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蛤蟹(《日華》)、仙蟾。 |
釋名 | 志曰:一雌一雄,常自呼其名。 時珍曰:蛤蚧,因聲而名,仙蟾,因形而名;嶺南人呼蛙為蛤,又因其首如蛙、蟾也。雷敩以雄為蛤,以雌為蚧,亦通。 |
產(chǎn)地 | 志曰:蛤蚧生嶺南山谷,及城墻或大樹間。 |
生境 | 多巢于榕木及城樓間,多居古木竅間, |
性味 | 咸,平,有小毒!度杖A》曰:無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形如大守宮,身長四五寸,尾與身等。禹錫曰:按:《嶺表錄異》云:蛤蚧首如蛤蟆,背有細(xì)鱗,如蠶子,土黃色,身短尾長。時珍曰:按:段公路《北戶錄》云:其首如蟾蜍,背淺綠色,上有土黃斑點,如古錦紋,長尺許,尾短,其聲最大,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口含少許,奔走不喘息者,為真也。 |
貯藏 | |
炮制 | 敩曰:其毒在眼。須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兩重紙緩焙令干,以瓷器盛,懸屋東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傷尾也!度杖A》曰:凡用去頭、足,洗去鱗鬣內(nèi)不凈,以酥炙用(或用蜜炙)。 李珣曰:凡用須炙令黃色,熟搗。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久咳嗽,肺勞傳尸,殺鬼物邪氣,下淋瀝,通水道(《開寶》)。下石淋,通月經(jīng),治肺氣,療咳血(《日華》)。肺痿咯血,咳嗽上氣,治折傷(《海藥》)。療肺癰消渴,助陽道(時珍)。 |
功用 | 補(bǔ)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宗奭曰:補(bǔ)肺虛勞嗽有功。 |
用法 | 宜丸散中用。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yīng)用 |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藥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jī)理 | 宗奭曰:蜥蜴能吐雹祈雨,故能治癃淋,利水道。 時珍曰:其功長于利水,故《千金》治癥結(jié)水腫,尸疰留飲,有蜥蜴丸!锻馀_》治小兒陰潰用之,皆取其利水也。劉涓子用同斑蝥、地膽治瘺疾,取其利小便,解二物之毒也。 |
全文 | 蛤蚧 (宋《開寶》) 【釋名】蛤蟹(《日華》)、仙蟾。 志曰:一雌一雄,常自呼其名。 時珍曰:蛤蚧,因聲而名,仙蟾,因形而名;嶺南人呼蛙為蛤,又因其首如蛙、蟾也。雷敩以雄為蛤,以雌為蚧,亦通。 【集解】 志曰:蛤蚧生嶺南山谷,及城墻或大樹間。形如大守宮,身長四五寸,尾與身等。最惜其尾,見人取之,多自嚙斷其尾而去。藥力在尾,尾不全者不效。揚雄《方言》云:桂林之中,守宮能鳴者,俗謂之蛤蚧。蓋相似也。禹錫曰:按:《嶺表錄異》云:蛤蚧首如蛤蟆,背有細(xì)鱗,如蠶子,土黃色,身短尾長。多巢于榕木及城樓間,雌雄相隨,旦暮則鳴;蛟气Q一聲是一年者。俚人采鬻,云治肺疾。 珣曰:生廣南水中,夜即居于榕樹上。雌雄相隨,投一獲二。近日西路亦有之,其狀雖小,滋力一般。俚人采之割腹,以竹張開,曝干鬻之。頌曰:人欲得首尾全者,以兩股長柄鐵叉,如粘黐竿狀,伺于榕木間,以叉刺之,一股中腦,一股著尾,故不能嚙也。入藥須雌雄兩用;蛟脐柸擞么疲幦擞眯。 敩曰:雄為蛤,皮粗口大,身小尾粗;雌為蚧,皮細(xì)口尖,身大尾小。 時珍曰:按:段公路《北戶錄》云:其首如蟾蜍,背淺綠色,上有土黃斑點,如古錦紋,長尺許,尾短,其聲最大,多居古木竅間,亦守宮、蜥蜴之類也。又顧玠《海槎錄》云:廣西橫州甚多蛤蚧,牝牡上下相呼。累日,情洽乃交,兩相抱負(fù),自墮于地。人往捕之,亦不知覺,以手分劈,雖死不開。乃用熟稿草細(xì)纏,蒸過曝干售之,煉為房中之藥甚效。尋常捕者,不論牝牡,但可為雜藥及獸醫(yī)方中之用耳。 【修治】 敩曰:其毒在眼。須去眼及甲上、尾上、腹上肉毛,以酒浸透,隔兩重紙緩焙令干,以瓷器盛,懸屋東角上一夜用之,力可十倍,勿傷尾也!度杖A》曰:凡用去頭、足,洗去鱗鬣內(nèi)不凈,以酥炙用(或用蜜炙)。 李珣曰:凡用須炙令黃色,熟搗?诤僭S,奔走不喘息者,為真也。宜丸散中用。 【氣味】咸,平,有小毒!度杖A》曰:無毒。 【主治】久咳嗽,肺勞傳尸,殺鬼物邪氣,下淋瀝,通水道(《開寶》)。下石淋,通月經(jīng),治肺氣,療咳血(《日華》)。肺痿咯血,咳嗽上氣,治折傷(《海藥》)。補(bǔ)肺氣,益精血,定喘止嗽,療肺癰消渴,助陽道(時珍)。 【發(fā)明】 宗奭曰:補(bǔ)肺虛勞嗽有功。 時珍曰:昔人言補(bǔ)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蛤蚧補(bǔ)肺氣,定喘止渴,功同人參。益陰血,助精扶羸,功同羊肉。近世治勞損痿弱,許叔微治消渴,皆用之,俱取其滋補(bǔ)也。劉純云:氣液衰、陰血竭者,宜用之。何大英云:定喘止嗽,莫佳于此。 【附方】舊二。 久嗽肺癰:宗奭曰:久嗽不愈,肺積虛熱成癰,咳出膿血,曉夕不止,喉中氣塞,胸膈噎痛。用蛤蚧、阿膠、鹿角膠、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錢半,用河水三升,銀石器內(nèi)文火熬至半升,濾汁。時時仰臥細(xì)呷。日一服。張刑部子皋病此,田樞密況授方,服之遂愈。喘嗽面浮并四肢浮者:蛤蚧(一雌一雄,頭尾全者,法酒和蜜涂之,炙熟),紫團(tuán)人參(似人形者)半兩為末,化蠟四兩,和作六餅。每煮糯米薄粥一盞,投入一餅攪化,細(xì)細(xì)熱呷之。(《普濟(jì)》)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