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腳氣
    

醫(yī)述:腳氣

經義跛,風寒濕之病也!鹎鍧褚u虛,則病起于下。(《素問》)脾有邪,其氣流于兩股;腎有邪,其氣流于兩 。(《靈樞》)哲言香港腳自外感得者,山嵐雨水或履蹈濕熱之地;自內傷得者,生冷茶酒及油面濕熱之毒。濕性下流,故注于足。濕熱交爭,濕勝則憎寒,熱勝則壯熱。有…

經義

跛,風寒濕之病也。

○清濕襲虛,則病起于下。(《素問》)

脾有邪,其氣流于兩股;腎有邪,其氣流于兩 。(《靈樞》)

哲言

香港腳自外感得者,山嵐雨水或履蹈濕熱之地;自內傷得者,生冷茶酒及油面濕熱之毒。濕性下流,故注于足。濕熱交爭,濕勝則憎寒,熱勝則壯熱。有兼頭痛諸證,狀類傷寒,但脛腫掣痛為異耳。此病忌用補劑及淋洗,以濕熱得補增劇也。若香港腳沖心,喘息不止,嘔吐不休者,死。(《醫(yī)方集解》)

經曰∶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又曰∶傷于濕者,下先受之。蓋脾主四肢,足居于下,而多受濕,濕郁成熱,濕熱相搏,其痛作矣。古無香港腳之說,《內經》名厥,兩漢間名緩風,宋齊后始謂之香港腳。有從外感而得者,有從內傷而zxtf.net.cn/shouyi/致者,其為濕熱之患則一。北方高燥,多飲HT 及醇酒,濕熱之物下流足脛所致。

南方卑下,濕氣彌滿山澤,血氣虛弱之人,或遇房勞,及負重遠行,沖冒雨雪,寒濕乘虛而襲,遂成此證。大抵風、寒、暑、濕之氣,中于諸陽病在外;中于諸陰病在內。自汗走注為風勝;無汗疼痛攣急為寒勝;腫滿重著為濕勝;煩渴熱頑為暑勝。寒則溫之,熱則寒之,在表則散之,在里則下之。若大虛氣乏,間作補湯,隨病冷熱而用之,勿執(zhí)不得服補藥之說。(《赤水玄珠》)

香港腳之說,古所無也,自晉蘇敬始有此名。然其腫痛麻頑,即《經》之所謂痹也。其縱緩不收,即《經》之所謂痿也。其甚而上沖,即《經》之所謂厥逆也。

○香港腳之證,其初甚微,飲食動作如故,或無他疾而忽得之,或因病后而漸得之。及其病也,則自膝至足,或見麻痹冷痛,或見痿弱攣急,或腫或不腫,或日漸枯細,或發(fā)熱惡寒,或如冰冷,或如火熱,或能食,或不能食,或有物如指,發(fā)自 腓,而氣上沖心,是皆香港腳之正病也。

其有為頭痛寒熱,或腹痛嘔吐,或不欲見明,或錯語昏憒,是皆香港腳之兼證也。大抵證有緩急,緩者其來漸,急者其來速。治之若緩,氣上沖心,亦能殺人。

○觀《活人書》云∶凡香港腳服補藥,及用湯淋洗者,皆所禁也。

此亦一偏之說耳。蓋補有宜禁者,以邪壅氣實者也;淋洗有宜禁者,以水濕湯氣之宜避者也。如果下部虛寒,或以病后,或以克伐太過,而香港腳不愈者,豈尚堪禁補乎?又若寒邪、濕熱壅結不散,而為腫、為痛者,最宜辛香疏散之藥,煎湯蒸洗,則退邪極速,豈禁洗乎?惟是濕熱氣逆而上沖心腹者,不可驟洗,恐助升也。此必先降其氣,俟其毒止在腳,再行熏洗,自無不利。蓋補以補其弱,洗以逐其滯,zxtf.net.cn/shouyi/夫何禁之有?(張景岳)

問曰∶濕毒中人,何偏著于足?答曰∶人之五臟,心、肺二臟經絡起于手十指;肝、腎、脾三臟經絡起于足十趾。濕毒之氣,皆起于地,足常履之,所以中人必先中足。微時不覺,痼滯方知,

○凡香港腳,不得一概以腫為候。有腫者,有不腫者。其有少腹頑痹不仁,腳多不腫,三、五日后令人嘔吐,名香港腳沖心。死在旦夕,腎水克心火故也。

○凡香港腳,其人瘦者易治,肥者難治。瘦人肉硬,肥人肉軟。肉軟則受疾深,故難治。

○凡香港腳之疾,多由氣實而死,鮮由氣虛而殂,不可大補,不可大瀉。亦不得畏虛,止湯不服也。(《千金方》)

香港腳之疾,自古皆尚疏利,為壅疾故也。然不可太過,太過則損傷脾胃;又不可不及,不及則使壅滯不消。(李東垣)

濕香港腳者,筋脈弛而浮腫,或但腫而不上升,此屬濕勝,宜利濕疏風。干香港腳者,筋脈蜷縮,枯細不腫,因他病而發(fā),有時上沖,此屬熱勝,宜涼血清火。(《證治匯補》)

凡濕熱之氣,升則化,不升則壅。故上實下虛者有香港腳,濕從寒受也;上虛下實者尤有香港腳,熱自濕上也。

所以然者,濕為濁邪,中下更遭土yin,陷入郁住三焦之火,交蒸成壅也。法當堅土清火,降處行升,使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厘清之法,莫善于此。(程郊清)

香港腳多由傷濕,濕郁成熱,濕熱相搏,而后作也,名為壅疾。治當宣通,如羌活導滯湯、當歸拈痛湯之類。

而證之虛、實、寒、熱、表、里、輕、重,又當分別。黃柏、蒼術乃濕熱必用之藥;防己能治腰下濕熱腫盛;木瓜能治香港腳濕痹,入肝舒筋;苦參除濕兼去風熱;黃芩涼血兼去濕熱;白術、赤茯、豬苓澤瀉、肉桂、茵陳、木通俱滲利濕熱。濕兼風者,則用防風、羌、獨、白芷、細辛;濕兼寒者,則用烏、附、肉桂?贾羌,多是氣不流行,有所滯而作,須用木香、檳榔、枳殼、香附烏藥順行氣道。氣虛兼用參、 、白術以益其氣;血虛兼用歸、芍、川芎熟地以養(yǎng)其血;血凝用仁、紅花;消腫用腹皮、桑皮、乳香、沒藥;壯筋骨用牛膝、杜仲、萆 、虎脛。是知香港腳之治,惟散風清熱,調血行氣,利關節(jié),消腫滿為要也。(《醫(yī)宗粹言》)

足少陰香港腳入腹疼痛,上氣喘促欲死,惟八味丸最佳。陽衰腎虛有寒之人,多患此證,乃腎乘心、水克火也。(《醫(yī)學六要》)

脈候

脈浮弦起于風,濡弱起于濕,洪數起于熱,遲澀起于寒。沉而伏,毒在筋骨也;指下澀滯不調,毒在血分也。夏暑腳膝冷痛,其脈陽濡陰弱者,濕溫也。(《張氏醫(yī)通》)

選案

有人病足不履地者十年,醫(yī)莫能治。遇一游僧曰∶此疾一藥可愈。因為入山求得,威靈仙也。使服數日即能步履。(《赤水玄珠》)

一婦患腿痛不能伸屈,遇風寒痛益甚,諸藥不應。以活絡丹一丸服之頓減,再服而瘳。次年復病,仍服一丸即減大半,更服獨活寄生湯而愈。

○一男子素有香港腳,又患附骨疽作痛,服活絡丹一丸,二證并瘥。

○上舍俞魯用素有疝疾。因患腿痛,服活絡丹一丸,不惟腿患有效,而疝疾亦愈。夫病邪深伏于內,非此藥莫能通達。

俗云此藥引風入骨,如油入面,以致人不敢服。大抵有此病,服此藥,豈可泥于俗說。(《薛氏醫(yī)案》)

附方

杉木湯 柳子濃救死方云∶夜半得香港腳痛絕,腹塊如石,昏困且死,此湯服之大下,塊散氣通。方用杉木一節(jié)、橘葉一升(無葉以皮代之)、大腹檳榔七枚(連子捶碎)、童便三升,煮,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即停后服。

五枝湯洗方 足上紅腫疼痛者,為濕香港腳。不腫者,為干香港腳。麻木者,為風。此方均治。柳枝、桃枝、楮枝、桑枝、槐枝各等分,水煎洗。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