抑郁
      4.促進男子排精  肝氣疏暢        女子行經(jīng)規(guī)律,正常排卵。
        女子排卵行經(jīng)  肝血充足        男子正常排精。

                疏泄不及(肝氣郁滯)——胸脅、少腹、兩乳等脹痛不適         可兼津血、消化、情志
                疏泄太過(肝氣橫逆)——煩躁易怒,頭脹目赤,胸脅攻竄作痛   及排精行經(jīng)的異常。
                            血瘀——胸脅刺痛、癥積、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          
                        津!泛藲、痰核、臌脹等。             
                                    嘔血、咯血、倒經(jīng)等。          
                                        甚則昏厥。
                      肝病犯脾
                      肝脾不和    
      2.消化功能異常  肝病犯胃  
             肝胃不和
             肝病及膽——脅下脹痛、口苦、納食不化、黃疸等。
                            郁郁不樂,多疑善慮           
                        沉悶欲哭,胸悶,嘆息            
                        急躁易怒,心煩失眠
                            頭目眩暈,頭脹頭痛
                      女子——經(jīng)行紊亂,痛經(jīng),閉經(jīng),陰冷等。
                      男子——陽痿早泄,遺精或精瘀等。
(二)主藏血
含義:指肝具有貯藏血液,調(diào)節(jié)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肝為實質(zhì)性全血器官,故能藏血。
 肝氣收攝和疏泄作用是肝藏血及調(diào)節(jié)血量的動力。
                           肝藏充足之血量,濡養(yǎng)肝體,化生和涵養(yǎng)肝氣。
                           制約肝氣升騰太過,保持其沖和條達之性,維持正常疏泄。
                          人動則血運于諸經(jīng)——全身各部得以濡養(yǎng)。
                          人靜則血歸于肝臟——以備不時之需。
          ③濡養(yǎng)肝及筋目:肝藏充足的血液——濡養(yǎng)肝臟及形體官竅。
                                              肝藏血充足     
                          人靜則血歸于肝臟    沖脈血液充盛
                      肝血充盈,肝之陽氣不過亢,防止血隨氣逆而出血。    
                      肝血充足,肝氣不虛,收攝血液有力。 
                          肝血不足則陰虧                      
肝陽易動則過亢 
                           筋目失養(yǎng)——肢麻拘急,兩目干澀,視物昏花等。  
                           胞宮失養(yǎng)——月經(jīng)量少,甚則閉經(jīng)。
                            肝氣虛弱,收攝無力            
                            肝火升動,迫血妄行     
                            肝氣不足,血不歸藏
                            肝陰不足,血不得凝
                      肝主疏泄,其用屬陽         肝之陰血易虛。
                      肝主藏血,其體屬陰         肝之陽氣易亢逆升動,甚則化風。

 

三、生理特性
        肝主升發(fā),喜  肝木應春,升發(fā)陽氣以調(diào)暢氣機      肝和則生機健旺,五臟可安
        條達而惡抑郁  肝氣條達猶如春發(fā)沖和之氣充于四季  故有“人之生機系于肝”之說
                          剛——剛強躁急,主升主動
                          體——肝藏血,體陰柔為陰
                          用——性剛烈,易升動屬陽
四、與形、竅、志、液、時的關系
(一)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含義:筋膜有賴于肝之氣血的滋養(yǎng),筋膜的功能由肝所主。
                  肝血充盛
                  筋膜得養(yǎng)
                  肝血不足
                  筋膜失養(yǎng)
         含義:爪甲的榮枯,與肝之氣血及功能盛衰密切相關。
肝血充足
                                              爪得其養(yǎng)
 肝血不足——爪甲軟薄,變形脆裂,枯而無澤。
                  高熱而見指甲突發(fā)青紫,多為肝風內(nèi)動的先兆。
(二)肝開竅于目
含義:肝之經(jīng)脈上連目系,目的視覺有賴于肝氣的疏泄和肝血之營養(yǎng)。
             肝氣升發(fā)                           視覺清晰。
             肝血上升                           眼球活動自如。
             肝血不足——視物模糊,夜盲。
             肝陰虧損——兩目干澀,視力減退。
             肝經(jīng)風熱——目赤癢痛。
             肝氣郁滯,久則化火生痰——兩目昏蒙,視物不清。
             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目脹。
             肝風內(nèi)動——目斜睛吊。
(三)肝在志為怒
含義:怒為肝之精氣經(jīng)氣化而表現(xiàn)于外的一種情志變化,故稱。
             怒屬七情之一,雖屬不良心態(tài),但亦是常人所具有的一種情志活動。
             一定限度的怒可疏理肝氣,維持生理平衡。
                     疏泄不及,肝氣郁結(jié)——郁怒憤懣
                       疏泄太過,肝氣暴張——暴怒盛怒                
                                肝失條達                            疏肝解郁
                                  氣機郁滯                            平肝降逆
                              肝氣暴張                           
                                  升動無制

(四)肝在液為淚
含義:淚為肝之陰精所化,經(jīng)肝氣疏泄至目的液體,故稱。
            肝氣疏泄促進肝之陰精上行于目而為淚。
              淚濡潤眼目而不外溢,且保護眼目。
            肝陰血虧虛——兩目干澀。
                    虛寒——迎風冷淚。
              肝經(jīng)  風熱——迎風熱淚。
                    濕熱——目眵增多,迎風流淚。
(五)肝與春氣相通應
          春為一年之始,陽氣升發(fā),生機勃勃   同為木性。
          肝氣疏泄,升發(fā)、條達而惡抑郁       肝氣與春氣相通應。
 春季養(yǎng)生,順應春氣的生發(fā),肝氣的條達。
 保持情志舒暢,夜臥早起。
              素體肝氣偏旺                     眩暈、煩躁易怒、中風昏厥。
    病理意義  肝陽偏亢       春季易發(fā)病,可見  或情志抑郁、焦慮,兩脅疼痛。
              脾胃虛弱                         胃脘痞悶、噯氣泛惡、腹痛腹瀉等。

肝系統(tǒng)小結(jié)

 促進津血輸布,促進脾胃運化
                           調(diào)暢精神情志,調(diào)節(jié)生殖機能
    功能      貯藏血液 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疏泄與藏血相互為用。
         藏血 調(diào)節(jié)血量 在竅為目,在液為淚
              防止出血
         體陰用陽,為剛臟
         主升動散,喜條達

上一頁  [1] [2] 

轉(zhuǎn)帖于 醫(yī)學全在線 zxtf.net.cn
廣告加載中....
文章錄入:凌云    責任編輯:凌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發(fā)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最新熱點 最新推薦 相關文章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
    七版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點表解
    骨科部分筆記
    本站部分內(nèi)容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來信告訴我們,歡迎您對本站提出意見和建議!交流群:3145194 站長:凌云 皖ICP備060070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