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進軍歐洲最大的障礙是觀念不同
曹東義
河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
郵編:050031 電話:0311—86738352、電子信箱:caodongyi58@sohu。com
還原論把中藥打包成一個成分... 1
中醫(yī)通過消除證候治療疾病... 2
“以醫(yī)帶藥”為技術開辟道路... 2
2007年6月20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歐醫(yī)藥合作論壇”上,會議就
如何讓中藥進入歐洲,占領這一全球最大的植物藥市場,成為讓藥企最為關注的話題,展開過過廣泛的討論,爭議很多。時至今日,有關的爭論也沒有取得共識,這是為什么呢?肖瑋曾經在《北京商報》撰文說“中藥入歐洲需越三大障礙”。長期從事企業(yè)發(fā)展研究的英國麥迪斯國際有限公司業(yè)務發(fā)展總監(jiān)詹姆斯·卡梅。↗ames Cameron)分析:“中藥企業(yè)進入歐洲確實非常困難,但總結起來大概有三大主要障礙,一個是藥品不具有可注冊性,二是臨床研究的困難,最后就是對歐洲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GMP)并不了解。” “中國醫(yī)藥信息網”的文章則說:“國產中藥成功進入歐洲市場 ‘門票’10億元!目前,中國國內制藥業(yè)的利潤已經很低,這讓中藥企業(yè)走向國際市場的愿望空前強烈,因為在那里,有著更為廣闊的盈利空間。然而,在多次碰壁以后,歐洲市場似乎變成了中藥企業(yè)們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一些中國企業(yè)就表示:“曾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終卻依舊沒能敲開歐洲市場大門,簡直是竹籃打水。”
筆者認為,中藥進入歐洲首先遭遇的難題,是歐洲把中藥當作植物藥來看待。而所謂“植物藥”就是從植物里邊提取化學成分,然后研究其功效與毒副作用,把從植物里邊提取的東西與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一樣看待。也就是說,中藥的四氣五味、性味歸經、加工炮制、組方經驗、治療驗案等等,都化為了烏有,中藥還是中藥嗎?
還原論把中藥打包成一個成分還原論的思想一直指導著西方醫(yī)藥的運用,他們運用、或者看待中藥,無論你是單味的,還是復方的,都是當作一個化學成分來衡量的,成分多的就要打包成一個,捆綁起來衡量,因此,藥味越多,成分越復雜,就越難進入歐洲。
因此,方劑配伍的中醫(yī)用藥優(yōu)勢,在西方學者的眼里就是缺陷,就越不容易被看明白,即使是在希波克拉底開創(chuàng)的四體液時代也是這樣。比如,患者
嘔吐、
腹瀉,他們就認為這是體內的
黃疸液、黑疸液太多了,排出了體外。治療就需要禁食,以限制黃疸液、黑疸液的產生;就要用
藜蘆催吐,或者用汞鹽導瀉,以加速黃疸液、黑疸液的排泄。如果病人流鼻涕、吐痰、流膿,他們就認為這是體內的黏液太多了,也是要禁食、催吐、導瀉,以限制攝入,促進排泄。病人發(fā)燒了,或者頭疼
腰痛,就認為是體內的血液太多了,就要切開靜脈放血,把人放到虛弱為止,美國總統(tǒng)華盛頓就這樣在1799年被放血致死。
因此,古代的西醫(yī)也沒有扶正祛邪的觀念,更不具備“血汗同源”、“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的認識,更不了解“植物藥”還可以“生津益氣”、“健脾補腎”,他們的詞典里完全沒有這樣的詞語!
養(yǎng)心安神”、“培土生金”,不用說外國人,就是生在中國的、要“以科學名義”告別中醫(yī)的中國教授,也說這是“土匪黑話”,是“裝腔作勢的醫(yī)理解釋”。因此,要想讓外國人認可中藥的君臣佐使、藥物七情,必須從觀念上首先了解什么是中藥,因為中藥決不等同于植物藥。
中醫(yī)通過消除證候治療疾病中醫(yī)對于疾病的認識也是獨特的,主要是在疾病與健康的狀態(tài)轉化過程之中,利用人體自然恢復能力,利用藥物的偏性,或者針灸、按摩、導引,幫助患者恢復健康,不是越俎代庖、取而代之。中醫(yī)所謂的病,是證候之中最突出的一種,比如胃炎,中醫(yī)根據患者最痛苦的癥狀,或者命名為
胃脘痛,或者命名為嘔吐、腹脹、痞滿、
呃逆、泛酸,等等,盡管都是癥狀,但這些癥狀不是假象,也不是表象,而是深刻地反應著疾病動態(tài)變化的本質,證候往往在病灶形成之前就出現了。
西醫(yī)說的冠狀
動脈粥樣硬化病,其形成的原因與血糖、血脂、血壓的變化有關,也與物理、化學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有關,細菌、病毒感染,炎癥因子、氧自由基損害,甚至天氣變化、勞累、情緒等等,都關系到冠脈事件的發(fā)生與否,也就關系到冠心病的治療過程。但是,治療藥物都是一個一個的單體化學成分被分別研究出來的,都是作用于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有單獨的代謝過程。也就是說,這些藥物單獨說的時候,都是很清晰的,而加在一起配合使用的時候,就完全模糊了,說不清楚相互之間的關系了。
中醫(yī)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是整體生成的,不是分部合成的,疾病的發(fā)生也是與整體的變化密不可分的。因此,治療局部的疾病,必須兼顧整體的狀態(tài),中藥復雜的化學成分,是一個生態(tài)整體調節(jié)過程,可以讓人體自我調節(jié)的機制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是“一攬子解決問題”。
中醫(yī)的這一套理論,如何才能讓西方人明白,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也就是說,“以醫(yī)帶藥”醫(yī)理先行,才能促進中藥進入歐洲,否則以西方的還原論觀念為指導制訂的“技術壁壘”,是很難突破的。
“以醫(yī)帶藥”為技術開辟道路醫(yī)理先行可以為技術推廣開辟道路,如果只是技術推進,就會遇到頑強的抵抗。這一點可以從其他中醫(yī)技術,在西行推廣的過程中,遇到的巨大困難看出來。
中醫(yī)發(fā)明的人痘接種疫苗技術,在西行的時候就遇到了強大的阻力。在西方對付傳染病,最盛行的方法是隔離,遠離患者,防止傳染,是普遍的指導思想。因此,西方建立的醫(yī)院比較早,隔離患者是其一項重要任務。醫(yī)生診治病人是一種天職,醫(yī)生如何防止傳染呢?西方發(fā)明了“鳥人服”,全套的皮衣、眼鏡,鼻子長長的,像一個大鳥,最早的隔離服誕生于西方。
1717年,英國的瑪麗在土耳其見到了當地的人痘疫苗接種,這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先進技術,她很吃驚。她在給英國國內的朋友寫信介紹情況的時候,用的詞語是“在我們家鄉(xiāng)廣為蔓延和危險的痘疤,在(土耳其)這里由于出現了一種人們稱之為‘
嫁接’的辦法而幾乎沒有危險了!薄凹藿印边@個詞,聽上去是多么不可思議!在避之惟恐不急的人們看來,“嫁接”一種疾病的毒素,應該是很難接受的,因此,英國的醫(yī)生們堅決反對。后來國王用死囚做試驗,成功之后才逐漸消除了阻力。
針灸在技術推廣的時候,在美國也遇到過阻力,甚至被稱為“不人道”的做法。他們能夠接受的是手術切除,或者藥物的一對一靶點對抗,
頭痛的時候,中醫(yī)把一個“金屬異物”刺入遠端的肉體里,既不是手術,也不是藥物,與“殘害”人體相似,因此,被稱為“不人道”的方法。后來,針刺麻醉原理的揭示,以及針灸治療疾病的顯著療效,終于使懷疑它的美國人信服了針灸。
中藥進入歐美,如果以中醫(yī)為先導,許多歐美人體會到了中醫(yī)藥的顯著療效,知道了其安全性是無須動物實驗證明的,就會推動立法的改變,打破壁壘,“技術硬核”將從內部解決,不攻自破。因此,宣傳中醫(yī),應當像在世界上建立“孔子學院”一樣,首先是中醫(yī)走出去,讓中醫(yī)的理論從“另類”變?yōu)槠胀ǎ蔀橐话忝癖姷某WR,中藥進入歐美的阻力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