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平秘苑藥論輯錄]   葛根
    

本草求真:[平秘苑藥論輯錄] 葛根

葛根   Gegen

本品出自《神農本草經》。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或甘葛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干燥塊根。常用別名有干葛、甘葛、粉葛、黃葛根等。味甘、辛,性涼。歸脾、胃經。具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生陽止瀉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表證發(fā)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泄熱痢,脾虛泄瀉等病癥。常用煎服劑量9~15g。解肌退熱、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陽止瀉宜煨用。


***《神農本草經》:“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名醫(yī)別錄》:“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fā)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生根汁,療消渴,傷寒壯熱。”
***梁-陶弘景(456~536年):“生者搗取汁飲之,解溫病發(fā)熱。葛根為屑,療金瘡斷血,亦療瘧及瘡!
***梁-陶弘景(456~536年)《本草經集注》:“殺野葛、巴豆、百藥毒!
***唐-甄權(541~643年)《藥性論》:“治天行上氣,嘔逆,開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煩渴。熬屑治金瘡,治時疾解熱。”
***五代-吳越(907~978年)《日華子本草》:“治胸膈煩熱發(fā)狂,止血痢,通小腸,排膿破血,敷蛇蟲嚙,罯毒箭傷!
***元-李杲(1180~1251年):“干葛,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圣藥也!
***明-李時珍(1518~1593年)《本草綱目》(1578年):“本草十劑云,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蓋麻黃乃太陽經藥,兼入肺經,肺主皮毛;葛根乃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藥皆輕揚發(fā)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明-倪朱謨《本草匯言》(1624年):“葛根,清風寒,凈表邪,解肌熱,止煩渴,瀉胃火之藥也。”
***明- 繆希雍(1546~1627年)《本草經疏》(1625年):“葛根,解散陽明溫病熱邪之要藥也,故主消渴,身大熱,熱壅胸膈作嘔吐。發(fā)散而升,風藥之性也,故主諸痹。 ”“傷寒頭痛兼項強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陽也,邪猶未入陽明,故無渴證,不宜服!
***清-張璐(1617~1700年)《本經逢原》(1695年):“葛根輕浮,生用則升陽生津,熟用則鼓舞胃氣,故治胃虛作渴,七味白術散用之。又清暑益氣湯黃柏用者,以暑傷陽明,額顱必脹,非此不能開發(fā)也。”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