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種類型,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人對乙肝病毒普遍易感,發(fā)病以兒童及青壯年多見,可呈地方流行性。其傳播途徑為日常生活接觸,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輸血、輸血制品及注射傳染等。病理變化是乙肝病毒繁殖,彌散于整個肝臟,肝細胞變性和壞死及再生,肝細胞間質增生及炎性浸潤。根據病情可分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除重型肝炎外,表現基本相似,多起病緩慢,近期出現明顯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厭油膩,或發(fā)熱;肝腫大,伴觸痛、叩痛;肝功能異常。本病中醫(yī)歸屬于“脅痛”的范疇,zxtf.net.cn/yaoshi/認為是由濕熱毒邪,內yin肝膽,肝膽疏泄條達功能失調所致。
(一)起居調養(yǎng)法
(1)肝炎急zxtf.net.cn/yishi/性期應該絕對臥床休息。慢性穩(wěn)定期肝炎,雖不必絕對臥床休息,但應該注意活動量,以不覺疲勞為好。
(2)肝功能剛剛恢復正常時,仍需認真休息調養(yǎng),不要急于恢復工作。
(3)急慢性肝炎發(fā)作時,需要同家人分房隔離,至少要分床分食,排泄物要加漂白粉消毒。隔離期從發(fā)病起約1個月。宜停止房事。
(4)平時注意飲食衛(wèi)生,可預防本病發(fā)生,或防止復感其他型的肝炎病毒(如甲、丁、戊型肝炎病毒)。
(二)心理調養(yǎng)法
肝炎的病位在肝臟,而肝主疏泄,在調節(jié)人的情志方面起著最重要的作用,所以,肝炎病人,由于肝的疏泄條達功能失調,往往會出現情志方面的癥狀,如憂郁、煩躁、易怒等,而情志病變,又反過來加重病情,形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肝炎患者要盡量克制自己,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做到愉快豁達,這樣,有利于治療與恢復。
(三)飲食調養(yǎng)法
肝炎患者飲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要追求“高糖、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葷菜以新鮮魚蝦為好,蔬菜水果稍多即可。以下食療方可酌情選用。
(1)豬肝100克,紅棗10枚,田基黃60克,同煮,去藥后食肝噶湯。
(2)苡仁50克,綠豆15克,加米煮粥吃。
(3)泥鰍若干,加調料烹制成菜食用。
(4)赤小豆50克,生苡仁30克,茯苓20克,加米煮成粥食用。
(四)藥物調養(yǎng)法
1.常用驗方
(1)茵陳30克,梔子12克,制大黃5克,每日1帖,水煎,分2次服。
(2)柴胡15克,枳殼10克,白芍12克,甘草10克,每日1帖,水煎服,分2次服。用于心情郁悶、胸悶、噯氣、脅痛者。
(3)丹參30克,茵陳30克,水煎,分2次服。用于面色晦黯,肝區(qū)刺痛,肝炎經久不愈者。
2.常用中成藥
(1)垂盆草沖劑,每次半袋,每日2次。
(2)烏雞白鳳丸,每次1粒,每日2次。用于慢肝經久不愈者。
(3)乙肝解毒膠囊。1次1粒,1日3次。用于肝膽濕熱內蘊者。
(4)乙肝扶正膠囊。1次4粒,1日3次。用于慢肝表現為肝腎兩虛者。
(五)針灸調養(yǎng)法
(1)體針。取合谷、外關、陰陵泉、足三里、中封、陽陵泉、肝俞等為主穴,配以太沖、大椎、期門、章門、脾俞、膽俞等穴。每次選主穴3~4個,配穴2~3個,用提播補瀉法,先瀉后補,每次留針30分鐘,隔10分鐘捻轉1次,每日針治1次,2周為1療程。
(2)耳針。取肝、膽、脾、胃、胰、神門、肝陽、耳尖等穴。每次選4~6穴(雙耳)針刺,中等刺激,每日1次或隔日1次,留針10小時,10日為1療程。亦可用耳環(huán)針或王不留行籽貼壓,兩耳交替,每周2次,5次為1療程。
(3)艾灸。取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陰陵泉、肝俞、膽俞。于上述穴位上艾條灸20~30分鐘,或隔姜灸,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六)推拿調養(yǎng)法
推拿法僅適用于慢性肝炎非活動期,在活動期,需要臥床休息,不宜按摩。具體操作如下。
(1)仰臥位。用手掌沿肋骨走向斜擦胸助部,用力和緩,以透熱為度。再用拇指按揉期門穴、章門穴1分鐘。
(2)仰臥位。用手掌逆時針摩腹60周。用拇指按中脘穴5分鐘,以有酸脹熱感為度。
(3)仰臥屈膝位。用拇指按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1分鐘。再用拇指指甲掐按足背一、二趾間縫紋端行間穴、太沖穴1分鐘。
(4)側臥位。提拿右脅部30次;然后用雙掌搓揉右脅部。
(5)俯臥位。用手掌從上向下揉按腰背部5遍。再用拇指按揉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陽穴以有酸脹感為度。
(七)其他調養(yǎng)法
1.拔罐
取穴①大椎、肝俞、脾俞;②至陽、期門、膽俞。用刺絡拔罐法,2組穴交替使用,每日1組,每日1次。
2.氣功(疏肝理氣功)
(1)預備式: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膝胯放松;沉肩墜肘,兩臂自然下垂于體側;虛頜頂勁,百會上頜,含胸拔背,收腹放腰;眼輕閉,舌抵上腭;心安神靜,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2)氣聚丹田:手輕緩地向腹前聚攏,掌心由相對到轉向腹部,左手虎口放臍處,掌心對氣海穴,右手疊放在左手背上。取鼻吸口呼的腹式逆呼吸法,吸氣時肚臍自然內收,呼氣時上鼓。意守肚臍3~5分鐘。
(3)丹田開合:呼氣,雙手向側分開,掌心向外,至體側稍外;吸氣,臂外旋,雙掌合攏到丹田處,將觸時,再外展呼氣。操練30次。
(4)漫步神游:目睜開,臂下垂,散步樣徐行。右腳前邁半步,腳跟著地,腳掌墜起,左手提至腹部,右手擺在右胯側,右腳放平;如法邁左腳。如此緩行,柔和輕盈如云中走、霧中行。排除雜念,意守前腳之大敦穴。鼻吸口呼自然呼吸,每分鐘約50步,走15分鐘。
(5)收功:先做丹田開合3次,手上抬至膻中穴,指尖相對。做三次噓息,鼻吸口噓。轉掌下落,左右分開。睜眼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