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忽然呃逆不止,為是寒氣相感,誰知是氣逆而寒入之也。然氣之所以不順,乃氣之不足也。蓋丹田之氣足,則氣守于下焦而氣順,丹田之氣不足,則氣奔于上焦而氣逆矣。呃逆雖是小癥,然治之不得法,往往有變成危癥,而不可救,正徒散其寒而不補其氣也。治法宜大補其丹田之氣,而少佐之以祛寒之藥。則氣旺而可以接續(xù),寒祛而足以升提,故不必止呃逆而呃逆遂自止也。方用定呃湯∶
人參(三錢) 白術(五錢) 丁香(五分) 陳皮(五分) 茯苓(五錢) 沉香末(一錢) 牛膝(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呃逆止矣。
參、苓、白術純是補氣回陽之藥,丁香祛寒,沉香、牛膝降入丹田以止其逆,逆氣既回,而呃聲自定。孰謂補氣之藥,非即轉(zhuǎn)氣之湯哉!此癥用加味六君子湯亦妙。
人參 半夏 蘇葉(各一錢) 白術 茯苓(各三錢) 陳皮(五分) 甘草(三分) 丁香(二分) 水煎服。一劑即止呃,二劑全愈。
人有痰氣不清,一時作呃逆之聲者,人以為火逆作祟也。夫火逆之痰,口必作渴,今不渴而呃逆,仍是痰氣之故,而非火邪之祟也。夫痰在胃口,而呃逆在丹田,何以能致此耶?蓋丹田之氣欲升,而痰結(jié)胸中以阻之。此種呃逆較虛呃者甚輕,治法消其痰氣,而呃逆自除,方用二陳湯加減治之。
人參(五分) 陳皮(五分) 半夏(一錢) 甘草(三分) 濃樸(一錢) 茯苓(三錢)水煎服。一劑即愈。
二陳湯為治痰之妙劑,加入人參、濃樸于補氣之中而行降氣之藥,自能祛痰于上焦,達氣于下焦也。
此癥亦可用加味六君子湯治之。
人有口渴飲水忽然呃逆者,非水氣之故,乃火氣之逆也。人若胃火太盛,必大渴呼水矣,今但渴而不大飲水者,zxtf.net.cn乃胃火微旺,而胃氣猶虛也。故飲水雖快,而多則不能易消,火上沖而作呃逆耳。治法宜補其胃中之土,而降其胃中之火,則胃氣之安,而胃火自息,呃逆亦自止矣。方用平呃散∶
玄參 白術(各五錢) 人參(二錢) 茯苓 甘菊花 麥冬(各三錢) 甘草(五分)水煎服。一劑即平。
此方降胃火而又不耗胃氣,所以奏功實神。倘以為胃火之盛,而輕用石膏,雖亦能取勝,而終于胃土有傷,呃逆除而他病又生矣,不若此方之和平而又神也。
此癥用兩宜湯亦妙。
人參(二錢) 茯苓 白術(各五錢) 甘草 澤瀉 黃連(各一錢) 肉桂(三分) 陳皮(五分) 天花粉(二錢) 柴胡(三分)水煎服。二劑愈。
人有氣惱之后,肝又血燥,肺又氣熱,一時呃逆而不止,人以為火動之故也,誰知亦是氣逆而不舒乎。蓋肝性最急,一拂其意,則氣必下克脾土,而脾土氣閉,則腰臍之間不通,氣乃上奔于咽喉,而作呃逆矣。倘亦用降火降氣之藥,則呃逆更甚,必須用散www.med126.com郁之劑,而佐以消痰潤肺之藥,始為得之。方用解呃丹∶
茯神(三錢) 白芍(三錢) 當歸(二錢) 白術(五錢) 蘇葉(五分) 麥冬(五錢) 白芥子(三錢) 柴胡(一錢)水煎服。一劑而呃逆即止。
此方為散郁之神方,不特治呃逆已也。用白術以利腰臍之氣,用柴、芍、當歸以舒肝膽之氣,用蘇葉、麥冬以潤肺金之氣,用茯神以通心與膀胱之氣,用白芥子以宣膜膈之氣,是一身上下之氣盡行流通,又何虞下焦之氣不上升于咽喉乎!故一劑而收功也。
此癥亦可用平順散∶
柴胡 甘草 烏藥(各一錢) 白芍(三錢) 香附 白芥子 川芎(各二錢) 砂仁(一粒)水煎服。二劑即止。
人有呃逆時作時止者,乃氣虛而非氣滯也。夫氣旺則順,氣衰則逆,五行之道也,凡逆之至者,皆衰之極耳。惟是氣衰而呃逆者,不比痰呃與火呃也,補其氣之虛,而呃逆自止。
倘不知補氣,而惟從事于消痰降火,則輕必變重,而重必入死矣。況痰火之呃,亦虛而致,不惟寒呃之成于虛也。方用六君子湯加減治之。
人參(三錢) 白術(一兩) 茯苓(三錢) 陳皮(一錢) 甘草(三分) 半夏(二錢) 柿蒂(三枚)水煎服。連服三劑而呃逆自除。
此方乃治胃之圣劑,胃氣弱而諸氣皆弱,胃氣旺而諸氣皆旺,故補胃氣正所以補諸氣也,氣既旺矣。加以柿蒂之能轉(zhuǎn)呃,自然氣轉(zhuǎn)于須臾,而呃逆頓止矣。且胃又多氣之腑也,諸氣之逆皆從胃始,然則諸氣之順,何獨不由胃始哉。
此癥亦可用加味術苓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