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野麻、大接骨、八楞麻、雙合合、老母豬掛面、牛鼻子樹
|
漢語拼音 |
ye zhu m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蕁麻科植物束序苧麻的全株。
|
動植物形態(tài) |
灌木,高1-3m。小枝疏或密被短伏毛;芽卵形或狹卵形,長2-5mm,鱗片三角狀卵形。葉對生,葉柄長2-10mm;葉片狹卵形或橢圓形,長5-15cm,寬2-8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淺心形或圓形,邊緣具小牙齒,兩面疏被短伏毛;基出脈3條。穗狀花序2-4條,生于葉腋,枝頂部的花序單生葉腋;花單性。團傘花序,密集,互相鄰接;苞片卵形或橢圓形,宿存。雄花花被片4,橢圓形,合生至中部;雌花花被紡錘形,先端有3個小齒,外面被柔毛。瘦果略作紡錘形,宿存花被片外被短糙伏毛。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地陽坡灌叢中或疏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除濕;祛風止癢;活血調(diào)經(jīng)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祛風藥
|
主治 |
腹痛;泄瀉;風濕痹痛;濕疹;皮膚瘙癢;經(jīng)閉;痞塊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云南中草藥選》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oehmeria siamensis Craib
|
科屬分類 |
蕁麻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