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論今時皆合病并病(二十五)
    

景岳全書:論今時皆合病并病(二十五)

余究心傷寒已久,初見合病并病之說,殊有不明,而今始悉之。夫所謂合病者,乃二陽、三陽同病,病之相合者也。并病者,如太陽先病不解,又并入陽明、少陽之類也。觀仲景曰∶二陽并病,太陽初得病時,發(fā)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按此云轉…

余究心傷寒已久,初見合病并病之說,殊有不明,而今始悉之。夫所謂合病者,乃二陽、三陽同病,病之相合者也。并病者,如太陽先病不解,又并入陽明、少陽之類也。觀仲景曰∶二陽并病,太陽初得病時,發(fā)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按此云轉屬陽明,則自太陽而來可知也,云太陽病證不罷,則二經皆病可知也。凡并病者,由淺而深,由此而彼,勢使之必然也。此合病并病之義,而不知者皆以此為罕見之證,又豈知今時之病,則皆合病并病耳。何以見之?蓋自余臨證以來,凡診傷寒,初未見有單經挨次相傳者,亦未見有表證悉罷,止存里證者,若欲根據經如式求證,則未見有如式之病,而方治可相符者,所以令人致疑,愈難下手,是不知合病并病之義耳。今列其大略如下∶一、合病者,乃兩經三經同病也。如初起發(fā)熱惡寒頭痛者,此太陽之證,而更兼不眠,即太陽陽明合病也;若兼嘔惡,即太陽少陽合病也。若發(fā)熱不眠,嘔惡者,即陽明少陽合病也。若三者俱全,便是三陽合病。三陽合病者,其病必甚。

三陽與三陰本無合病,蓋三陽為表,三陰為里,若表里同病,即兩感也。故凡有陰陽俱病者,必以漸相傳而至,皆并病耳,此亦勢所必至,非合病、兩感之謂。

并病與合病不同,合病者,彼此齊病也;并病者,一經先病,然后漸及他經而皆病也。如太陽先病,發(fā)熱頭痛,而后見目痛、鼻干不眠等證者,此太陽并于陽明也∶或后見耳聾脅痛,嘔而口苦等證者,此太陽并于少陽也;或后見腹?jié)M嗌干等證者,此太陽并于太陰也;或后見舌干口燥等證者,此太陽并于少陰也;或后見煩滿囊縮等證者,此太陽并于厥陰也。若陽明并于三陰者,必鼻干不眠,而兼三陰之證。少陽并于三陰者,必耳聾嘔苦,而兼三陰之證。陰證雖見于里,而zxtf.net.cn陽證仍留于表,故謂之并。凡患傷寒,而始終熱有不退者,皆表邪之未解耳,但得正汗一透,則表里皆愈,豈非陰陽相并之病乎。今之傷寒率多并病,若明此理,則自有頭緒矣。治此之法,凡并病在三陽者,自當解三陽之表,如邪在太陽者,當知為陽中之表,治宜輕清;邪在陽明者,當知為陽中之里,治宜濃重;邪在少陽者,當知為陽中之樞,治宜和解。此雖解表之大法,然余仍有心法,詳載《新方八略》中。故或宜溫散,或宜涼散,或宜平散,或宜補中而散,是又于陰陽交錯之理,有不可zxtf.net.cn/hushi/不參合而酌用者,皆治表之法也。至于病入三陰,本為在里,如太陰為陰中之陽,治宜微溫;少陰為陰中之樞,治宜半溫;厥陰為陰中之陰,治宜大溫,此陰證之治略也。然病雖在陰,而有兼三陽之并病者,或其邪熱已甚,則自宜清火;或其表尚未解,則仍當散邪,蓋邪自外入,則外為病本,拔去其本,則里病自無不愈者,此所以解表即能和中也。若表邪不甚,而里證為急,又當先救其里,蓋表里之氣,本自相關,惟表不解,所以里病日增,惟里不和,所以表邪不散,此所以治里亦能解表也。但宜表宜里,或此或彼之間,則自有緩急先后一定不易之道,而非可以疑似出入者,要在乎知病之藪,而獨見其必勝之機耳,此又陰陽并病之治略也。惟是病既在陰,必關于臟,臟氣為人之根本,而死生系之。故凡診陰證者,必當細察其虛實,而補瀉寒熱,弗至倒施,則今時之治要,莫切乎此矣。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