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丹溪治病不出乎氣血痰郁
    

明醫(yī)雜著:丹溪治病不出乎氣血痰郁

丹溪先生治病,不出乎氣血痰,故用藥之要有三∶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痰用二陳湯。又云久病屬郁,立治郁之方,曰越鞠丸。蓋氣、血、痰三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或誤藥雜亂而成郁,故余每用此方治病,時以郁法參之。氣病兼郁,則用四君子加開…

丹溪先生治病,不出乎氣血痰,故用藥之要有三∶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痰用二陳湯。又云久病屬郁,立治郁之方,曰越鞠丸。蓋氣、血、痰三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或誤藥雜亂而成郁,故余每用此方治病,時以郁法參之。氣病兼郁,則用四君子加開郁藥,血病、痰病皆然。故四法者,治病用藥之大要也。丹溪又云∶近世治病,多不知分氣血,但見虛病,便用參、 ,屬氣虛者固宜矣,若是血虛,豈不助氣而反耗陰血耶?是謂血病治氣,則血愈虛耗,甚而至于氣血俱虛。故治病用藥,須要分別氣血明白,不可混淆!

愚按經(jīng)云,脾胃為氣血之本。若陽氣虛弱而不能生陰血者,宜用六君子湯;陽氣虛寒而不能生陰血者,亦用前湯加炮;若胃土燥熱而不能生陰血者,宜用四物湯;若zxtf.net.cn/sanji/脾胃虛寒而不能生陰血者,宜用八味丸。其余當更推五臟互相生克而調補之。

一儒者,每勞役則食少,胸痞,發(fā)熱,頭痛,吐痰,作渴,脈浮大。余謂此脾胃氣虛而血病也。不信,服二陳、四物、黃柏、知母之類,腹痛作嘔,脈洪數(shù)而無倫次。先以六君子湯加炮姜,痛、嘔漸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

一儒者,素勤苦,因飲食失節(jié),大便下血,或赤或黯,后非便血盜汗,非惡寒則發(fā)熱,六脈浮大,心脾則澀,此思傷心脾,zxtf.net.cn/yaoshi/不能攝血歸源也。蓋血即汗,汗即血,其色赤黯,便血,盜汗,皆火之升降微。

牛黃抱龍丸 治風痰壅盛,或咳嗽發(fā)熱,或發(fā)驚搐等癥。

牛黃 雄黃 辰砂 天竺黃(各四錢) 麝香(一錢) 牛膽南星

上為末,甘草湯糊丸皂子大。每服二丸,姜湯下。

柴芍參苓散 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或嘔吐、泄瀉。凡病后宜用此調理。

柴胡 芍藥 人參 白術 茯苓 陳皮 當歸(各五分) 甘草 丹皮 山梔(炒,各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白湯下;蜃魍璺。

五味子 治咳嗽,皮膚干燥,唾中有血,胸膈疼痛等癥。

五味子(炒) 桔梗(炒) 紫菀 甘草(炒) 續(xù)斷(各五分) 竹茹(一錢) 赤小豆(一撮)生地黃(二錢) 桑白皮(炒,二錢)

上水煎服。

人參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

上為末,每二錢,空心小麥湯調下。

姜附赤石脂朱砂 治小便數(shù)而不禁,怔忡,多忘,魘夢不已,下元虛冷,遺尿,精滑,或陽虛精漏不止,或腎氣虛寒,脾泄、腎泄等癥。

附子(生) 干姜(各半兩) 赤石脂(一兩半,水飛)

上為細末,酒糊丸綠豆大。每十五至二、三十丸。大便不和米飲下,小便不禁茯苓湯下。

茯苓丸 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不禁,或赤,或濁,或不利,并宜服之。

赤茯苓 白茯苓(等分)

上為末,以新汲水挪洗,澄去新沫,控干,別取熟地黃汁與好酒,同于銀石器內,熬成膏,搜和丸彈子大,空心鹽酒嚼下一丸。

人參救肺散咳血、吐血等癥。

升麻(一錢) 柴胡(一錢) 當歸尾(二錢) 熟地黃(二錢) 白芍藥(一錢) 蘇木(半錢)黃(二錢) 人參(二錢) 甘草(半錢) 蒼術(一錢) 陳皮(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麥門冬飲子 治吐血久不愈,或肺氣虛短氣不足以息,要須識此。吾妻嘗胎漏,忽日血大崩,遂暈去,服童便而醒,少頃復暈,急煎服荊芥,隨醒隨暈,服止血止暈之藥不效,忽然嘔吐。予以童便藥汁,滿于胸膈也,即以手探吐之,少間吐出米飯及齏菜碗許,詢問其由,適方午飯,后著惱,故即崩而不止。予悟曰∶因方飽食,胃氣不行,故崩甚。血既大崩,胃氣益虛而不能運化,宜乎服藥而無效也。急宜調理脾胃,遂用白術五錢,陳皮、麥芽各二錢,煎服之。服未半而暈止,再服而崩止,遂專理脾胃,服十數(shù)劑胃氣始還,然后加血藥服之而安。若不審知食滯,而專用血崩血暈之藥,豈不誤哉!

愚按人以脾胃為本,納五谷,化精液。其清者入榮,濁者入胃,陰陽得此,是謂之橐 ,故陽則發(fā)于四肢,陰則行于五臟。土旺于四時,善載乎萬物,人得土以養(yǎng)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東垣以飲食自傷,醫(yī)多妄下,清氣下陷,濁氣不降,乃生脹,所以胃脘之陽不能升舉,其氣陷入中焦,當用補中益氣,使?jié)釟獾媒担恢巫园。竊謂飽食致崩者,因傷脾氣,下陷于腎,與相火協(xié)合,濕熱下迫而致。宜用甘溫之劑調補脾氣,則血自歸經(jīng)而止矣。若誤用寒涼,復損胃氣,則血無所羈,而欲其止,不亦難哉!大凡脾胃虛弱而不能攝血,宜調補脾氣為主。

一婦人崩漏,面黃或赤,時覺腹間臍下痛,四肢困倦,煩熱不安,其經(jīng)行先發(fā)寒熱,兩肋如束。

此脾胃虧損,元氣下陷,與相火濕熱下迫所致。用補中益氣湯加防風、芍藥、炒黑黃柏,煎服歸脾湯而愈。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