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假大艾、白骨風、大風葉、蜘蛛、白背木、細樸木、白狗腸、羊耳朵、止血草、趕風柴、巖賊子葉、大螞蟻、白飯木
|
漢語拼音 |
da ye zi zhu
|
英文名 |
Bigleaf Beautyberry Leaf, Root or leaf of Bigleaf Beautyberry
|
藥材基原 |
為雙子葉植物藥馬鞭草科植物大葉紫珠的根或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灌木,稀為小喬木,高3-5m。小枝近方形,密生灰白色粗糠狀分枝茸毛。單葉對生;葉柄粗壯,長1-2cm,密生灰白色分階段枝的茸毛;葉片長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0-24cm,寬5-10cm,先端短漸尖,基部鈍圓或?qū)捫ㄐ,邊緣有細鋸齒,表面有短毛,脈上較密,背面密生灰白色分枝茸毛,兩面均有不明顯的金黃點腺點;側(cè)脈8-10對。聚傘花序腋生,5-7次分歧,密生灰白色分枝茸毛;苞片線形;花萼杯狀,長約1mm,被灰白色星狀毛和黃色腺點,萼齒不明顯或呈鈍三角形;花冠紫紅色,長約2.5mm,疏被星狀毛;雄蕊4,花絲長約5mm;子房微被毛。果實球形,紫紅色,有腺點及微志;ㄆ4-7月,果期7-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10-2000m的山坡路旁、疏林下或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1.氣候土壤 對土地要求不嚴,一般山坡地均可生長,亦可栽植于房前屋后。以水分充足、土地肥沃、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為好。2.種植 主要用扦插繁殖。廣東地區(qū)每年4-8月均可栽植,10月份扦插亦能成活。扦插最好選取3年以上的健壯植株,剪取去年生的枝條,截成長12-18cm(一般應具有2-3個莖節(jié)),按株行距15x15比cm,斜插于肥沃的半砂質(zhì)土壤,然后壓實、澆水。經(jīng)過2-3個月后,根葉生長較壯,便可定植。定植時將選好的土地上挖坑,坑內(nèi)放些垃圾肥,起苗前兩天,將苗床充分淋濕,把苗連根帶泥掘起,放于坑內(nèi),填土壓實、澆水,每天必須澆水1次,直至成活。3田問管理 扦插后須每天澆水1次,至生根發(fā)芽為止;發(fā)葉之后,還當保持土壤濕潤,并施以淡薄人糞尿1次,以加速新根的生長。夏季必須蓋草遮陰,避免幼苗曬壞;深秋育苗,應蓋稻草,以保幼苗過冬。定植后還須每天澆水1次,直至成活。
|
采收和儲藏 |
根,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葉,夏、秋采收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葉多卷曲皺縮,完整者展平捂 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10-24cm,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鈍圓,邊緣有鋸齒,上面灰綠色或棕綠色,有短柔筆直,下面有灰白色茸毛,兩面可見不甚明顯的棕黃色腺點;葉柄長1-2cm,密生灰白色柔毛。氣微味微苦、澀。
|
中藥化學成分 |
葉含谷甾醇(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甙(luteolin-7-O-glucuronide),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甙(apigenin-7-O-glu-curonide),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山楂酸(crategolic acid),二十二烷酸(doxosanoic acid),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二十三烷酸乙酯(ethyl tricosanoate)及3,7,3′-三甲氧基5,4′-二羥基黃酮(3,7,3′-trimethoxy4′,-5-dihydroxyflavone)。根、地上部位及葉中均含有兩種四環(huán)雙萜:大葉紫珠萜酮(calliterpenone)和大葉紫珠萜酮單乙酸酯(calliterpenone monoac-etat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平
|
歸經(jīng) |
心;肺經(jīng)
|
功效 |
散瘀止血;消腫止痛
|
功效分類 |
活血藥;止血藥
|
主治 |
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創(chuàng)傷出血;跌打腫腫;風濕痹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研末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止血,止痛,散瘀消腫。治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創(chuàng)傷出血,拔牙出血,跌打腫痛,風濕骨痛。
|
考證 |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olium Callicarpae Macrophyll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
|
科屬分類 |
馬鞭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