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關格
    

張氏醫(yī)通:關格

靈樞云。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營也。故曰關。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營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陰陽易位。病名關格。多不可治。若邪氣留著而致者。猶可治之。舌上苔白而水漿不下曰格。格則吐逆。熱在丹田。小便不過曰關。關則…

靈樞云。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營也。故曰關。陽氣太盛。則陰氣弗能營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陰陽易位。病名關格。多不可治。若邪氣留著而致者。猶可治之。舌上苔白而水漿不下曰格。

格則吐逆。熱在丹田。小便不過曰關。關則不得小便。必用吐以提其氣之捍格。不必在出痰也。鹽湯探吐。并以牙皂湯浴其小腹及陰。或以鹽熨臍中俱妙。有痰宜吐者。二陳湯探吐之。吐中便有升降。有中氣虛不運者。補氣藥中升降。先以四君子換參蘆探吐。后用人參zxtf.net.cn柏子仁湯調理。脈沉細。手足厥冷者。既濟丸。勞役后氣虛不運者。補中益氣湯木香、檳榔。心脾疼后。小便不通。皆是痰隔于中焦。氣滯于下焦。二陳加木通、枳殼。服后探吐之。寒在上。熱在下。黃連湯。桂枝肉桂。熱在上。寒在下。生料八味丸。加牛膝車前。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石頑曰。按內經所言。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是以陽經取決于人迎。陰經取決于寸口也。越人云。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仲景亦謂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皆以陽分取決于寸口。陰分取決于尺內也。所以難經又言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仲景又有趺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谷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則知關格之脈證不一也。而馬仲化釋內經謂關格之義。非隔食癃閉之證。而張介賓類經。直將越人仲景之言。一概非之。獨執(zhí)人迎在頸。為陽明之表脈。遂詆東垣丹溪。皆仍叔和脈經。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之謬。嗚呼。內經固為圣經。確宜遵從。而越人仲景之書。未常不為圣經也。蓋人迎氣口。所以分表里之陰陽。寸口尺內。所以分上下之陰陽也。人一身表里上下之氣化。皆肺所司。血脈皆心所主。故凡氣血之盛衰。靡不變見于氣口。氣口實為肺經zxtf.net.cn/jianyan/之一脈。不過分其部位。以候他臟之氣耳。即如仲景所指。趺陽少陰雖主于足。然未嘗不于關尺推之。則內經所言人迎氣口。候之左右。亦無不可也。醫(yī)道貴乎圓通。若執(zhí)中無權。猶執(zhí)一也。故釋內經之關格。但當言是表里陰陽否絕之候。不當與上吐下閉之關格混同立論則可。若言上吐下閉。當稱隔食癃閉。不得名為關格則不可;蜓躁P格之證。其脈未必皆然則可。若言關格之脈。必無在尺在寸之分則不可。試觀仲景趺陽脈伏而澀。亦主關格。又有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等例。其義自明。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