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粳米在經方中的重要作用
    

本草求真:粳米在經方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王忠鑫

      粳米,現(xiàn)行《中藥學》書籍多有不載。由于它既是藥品又是尋常食品,所以并未受到歷代諸醫(yī)家的足夠重視。對它的藥性理解也僅僅是停留在“調和胃氣”的作用上。所以近賢張錫純在應用“白虎湯方”時徑直將粳米換為山藥,并在其所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做了如下解釋:“實驗既久,知以生山藥代粳米,則其方愈穩(wěn)妥,見效亦速。蓋粳米不過調和胃氣而山藥兼能固攝下焦元氣,使元氣素虛者,不至因服石膏知母而作滑瀉。且山藥多含有蛋白之汁,最善滋陰。白虎湯得此,既祛實火,又消虛熱,內傷外感,須臾同愈。愚用此方救人多矣。”

       此論一出,近人多有仿效。但按經方用藥慣例,此舉似有不妥,值得商榷。因為經方用藥,配伍嚴謹,法度森嚴。《傷寒雜病論》的一貫用藥原則是“有是證,則用是藥。所用之藥,必為藥宏力專之品?捎每刹挥弥帲囟ú挥谩。所以粳米一藥肯定不是可有可無的,其必然有著其它藥物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1.考粳米首載于《名醫(yī)別錄》。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有七首方應用了粳米,分別為:白虎湯、白虎加桂枝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麥門冬湯、附子粳米湯、花湯。前四首方子都是粳米與石膏同用,對于此四方中粳米的作用,歷代醫(yī)家在理論上大多認為是“養(yǎng)胃生津”,但在實際臨床應用上多認為可有可無。

      考粳米在《本草綱目》版的《名醫(yī)別錄》中記載其氣味為:“甘、苦,平,無毒!逼渲髦螢椋骸耙鏆,止煩止渴止泄! 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藥物加減法中,沒有加粳米項。但是在敦煌遺書中有一本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書,那就是《輔行決臟腑用藥法要》。這本書據(jù)著名中醫(yī)文獻學家馬繼興和錢超塵先生考證:“確定絕非今人仿造贗品,其成書下限決不晚于宋初以前”。此書所載之方,與《傷寒雜病論》同來源于《湯液經法》,有著共同的理論體系。其非常重要的價值就在于其保存了幾十首不見于《傷寒雜病論》的珍貴經方。在此書中有一首“小補肺湯”其原文為:“小補肺湯。治汗出,口渴,少氣不足息,胸中痛,脈虛者方。麥門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兩 細辛一兩”在此方的方后藥味加減中第一次明確的記載了:“苦煩渴者,加粳米”。

       粳米能止煩渴,說明其有很好的“滋陰”功效。后世醫(yī)家對此也有深刻認識。如趙晴初《存存齋醫(yī)話》就對粥油(煮粳米粥時所成的稠汁)進行了詳細論述:“余治一暑濕證,已熱退神清,胃動進食矣。忽急邀診,乃發(fā)熱神昏,更加氣喘,細詢因吃粥油三、四盞,遂至此。余力辭,病竟不起。閱《本草綱目拾遺》言:‘粥油能實毛竅,益陰之功勝熟地!顫癯跤耍驳貌粡桶l(fā)而增劇耶!又袁了凡先生曰:煮粥飯,中有厚汁滾作一者,此米之精液,食之最能補精。又《紫竹林單方》治精清不孕方,用粥油日日取起,加煉過鹽少許,空心服下,其精自濃!爆F(xiàn)代醫(yī)家鄒孟城先生也在他著述的《三十年臨證探研錄》一書中專門寫了一篇“粥油益陰有殊功”的文章。這篇文章也記錄了一則醫(yī)案:“某紗廠童工,白晝十余小時繁重勞動,夜間睡臥低矮陰濕之雙人床,名曰‘鴿子鋪’,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久之則潮熱口干倦怠乏力,納呆神瘁。入夜必盜汗,衣被盡濡。不得已求醫(yī)問藥,確診為‘肺結核’。然無力治療,坐聽天命而已。幸有一老年廚師竊告之曰:粥之濃汁能治此病。并囑其備一大號茶缸,暗暗放入廚中指定之處,該老廚師于每日清晨大鍋粥成時,即舀滿稠汁,使之潛飲。如此一日不間。凡四月而盜汗止,胃納開,漸漸體豐神煥。當時中西醫(yī)家每視為畏途之癆病,竟由此霍然,而粥油之力,可謂宏且神矣! 由此則確鑿的證實了粳米有著非常好的滋陰止渴的藥效。
      2 桃花湯方中用粳米一斤,為用粳米的七方中量最大的一個方。這提示我們大劑量的粳米主要用來“止瀉”。而不是象現(xiàn)今通行的解釋:“調中益胃”?肌睹t(yī)別錄》明確記載粳米可“止瀉”!度杖A子本草》記載其可“斷熱毒下痢” 。《食醫(yī)心鏡》記載其可“斷下利”。張錫純的《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了一則他自療的醫(yī)案:“憶二十年前,歲試律門,偶患泄瀉,飲食下咽,覺與胃腑不和,須臾腸中作響,遂即作瀉。濃煎甘草場,調赤石脂細末,服之不效。乃用白粳米,慢火煮爛熟作粥,盡量食之,頓覺脾胃舒和,腹中亦不作響,泄瀉遂愈! 由此可以證實粳米擅長止瀉。

      3 附子粳米湯中,粳米的用量為半升。如果說粳米在其它六方中的應用還比較容易理解,那么在附子粳米湯中為什么要用粳米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唐代以前的方劑一個很大特點就是有些藥物的選擇常常令我們非常費解。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今對某些藥物藥性上的認識產生了很大的差異。比如一提到升麻這味藥,我們馬上可以想到其可以升陽舉陷,但是當我們考《金匱》用升麻鱉甲湯治陽毒發(fā)斑方中升麻用二兩;《肘后方》以水濃煮升麻一升,治天行發(fā)斑瘡;《千金要方》用升麻與黃連相配,治口熱生瘡。

      升麻在這些方劑中的應用如果用我們現(xiàn)今通行的“升提陽氣”的理解就很難解釋了。其實生麻這味藥在金元以前主要是作清熱解藥來使用的。比如在《本經》中記載,升麻有“主解百毒,辟瘟疾瘴邪毒蠱”的作用。在 《肘后方》《千金方》中的大量治療瘟疫類的方中都很頻繁的應用了升麻這味藥。所以我們要想準確理解古方中藥物的應用與配伍就必須要詳細考證與之同時代的本草和方藥書籍了?几阶泳诇凇秱s病論》中原文為:“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其中的“切痛”為比較嚴重的疼痛?冀ㄐ械膶Υ朔街芯椎乃幮Ы忉屓匀粸椤白唐参浮薄5窃跐h唐時代的醫(yī)家還認識到粳米有很好的治療胸腹部疼痛的作用。如《日華子本草》記載:“粳米,煮汁,主心痛。” 《肘后方》中則單獨應用粳米治療疼痛:“卒心氣痛,粳米:二升,水六升,煮六七沸服!庇纱宋覀兛芍讍斡镁陀泻芾硐氲闹剐馗共刻弁吹淖饔。
      當代已故經方學家胡希恕先生曾經在70年代提出“辨正方證是辨證論治的尖端”的獨特理論觀點。先生將每一個仲景之方都總結出其獨特應用指征。如“苓桂術甘湯證”為:“頭暈目眩,短氣,小便不利氣上沖者”。只要有是證,則用是方。臨床常收“方用如神”之效。先生理論體系的形成受日本醫(yī)家“湯本求真”氏之《皇漢醫(yī)學》的影響很深。先生已故,但其學術思想則“歷久彌新”。

       當代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傷寒學家“黃煌”先生則把“胡希恕”先生的“辨方證”進一步發(fā)展為“辨藥證”。日本醫(yī)家“吉益東洞”翁曾著過《藥征》一書。而“黃煌”先生則是把“吉益東洞”氏的理論進一步系統(tǒng)與深化了。先生將仲景的方劑研究提高到每味藥物的應用指征的層次上了。如“阿膠”現(xiàn)在通行的對其藥效的理解都是“滋陰補血”。而“黃煌” [先生卻通過其對傷寒的研究提出了獨特的見解:“阿膠主治血證,又以便血,子宮出血,尿血為主。仲景使用阿膠,必見血證”。對于豬苓湯中的阿膠,一般都認為是滋陰,先生卻認為其主要作用為“治療尿血”。先生此觀點可以在《本經》與《名醫(yī)別錄》中找到明證。

      先生著述了《張仲景50味藥證》一書,該書之許多真知灼見,令人嘆為觀止。本文將《傷寒雜病論》與其同時代的本草和方劑書籍進行了對比考證,發(fā)現(xiàn)了粳米這味藥在臨床上的一些還不為理解與重視的藥效。并總結出了粳米臨床應用的三個用藥指征:“苦煩渴;瀉泄;胸腹部疼痛”。黃煌先生的書中未載粳米這味藥。本文所總結的這些指征或許也可以算做仲景的一味藥證吧。
  
      粳米有著很好的“滋陰止煩渴,止瀉,止胸腹疼痛”的藥效。這為我們在臨床治療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藥物選擇。粳米價廉易得,服用方便,容易為病家所接受。很符合鄧鐵濤老先生所倡導的中醫(yī)“簡便驗廉”的特色。所以它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并在臨床上發(fā)揮更廣泛更重要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8/1/3 18:57 編輯 zxtf.net.cn]
-----------本人日前曾做一夢,夢中也是悟到粥膠的特殊作用,是因為今人不懂;粥膠不但能充盈四骸,其他作用還很大,醒后可惜沒做記錄,不過,當時交待了保姆怎么煲粥,剛才問起她還記得。最近做的夢很多,都是和中醫(yī)有關的。
-----------可否用粳米煲粥取其米油給患有支氣管炎的半歲嬰兒喝呢?

寶寶久咳成了支氣管炎,已三天未解大便了,如果喝了粳米的米油會不會好很多?

[ 本帖最后由 shanshan08 于 2008/8/22 14:08 編輯 www.med126.com]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