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藥“辨治”
消化性潰瘍山西中醫(yī)學院第二中醫(yī)院 馬文輝
中西醫(yī)結合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中藥西用”上。如何使“西藥中用”?從“中西匯通”至今,雖然許多臨床醫(yī)家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受當時西藥品種和中醫(yī)對西藥熟練程度的限制,未能形成體系。目前,中西醫(yī)結合,實際上是“中藥+西藥”,兩套理論互不相干。這不僅是藥物的浪費和經濟負擔加重的問題,更為嚴重的是中西藥合用,增大了藥物使用的風險。因為,中西藥配伍間的
盲目性和隨意性極大,無法評估其安全性。
隨著同一種疾病不同作用機理的西藥大量問世和中醫(yī)從業(yè)人員西醫(yī)水平的不斷提高,為西藥中用,辨證施治提供了條件。如
糖尿病、
高血壓病、潰瘍病等的個體化治療愈來愈受到醫(yī)學界的重視,F就西藥對消化性潰瘍的“辨證論治”探討如下: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系統(tǒng)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由多種原因所致的異質性疾病群。近年來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其主要病因,并與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胃十二指腸運動異常、應激和心理因素、生活習慣(吸煙、飲酒、高鹽食物等)、遺傳有關,但最終形成消化性潰瘍是由于胃酸/
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臨床特點為:1、慢性過程,呈反復發(fā)作。2、發(fā)作呈周期性,與緩解期相互交替。發(fā)作有季節(jié)性,多在秋冬和冬春之交發(fā)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緒或服非甾體類抗炎藥誘發(fā)。3、發(fā)作時上
腹痛呈節(jié)律性。
目前西醫(yī)治療在于消除病因,解除癥狀,愈合潰瘍,防止復發(fā)和避免并發(fā)癥。藥物一般采用“PPI+鉍劑+抗生素”的三聯療法。治愈率提高,療程縮短,復發(fā)率下降。但由于未考慮到患者個體差異,在服藥期間部分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或療效不理想,F根據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原則,使用西藥對消化性潰瘍進行個體化治療。
一、
肝胃不和證見胃脘部疼痛,多因情志不暢而發(fā),脹滿連脅,按之較舒,噯氣頻作,
嘈雜返酸,口苦便干,舌苔薄白,脈弦。治以疏肝理氣和胃。在三聯療法方案基礎上, 加胃動力藥胃復安或嗎丁啉,健胃通便的
大黃蘇打片。
二、 脾胃虛寒
證見胃脘隱隱作痛,泛吐清水,喜溫喜按,神疲乏力,四肢不溫,大便稀溏,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虛弱。治以益氣溫中健胃。在三聯療法方案基礎上,加胃粘膜保護劑思密達或麥滋林,幫助消化的藥物
多酶片或
乳酸菌素片,以及復方
氫氧化鋁片。
三、 胃陰不足
證見胃脘部隱隱
灼痛,口干口渴,食欲不振,大便干澀,舌紅苔剝脫或干而少津,脈弦細或細數。治以養(yǎng)陰益胃。在三聯療法方案基礎上,加粘膜保護劑麥滋林或
甘草鋅,以及復方鋁酸鉍。
四、 寒熱錯雜
證見胃脘部灼熱疼痛,痞脹不舒,喜溫喜按,噯氣吞酸,口干不欲飲,大便時干時稀,舌淡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數。治以辛開苦降,清熱化濕。在三聯療法方案基礎上,重新加一種抗生素
呋喃唑酮或
甲硝唑。大便干加大黃蘇打片,大便稀加
甘草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