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泡數(shù)日,姜汁制用。射干為使,惡皂角,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烏頭,忌羊血、海藻、飴糖。陳久者良。
辛,溫,有毒。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太陰、少陰諸經(jīng)。降胃止嘔,驅(qū)痰除濕。解傷寒之寒熱,消心胸之結(jié)滿?饶骖^眩之疾,癰腫咽痛之 。胎前勿用。
在處有之,以齊州者為良。二月生苗一莖,莖端三葉,淺綠色,頗似竹葉。生江南者似芍藥葉。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黃肉白。八月采根。
小兒吐瀉,同生姜、陳粟米煎服。(驗方第一。)
小兒腹脹,酒丸粟大,每十丸,姜水下。或姜汁合末,敷臍上。(第二。)
白濁夢遺,與豬苓同炒,去豬苓,入蠣粉丸服。(第四。)
八般頭風(fēng),為末,入百草霜少許,作紙捻燒煙,就鼻內(nèi) 之?谥泻邢,吐去再含。(第五。)
喉痹腫塞,生末 鼻,涎出效。(第六。)
木舌脹大,醋煎含漱。(第七。)
面上黑氣,焙末,米醋合敷。忌片連,敷三日,皂角湯洗,面如玉也。(第八。)
子腸不收,生末吹鼻。(第九。)
小兒驚風(fēng)不省。同上。(第十。)
猝死不寤。同上。(十一。)
五絕急死。同上。(十二。)
癰疽發(fā)背,雞子清合末敷之www.med126.com。(十三。)
吹奶腫痛,煨末,姜酒下立瘥。又取末入鼻。(十四。)
打撲瘢痕,為末,水調(diào)敷之,一宿即沒。(十五。)
遠行足趼。同上。(十六。)
飛蟲入耳,生末,香油合敷耳門外。(十七。)
蝎蠆螫人,水合末敷。(十八。)
骨哽咽中,同白芷末服,取嘔。(十九。)
心痛正在心下,按之益痛,半夏、瓜蔞、黃連、干姜、白芍、甘草,偏左右者,加柴胡;無火者,去黃連;寸脈弱,加參。(二十。)
眉棱骨痛,半夏、羌活、酒芩、白芷。(二十一。)
子懸逆上捧心,半夏、枳殼、瓜蔞、香附、揀砂、白芍、蘇梗、陳皮、生姜。去半夏,加丹參、青皮尤良。(二十二。)
半夏瀉心湯 半夏 人參 甘草 干姜 黃芩 黃連 大棗治心下痞滿不痛。又治嘔而腸鳴,心下痞。(諸方第一。)
大半夏湯 半夏 人參 蜜取流水揚之二百四十遍。治反胃。(第二。)
姜半湯 半夏 生姜末服。治干嘔吐涎。(第三。)
小半夏湯 半夏 生姜治嘔而不渴。(第四。)
越婢加半夏湯 麻黃 石膏 甘草 生姜 大棗 半夏治肺脹喘咳上氣,目如脫,脈浮大。(第五。)
半夏湯、散 半夏 甘草 桂枝湯散俱可。治少陰咽痛。(第六。)
半夏麻黃丸 半夏 麻黃 蜜治心下悸者。(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