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藥分類 | 中藥 |
作用分類 | 理血劑\涼血散瘀 |
英文名 | |
漢語拼音 | Pifubing Xuedu Wan |
別名 | |
藥物組成 | 茜草30g,桃仁30g,荊芥穗(炭)30g,蛇蛻(酒炙)15g,赤芍30g,當(dāng)歸30g,白茅根60g,地膚子30g,地黃30g,連翹30g,蒼耳子(炒)30g,金銀花30g,苦地丁30g,土茯苓30g,黃柏15g,皂角刺30g,桔梗30g,益母草30g,防風(fēng)15g,赤茯苓60g,白芍30g,蟬蛻15g,牛蒡子(炒)30g,牡丹皮30g,白鮮皮30g,熟地黃30g,大黃(酒炒)30g,忍冬藤30g,紫草15g,土貝母30g,川芎(酒炙)15g,甘草30g,白芷15g,天葵子30g,紫荊皮15g,雞血藤30g,浮萍15g,紅花15g,苦杏仁(去皮炒)30g。 |
性狀 | |
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癢。 |
主治 | 經(jīng)絡(luò)不和,濕熱血燥引起的風(fēng)疹,濕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衄,瘡瘍腫毒,腳氣疥癬,頭目眩暈,大便燥結(jié)。 |
用途 | |
方解 | 本方由39味藥組成。主治經(jīng)絡(luò)不和,濕熱血燥引起的風(fēng)疹,濕疹,雀斑粉刺,鼻衄,瘡瘍,腳氣疥癬,眩暈,便秘等。方中金銀花、連翹、苦地丁、大黃、黃柏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為主藥。輔以紫草、紫荊皮、赤芍、茜草、桃仁、紅花、當(dāng)歸、雞血藤等涼血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消腫;荊芥穗、蛇蛻、地膚子、蒼耳子、蟬蛻、牛蒡子、防風(fēng)、白芷、浮萍等祛風(fēng)消腫,止癢殺蟲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祛風(fēng)止癢之功。 |
藥理作用 | |
體內(nèi)過程 | |
劑型 | 丸劑 |
規(guī)格 | 18g/100粒 |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20粒,日2次。 |
不良反應(yīng) | |
注意事項 | 感冒期間停服,孕婦忌服。 |
貯藏 | 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