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傷寒論》調津七法
    

傷寒雜病:《傷寒論》調津七法

作者:鄢洪玲


傷寒論》素有三百九十七法之說,可見仲景所創(chuàng)治法殊多。其中,有關治療津液分布異常病證(如項背強痛、口渴飲停、大小便異常)的方法,對臨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現淺述如下。
 
1 升陽布津
  
津液的輸布,與人體氣機的疏暢,特別是陽氣的暢達密切相關。若外邪侵襲,陽氣郁閉,津液不上達者,可見發(fā)熱惡風,項背強痛。須用升陽布津之法,鼓舞清陽之氣上行,使津液上達,而諸癥可愈。方如桂枝葛根湯、葛根湯等。14條云:“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本證乃太陽中風兼邪客太陽經輸,經氣受阻,津液不能上達,經脈失養(yǎng),故見項背強幾幾,以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解肌祛風,加葛根鼓舞胃氣,升津舒經,諸證可愈。張潔古謂:“葛根升陽生津”,柯琴謂:“加葛根者,和太陽之津,升陽明之液”是也。又31條云:“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迸c14條雖有表虛、表實之異,而津液不升則同,故皆用葛根。
  
2 通陽化氣布津
  
氣化受阻,津布失常,多見口渴飲停之證。當治以通陽化氣布津法,以通行陽氣,恢復膀胱氣化功能,津液蒸騰,口渴停飲可愈。72條:“發(fā)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246條:“渴者,宜五苓散”。上二證之口渴,并非津液受傷所致,而是膀胱氣化受阻,水飲停蓄,津液不能上達口舌。五苓散苓桂為伍,通陽以化膀胱之氣,氣化得行,水不停蓄,津液自可升騰布達而口渴除矣。
  
3 溫陽化氣布津
  
溫復腎氣,振奮元陽,以治療火衰水凝、津失布達之渴利證者,稱為溫陽化氣布津法。282條云:“少陰病……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飲水自救;若小便利,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北咀C之自利、口渴、小便利色白等,為病及少陰,腎陽衰微,“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津液失蒸化,分布不周所致。本條雖無方治,但結合少陰篇分析,不難理解。若證情尚緩者,可用真武湯溫腎壯陽;若證情較急,并見手足逆冷,脈微欲絕等厥脫之象者,當用四逆湯之類回陽救逆。腎陽恢復,火騰水升,津液上承,自無口渴之患;火能生土,氣化復常,固攝有權,則自利、小便利色白等證可愈。這與通陽化氣布津法所治之證,陰陽互異,虛實有別。此則正虛陽衰,腎之氣化功能不振,彼則邪阻陽郁,膀胱之氣化功能有礙;一在水臟,一在水腑,即所謂“實則太陽,虛則少陰”也! 

4 益氣健脾布津  

益氣健脾,恢復脾氣健運之德,用以治療脾失健運,不得散津,致津液分布異常而大便硬、小便自利者,稱為益氣健脾布津法。285條理中湯方后注“若渴欲得水者,加術足前成四兩半”;179條云:“……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湯主之!鼻罢咭蚱⑻撎,清陽不升,不得為胃行其津液以上承,故渴欲得水。加重白術用量,助脾健運,脾氣能升,津液布揚,口舌得潤則不渴。后者因濕邪傷脾,脾不得為胃行其津液以潤腸則大便硬,用白術健脾運濕而布津,不需生津而腸自潤。
  
5 和解利樞布津  
  
少陽屬膽,內主三焦,位居半表半里,為一身之樞機,具有輸轉氣液,通調水道的功能。若邪入少陽,致樞機不利,津液分布異常者,可見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等證,需用和解利樞布津法。223條:“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嘔”而“舌上白苔”,柯琴謂:“上焦治節(jié)不行,水津不能四布”而“痰飲溢于上焦”;“不大便”,程郊清謂:“津液不得下滋胃府”。因為邪客少陽,樞機不利,三焦阻隔,津液不得正常分布,“痰飲溢于上焦”與“津液不得下滋胃府”并見,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疏利樞機,由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故“身然汗出而解”。;
  
6 瀉肝宣肺布津.  

肝木太旺,反侮肺金,致肺之宣降失司,津液分布異常者,宜用瀉肝宣肺布津法。112條云:“傷寒發(fā)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备螝獬朔,肺氣不宣,津不上達,故無汗而大渴欲飲水;肺氣不降,通調失職,津液留于腹中,故腹?jié)M而小便不利。刺肝之募穴期門以瀉肝邪,復肺氣,宣降得行,津液分布正常,故見自汗出,小便利而病解。
  
7 清熱利水布津
  
若熱與水結,阻礙津液之正常分布者,又當清熱利水而布津。226條:“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319條還有“下利,咳而嘔渴”。上述諸證即為水熱互結、津液敷布失常所致。水蓄膀胱則小便不利,津不上承則渴欲飲水,水走胃腸則嘔而下利,水漬于肺則咳。豬苓湯用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水,滑石清熱利水;因水熱互結傷陰,故用阿膠以滋陰。如此,則水邪除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