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內經》高明之處,就是治未病,全書內容都是貫穿這個思想來論述的,惟有在失治誤治而導致疾病形成的情況下,才無奈地作出種種治療措施,對抗疾病。這好比口渴時才挖井解渴,戰(zhàn)火峰起時才制造兵械,是不是晚一點了呢?確然是晚了,情況嚴重者,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屢見不鮮;情況輕微者,肉體與精神飽受疾病折磨,苦不堪言!所以,患者都有深刻感慨:“病時方知健康貴”。 “天人合一”乃中醫(yī)學基本東西,最單簡理解:嚴寒來時,暖衣御冬,炎酷時至,清涼消夏……,這即是所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若世間萬物遵循大自然陰陽五行消息軌跡,必然是欣欣向榮的了。 立春與立秋,乃大自然水火(陰陽)互化時節(jié),即水化成火,火化成水時刻,亦是陰陽分界線,冬去春來,陽氣復蘇,萬物萌芽,始至壯大成熟;夏去秋來,陽氣潛藏,乃萬物收成歸倉之時,所以,大自然許多果谷,都是春天萌芽,夏天成熟,秋天收成。故《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fā)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又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使志安寧……收斂神氣,使秋氣平……”。 由上述可知,天地間萬物生長收藏乃陽氣溫煦摧生作用,那么把住陽氣互交(陰陽交合)之時,更有孕育生命意義。比方說,植物播種,若超出播種最佳季節(jié),縱然施足肥料與精心護理,其果谷收成也會相對欠佳,甚至味道變質(指自然生長,人工封閉式培植,另當別論)。這個跟人類孕育生命時,精子和卵子結合受孕其理一致,都是陰來(排卵)陽出(射精)相遇才會受孕,兩者缺一不可。而這個時間,在大自然中發(fā)生于立春與立秋這一日的前后各五天里。 知道是陰陽互化時間,我們選取人體中間中線部位的俞穴進行加熱“艾灸”刺激,即可達到順應時令之變,以期陰陽平衡的目的。選取俞穴,則春選氣海穴,秋取關元穴。氣海與關元歸于任脈(人體中線),位于小腹臍下一寸半的氣海穴與三寸的關元穴這個位置(人體中間),為什么選取人體中線中間位置俞穴呢?請看下面五行循生對應人體圖即可明白: 五行土居中宮,孕育萬物,是金水木火旋轉機樞,不致五行生克失控,保持陰陽平衡,在后天八卦圖中,屬土的卦是坤艮兩卦,分布處在西南與東北,西南坤土納離宮火氣(陽氣)入中宮,東北艮土吸坎宮水氣(陰氣)入中宮,如此,水火(即陰陽)在中宮由土氣促成交融作用,孕育萬物。所以,立春和立秋與艮土和坤土在后天八卦圖中,其位置是一致的。亦即陰陽分界線,而陰陽二氣交融點,發(fā)生在中宮。因此,依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易理思想,選取俞穴時,選取人體中線中間俞穴,合乎大然陰陽五行運行規(guī)律,才起四兩拔千斤之效。繼續(xù)以易理進一步深入分析: 既然土氣是在中宮交融水火二氣,依易理體用變化法則推理,立春時,艮為用,坤為體,用者,動也!那么,震卦的賓卦是由艮土化來,則兩卦合成《雷地豫》卦。《易經》“豫”乃外卦震為雷,內卦坤為地所組成,那是天冬蟄藏的陽氣剛剛振奮出于地上之象,這時我們留意到“豫”卦的惟獨一爻陽是處在坤土上面,坤在后天卦處在秋季西南位,這就說明此一陽氣并非突然出現于地上來,而是早在秋季已潛伏在地下,等待時期(春季)來到才奮出。所以“豫”卦乃春季來臨,雷氣奮出,萬物萌芽,充滿喜悅之象意。圖如下: 立秋時,坤為用,艮為體,用卦坤沒有賓卦,合成《地山謙》卦。《易經》“謙”乃外卦坤為地,內卦艮為山所組成,內卦艮為止,外卦坤為順,地中有山,皆主沉靜,乃謙謙君子之象,立秋之時,金氣清肅收斂,正合“謙”象。再如“謙”卦彖辭:“謙享,天道下濟而光明!又K也!痹圃,都是一派君子謙虛謹慎,非常低調的象意。誰是君子?當然是“謙”卦中九三陽爻,這是成卦主爻,在群陰包圍中(五陰一陽,一陽爻身陷坤體),一陽爻勢寡力弱,若處處鋒芒畢露,顯盡才華,必然遭受群陰小人攻擊,不小心行嗎?肯定不行!所以“謙享,天道下濟而光明”君子(九三陽爻)退居艮卦而止不是懦弱而是養(yǎng)精蓄銳,待時機一到來(立春),跳出坤體,化出震卦(謙卦九三爻往上六四爻位一越,變出《雷地豫》卦),以風雷不及掩耳之勢,摧生萬物,完成普度眾生使命,乃“君子有終”之“吉”了。圖如下: 序卦傳說“大有而能謙,必豫,故應之以豫”由大有卦去觀察,更能明白木火陽氣轉化作用。 把兩個卦放在一起比較觀察,即明白立秋陽氣下潛,立春陽氣上升相互轉化了: 再把上述艮坤兩卦納入中宮去,形如陰陽雙魚圖: 由“謙”“豫”兩卦即知,如果在立秋后不懂保精養(yǎng)氣,常以酒色為樂者,危害性極大,來春諸病百出,尤以腎虛者更為明顯,如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喘咳、肝病等等,又經常發(fā)燒感冒。原因,在秋冬時陽氣(精氣)遭群陰所傷,當春季陽氣萌動來時,因陽氣不足,無力鼓動四肢百骸,體質必弱。好比皇帝失位時,不好好去觀察敵情,更不懂得招兵買馬暗蓄實力以待山東再起,結果當復位執(zhí)政時,根本無能力控制局面,必然一塌胡涂。不信你試,立秋至立春時段,盡量減少性生活,勿超量喝酒,并且早睡早起,來春后身體較以前健康得多,在該時段再經常灸關元穴,或是服用溫腎滋陰(比例1/2)食療粥或湯,陽氣得補充,來春身體輕爽,少病。同理,立春至立秋時段,夜睡(不要超出22點)早起,經常灸氣海穴或服用溫腎滋陰(比例2/1)食療粥或湯,令陽根深厚,來冬身體暖和而不怕冷,少病。 上述艮坤入中互化道理,可悟出許多醫(yī)理秘密…… 春秋灸保健具體方法: 穴位:任脈之氣海穴(點擊查看該穴功能以及主治與取穴方法)、關元穴(點擊查看該穴功能以及主治與取穴方法)。 時間:立春前后五天施灸氣海穴,共有十天時間;立秋前后五天施灸關元穴,共有十天時間。 藥物:取艾絨(陳者佳),或市售藥制艾條,剝紙取絨,去雜質,搓細如綿,手捏制艾柱如棗核大小,上尖下寬呈錐狀即可。取生姜,老姜佳,切片約一分厚,并用針在姜片上刺數十個小孔,備用。 輔品:酒精棉、膠布、沙布、火柴、線香、煙灰盒等。 施灸: 1、勿受風寒,故宜室內施灸并確保室內溫度與環(huán)境清靜。 2、取平臥式,蓋好被子,暴露出施灸部位。 3、按取穴法選好穴位,用酒精棉常規(guī)消毒施灸穴位(許多人直接炙,不消毒,呵,還是消毒一下為好)。 4、姜片放置在穴位上,再艾柱放在姜片上面,然后點燃香火,用香火點著艾柱尖端,待艾柱快燃盡或燃盡,便更換新艾柱,如此循灸,皮膚呈現出微紅為止。 第一次施灸,皮膚辣痛,請自行掌握尺度,數次后辣痛緩和甚至不怎么痛,這時候會出現水泡來,抽去泡內水份,繼續(xù)施灸,如果水泡大者,灸后用無菌沙布包扎。 說明:愛美人士,如果無法忍受灸后傷痕,請不要痕了(一般灸痕會漸漸消失的,但時間較長)。 5、施灸完畢,半小時內不能沾凍水,飲凍水。 關于灸數,現附上《扁鵲心書》一些數據參考: “……《素問》云:人年四十,陽氣衰,而起居乏;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六十陽氣大衰,陰痿,九竅不利,上實下虛,泣涕皆出矣。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 所謂“壯”即是一柱。筆者認為關于壯數,不妨取周天數即360壯,如果年輕或身體健康者,取半個周天180壯,或者按照《扁鵲心書》取之(三十歲以下,取180壯)。 6、適應癥:除了作保健養(yǎng)生用外,凡陰陽兩虛,營衛(wèi)不和,下元虛憊,陽痿早泄,婦科諸疾,或陳寒痼冷,或體弱贏瘐,或四肢逆冷,或脾胃虛弱,或精血虧損,或五勞七傷,一切虛弱衰遲諸疾皆適應。 喬元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寫于醫(yī)林易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