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有一方法問題,亦是一項事實,無論學道家或fo家打坐,曾經(jīng)打坐過的人,就可體會到身體內有氣機。道家的理論,說人身為一小天地,這不是虛言,這就涉及到「練氣」。無論是印度之瑜伽,中國之道家氣功,皆以鼻練氣。世上最好之藥物,就是自己做氣功,而且鼻器官為自己所有,空氣也不必花錢去買,可惜的是,在千人之中有九百九十九人,對于練氣之功,不肯持之以恒去學,到了年邁力衰,百病叢生,也就真使人愛莫能助了。
如果持之以恒,氣功練久了,就可知道使人健康長壽的,并不是對外界呼吸空氣的功效,乃是因此促動自身生命本能的動力,這好像是可燃之物不能自燃,還需要假借引火的東西或方法去點燃它,我們練氣功作呼吸亦是此理。中國道家所說的「氣」,一如今日科學所說的「能」,且還不是較低層次的「電」。以氣功的方法作練習,久而久之就自己會感受到氣機的發(fā)動,而且亦專一定之軌道可循,大家常常談論關于打通任督二脈的事,有的或者是受了一些小說上所渲染的影響,也跟著去做。其實任督脈不可用意去打通,應該在靜坐時,萬緣放下,將個人心中種種思想觀念越擺得開,越能通之于自然,這是所謂氣功修練的基本要點。一般靜坐打拳的人,多用觀念去通,結果是欲速而不達。有一個很好的譬喻,以車輪的轉動來比方氣機的轉動,如果把一個車輪離地架空起來,放松剎車,這時車輪不著于地,也不著于他物,只需輕輕一撥,即能靈活運轉,輕快無滯,倘使內用剎車掣住,外有磚物擋住,欲其轉動則非常之難。我們身體內的氣機時時都在運行,人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尚未死亡之前,就本其軌道在運轉,可惜的是,大家因忙于外物的紛繁,不能精思反察于內,悟到這個原理。試看一個人于疲憊時,渴望歇息,一經(jīng)休息,氣機即藉此循軌道而運行,疲勞盡去,精力恢復。打坐亦可看作是在半睡眠狀態(tài),不醒不寐中,由此至少可了解到如此這種狀況,能減少生命力的耗損,而延長使用生命力的期限。亦即是得到延年益壽的效果,但并不是得之于外來的增添,而是原有本身內在的力量,獲得引力而生發(fā),循其軌道,行健自強不息的緣故。所以任督二脈的氣機,務使通暢無滯為第一要點。
一般都知道須打通任督二脈,但何以又不易打通呢?原因有多種,但大多數(shù)是因在打拳打坐時,腦海中存一欲打通任督二脈的念頭。此一念頭,就無異是掣動身內氣機的剎車,使氣機停滯于內,或又因外緣的紛擾,使停滯于外,既住于內,又住于外,必知其阻礙澀滯,故亦有打拳、打坐、練氣功,致紅光滿面者。大家特別注意,要知道這種紅光滿面,并不是好現(xiàn)象,很可能是氣血上滯,容易患腦充血而致命,莫錯以此為是無疾而終,而外行地誤會稱譽之為「有道之士」。其實真正氣機通了,非紅光滿面,中國人是黃皮膚,應是黃光滿面才對,但非黃膽病之黃,這也要分別清楚。
貢獻大家太極拳之一項基本動作,亦就是內功的「搖」。什么是搖?即人站直,兩足并緊,全身沒有任何一處著力,四肢百骸都放松隨之輕搖,身如老樹迎風,就是臺風之來也不著意,隨之而搖,身體逆動,這叫作「風擺梅花」,名字極富詩意。搖之久,可將身內氣機搖通,老年人練它,功效不減于太極拳,更可能比太極拳還要太極。
僅以練氣為例,同樣是以鼻孔呼吸,但仔細分析下來,其方法有三百九十幾種之多,印度的瑜伽練氣有多種方法,究竟是用鼻或用口、吸時是否縮小腹等等,當因人而異。所有方法可以說都對,只是學的人各有稟賦,而應該重擇慎用,像年青健全的人與體衰病弱的人,其鍛煉的方法固應不同,如果用錯了,反而會縮短壽命。這是應當深切了解及遵守的,學fo或學道,都應一律視為禁戒,如道家有的講究守竅功夫,所謂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就宜依各人自己體質而行,不可盲練,假使高血壓者去守上丹田,或守兩眉間的一竅,那么就將促其早日「歸天」,又婦女如果守下丹田,久之則易釀成血崩等病害。故所有法門皆應因人施設,不可一概而論,這是基本原則!!
我們人類的軀體,大約可以在概念上分為上下兩截的結構,橫膈膜位于中間,以作上下的分隔,道家畫神仙,往往身背葫蘆、即象征有上下兩部。譬喻人身的氣機分為上下兩截,道家稱陰陽。印度瑜伽又有上行天、下行天、中行天、左行天、右行天等五種行天。以中國陰陽學說看來,則相當為五行,又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中央滕蛇勾陳,種種玄論,無非引證人體氣機之流行有五個道路。
或有人問:「氣機究為何物?人身上究竟有無氣機?」有些精通西方現(xiàn)代醫(yī)學的醫(yī)生朋友曾來研究,現(xiàn)代西方醫(yī)學不信fo道丹田之說,他們據(jù)依西方解剖學上的知識,并未在人體解剖上見到丹田這一物質器官,因而否認有丹田的存在。西方科學實證方法自有其求真求實的獨到之處,但科學隨時在進步,也隨時在推翻以前的結論,我們亦不可隨便認定他們實驗的結論都是對的。現(xiàn)在的中國人,有一種時髦病,就是「科學迷信」或可稱作「迷信科學」,這種迷信有時比任何事物都難破除。我們應該知道,西方科學的解剖、是以死人為施行手術的對象,而「丹田」這個東西,要在人生命活著時,才會有氣機作用,人一旦死亡以后,即失去此作用。所以他們所謂之生理學,客觀看來,實在只能稱「死」理學而已,但許多人,心甘情愿,寧可相信科學唯物的、暫時的推論而不相信有功能可見的丹田,豈不是迷信科學。
況且中國在古代已有解剖,而且是解剖活人。有史跡可考的漢王莽,就曾集全國太醫(yī)、尚方以及巧屠共同活解死囚,在當時已能探知人身三百多穴道。人體三百六十余穴中,僅有一、二十個穴道尚未能確定,那也是因為當時這些醫(yī)師,對于這種慘狀,目不忍睹而未竟功、后來到元初,宰相耶律楚材是個博通道家、fo家以及天文、地理等多種學問的人,他曾經(jīng)在戰(zhàn)場上將垂死的人,作氣脈的研究,而將三百六十四穴全部確定,乃依據(jù)所得的結果鑄成穴道銅人二座,將穴道表現(xiàn)在銅人身上,詳細備至。該二銅人經(jīng)歷代傳至民國時,僅余一個,我曾在自流井看到過,東瀛日本曾有相當研究,近年臺灣也已有仿制。
人身氣機,乃自然之流通,一如地下水亦有必然之水路,每一水路各自形成一軌道。試將一杯水,傾倒在桌面,即可見到這水向四下散流,而水的流向自會循一定的路線,人身內的氣路亦是一樣的,各有軌道,各有自己的路線,我們不必用自己意念去另辟道路。中國醫(yī)經(jīng)中曾講到過十四經(jīng),習靜坐而坐久后有所成的人自能體會得到,果真已通經(jīng)脈之人,不必使用意念去駕御,他的氣機會自然流行,于十四經(jīng)絡自行流注。有時在不知不覺間,氣機自己起了動靜功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在氣機的動象中,發(fā)現(xiàn)太極拳的原理。太極拳動的原理,亦即自身中十四經(jīng)脈氣機動的原理,且循其軌道運行。故太極拳亦可視為「練氣」之功,久之可以練至「胎息」的境界,而普通人身體上下為兩截,相隔不通,呼吸僅及胸腔,久練之,漸漸可達丹田。
中國道家、印度瑜伽,或密宗的理論,都會談到人類關于「死」的問題,無論男女,每一人的死亡,都是自腳部開始,道家深明此理,故訓練「息息歸踵」,所謂「真人之息以踵」,一般解釋「踵」為足心的「涌泉穴」。試觀嬰兒躺在床上自玩,經(jīng)常是活動他的雙腳,而雙手反而很少活動,后來漸漸長大,仍然愛跑、愛跳,雙腳好動,中年后一變,卻愛坐喜靜,反而討厭年少好動的人,殊不知他半身活力已消減,下身等于半死狀態(tài)了,所以倦于活動。再看老年人,坐時更喜將兩腿蹺起高放在桌上,才覺舒服,這表明下部生命力已大衰,兩腳易冷,老態(tài)呈現(xiàn)出來了,若老年人能腳底發(fā)燙,腳下有力,則是長壽的征兆。又看胎兒的呼吸用臍,丹田在動,嬰兒呼吸雖用口鼻,而丹田仍還自然在動。到了中年老年,丹田的動無力而靜止,改變位置,上縮至腹、至胸,再至喉至鼻,最后一口氣不續(xù),鳴乎哀哉---就此報銷。可見生命力之衰亡,是由下而漸往上,逐步衰竭。我們做氣機功夫或練太極拳功夫,要「氣沉丹田」,使氣機暢運無滯為要,這是健康之道。然而應該用何法下手,則須看各人的資質而定,不能一概而論。
練太極拳,姿勢很重要,若姿勢不準,則效果不顯著,對強身如此,對防身亦然。但倘使外家拳姿勢練得好,學少林拳亦一定準,若從二十歲左右開始練拳,則對「高樁」「矮樁」不必太專,越專越吃力,受不了如許苦楚;貞洰斈昃毴瓡r,對于每一個姿勢,一擺即半小時至二小時,且用一面大鏡,照著矯正身形,身形正確后,再配合氣機來練。太極拳有楊家、陳家、吳家等等,達七八家之多,無論練那一家的拳法,姿勢務求正確,太極道理,渾身各部都在畫一個圓圈。譬如有一姿勢出手,自足跟沿膝蓋,達肩膀到手腕直至指端,每一關節(jié)都在活動,輕微地畫圈,勢正圈圓,配合人體生理方面的自然形態(tài),自必事半功倍。
一般楊家太極拳,流行最盛。因為當年在北京學習太極拳的人,多半是朝廷中的王公大臣,所謂士大夫階級,自然這些人都已屆中年人以上,一如今日許多上了年紀的人,覺體衰之可怕,為了強身健骨,增進健康而鍛煉身體,就學太極拳,如此輕摸慢轉活動筋骨而已。于是在練時,便隨興之所至,做得大致形似,即自以為可以了,后世不明白這種情形,對于姿勢的務求正確這一要項跟著都忽略掉了。
學太極要第一要心空,思想要空。初練時固然必須費神記憶,但練久后則熟能生巧,自可以練來不加思索,如老子所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心空自然,體內生理機能,就自然發(fā)動。第二要手空-----兩手心空松,太極拳出手姿勢,無論陰手陽手,必要像挾有一個皮球在手中一樣,手指亦需在動,手必須要空。第三要腳空---兩腳心要空松,南方拳如前所說,是為了方便在船上作戰(zhàn),非比在北方平原的馬上功夫。試比地球作一船,人受載于其上受搖動,必足跟與前掌之間拱起,足心空出,則足心的涌泉穴不受阻塞,氣機自易流出。以上為五空的道理。
學太極拳最重要在「神」。即道家說的「精」「氣」「神」,所謂「煉精化炁,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極為重要。一般練太極拳不得要領的人,多沒有注意到「神」的重要,姿勢準確后,雙目應注視到手的前方,神就投射到了,無論為了強身或防衛(wèi)退敵而練拳,不如此煉好精、氣、神,效果是不會顯著的。太極拳每一神態(tài),都異常重要,姿勢準確,氣機配合,五空做到,精氣神自然揉合,這樣練去,必獲得它的益處。對于呼吸,任其自然,不必加以導引,導引則心不易空,且道家的真正導引,亦并非如此解說的。
或問呼吸進入后,是否應注入丹田,或灌至某處。這一點在前面已經(jīng)用車輪加剎的譬喻說過,氣機剎住,反而不能到達。現(xiàn)在再作一個有趣的譬喻:試想人體皮囊,就像一個氣球,我們將空氣灌入氣囊后,要讓他停住在囊中的某一點不動,試問可以做得到嗎?行得通嗎?只要如以前所說的要點去練習,一切合度,那么氣從鼻腔進入后,自然運行灌注全身,豈有停住丹田之理?且亦停留不住,所以不要妄立名辭,妄加解釋。當年老師教導時只說出氣可用口呼出,在呼出時嘴唇撮起,如吹簫的樣子比較好,進氣時閉口用鼻孔吸入,至于氣至何處,可以不問。因會自然全身灌注,人身每一部份,每一細胞需要氣,沒氣就死亡。所以氣無法停留丹田,而此所謂停在丹田間又有何好處呢?大家不妨再參參看!
人到了中年以上,即不再練少林拳,而轉做達摩功,改修靜坐,這亦是必然的事。至于內功,宜采用道家或fo家的方法,姑且不談,反正都走此靜坐的大路,倘使到了四十歲以上,還踢踢蹦蹦,久了或者反而發(fā)生弊病。眾生是可悲的,當人類思想力最充沛的時候是在五十余歲左右,這時也就是思想智慧達到最高峰的時節(jié),(體力充沛則在四十多歲。)可是一如蘋果在樹,剛一成熟,即刻自然落地,走向下坡路了。所以fo家看眾生是可悲的,生命無常短暫。不分東方人或西方人,于內功、醫(yī)藥,用盡方法想把生命拉長,多活幾年,到頭來亦是枉然。永遠長生不死,實不可能。但能活時健康快樂,臨去時干凈俐落
,已是了了人生一大快事。你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